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

时间:2024-07-15 13:33: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终身成长》读后感15篇[经典]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终身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终身成长》读后感15篇[经典]

《终身成长》读后感1

  近期有幸拜读了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代表作《终身成长》。她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成长型思维的优点,从体育、商业、人际关系、教育等四方面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是成功的推动力。

  固定型思维:是认为一切成功都是天赋使然,不断地给予自我满足的暗示,停滞学习,不思进取的想法。

  成长型思维:是认为一切成功都是可以靠努力实现的,只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成功经验并付诸实践,就会有所进步的.想法。

  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者的区别。课堂上,点名回答问题。固定思维的人会想,课堂上这么多人,怎么偏偏会是我被叫到,一定要好好回答不能出错。而成长思维的人想的是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会给予纠正。一个看重的是回答问题的结果,另一个看重的是回答问题并纠正、肯定所带来的提高。

  虽然不愿意承认,我大多数都是以固定思维去看问题。害怕被点名、害怕新的环境、害怕不熟悉的人,每天从事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不愿意尝试新的挑战。经常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总是从别人身上挑毛病,不从自身找原因,借口总是比办法多。看过这本书后感觉思想的转变是迫在眉睫了,按照书中提到的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接受,面对自己的固定思维;观察,明确出现固定思维的原因;命名,给这个思维定式一个名字;教育,用成长型思维来反复教育、沟通。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走向更好的那个自己。

《终身成长》读后感2

  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跟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所以亲子关系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我们的思维模式是由父母决定。因此亲子中使用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

  第一,打孩子会使孩子肾上腺素积累,慢慢地会导致孩子长大后脾气爆燥,容易与人起冲突,在日后与人相处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恐吓威胁孩子,如不学习就没钱,不学习就会沦为乞丐等说法。这样孩子也许会因为恐惧而去学习,会成为一个乖孩子,可是会失去安全感而这种感觉会伴随他的一生有可能一生也无法跳出舒适区,习惯于安稳的工作,安定的收入,人生无法有长足的发展!

  第三,冷暴力,让人最恐惧的莫过于冷暴力了。冷暴力常常的表现行为是,父母突然之间不理孩子了,孩子会求妈妈:“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结果是妈妈丝毫没有反应!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如果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都能体会到孩子的无助和愧疚,而为之落泪。对一个孩子来讲,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妈妈不理他,爸爸不要他,用冷暴力的方式欺负他,控制他,让他内疚。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女士,她小时候很爱漂亮,奶奶送给她一条漂亮的牛仔裤,她特别兴奋,想马上穿上,而她爸爸说:“上学不能穿这条裤子。”她就跟爸爸讲:“我想穿”(女孩特别可怜地在表达自己的渴望。)她爸爸的做法是什么呢?他直接拿起剪刀,把牛仔裤彻底剪坏了。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这条牛仔裤,她都会难受得想哭。她工作后,第一个月挣的钱全部买了牛仔裤。牛仔裤都被整整齐齐地放在柜子里,她一次也没有穿过。这就是一个小孩子的报复方式。而这位女士在工作中也遇到了问题,只要工作谈判遇到讨论钱的问题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充满了负面情绪,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知识,所以很容易就谈崩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成长所带来的伤啊!

  其实有很多大人认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很残忍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妈妈把孩子心爱的`物品丢掉而不留任何余地。小孩子没有能力反抗自己的父母,可是那一郂的伤就在心里定格,而这一种伤都会到潜意识当中去。长大后,遇到同样的事情就会激起内心的伤。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会沿用上一代父母的处理方式,因此也成为代际遗传了。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父母,也不要等自己的孩子来改,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是自己的,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自己。如果你能改变,恶性循环可能从你开始变成良性循环,整个家族的命运都会由此而改变。

  养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所以大人要用对待生命体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用对待机械体的方法来解决单个问题。陪伴孩子长大要帮助孩子树立人生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成长型心态。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真正的爱是不需要交换的,不要用爱来做成绩的交换,守规矩的交换,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培养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内心充满力量。

  价值感,没有人会自带价值感。价值感要在后天的陪伴中建立,在家庭生活中你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做家务或在其他家庭活动中当一个帮手,在这些过程给予肯定,对他们的动机、过程和贡献表示赞扬。这会让孩子渐渐形成价值感。

