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4-08-17 07:04: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合集)红楼梦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集)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

  我不仅对《红楼梦》爱不释手,还百看不厌。

  我总认为《红楼梦》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凄凉悲惨的美,不管是家族、爱情、考学都在逐步走向没落。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为霑,字为梦阮,号雪芹,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少年时代,曹雪芹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五年,他的父亲因事被革职抄家,因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经历了有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平民百姓的沧桑之变,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的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轻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一贫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依据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苦,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3年因贫病无医而去世了。

  在这本书中,我很喜欢王熙凤,因为这个人极为聪明,心眼少说也有一千多个,我最喜欢王熙凤《借刀杀人》那一篇,在那一篇中明明是她自己想要杀尤二姐,最后却赖到秋桐身上,王熙凤这一招真是高,但同时我也感到她过于歹毒。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子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的故事。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书中,有一个故事情节,我很喜欢看,就是“黛玉葬花泣残红”:早晨宝玉和黛玉在聊天。宝玉无心说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话,黛玉哭着就跑了出去。黄昏,黛玉以为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黛玉听了,气的愣在门外,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落下泪来,她回房抱膝含泪坐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宝玉听到山坡那边有人在低声哭泣,边哭边诉说,非常伤心。宝玉止住脚步细心听,只听那人念得悲悲切切,痛彻心扉。原来这是黛玉因为昨夜被关在门外,伤心难过,将这些残花落瓣拿来掩埋时因感而发吟出一首《葬花吟》。当宝玉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农只是谁”时,不禁大哭,黛玉看见是宝玉,就质问他,为什么让丫鬟开门?宝玉发誓说不知道这件事。黛玉想可能是丫鬟偷懒,于是原谅了宝玉,两人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了。

  读完《红楼梦》这部历史名著,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为有了这些让人震撼内心的经典名著,才会让这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想必经典诵读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们国家这些古典文学,也让人为之赞叹,耳熟能样的四大名著,在人生长河里,如宝石般栩栩如生,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远行在如戏般的道路上。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林黛玉将这个悲剧演绎的很唯美,这也就是为何林黛玉在妩媚丰美的薛宝钗,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文采精华的贾探春等众多大观园女子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红楼梦》虽是虚构的,但是反应出的当代社会风貌却非常真实,是时代的缩影,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总结为何这个会社会衰败,会如此悲哀。

  其实,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一本超凡入胜的好书,这也就是它为什么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理由。

红楼梦读后感2

  念随风,思随缘,绒花轻慢紫朦胧,此曲何终。

  ——题记

  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部小说,自己也看过几遍,很喜欢这部名著。《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部书中有很多人物,偏僻而乖张的主人公贾宝玉;可望不可即的林黛玉;人尽皆知的“总管”王熙凤;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的薛宝钗;老实无能,懦弱怕事的迎春……总之,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各有各的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宝钗和黛玉了。

  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她恪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她曾作《螃蟹咏》,对当时那些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这也是对林黛玉与贾宝玉不避嫌疑的`警告。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贾母对宝钗,全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到后来,“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即,似乎也是一种姻缘,她给人留下的印象真可谓“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外在之凄美: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内在之凄美: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难道我们不应该向她学习吗?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是以诚相待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美丽的人儿,最后竟泪尽而死,让人为她尽情的感痛伤心,耿耿而不能忘怀。当然了,像晴雯、袭人这样的人物,虽然在文中几笔不到,却也是风格迥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读后感3

  “满纸荒诞乖张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本红楼,一份痴情,一幅画卷,一段历史。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名著已离人们越来越遥,能够静下心来品读名著的人更是僚舫啃恰6卧冬从小与红楼结缘,一本红楼被我翻望了六遍,其中的精妙之处几乎可以倒背如流。读红楼,品红楼,成为我人生中的一大乐趣。

  初读红楼仍是在七岁,由于我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妈妈在我七岁时就让我望儿童版《红楼梦》,我好奇地瞪大双眼:“《红楼梦》讲的是什么啊?”妈妈笑着拍拍我的头:“您自己慢慢望吧!望透了就懂了。”就这样,我抱着一本厚厚的《红楼梦》走入书房,开始了与红楼为伴的日子。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啊!那么多不熟悉的字,在拼音的匡助下才能委曲将字句读通。这还不算,那里的人物其实太多了,老爷、太太、小姐、姑娘、丫环一大堆,好不轻易记住了这个,又健忘了那个。囫囵吞枣似的将《红楼梦》读完一遍,结果只记住了四个人: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那林黛玉不知哪来的这么多眼泪,整天哭啊哭,然后不是写诗就是填词。我对薛宝钗没有很深刻的印象,只觉得她人缘很好,到处做善事。不外我纳闷的是,宝玉明明喜欢黛玉,为什么后来嫁给宝玉的是宝钗呢?不外我很喜欢宝玉,他对人很好,特别是对女孩子,他还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他还真有名流风度!

