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06-21 18:35: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作为一名教师,对《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独有情钟,读后深有感触,结合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书中列出的101条建议可能不全适合我,或者有一些建议中列出的问题我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碰不到,但这本书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书中列出的大量实例,也是我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如果我早一点采用书中的想法和技巧,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关于课堂管理

  平时误将“课堂管理”与“纪律”划上等号,读了这本书后,知道纪律的确重要,但它仅仅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课堂上须有一个纪律体系,即一套规章制度,一旦有学生违反了其中一条,须接受相应的处理。这个处理结果并不是教师在学生违反纪律时临时决定的,相反,它受到的恰恰是最初制定的纪律体系的约束。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课堂纪律体系,并不断地完善,让每一位学生知道我们上的每一堂课除了在学习知识外,还有一套规章制度,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按章程办。

  二、关于教学规划

  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一般都会精心备课,写教案。教案中一般都会写出明确而又合理的教学目的。但是往往到上课,我们又会忘记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向学生简单陈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如每节课开始时,告诉他们,“猜猜看,在今天的课上能学到什么?好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们才会知道要学什么。

  三、关于课程指导

  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尤其是我教的信息技术学科。更需要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对于一堂操作性特别强的.课,我只是将要学的内容完整的向学生演示一遍,可能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或者一些学生根本听不了那么多,听一会儿就有可能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如果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向学生演示一会儿,学生练一会儿,小组间相互合作,再向学生演示一段,学生再练一段,可能效果会比前面更好一些。甚至连教师演示的操作也让学生来尝试,在发现问题中师生一同解决可能效果会更佳。总之,多让学生动手,少让他们等待。

  四、职业精神: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

  除了学生,还有谁能更好地评估我们的工作业绩?科学地设计我们自己的“教师成绩单”,通过它,让我们的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并且有价值的反馈。这样,不但学生们很高兴做,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五、积极与和谐:构建成功的师生关系

  向学生祝贺生日;带着笑容迎接学生走进教室;向学习任务完成比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询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这些可以随时提醒我们记起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事。多做几件这样的小事,学生们会因此有很大不同,而我们自然也会有所收获。

  六、影响力: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影响力,认识到自己将影响别人的生活;记住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一生的激励,建立一个“我与从不同”文件夹;让学生知道失败是学习的良机,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这些影响力中,其中一生的激励对学生们来说比起知识更需要。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重要的,但对他们的激励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一生。受到激励的人将会有更大的成就,只有知识而无激励,一个人将一事无成。书中结束部分,讲了一个一位老师如何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一个学生的生活的例子,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以前学校曾承担一个关于“激励教育”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每年都列出了学校许多类似的成功案例。的确,影响力是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

  以上六个方面是书的全部,但列举的建议只是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其实还有更多更好的建议。如果能将这些好的建议应用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坚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前苏联著名的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提高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的书。而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

  翻开本书,单单看目录,就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这其中很多问题不正是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吗?究竟如何解决,迫不及待去书中一探究竟。

  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每条建议所谈的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实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完之后真的受益匪浅,感悟良多。

  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时间问题,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常常感到手忙脚乱,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时间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后,好像突然明白了,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很快提取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内容。正如本文中所举的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的公开课非常成功,问他用了多久时间备课时,他说一辈子,但对这课题的直接准备是15分钟左右。听完这位历史老师的回答后,细细想来,真的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一直不断的学习,为自己“充电”,学习和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那就能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快速解决,不用再临时抱佛脚。虽然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是我们更希望打有准备之仗。读书,终身学习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读书,学习他人的智慧,就是在节约我们的时间。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其精华部分,另从他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升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身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照搬挪用,而是在多观察多思考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学生情况,采用“拿来主义”,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渗透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一.在听课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

  作为一名教师,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而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因此听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丰富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长处,也有自身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身的风格,或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推动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它不但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作用。”这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善自身的教学。

  二.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师日记。他说:“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明确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用意在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