  一个人的终身成长心态很重要,固定型心态的人做起事会很困难,原因在于他做事的目的不单纯,他只为了证明自己,而不单纯的做事,这就给自己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和包袱。父母要与孩子有积极的语言互动,培养积极的心态,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评判,不断地对孩子提出结果上的要求,要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要看到他努力的过程,这样他就不会成为一个极度依赖名声、声望排行榜、收入水平、用这些来衡量自己的人。要教会孩子面对挫折,允许失误和失败,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学习经验。让孩子明白在失败中学到的经验会成为成功的基础。在培养和帮助孩子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学习和拥有终身成长心态。

  关于如何面对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书中给了我们三条实用的方法: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保护孩子的安全。

  第二条、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沟通。

  第三条、分享父母的成长经历。讲一讲你当年有没有犯过错,有没有走过弯路,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怎么思考,怎么战胜困难的。

  在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干预的事情其实不多了,父母只能耐心地等待孩子找到他的人生使命。

《终身成长》读后感3

  认知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选择,选择影响命运。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受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在“聪明,尖子生,三好学生”这种基于考试成绩的评价下,我想我们这一代人的很多个“我”都养成了很明显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会努力学习,但是为了获得成绩和认可,而并不是真正去研究去感受“学会”带来的乐趣;我们会死抠自己,不愿意和周围人探讨,担心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我们头脑里会天马行空,有很多想法但迟迟没有勇气采取行动,因为有声音告诉你:哪有那么简单,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的我正在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既有成长也有固定模式的混合期。这种变化更多的源自于工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指数型成长”的氛围,源自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总会有人去发现你的变化提点你的成长。所以思维模式是需要以身作则示范而非要求的。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里,如果认知到“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提升的”仅仅是第一步,止步于此便是“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真正挑战的且真正有效果的'在于“制定目标和阶段性的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且去践行,直至养成循环的习惯”,以及“用俯瞰视角跳出来拥抱并观察现在的你,了解思考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教育它”。

  终身,唯成长不可辜负!

  让自己强大!还让我们明白:这是不同两个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中的两种思维模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修炼,去除固定型思维,让成长型思维占据我们的内心,使得我们真正成为一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有没有发现有我们的人有的能很快的学习和改变,而有的人则很难呢?这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和方法上的事情,有的人心态开放,思想灵活,有的则是心态封闭,思想僵化,不容易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在工作时我们的思维模式也要以成长性思维模式考虑问题。固定性思维只会沿用别人的经验,无法提高自己的维修技能。

  我们用成长性思维考虑问题,可以发现设备问题的多面性,维修设备时就能多考虑设备出现的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发生问题时出现的前兆,如何去解决问题。

  人有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自我发现,自我成长,所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工具。在学习中自我发现、在学习中自我成长,只有我们作为企业的一员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给好的发展提供动力。

《终身成长》读后感4

  无论在哪一个时间段,人都应该终身成长。‘活到老、学到老’现代人顺应时代快节凑的发展的一个必须,学无止境啊!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完成自我生命成长的过程,做人需要无止境的学习,人格的成长也是无止境的。

  实则每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人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书中所提出的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式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做事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因此害怕错误,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智力是后天努力学习可以提高去达成,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把错误和挑战看成成长和改善的机会,有大局观,会不断地往前看。

  其实不然,这两种状态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具有的。我们要做的是减少固定型思维,在不断成长过程中要激发自己对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且要刻意训练用成长型思维面对我们的生活,才能做到消极情绪越来越少,而积极情绪会上升。‘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然而人的思维模式不是一朝一夕长成的,而是在岁月里日积月累的过程,逐渐形成的一种思考、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则毫无疑问是被习惯这种东西牵着走的,很少有人能够把做的每一件事深深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思考,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惯性的思考,惯性的做事,思维模式也是惯性的。