  再读红楼是在十岁,爷爷给了我一本逗炻ッ巍吩著让我阅读,那书的封面印着宝黛共读西厢的图像,落红遍地,流水潺潺,宝黛两人靠在一起读《西厢记》,那画面煞是清新奇丽。再次翻开红楼的我已经能懂得它的大致内容了。秉灯夜读,我仿佛望见黛玉葬花的凄苍冬宝钗扑蝶的娇羞,湘云眠石的憨态可掬,元妃省亲时的.雍容华贵。我为黛玉死时焚稿而叹惜,对宝玉终进佛门不解,对宝钗无奈嫁人同情。书中人的一举一动好像牵动着我的心显冬我与他们同悲,同喜,同欢,同乐,这一次读《红楼梦》,我了解到了这是一段悲伤得让人流泪的故事。

  又读红楼已然十二岁,轻抚那认识的封面,我又一次翻开那些似曾相识的纸页。此时细读红楼,竟觉得词藻柔美,行文清新流畅的红楼背后是另有隐喻的。也许“玉带林中乖冬金簪雪里埋”的判词暗喻宝钗、黛玉两人的悲惨命运,她们也不能逃脱命运的掌控,更不能逃离那黑暗的社会,只落得一个郁郁而终,一个独守空房的下场。也许“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是黛玉对附近环境的真实写照,是呀,面对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恶劣环境,宝哥哥能给的热和其实太少了,她梦想有一天能拥有像“渔翁渔婆”的爱情,可是这能实现吗?也许“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放弃为谁”彰显着宝黛两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一幅鲛绡帕,寄托着彼此的思念。也许“冷塘渡鹤影,寒月葬花魂”表现的是湘云与黛玉的伶丁无依,这句诗也是贾府衰败的预兆。

  实在,衔玉出生的怡红公子如何?才华横溢,孤高自许的林姑娘又如何Mκ碌锰宓幕噬绦〗阌秩绾危炕使箦的三个妹妹,富贵贾府的三位小姐又如何?终极仍是死的死,散的散,她们终究拗不外那吃人的社会。此次读红楼,我有了新的收成:元春的选才凤藻宫,探春的千里春风一梦远,惜春的青灯黄卷古佛旁,宝黛的木石前盟,宝玉宝钗的金玉良缘,以及上至元妃下至投井的金钏,屈死的晴雯,她们都是封建轨制的牺牲品,“树倒猢狲散”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结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才读了几遍呢?怎能解析其滋味?实在我不想当一名红学荚冬致力研究红学,也不想与王昆仑,周汝昌齐名,只是一路走来,红楼相伴,它给了我无绝的思考,也让我体会到文学巨著的深刻的美。

红楼梦读后感4

  《红楼梦》叙述了一个发生在贵族之家衰败过程中的爱情悲剧。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是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相当高的地位。

  林黛玉,封建社会妇女们才华和痛苦的总结。她有高度的文学天才,清醒的哲学头脑,高尚的情操,真挚的热情。她鄙视封建文化的庸俗,她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不谄上骄下,不贪图富贵,她用生命来争取她的理想,不屈服,不投降,不同流合污,为了坚持自己完整的人格与幸福的爱情,她斗争到最后一分钟。在她身上,我看见了刘兰芝、李清照、朱淑真、崔莺莺、杜丽娘等各种灵魂各种智慧或多或少的点点滴滴的交流。

  作者曾刻画出宝玉如何迷醉于宝钗的一只肥润柔美的手,又指出宝玉如何偶然受了鸳鸯的粉嫩的脖子的诱惑;然而对黛玉,他只在第一次见面时发现她有着微微颦锁的双眉。宝玉曾说黛玉像个神仙,却没有说她是个美人。黛玉的美是被人公认的病态的美,也是痛苦的美。高级智慧遭遇了苦难的灵魂,便发出了一种奇异的光辉来。被珠光宝气,腻绿红肥所围困的宝玉,他所要追求的是抽象的超现实的灵感:黛玉幽僻的生活,奇异的文思,超越的意境,对宝玉的确能给予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满足。在宝玉眼中,她那疲弱的身体显得脱俗,含愁的眉眼显得深刻。成为宝玉心上人的不是那“艳冠群芳”的宝钗,而是“风露清愁”的黛玉,只因她能使宝玉的灵魂清醒、升华、净化。

  罢《红楼梦》,使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们写的是,那些不过是生命的伏笔,供红学家们有机会上《百家讲坛》,诗词歌赋是一波三折的咏叹调,反反复复,都是说不尽的薄命。相比对青春、对逝去时光的刻骨铭心的留恋之情,幽微灵秀,气象万千的红楼境界以及光景常新的人文熏陶。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从中,我强烈地体验到爱的珍贵和生命的永恒缺憾。

  回想起宝玉对黛玉产生崇高的感觉时,黛玉对宝玉产生知己的感觉时,我不禁感叹人生意识的共鸣。宝黛爱情的悲剧的必然性不只是由于个别的封建制度。不幸的结局之所以不可避免,不仅因为他们在恋爱上是叛逆者,而且因为那是一对叛逆者的恋爱。宝玉不但在黛玉死后仍然爱着她,不像张生那样悔改,而且他对于一系列的封建制度都不满和反对。他反对科学、八股文和做官。他违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他讨厌封建礼法和家庭的束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胆的,不知悔改的叛逆者,黛玉却同情他,支持他,爱他,而且她本人也并不是一个驯服的女儿,等待她的自然也就只有不幸的命运了。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我不满黛玉之死。黛玉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两人要想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最终气死了。可转念一想,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向贾母开的了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

  我不满宝玉出家。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了。他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便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像都无法改变。

  我不满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宝玉他不做和尚又能做什么呢?难道他追求功名利禄,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

  爱情和生命,在那个年代都显得短暂而失败,像一首钢琴曲的最后一个音符,无论有多么高亢的调,结局都是消失于离开……

红楼梦读后感5

  通观《红楼梦》全书,三四百个人物,名字中有“玉”者,除贾宝玉外仅有三人——林黛玉、妙玉、蒋玉菡。这三个人和贾宝玉的关系都非同一般,他们和贾宝玉之间构成了三种不同的缘分。