  作为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将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在阅读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我们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不错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我们的学生是种子,他们不会一躇而就,立即变成参天大树,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浇水、施肥、修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想让学生成为心中理想的“大树”,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为学生的成长“浇水、施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座照亮学校巍峨的“教育丰碑”,永远屹立在世界各国教师的心中。工作室选择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给老师的建议》,为此我备感惊喜和幸运。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巨著以其经典性、全面性、现实性、尖锐性、实用性、深刻性构成了这座“教育丰碑”,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之无愧的“教育百科全书”,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教育财富。例如,关于教育的作用,他说:“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用脑子、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他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孩子们的认识,已成为经典性的认识,他说:“在思想、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以及在智慧、意志和性格的个性特点方面,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有在了解了这个‘世界’,了解了它的全部奥秘以后,培养个性、形成人的精神风貌才会成为可能。”他强调:“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的欢乐和幸福”、“应当使年轻一代生活得艰苦一些”、“教育者应当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勤于学习教育理论”、“应引导孩子们进行积极活动”、“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教育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形式主义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不要为青少年树立某种神话了的偶像”、“无需向少年繁琐絮叨地阐述十分了然的东西”、“教育不存在小事”等,这些振聋发聩的观点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前思考解答的教育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孜孜以求的教育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来没有设想过世界上竟有这样的语言教学——在河岸边,在田野里,在夜间的篝火旁,在灿烂的星空下,在淅沥的秋雨中,在大雪纷飞的'冬夜,老师教给孩子们怎样用恰当的词汇说出他们的观察和思想。他们曾经饶有兴味地观察一棵覆盖着白雪的松树,发现了它在晚霞的照耀下魔术般的色彩变幻:时而呈淡淡的粉红色,时而变为橘红色,一会儿又呈绛红色,然后又变为紫蓝色……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编起了小诗描绘眼前的景象,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神奇的想象展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教育可以这样做吗?教师可以这样做吗?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做的。这是他的“蓝天下的学校”,也是他的“快乐学校”,他就是在这样的学校里做教育、做教师的。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又并非是遥远的乌托邦,因为它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他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入木三分的。例如,对爱孩子这个观点的提出与深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他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继续说明为了爱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就必须深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及其发展特点。然后,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孩子。每个受教育者除普遍、典型的品质之外,还固有特殊的、不重复他人的个人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继而,他进一步论述孩子们的教育者应行使明智的权力、应善于珍视孩子们的信任、应善于怜惜孩子们的无力自卫等思想。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教师不应把孩子们理想化,必须从他们上学的最初日子起就向其提出准确的、清晰的、硬性的要求,首先是行为文明方面的要求。他还从反面劝告说,不可在所有的场合都把儿童的淘气和顽皮视为心怀恶意地破坏秩序、把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视为懒惰、把儿童的健忘性视为不诚实。在众多场合,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必须尊重人格、提高人品。这样阐述“爱孩子”的教育思想走出了肤浅,走进了深刻。

  这些年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从来没有停下过奔跑的脚步,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教育思想又为我注入了新的力量源泉,它在我的内心深处涌动,促使我不停地尝试、反思……与苏霍姆林斯基在20世纪中叶的乌克兰创造的那个教育奇迹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其实,当我们回到人本身,就会发现教育的过程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十分单纯的,那就是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苏霍姆林斯基庞大而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根本核心,那就是“人”。因此,他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只要我们心中有“人”,只要我们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就能突破当下种种坚硬的壁垒,就能在这个日益纷繁、喧嚣的世界上找到帮助孩子的办法和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浸满了爱,那些用文字记录的岁月里也浸满了爱。他常常用浸满了爱的目光去观察孩子们。对孩子透彻的理解与关爱,对教育全面的洞察与把握,对孩子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无限的悲悯与同情,使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教育史的一座灯塔,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打动我的绝不仅仅是他的理论和信念,更有他作为一个可完全信赖的师长、父亲与一个朋友的无比高贵的全部品质。

  如果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当是——为了爱孩子,我们做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解决中小学教师教学问题,从教学、教师、学生以及教师的素养等方面展开分析,给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他以具体的事例和实际的理论来谈论教育中的问题。

  选择教育这一行就必将对自己严格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每天与书为伴,进入书本,获取知识,小到教材、课本,大到教育理论以及各学科知识。要让学生学有所成,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并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

  假期里,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有了以下感想。

  一、教师是自己的选择和归宿,必将倾尽全力做到忠诚自己的事业。在执教半年期间,我遇到了各种难题和挫折,但想到自己选择的道路,我就告诉自己:如果不能从这份职业获得乐趣,我宁愿转行。但一旦选择,就必须坚持走下去。教师如果不能爱自己的职业,那么学生也不能获得健康良好的成长。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坚信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会给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勇于上进,迎难而上,凭着对工作的热爱,一切都会变好的。

  二、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点是教师执教前应该了解的事项。如果不关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机,教育只会是单纯的获取知识。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会觉得厌烦,学习就会变成累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和英语教学中,老师更应该引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不同的作业设计和科学精细的教学设计。学生喜好游戏性、竞争性的活动,也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在此方面,我也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反思,重视学生的情感。

  三、教师对学生要有爱。爱是师生情的.催化剂,能让学生心中感到温暖。在新接手班级里,我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不论是学困生、后进生还是优等生,或是留守儿童,他们都需要来自教师和长辈的爱。这当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关爱、关怀,而且是学习生活中的带领者、模范者。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都是一种爱。面对学困生,充满信心,采取措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同样是一种爱的体现。

  四、提高教育教学必做的事是教学之后写日记、记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只有勤于反思,善于观察才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反思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环节。上完一堂课,必将有所得,有所失。成功的方面是哪一方面,不足的环节在哪里。不论是来自自身的优势还是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的经验,或者通过观摩、研讨活动得来的教法经验,我们都应该学会总结、学以致用。