  我觉得自己就属于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在生活中比较大男子主义,觉得家庭中的杂事由女人来解决,比较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男人来决定。所以家中一般的`琐事我都不用去想。然而工作中我比较理智,也就是思维模式不同,放下所有琐事来学习,提高自我的认知。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与家人持有不同意见,我本意比较向着说服教育方式,不能打骂教育,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思考、学习,让孩子慢慢的形成自主、自我意识。不是附加式的灌输。其实这也是一个人成长中必要经过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是自我成长,这句话好到位。孩子需要成长,家长也需要成长尤其是成人容易本固化,觉得我已经是大人了,只是在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其实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帮助你成长的。成长美学的特征就是相信累积的效应,对人生持有固定论的人,本质只是为拒绝改变寻找理由和借口。相信发展,相信改变,容易形成正反馈,微弱优势聚沙成塔,成功世界本就来自一只蝴蝶挥挥翅膀的触发,这就是成长的秘密。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终身成长》读后感5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叫做《终身成长》。这本书提到了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大体来说,固定型思维的人群会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后天的作用不大。而成长型思维会认为只要正确的方向,足够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好的成绩。

  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认为智商是天生的,所以他只有通过做简单的事情或者自己有把握的事确保自己顺利的完成以证明自己是聪明的,而挑战会让自己有挫败感,怀疑自己是不聪明的。而成长型思维则不是这样,他们在心里告诉自己,我通过不断的挑战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即使这次做不好,通过不断的克服困难,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里的老人总喜欢夸小孩子好聪明啊,比你妈妈小时候要聪明很多。听到很多次这样的话,小孩子就会内心里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给他一个数学题,他觉得自己没有把握,他就开始大发脾气说,太难啦,我不要做。这就是固定思维带给我们的,我们害怕挑战,因为挑战失败会证明自己是不聪明的。所以我对小孩子这样说,一个人成功靠聪明是绝对不够的,正确的方向,不断的练习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你看这道减法题目,你这次不会,妈妈告诉你做题的方法,然后你再试着自己做,再多做两道题,你就会发现,题目会变得简单,或者说叫熟能生巧。伟大的运动员绝对不能只靠天赋,我们要看到背后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

  成长型思维不一定会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问题在于,一是称赞的方式不对,在意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过程,孩子会不自觉产生固定思维,不相信能力可以培养。二是遭遇挫折的反应,面对孩子偶尔的失败表现过于在意,孩子会沉浸在失败的感受中,忽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三是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为了提高分数,各种死记硬背,其实已经背离了成长型思维,不恰当学习方法,不会得到真正的能力提高,只是知识的堆砌。

  下图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改变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面对问题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抱怨,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终身成长》读后感6

  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有了孩子,父母身上的责任更大但是他们的幸福也就更多,可能本来好玩的父母开始每天拿着奶瓶,脸上还有被孩子划的涂鸦,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陪陪孩子,他们就是想要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一些,不想错过他们成长的瞬间。

  著名演员马伊琍曾经在一段采访中说过,没有孩子以前,她每天的时间都在工作,应酬、见导演的时间总是充满了每一天,但是她有了孩子以后不再参加吃饭应酬,每天晚上八点以前一定要回到家里去陪孩子,因为她害怕错过孩子珍贵的瞬间,怕孩子有秘密不和她分享,怕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不正是如今的父母吗?还有著名演员张柏芝,即使孩子有校车接送,即使她支付着昂贵的校车费用,但是她依然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学,她说:“送孩子上学的时光是最幸福的,他们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和她分享,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平时她所不能了解到的”这可以拉近她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作为父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是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明明是至亲的亲人,但是却有很远的距离,互相不了解。每一个父母都想陪孩子终身成长,但我们好像也忽略了我们其实都是孩子。