  宝、黛二玉结的是一段“仙缘”,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爱情神话,也是一则最凄美的还泪故事。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乃是灵魂之爱,纯属一种精神的结合,因此二人常有相知、同类之感,超越了人间普通的世俗之爱。黛玉是宝玉灵魂的投射,如果二人成婚发生肉体关系,这种灵魂之受就不存在了。所以,唯有等到绛珠仙草泪尽人亡魂归离恨天后,神瑛侍者才回转太虚幻境,与绛珠仙草重续仙缘。

  妙玉虽然遁入空门,自称“槛外人”,但是却“云空未必空”,贾宝玉自谦“槛内人”,却心存善念,一心向佛,所以他们之间便构成了一段佛缘。有人猜测宝玉与妙玉之间情愫暧昧。事实上宝玉与妙玉的关系都有“形而上”的涵义。妙玉自称“槛外人”,意味已经超脱俗尘,置身红尘之外。而宝玉为“槛内人”,尚在尘世中浮浮沉沉。而结果适得其反,宝玉终于修成正果,而妙玉却堕人淖泥,终遭大劫。宝玉妙玉的关系是世俗身份的大转变,槛外与槛内的转换,俗界与佛界的.转换,是一种带有反讽性的“佛缘”。佛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而妙玉目空一切,孤僻太过,连村妪姥姥尚不能容,所以佛门难入,尘心。而宝玉心怀慈悲,广爱众生,所以终能成佛。这样的身份对调很有戏剧性。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然而《红楼梦》中宝玉并不做如是观。蒋玉函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最是微妙复杂,其涵义可能影响到《红楼梦》结局的诠释。《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窥见“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有诗写道:“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首诗影射花袭人一生的命运,其中“优伶”即指蒋玉函,可见第一百二十回最后蒋玉函迎娶花袭人代宝玉受世俗之福的结局,作者早已安排下伏笔,而且在全书发展中,这条重要线索,作者时时在意,步步留心。

  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设宴,贾宝玉和蒋玉函初次相见,席上行酒令,蒋玉函手执木樨吟道:“花气袭人知昼暖。”彼时蒋玉函并不知有袭人其人,而无意间却道中了袭人名字,冥冥之中二人缘分由此而结。少刻,宝玉出席,蒋玉函尾随,二人彼此倾慕,互赠汗巾,以为表记。宝玉赠给蒋玉函的那条松花汗巾原属袭人所有,而蒋玉函所赠的那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夜间宝玉却悄悄系到了袭人的身上。蒋玉函的大红汗巾乃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为北静王所赐,名贵非常。宝玉此举,在象征意义上,等于替袭人接受了聘礼,将袭人终身托付给了蒋玉函。后来花袭人含悲出嫁,次日开箱,姑爷见猩红汗巾,乃知是宝玉丫头袭人,而袭人见姑爷的松绿汗巾,乃知是宝玉挚友蒋玉函,红绿汗巾二度相合,成就一段好姻缘。而促使这段良缘者,正是宝玉本人。这样的情节,读来总使人惊叹,曹公对文学情节的设置太过精妙。

  袭人在宝玉心目中所占份量之重,而宝玉却将如此重要的身边人托付给蒋玉函。宝玉为何独将如此大事交托蒋玉函,实在值得探秘。蒋玉函原为忠顺亲王府中忠顺王驾前所蓄养的优伶,社会地位很低,在小说中出场次数也不多,而作者却偏偏对这样一个卑微的角色,命名以“玉”字,此中是否暗藏玄机。

  蒋玉菡与贾宝玉由色生情,也有点同性恋的意味在。在那个时代,曹公将豪门公子宝玉与卑微的下人蒋玉函之俗缘能写到这个份上,实在开了文学艺术之先河。

红楼梦读后感6

  过去对于《红楼梦》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

  现在取下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通常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味香料。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怎么样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怎么样成了贾宝玉,大家不能而知,只感觉颇有的神化色彩。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不是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里。但这并不是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上去慈善,对刘外婆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方法,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觉得“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双眼。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觉得“小性,多心,心窄”,没大伙闺秀风范,不可以入选“宝_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为“主子女孩”,却又被叫做“小鸡肚肠”,但她除去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才高气傲,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能不多多考虑,众钗中可与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擅长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不听话的黛玉。她是大伙闺秀的典范。她没木石前盟,却相信金玉良缘。

  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过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容易,给人以安静的淑女之感,被人感觉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外婆,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不过她保持了大伙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觉得“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感觉“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被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觉得“大伙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_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一直没办法喜欢,从情感上没办法同意她与宝玉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特点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玉的'关系,让黛玉觉得与她“情同姐妹“。对待宝玉,更是好之又好,顺之又顺,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

  黛玉死时,只说了半句“宝玉,你好……”,便命丧黄泉。假如要我填满这句,我想来当是“宝玉,你好狠。”为什么狠心抛弃黛玉,另娶宝钗,这令黛玉情何以堪,一个空有痴心的女子,假如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怎么样撑得下去。却不知,这只不过王夫人的掉包计,宝玉并不是无情,只不过一直觉得迎娶的是黛玉。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其他人之名嫁给一个不喜欢我们的男性。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样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无情也动人“,竟落得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思及至此,忽觉宝钗也是受害者,真的害人的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红楼梦读后感7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两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有的现象。

  现代红学家周汝昌曾评价:《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便捷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1]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2]

  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在小说的具体描写中,林黛玉的才华横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诗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林黛玉的才思敏捷也是出了名的,从来都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从写实的角度讲,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与她的瘦弱多病共同塑造了她的诗人气质。多愁添病,善感伤身,多愁善感也增添了她的智慧,林黛玉越聪明,也就越痛苦。一个忧郁的聪慧的女孩,对外界的感知比较容易倾向于主观武断,时常伴随着情绪化的臆测,也就是敏感。

  多愁即善感,善感即敏感,正是超强的敏感让她对肮脏的社会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邪恶的人性拉开了很远的距离,从而最终自绝于悲惨世界,毅然决然地杀死了自己。不过林黛玉还是实现了那个圣洁的.愿望——“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林黛玉的精神境界是高贵的,无论是她的爱情追求还是人生境界,都是那么纯洁,那么高远。

  然而,我感到在林黛玉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不是说她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就如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反而“心下暗服”,从此变得跟宝钗非常亲密。

  孤身病榻中的黛玉选择笑着与自己的姐妹们告别,在焚烧完自己的稿子,在与知己道别之后,与世长辞。也许,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总的来说,我感到林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但她受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颇深。,然而,浊臭的社会不能玷污她,就连死亡也不能扭曲那颗高傲的心灵。也许,在整个大观园里,也只有她能够身处闺秀之中,却心已超出凡俗,飞向那至纯至洁的世界。

  《红楼梦》语言成熟优美。其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读后感8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这是清朝德舆的《京都》。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但《红楼梦》无疑是我国古典文学小说的一部巅峰之作,并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红学”,其文学造诣之高,是今人难以企及的。

  《红楼梦》共有一百二十回,据说,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着,而后四十回则是由高鹗续写。《红楼梦》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它告诉我们: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同时也揭示了封建制度必将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不仅构思巧妙,其文字也十分精致、优美,尤其是其中的一篇篇诗词、戏文,更彰显出作者对这部旷世巨作的精心投入。另外,他对人物的描写也十分逼真,如书中对黛玉的神态描写为:“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时处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于是,一个古代病态美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书中对她的评价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而对于宝玉,作者却塑造了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的形象。书中是这样说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言语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而宝钗,则是个标准的温柔娴淑、大家闺秀形象,书中如此写道:“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还有入了宫门的富贵元春;万事随和又胆小怕事的懦弱迎春;如带刺玫瑰一般的精明探春;愤世嫉俗且自命清高的孤僻惜春;自称“槛外人”的'出尘妙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泼辣凤姐;活泼大方的可爱湘云;善良温和的寡母李纨;聪明机灵的乖巧巧姐儿;身为警幻仙子之妹的风流可卿。金陵十二钗,各有特色。还有刚烈不阿的晴雯;视死如归的司棋;智勇忠贞的鸳鸯;悲情怒目的紫鹃……她们虽是丫鬟身,但她们的精神却不逊于任何人。大观园内的奇女子们,巾帼不让须眉,与许多人一起,谱写了一曲曲或喜或悲的生命之歌。元妃省亲时,是何等的热闹!黛玉葬花时,是何等的凄凉!晴雯撕扇时,是何等的洒脱!众人联合起诗社时,是何等的快乐!宝玉娶亲之时,黛玉焚稿,又是何等的绝望、痴情!正如黛玉所作《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两世情缘。幻境灵河岸,绛珠仙草即萎枯。神瑛灌溉以甘露,一生泪水一世情。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绛珠仙子化身为黛玉,用自己一生的泪水,来换取思凡下界的神瑛侍者——宝玉的回头是岸。世人只道是黛玉度量狭小,斤斤计较,却不知在哭泣的外表之下,是怎样崇高纯洁的灵魂!世人只道是她自寻烦恼,却不知在多愁善感之下的,是怎样的桀骜不驯!她视功名利禄为粪土,从不鼓励宝玉去考取功名,不肯奉承他人,不去刻意赞美,也因此,她并不能像薛宝钗那样与人亲切,也不像王熙凤那样八面玲珑,她就是她,不会为任何事而改变。若说宝钗是艳冠群芳的美丽牡丹,那黛玉便是洁身自好的清水芙蓉。她的寂寞,又有谁知?寻来寻去,她也只找到宝玉一个知己,于是,她还他一生泪水。这份感情,又有谁能体会?

  看红楼,看世间兴衰荣辱;读红楼,读人间欢乐悲伤;品红楼,品人生酸甜苦辣。让我们一起看红楼、读红楼、品红楼,为我们的心,增一分感动;为我们的精神,添一笔财富!

红楼梦读后感9

  看过红楼梦的多数人,大都对宝黛爱情称颂有加,对宝钗小姐也偶有赞词,独对王熙凤女士视若“最毒妇人心”的典型代表,我看完后却不以为然,认为王熙凤有诸多优点,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孝敬长辈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儿孙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老人活得开心一点。老太太在一群儿孙中最喜欢的就是宝玉了,可宝二爷从来就没让她老人家舒心过,正经书是从来不好好念的,三天两头的要摔玉,偶而还“害人”跳跳井,您说,摊上这么个活宝,老太太能开心吗?别的姐妹,也没看见谁有空把老太太逗乐了。倒是凤姐,最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没事就能把她逗笑了,凤姐是“财迷”,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凤姐有一回过生日,她那个混帐男人居然要拿出剑来追着她砍,您说,她心里多窝火呀!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调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闹了。所以,至少比起宝玉以及他的那几个姐妹,凤姐算很孝敬长辈的了。