  所谓爱,我们也不是天生就懂得的,也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感同身受,爱是不断的学习来的,在教育当中,很多的父母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意义。所谓父母之爱必将为其深远,就是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定会为他们深谋远虑,不会只考虑到他们的当下,所以如今很多育儿知识都被当下的父母重视。他们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这本书当中,也总结了许多育儿知识值得现在的父母去学习。根据一些总结,例如我们爱孩子没有错,但是不能过分的溺爱。就像我在女儿十岁生日上对她的寄语一样:“我们宠你,但是不会一味的溺爱你,娇惯你,因为那样只会害了你。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希望你能记住做事容易,做人难,人一生一世得先学会做人。人生总会经历很多坎坷,你一定要学会坚强,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因为作为父母的我们终将会离他们远去,他们也终将会自己去面对社会,面对苦难,我们希望的是他们可以像小草一样,坚忍不拔,像柏树的清脆常绿,不想让他们就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便会枯萎凋落。郭德纲曾经说:“在自己家里你不教育孩子,那么社会也终将会替你教育”警醒了大多的父母。其次就是培养孩子感知爱与感恩爱的能力,任何的爱都不是义务,父母爱孩子胜过生命,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义务,这是他们对于孩子无私的爱,孩子也应该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爱并且懂得感恩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最无私不求回报的,孩子也应该懂得感恩,主动去爱。之后就是教导他们主动交流,现代化的`社会是开放性的社会,必须懂得交流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中一个内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在社会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有难以排解的压力,但是这些压力最好不要带给孩子,因为他们还有一颗单纯的内心,不懂得社会的复杂,这些情绪可能会感染他们,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一个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童年,但是忽略了家长的负面情绪会更大程度的影响他们。他们是无辜的,不应该承受家长的压力与负担。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当中,我们就看到当今父母他们的社会压力转移到了子女身上,希望他们以后过上好日子,有优越的生活,还有可以和其他家长攀比的资本而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完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做父母的应该想的是如何为孩子们减轻压力,家长为之计深远,我们可以理解,但要适量,不应操之过急。

  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需要家长的浇灌,精心的呵护才能健康成长成一颗参天的大树,一旦水浇多了,就可能会出现烧苗的现象,这个大家都懂。孩子还是家长的小太阳,不断的给予家长温暖。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我们总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治愈,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天使,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天使在世界上完成他们的使命。

《终身成长》读后感7

  近来,我听樊登老师讲《终身成长》这本书,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去年,我跟随着叙事者读过这本书,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平时,在生活中,也一直在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如儿子学习某样事情学不好时,我就会告诉他:“是因为自己练习的太少。”当他做到时,我又会帮其复盘:“当时你不会某样事情(如骑平衡车、拍球等),现在竟然能够做到这般熟练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儿子会说:“是因为我练习了。”通过不断地练习能够学到某样技能,成为孩子心底的声音,也是我不断地在强化的成长型思维。

  但是,即便如此。当我听完樊登老师讲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固定性的思维模式仍然占了很大一部分,如在工作中,碰到试卷中有疑惑的点,会有不好意思开口请教同事的心理;在高三现阶段的复习中,不停地做题刷题,我总是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对其知识体系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缺少关注;我有时也认为学好语文是需要天赋的,甚至是教好语文也是需要天赋,包括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等等。当我意识到自己思维模式的这个特点的时候,我震惊于我只认识到自己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冰山一角。

  不过我也庆幸自己的新发现,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工作中的这些固定性思维模式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书中提出了四步,即接受、观察、命名和教育。

  首先是接受自己拥有一部分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事实。

  其次是觉察自己是什么能够促使自己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出现或回来。如书中提到有人会是办砸了一件事,压力很大,丢了工作或者失去了一段感情的时候等等。反观自身,每每我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出现的时候,大都是在比较沮丧或者挫败的时候。书中提到当你明确了自己固定性思维被激发的原因后,不要急着去评价,更不要去自我否定,先观察一下,允许这样的声音存在。

  第三是命名。给自己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命名,这个名字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个人,或者一本书、一部电影中的某个人物。我想作者让我们给固定性思维命名的'原因,是能够让我们清楚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是经常在我们某个时刻出现的。

  第四是教育。固定性思维模式往往在我沮丧或者挫败的时候出现,当它有了名字,我们可以一块教育它,一块走过这段旅程。如当我因办不好某件事而沮丧,因努力去做了而依然没有成效或者成功的时候,我可能会挫败。这个时候,我的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声音就会出现了:“对,你确实能力不行,你就是不如谁谁谁,你别费劲了,还不如轻松一点。”这个时候,不要急着去制止它,欢迎它的到来,并告诉它:“是的,我确实没有达到怎样的成功,但请允许我继续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不一样的体验。”“确实,我现在能力还没有达到怎样的水平,但只是我暂时还没有做到,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肯定能够成长的。”

  练就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应该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必修课,哪怕我们进行了努力、尝试、坚持、迎接挑战之后仍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那又怎样,正如书中所说“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我成了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加开明的人”。