  第二:恪守妇道,嫉恶如仇

  凤姐的老公贾琏有个族弟,名叫贾瑞,这人更加混帐。按说贾瑞的爷爷还是教书先生,他本人也读了不少书,可他居然打起了他嫂子———凤姐的主意。这要换了一般的人,说声“no”也就完了,可凤姐是谁呀?她眼里可容不下沙子,对这种狼心狗肺的东东不给点颜色瞧瞧,说不过去呀!报告上级?不行,怎么能让老人操心呢?自己来吧。于是,贾瑞上套,就在大冬天冻了一夜,活该!按说这事就完了吧,可贾瑞大概是冻糊涂了,色心不死,接着来。凤姐可不是好惹的,你还不死心啊?苦头没吃够!于是这回,贾蓉贾蔷一人收了他五十两银子。从此,贾瑞再也不敢往荣国府跑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于婚姻是忠诚的,而且她不象一般的女人那样,她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惩罚恶人,比只会哭哭啼啼找妇联的人强得多了。

  有一次,凤姐的公公———老流氓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环鸳鸯,可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凤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说。前文说过,凤姐很孝顺啊,自然不能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臭流氓!”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恶如仇,自然也不能帮他的忙啊!于是,凤姐就展开她的聪明才智,三十六计,躲为上计。最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百善孝为先,老流氓的行为又确实让人不齿,凤姐该怎么做?能有比躲开更好的办法吗?不失孝道,不为非作歹,凤姐,难能可贵呀!

  第三:友爱弟妹

  有一次,宝玉和那一群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没银子,找管家婆———凤姐拿银子,按理说,荣国府的日子早就过得紧巴巴的了,凤姐不给,也说得过去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们”的道理凤姐还是懂得的,二话不说,银子摆上。还有一次,贾环和丫头赌钱输了赖帐,凤姐见到了,把他骂了一顿,出钱替他了帐。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弟弟妹妹也是很好的,这样的嫂嫂,没话说。

  第四:持家有方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不这样做没人听啊!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沮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可与包青天相比了。(抱头,躲,没砸着)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个人的活要三个人(李纨,探春,宝钗)来干,由此可见,她持家确有一套。

  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嫉恶如仇,持家有方,头脑聪明,这就是王熙凤。她能力很强,即使是在现代,也是女性的代表。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切不可只看到一方面,要全面的了解后再下定论,对事亦然。

红楼梦读后感10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随着凄凉的《葬花吟》缓缓传入耳中,那桎梏、悲哀的情绪便油然而生,思绪纷飞,带我回到了去年的夏天——在我第一次翻开《红楼梦》的时候……

  对于这部名著,曹雪芹独特的叙述方式无疑是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开卷第一回,以神话的角度,说这本小说原本是刻在石头上的,他只是抄下来而已。而神瑛侍者用甘露细心浇灌绛珠草,绛珠草化为人后要以泪为报的故事不仅为之后宝黛之间悲哀的爱情故事结局作了铺垫,也将这部小说中的“真真假假”表达到极致。

  所以从书中的第一回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将是一场令人叹惋的悲剧,而曹雪芹写文章的这种多角度的写法,也使得《红楼梦》这部小说成为了自千古广为流转的',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四大名著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本书,来领略它独特的韵味。

  首先随着林黛玉的眼光,让我们第一次领略到了贾府的繁荣和鼎盛。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严格的制度,无不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之后贾府的败落更是让我为这个封建贵族的遭遇感到惋惜,也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盛极必衰”的残酷规律。

  而这部作品成功的一点还在于曹雪芹对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

  先说一下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林黛玉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曹雪芹在书中给林黛玉的评价,说实话,在刚开始阅读《红楼梦》时,我很讨厌这个人物,讨厌她的多愁善感,讨厌她对下人咄咄逼人,讨厌她的弱不禁风,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也被她和贾宝玉纯洁真挚的爱情所感动,也被她优雅绝俗、内慧外秀的气质所吸引,也为她双亲皆逝,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而感到怜悯,也为她在贾府中察言观色,言行谨慎而感到她的机智。不仅如此,她的身上还体现着才华横溢的诗人气质。她心地纯洁,在丫鬟面前,毫无主子的傲慢。只有她才懂得贾宝玉不想做官的心思,可谓是和贾宝玉心有灵犀,她和贾宝玉的爱情并非是被对方的样貌所沉迷,而是两人在思想和精神上的高度认同,这也是整部作品的一大亮点。她虽然有时会对旁人心直口快,但她也会在诗会上帮助她人。

  作为书中另一核心人物——贾宝玉,作为神瑛侍者转世真身的他,是荣国府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衔玉而生,自幼便深受祖母贾母的疼爱,一直住在贾母院里,知道十二三岁才入住怡红院。他憎恨男性,更亲近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女性,他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让人深有感触,于是他憎恨自己的出身,厌官,并喜欢和一些地位卑微的人亲近。而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爱情故事更成为贯彻《红楼梦》这整部作品的主线之一。

  既然提到了“金玉良缘”便不得不让人想到举止娴雅的薛宝钗了,薛宝钗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她善于为人处世,且识大体。出身于豪门之家,也颇有大家之范。但也由于这个原因,让她在面对看到晴雯的悲惨遭遇时也没有为其发声。她最终与贾宝玉成了婚,成为贾宝玉的妻子,但由于贾宝玉始终放不下对林黛玉的执念,也只是空有其名,也成为了封建贵族家庭中的一位牺牲品。