《终身成长》读后感8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MIND 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文标题是《终身成长》,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卡罗尔认为,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成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特别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变的。当我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变的时候,一系列的表现在于:急于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脾气暴躁、喜欢讲排场、摆架子等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固定型思维模式是人的本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模式。正如我在休假期间接到公司吴姐的电话通知,要我参加总公司演讲比赛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演讲比赛?不要吧?我会紧张啊,我演讲水平不好,演讲不好会遭人嘲笑吧?很多中国人跟老外在交流的时候喜欢说的一句话是: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这些都是一种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所以,固定型思维模式来源于认知偏误,而成长型思维则注重理性认知。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成事不在天赋,而在努力;马云高考三次才考上杭州师范专科学校,他自己也承认在:BAT三巨头中,他是唯一不懂互联网技术的领导人,但是他却是那个最敢想、最努力、最敢拼的。我认为,阿里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马云内心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远远大于他内心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本质还是对一种人与人关系的正确处理模式。伴侣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以及和自我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有没有一种正确的处理模式?有,那就是从「评判与被评判」的关系,转变成「成长与帮助成长」的关系。这句话,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举例说明——老板在每年的会议上总是会说这样一句:新华联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辛勤付出。马云也多次强调:感谢每一位阿里人,哪怕他只在阿里待过半个小时!这就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对员工的努力和付出表现出由衷的赞美。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我们公司在座的每一位领导都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领导。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认为君子与小人也只不过是每个人心中的两面性而已。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要让君子性的成长型思维多一点,让小人性的固定型思维少一些。这样才使我们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变成阅历丰富的成年人。

  那么,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本质差异是什么呢?

  这两者对于自身的'评价的准确度差别很大。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对自身评价很客观,很准确。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要么是自视甚高要么非常自卑,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

  当你获得一个机会的时候,你的思维和表现是什么?是毫不犹豫抓住机会还是徘徊再徘徊?

  兴奋点体现的不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脑波亮的时候是在分析准确答案的时候,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脑波亮的时候是宣布对与错的时候。

  对于后天努力的看法不一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天份,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却相信努力。

  今天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的两种基本心态。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关键在于思维模式:是满足于现有成果、避免失败可能的固定型?还是以努力为主、寻求挑战机会的成长型?决定了你能在成功路上走多远。只有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我们才能改变前进的方向。

  《爱拼才会赢》的歌词唱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加油吧,新华联石油人!改变吧,我们的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读后感9

  这本书是樊登老师融合了他前面所讲的育儿书籍撰写而成的。

  核心问题有三个点:第一个点我们要为自己为什么,第2个点是要如何教养孩子,第3个点是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第1个点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子对待孩子?原因有两点:

  一点是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里有遗传、变异、选择。我们很多时候会遗传父母的一些教导方式,然后投射性的`套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另外一点是我们要如何看待孩子?我们是要用打造汽车一样,用简单的体系,复杂的规则;还是要用打造花园的方式,用复杂的体系,简单的规则。

  第2个点是如何教养孩子?

  樊登老师说教养孩子需要三根支柱点。

  一、无条件的爱,我们要用无条件的爱来获取孩子的信任,给予尊重和安全感。

  二、价值感,塑造孩子的自主能力,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和自律水平。

  三、终身成长的心态,让孩子感受学习过程,把困难、挫折当做一种学习。

  第3点是我们要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用感谢的方式来改善自己跟父母的关系,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父母在有限的资源把我们抚养成人。

  切记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标签会让孩子久而久之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终身成长》读后感10

  如果有人问我,“有哪些书对你的人生影响较大?”卡罗尔·德韦克的著作《终身成长》一定是其中一本,这是本能让人深刻意识到思维模式对个人成长有多重要的好书。

  整本书,围绕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展开论述,通过详细讲解和案例分析,不仅让我逐渐明白了二者的'本质区别以及如何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使我对自身职业生涯和家庭教育观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感悟。

  在书中,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因此逃避挑战,不愿意付出努力。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因此他们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进步,注重长期发展。