  从思维敏捷却又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到内慧外秀却又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不难发现,《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都并非扁平人物,而是圆形人物,即正反两面多角度皆有的人物,这种描写手法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创新。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的确如此,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情绪也不禁的跟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着,在贾宝玉出家那一刻,谁又未尝没为这悲惨的结局而感到悲哀?但不仅如此,因为这更是曹雪芹对当年曹家的家道败落的真实写照,这其中表达了曹雪芹对自己家族败落的情感,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读后感11

  虽然黛玉在红楼的命运真的很悲惨,但我最可怜的人是晴雯。大家都不笑。这里还有一首关于晴雯的诗:“吉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低贱。风流灵巧,令人怨恨。寿瑶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吉月。她的性格非常罕见,光明正大。她会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而死去。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是肯定的。

  但我想反过来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经常按照自己原来的面貌还原自己的生活,所以即使他更喜欢这个骄傲的奴隶,他在写作中还是写了很多问题,当然也有很多原因是她死了。

  首先,为了表扬这个有反抗思想的奴隶,很多书都会把她描述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有思想吗?错了,她充其量就像宝玉一样。一方面,她意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压迫了像她们这样的人,但另一方面,她离不开这种生活。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穷的家。她死了,就像刚开的剑兰被送进猪窝一样。

  其次,她真的是奴才吗?当然不全是。虽然她的身份很低,她没有父母被卖给贾府,但她被老太太带走了,她也可以把哥哥介绍到家里。后来,她跟着宝玉,也是房间里最好的女孩之一。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个大女孩实际上是继主人之后的第二个主人。奴才是什么?在大观园里,有比她身份更低的人,婆子,老母子,即使在怡红院,也有一群小姑娘听她们的。这种大姑娘有时候权利很大,可以代表主人管教小姑娘。如果主人欺负奴隶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那么奴隶之间的.争斗就是可悲的。有一次,晴雯惩罚偷东西的小姑娘,先掐先打,拿发夹戳,最后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让别人无可辩驳。中间,小姑娘错了,但晴雯确实被怀疑靠势压人。而且那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真的不爱宝玉吗?个人意见,她爱。请看,她总是和袭人争吵。虽然很大一部分是她不喜欢袭人,但没有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见麝月得到妻子给的两件衣服就笑了,但后几次,她急忙送东西说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起来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关注宝玉,关注靠近宝玉的女孩,比如小红和宝玉有点交集,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因为她一直在注意!然而,晴雯是一个骨头奴隶。她不想卑微地爱一个人。她总是想和宝玉站平等。她不能像攻击者一样谦虚地爱一个人。她有自己的特点,有点像野蛮的女朋友。她很漂亮,但不温柔。攻击者曾笑过宝玉“每天不被她两句硬话衬托出来,再也过不去了”,可见,晴雯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不管她有多反抗,她能知道什么反抗吗?她实上,她不知道斗争是什么,她期望得到什么?平等?什么样的平等?她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的女孩,也算娇生惯养,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她不知道该抱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知道自己很卑微,不能和宝玉站在同一个高度,但她想这样做。她的最高目标只是成为一名年轻女士和宝玉平等的爱情。她的悲剧是因为她得到的希望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她永远不能像袭击者那样随遇而安,所以她总是很痛苦。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走到最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得不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是现在普通人也不喜欢这种倔强的人;她也得不到下属的青睐。她喜欢欺负别人。她看不起比她卑微的人,什么都占先。所以一旦发生事件,一群人就会把她告倒,最后被扫地出门。在我看来,这真的不如攻击。攻击远比她有沟通手段。

红楼梦读后感12

  悠悠红楼,苍凉一梦。在这“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红楼里,贾宝玉便是最独特的风景。蓦然回首,万花都在争奇斗艳,他在丛中笑,独自地笑。

  大观园里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女子,宝玉作为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围在一群姑娘里,不免有些女性化。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他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这实际上是他生活的最主要内容。袭人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也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他与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林黛玉相识,并与之真心相爱,建立了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又或许,贾宝玉喜欢的是她从来不逼迫他去经济仕途,贾宝玉也说,林黛玉是他的知己,如果林黛玉让他去经历仕途,他和她早就生分了。他们的相爱,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再论薛宝钗,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气质,又有圆滑隐忍,深明大义的性格,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她信奉传统道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王夫人等人心中宝玉理想的妻子。

  书中还写了尖酸刻薄、为人处事圆滑周到的王熙凤,口齿伶俐的晴雯,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李纨,老实无能,懦弱怕事的贾迎春。她们的诚挚热情,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的不幸和痛苦启发着他.酷爱自由的性格使他对一系列的封建教条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的思想。

  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贾宝玉最突出的特征。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他也曾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而因此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他大胆地否定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同情被污辱,被损害的的女子。

  在世人眼里,他是混世魔王,天下无能第一的逆子,但实际上他却写的一手好文章。但他却否定读书做官的科举道路,鄙弃功名富贵。宁可读《西厢记》《牡丹亭》,而不肯读四书五经,不讲八股文,他与封建教育的一套格格不入,他不喜欢薛宝钗、史湘云,因为她们会告诉他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在贾母的溺爱下,他成了一个不学无术,不通世事,只知在脂粉堆里厮混的纨绔子弟,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到处游荡的富贵闲人。在当时看来,这贾宝玉果真是个“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公子哥儿,不学无术,怪不得令人感叹“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可是无用却也有用,因为他确实是块宝,在皇妃贾元春心里,宝玉是她最牵挂喜欢的宝弟弟,在老太太那里,宝玉是最嫡系的传代之宝,是掌上明珠,在王熙凤那里,宝玉是可爱的'小宝贝,在姑娘们眼中,宝玉是不可或缺的活宝,没他不热闹。在林黛玉心里,宝玉更是那唯一宝贵的知心钟情之人。

  有人说:“贾宝玉是一个《红楼梦》中少有的斗士。”他与社会斗,他大胆地否定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同情被污辱,被损害的的女子。他与家族斗,他原本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最后,他选择的归宿是出家。

  贾宝玉了结了他的“尘缘”,在一僧一道的携持下,“飘然登岸而去”。 这是故事的结尾。白茫茫的旷野,他在丛中笑望这喜与悲。

红楼梦读后感13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读书心得红楼梦。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女生的角度分析,我郁郁寡欢,不知者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愫。我在隐隐之中对红楼中的女生产生同情、不平以及对对当时社会的愤恨。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人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作者环绕着贾宝玉描写了以晴雯为代表的们,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争取人一样的生活而进行的悲剧性的抗争。这是贾府中的对抗性矛盾。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宝玉,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黑暗和不平。

  晴雯这样的丫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她形神都像林黛玉,与贾宝玉建立了超越主奴关系的纯真感情。她还有一群绝少奴性的伙伴。鸳鸯一向沉静温柔,当她反抗贾赦时却爆发出雷鸣闪电般的力量,她拒绝做贾赦的小老婆,而且拒绝做任何人的.小老婆,她蔑视那个社会作为一个丫鬟所能得到的最高地位,表现着誓不承认自己是奴才的平等要求。司棋与她表弟偷偷恋爱,这个恋爱被主子发现后,她竟毫无畏惧和羞惭,她是一个人,也要求得到做一个人的权利。芳官和她的"小戏子"姐妹们,从苏州被卖到了贾家,但她们内心没有一天接受奴才地位,没有一天过服贴谦卑的生活,她们随心所欲,闹出一个又一个的乱子。晴雯和这些没有奴性的丫鬟,与贾宝玉、林黛玉一道,实际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反抗力量,冲击着已经腐朽了的贾氏家族,心得体会《读书心得红楼梦》。贾氏家族的内部矛盾也在加速着自身的衰亡。为了权力和金钱,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内部,房族、嫡庶、妯娌、婆媳,乃至父子、夫妇、兄弟之间展开了公开的和隐蔽的、正面的和迂回的斗争,这种斗争有时竟达到你死我活的白热化程度。王熙凤正处在家族权力斗争的中心,她风流俊俏、口齿伶俐,凭着娘家显赫的地位和贾母特别的恩宠,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和扩张势力;她扬言自己从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为了一己之利残害人命亦毫无忌惮。她作威作福,积怨渐多。赵姨娘想要为儿子贾环争夺继承权,不惜使用魇魔法对付她和贾宝玉。宁国府的尤氏则伺机奚落她,拉拢她的亲信和仇敌。邢夫人对儿媳王熙凤极为不满,她在"绣春囊"上大做文章,实际上是想打击王熙凤。

  此外,贾府的仆妇丫鬟早已不能忍受王熙凤的刻薄贪吝,骂她是"巡海夜叉",用合法和非法的方式抵制她的统治。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弄得她心力交瘁,终于从权力的宝座上跌落下来。接替她的是三小姐贾探春,她志向远大,才能出众,无奈贾家大势已去,她又是庶出,地位本不坚实,她的兴利除弊的想法也得不到那些醉生梦死和愚钝庸碌的老爷们的理解和支持,尽管有李纨和薛宝钗的襄理,她竭尽全力所进行的改革很快便遭到失败。经历了这样一场事故的探春,痛心而清醒地感觉到这个赫赫扬扬的大家庭,再也没有振兴的希望了。

  曹雪芹的思想明显含有新的民主主义因素,但也没有能够脱离封建主义思想体系。他通过《红楼梦》形象体系所表达的思想,在当时历史阶段中是先进的。但他一面鼓吹人的"情"、"性"或"欲",以反对统制文化思想的"理",一面还是只能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为孔孟之学作新的解说。他一面反对专制主义,一面还只能向往于古代仁君之政。曹雪芹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苦闷,他毕竟已经感受到了新时代因素的搏击。他的孤独是伟大的孤独。

红楼梦读后感14

  《红楼梦》的确伟大,有那么多关于女性特征的描写,有那么多关于穿着打扮的描写,有那么多关于饮食花样的描写,有那么多关于装饰陈列的描写,有那么多关于亭台楼榭的描写……所有这些描写都随手拈来,刻画人物性格细致入微,不愧为作者增删十载、呕心沥血的结晶。

  不仅如此,封建社会的那种等级关系也表达得十分清晰,入木三分。妻妾、嫡庶、主仆、男女等,其家庭地位、可支配收入、佣人数量等有着天壤之别,在贾府那个封建大家庭中,熙熙攘攘而又整齐有序,既说明凤姐治理有方,又表明那种封建等级制度的观念深入人心,管理者用这个去制度去管理,被管理着也服从那个制度。而恰恰就是这个制度,害死了书中的大部分女人,好在前四十回还没有死几个人。

  关于宝玉的教育问题,在今天看来仍很有意思。奶奶疼爱自己的小孙子,本来无可厚非,但书中的贾母有点过于溺爱了。古时候有个说法叫“子以母贵”,在这里确切来说叫做“孙子以祖母贵”,贾母在贾府的.地位当然是最高的,贾母疼爱宝玉,所以宝玉在家的地位也就很高,大家或者出于奉承或者出于自保,难免都要看贾母的脸色,于是宝玉在家几乎人人都哄着他,他高兴也好、任性也好,都没有人反驳他。