  回顾初入职场时,我也曾陷入固定思维陷阱,因害怕犯错、而对工作中的挑战充满恐惧,遇到自我认知里“能力范围以外”的工作,我常将“这事太难了”挂在嘴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到这种思维模式对我的职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逐渐地,我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足,试着改变自己,我逐渐变得“厚脸皮”,遇到不懂的、不会的经常主动出击,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直到如今,不能说自己已经彻底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的人。但有一天,面对别人“这事我做不到”的结论时,我脱口而出:“我们不能说做不到,而是应该要去想办法做到”。我内心感到无比喜悦,因为我不再是从前那个对工作有畏难情绪的我了。

  改变并非易事,让我们一起拥抱成长型思维,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终身成长》读后感11

  上了年纪读《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真正明白了自己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为什么都不理想,做很多事都难以成功。父母总说我不够聪明,朋友也给予肯定,久而久之我自己也默许了,的确是呀,对我人生有很大影响的事情我一次也没有做好。最典型的就是学习吧,我承认我是笨拙的了,所以就死学了,最后就是没多大效果。这本书中的很多例子都像我的一面镜子,看到了曾经现在的自己。

  书中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注定的,不可改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单看他们各自名称的解释你可能觉得很简单,觉得自己肯定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但如果将他们放到具体的事情上,你就可以看到两种思维模式会产生多大不同了。

  书中有个例子:你是一个年轻人,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我感到被拒绝了。”“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傻瓜。”“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太差劲了。”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得不开心。”“C+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必须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我的成绩。”

  看出两者对人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了吧,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只是对待学习有重大影响,对友谊,爱情,婚姻,教育都有着很大影响。推荐大家可以具体看一看。

  我想最大的魔力就是你要肯定你的现状并相信可以成长,学会从失败,不痛快中找到有用的知识,积极乐观不忘成长的初心。

《终身成长》读后感12

  思维方式决定一切!

  在听这本书时,我想到了听的另外一本书《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中说,长寿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或将活到100岁,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80后的我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到90岁, 我们该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00后的你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过100岁,你们会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没有终身成长的思维理念,我们不是活着,而只是在等待死亡。

  整本书,都在说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急于证明自己,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在乎结果,相信天赋,视失败为一种身份。

  成长型思维:能正确看待自己和现状,能100%承担责任,分析为什么比结果重要,相信努力,视失败为一个行为。

  从两种思维模式的表现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的人更理性,能直面困难和挫折;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更感性,不敢面对失败,抗压能力弱,经受不了打击。

  我们就假设一下,如果对于一个有可能活到90岁的70后,两种思维的人如何来策划另外50%的生命时间。此时的70后,人已到中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原有能力已不足以满足未来持续的需求。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拥有的荣誉、地位、经历和能力不容挑战,不能接受和自己理念观念不一致的人和事,等待退休的.休闲生活,躺在前半身的成果上坐吃山空,等待死亡那一天的来临。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预测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努力学习新技能,虚心向年轻的人学习,拥抱改变,延长工作阶段,迭代知识和能力,拥有好奇心。脚踏云彩时,心如履平地,深陷泥潭时,气自高洁,活的丰满而富有生机。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一个权力是别人无法剥夺的:选择的权力。

  所以,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和未来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终身成长》读后感13

  人从一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对一起都充满了好奇,开始学习吃饭、走路、说话,问周围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期间会闹出很多错误和笑话,我们却依然兴致勃勃。但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不一样了?面对错误和挫折,有的人会勇敢面对,从批评中学习,但有的人只会逃避、不再努力。

  原因在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在言谈举止中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人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传递出一个信息,而孩子对这些信息的敏感和关注程度又是非常惊人的。

  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或者老师跟孩子这么说:

  “你学的真快,你真聪明!”“你太棒了,你根本没有怎么看书就得了优!”

  很多父母和老师认为,说一些鼓励孩子的话会让孩子增强信心,但是孩子可从这些话中听到另一种意思:

  “如果我学东西不那么快我就是不聪明。”“我最好不要努力学习,不然他们会觉得我其实没有那么聪明。”

  卡罗尔·德伟克博士针对数百名学生进行七项实验后发现:对孩子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这其实就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你的能力永远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定。

  父母认为通过表扬孩子头脑和天赋可以给予孩子持久的信心,但事实上却起到了反效果,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立即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会为了掩饰自己糟糕的成绩而选择撒谎、欺骗。最后,虽然告诉孩子很聪明表扬他们的先天潜力,但却让他们感到愚蠢甚至做出蠢事。