  这个现象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也很普遍,好在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自主性大了许多,古时候就不那么自由了。书中的贾政有一次也偷偷地狠狠的打了宝玉一顿,结果被贾母骂了个狗血淋头,以后再也不敢造次了。况且这次狠打宝玉,本来就有点不分青红皂白,仅凭贾环的片面之辞,歪曲了事实,宝玉本来心里就不服,再加上之后贾母给他的优厚待遇,更是一点作用都没起到了。由此看来,在家庭教育中,一人扮黑脸另一人扮红脸的作用不是很好哦。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虽然女人的地位较同时代的家庭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内的事情主要靠女人来操持,以贾母为首、王夫人为辅、凤姐为主要执行人(相当于现在企业中的CEO),大到元春省亲、小到每餐饭吃什么在那里吃等问题,都由她们做主。尽管她们的地位很高,锦衣玉食,供使唤的丫头、嬷嬷、小厮们成群,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有女性的活动范围都不外乎荣国府、宁国府这两个大院之内,日常娱乐活动也不过听戏、打牌、串门、会餐等,几十年如一日,也没有多少意思。

  是啊,现在的我们何尝也不是这样呢。虽然时代变了,女人走出家门了,交通便利了,语言相对统一了,通讯和传媒发达了,网络进入家庭了,然而又有多少改变呢,我们仍然生活在相对以前大一点的小圈子之内,家人几个,朋友几个,常去购物、餐饮、运动的场所几个,常浏览的网站或玩的游戏几个,实质上跟过去没有什么区别,生活一样的单调乏味,一样忙忙碌碌或悠哉悠哉的过活,什么时候才真正变得丰富多彩呢

  关于薛宝钗与林黛玉,有些人评论时不免有些偏颇,过于抬高林黛玉而贬低薛宝钗。是的,宝钗是教导宝玉要读正经书、考功名、谋爵禄,这不能叫俗,当时的士大夫都是这样的,或者说主流社会都是这样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宝钗这样做了就过分的贬低她,黛玉没有这样做就很好云云。我觉得,宝钗是贤妻良母型的,所以以贾母为首的长辈都喜欢宝钗;黛玉是才子兼佳人型的,而且小时候就和宝玉青梅竹马,所以宝玉喜欢她,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说宝玉他们做的那些事情有什么好玩的话,无外乎“开海棠诗社作诗”了,要说他们整天在家玩,也没有玩出什么名堂,只有这一件事情还有些诗情画意的。而且各个姐妹的性情,也只有通过那些诗句才能够比较全面的表现出来,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那些诗词的真谛,以前看过几次诗词赏析也没记住,哈哈。作文

红楼梦读后感15

  天气回暖,舍友拿出了她泛黄的旧本,据说是祖传的一本《红楼梦》。燃起了我的兴趣。当天下午就去图书馆借了两本书,上下两册。其实以前也是读过的,只是用电子书看“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等,循环播放着葬花吟。苔米之前看的红楼,超级喜欢晴雯。我呢,就在啃一本无障碍的三国。偶然看人说了一句,不深读几遍名著,难得其中深味。

  看了之后会有种沉郁之感。因为“一面说,一面便挨近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句,立马查了一下,翻出了“宝钗联合丫鬟等暗害黛玉的阴谋论”,分析得头头是道。

  “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并不在意,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不在意金钏之死,乃至后来人都闻“宝二奶奶是个冷人”

  知世故,洞人心,任是无情也动人,任是动人也无情。不过还是找了很多例子,让我愈发喜欢宝钗。

  “话说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侵犯,便欲寻隙,苦得无隙可乘,倒只好曲意俯就。”

  “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宝玉心病,暗下针砭。”

  她的涵养,大度,体察人情,宽容随和,还有“宝钗扑蝶”一段,也不乏灵气。这样的性格,沉稳大气。

  而黛玉呢,出场自带仙气,附着凄美。是伤春悲秋的.黛玉,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哪里才能求得一片净土?是完美主义、理想主义者。周汝昌这样说:“他喝的那茶、吃的那酒,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他在环境里看到的那个册子,没有一个好命的。你在这样一个伟大的主题思想深度之下,去分别到底是林黛玉好?还是薛宝钗好?”

  他却提出了别开生面的角度,就是关于燕窝的“阴谋论”,他说是打着伞——“碧伞红灯”,那个诗情画意。油漆伞是绿的,提的灯是红的,在小雨中渡过沁芳桥。翠月堤那边,蘅芜苑那边,也有丫鬟婆子来了,也打着伞,送燕窝来了。“我说句冒昧的话,这才是《红楼梦》的精华。”读《红楼梦》中诗意的情节是一种享受。“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斗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着那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芳心闸去了。”

  “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

  “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将一更时分,真是风清月朗,银河微隐。”

  “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

  《红楼梦》,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悲剧意识,一种很深的对于人生意义的探求。人伦和人情的变化,价值的失落,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林黛玉天生喜散不喜聚,他想得也有个道理。

  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

  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感时伤世,仿佛于广袤天地中观看浮生万象,繁华与落寞兼而有之。不同的阅历、年龄读书都有不同的感受。知识浅薄、难推其意也无妨。细细从头看一遍就好。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05-21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高一03-30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推荐语10-20

《红楼梦》读后感02-29

红楼梦读后感09-07

红楼梦读后感09-07

红楼梦读后感08-22

红楼梦读后感08-22

红楼梦读后感08-23

红楼梦读后感01-10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