  卡罗尔·德伟克博士提出,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避免对孩子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表扬,而是应该对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成就的这个努力的过程做出表扬。并且在跟他们谈到其成就时,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的努力和做出的选择。这就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有兴趣。

《终身成长》读后感14

  1、关于固化思维与成长思维

  说到固化思维与成长思维,想到了之前学习到的一个点。有两种人,一种人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一种人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

  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努力的人会在之后越来越努力,因为他知道想要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需要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是可以不用经过自己努力就能得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有即使是很难的事情努力了才有希望成功,没有成功只能是说明自己还不够努力、方向错了或者自己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点。

  而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偶然或运气的人在之后的行为处事上就不会有过多的努力,因为他认为所有的都是注定的,自己的成功只是运气好,却从来没想过经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获得成功。这种人所拥有的思维就是固化思维。而在拥有成长思维的人眼里,一切都是可变的,一切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使之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2、关于努力与方向

  努力与方向,两者在向上走的路上是缺一不可的。有方向不努力,只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无论你想的有多好,方向多么明确又正确,若你不努力,不把它行动起来落地生根,那它也只是一个想法如无根之浮萍,没有根系提供养分迟早会飘散消失于世间。而若只是有努力没有方向,就像在海上没有方向航行的船只,虽然一直在行驶到岸的几率却微乎其微,或原地打转却不自知。

  说到这个又想到了自己,在大学的时候知道自己与别人相比没有多少竞争力也意识到自己需要做些改变,每次都做计划却往往没坚持几天又半途而废。典型的有方向不努力贪图一时的享乐,延迟满足的奖励物对我的强化不够战线又拉的太长也难怪会放弃。现在想想也是认知不足,若是能认识到长时努力所带来的好处就不会这么动力不足了。后来大三时是努力却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看到别人各种考证自己也去跟风,现在想想考的证都没什么用毕竟不是专业的。考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现在又不做人事工作。现在是有一点方向了——学好英语达到流利说的程度,多看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认知(提高认知真的可以少踩很多坑,这一点在生活中深有体会,想开了就知道自己很多事都是庸人自扰。)虽然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不是很清晰,但我现在最缺的就是行动力,行动起来方向就会越来越清晰,之后慢慢修正就可以了。

《终身成长》读后感15

  人是该终身成长,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完成自我的成长,做人是需要一辈子学习的,人格的成长也是无止境的。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八十岁的“常青树”,也有二十岁的“朽木”。我想,这就是对终身成长的最好诠释。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能力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原来思维品质的好坏同样可以由学习来界定。那就是固定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从字面意思大可略知其意,固定型乃固执己见,认为一切都在刻意控制范围内。表现为:爱生气,易挫败,讲排场,相信能力恒定并永远不变,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存在感及归属感。与之相反的成长型就是不怕丢脸,有大局意识,向前看,相信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书中的建议重塑我对于工作的重新理解。以前认为只要积极向上,做好当下的工作就对的起自己的这份职业,对得起自己所得的报酬。后来我明白了,我们身为铁路工人,工作虽然是枯燥重复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多积极学习,多更新旧观念,多对动车组的设备性能有更多的了解提高。这样培养自己对动车组整体的格局意识有更宏观的'了解,可以给日后的维修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更快速的检修出动车组的故障,可以更高效完成工作。要经常鼓励自己,不断思考,不断努力,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技巧,经由改变自己去改变人生走向更辉煌的方向。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卡罗尔指出了很多的案例与方法,但是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必须承认自己是普通的,承认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每个人生来都是特别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带有着一些其他的光环。当你觉得自己普通时、当你觉得自己并非一个天才时,你才会更虚心地学习技能、接收他人的意见、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败与成功,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

  现在的我更想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学会多沟通多交流,积极进取,努力向前,从自身做起,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美德,少一些懒惰,少一些极端。少年强则中国强,努力提升自身也是为祖国的更好明天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如果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具有进取思维的人,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终身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终身成长读后感09-29

《终身成长》读后感01-22

《终身成长》读后感06-24

《终身成长》读后感[精]10-11

《终身成长》初二读后感09-14

《终身成长》读后感集合[13篇]08-03

令我终身难忘的事作文05-29

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总结06-01

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总结11篇06-0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