  五、七分鼓励三分勉。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如果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只是一味地加以表扬,就会造成孩子的骄傲自满。如果犯错时一味加以批评也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鼓励和勉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片阳光,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的积极因素,能让学生得到良性的发展。

  六、学校教育联系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对孩子的督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教育需要的是家校合一,共同为孩子的成长齐头并进。现在,信息发展迅速,家校联系方便。我们做老师的更应与家长携手,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献计献策。尤其在孩子作业完成度和课余生活的指引方面,家长要充分发挥起该有的作用。把学困生变为中等生,把中等生变为优等生。

  当然,我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学习领悟的不只是这些,还包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方面。我应该做的哈很多,希望在往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多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我们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分析。通过读书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学生爱上了你这一门学科,学生的天赋才能得到发展,他们才有兴趣学,才有可能学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难题,有时候面对这些难题不知所措,通过拜读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启发,使我思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的确是经常时间不够用,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给教师的建议》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我们不要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

  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没有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所以收获甚微。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启迪着我重拾书本,重温那股墨香!

  耕耘知识的沃野,兢兢业业、永不懈怠;三尺讲台、一生情愫,那里有我的精彩;直到双鬓斑白就算青春不在。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这个疫情期:间,我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颇深。书中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事例,加以精辟的分析,无不充满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他还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一直为我所牢记着,回首5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到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并不如我所想象。我期盼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都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被调动的淋漓尽致,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直困惑着我,甚至少数孩子面对我鼓动性的语言神情淡然……怎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怎样让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活跃起来呢?就在我疑惑不解时,有幸通读了《给年轻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颇有心得。

  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样的课堂才可以称得上有趣。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表面热闹,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追求的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也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了。

  学生的兴趣才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所谓的知识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最终还会被学生所遗忘。学生丢失了兴趣,就会在持续发展上大打折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就结合自己的工作来谈一下几点: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育不在于告诉,而意味着唤醒,唤醒学生根深蒂固的需要。有了需要,学习才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有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创造来源与兴趣,如果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需要,有何来创造呢?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去观察、去发现,让他们感到发现的快乐;带领孩子们去研究一些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研究中去获取结果;经常给孩子们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资料得到答案。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是成功的,从而使他们能保持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所以,在学习《月球之谜》时,让孩子们搜集资料,一起展开探究,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见解与疑惑,享受一起研究时的快乐,一起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畅想有朝一日登上月球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孩子们议论着、交流着,有的说要见见嫦娥;有的要去建高楼大厦;有的要去跟刘翔比赛跑;有的说要跟姚明比跳高;有的要做研究……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想这是老师最想看到的场景。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有许多精美的`课件,特别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了这些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把每堂课都上的活泼、生动。如在学习《西门豹》这篇课文,篇幅很长,如果像往常千篇一律的学习内容,学生会感到乏而无味,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更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我特别设计了新颖的ppt,通过看图,直观了解西门豹,然后出示三组词语,让学生先读词语、后仔细观察,再结合词语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这样简单、明了,学生分析起来,驾轻就熟。

  3、创设情景激起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表演欲极强。所以在学习《西门豹》第二部分时,我利用了播放视频,让孩子们跟随老百姓一起亲眼目睹西门豹如何用巧妙的语言,将计就计惩治巫、绅的。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课文,假设自己就是西门豹,分析他说话时的语气然后给视频配音。这样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读着,个个都成了西门豹,读的不亦乐乎。紧接着让孩子们假设自己就是漳河边上的老百姓,亲眼目睹这一切,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最后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把第二部分推向高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教师。

  总之,与《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结伴,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的指明灯,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领悟下去,让自己慢慢地成长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让孩子利用自由支配时间

  寒假到了,可爱的孩子们走了,午后小女正熟睡,闲来无事,就从书橱里,随手翻开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共100条。他是当代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著名教育。当我读至“要教会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时,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这位教育家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所提到的问题,犹如我平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领会后,让我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正如“要教会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对孩子如何来发挥其求智的欲望。对孩子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谁不考虑童年的这一特点,他就很难理解孩子的心情,经常会碰壁。在树林里度过一个充满阳光的夏季的日子,那就好像过了一辈子。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束缚孩子,让他们去仔细地看看各种事,并且看个够。也许,你还可以把孩子放掉整整一个小时,让他们各自去干自己要干的事。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感知和思维。

  请记住,在每一步路上,孩子的.面前都可能展现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就这样,孩子沉浸在童年的这种平稳的、缓慢的、但又不可阻挡的河流里,他会忘记了老师要求或父母要求做的事,但这一点又是毫不足奇的事。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知道了:不要违背孩子的天性,教给孩子利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孩子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孩子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的,当你看完这本书之后,突然有一种思路清晰、不再迷茫的现象。此书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每一个新教师或是老教师都能感同身受。当再次面对教学上的困惑时,每每打开此书,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几个篇章: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有一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让我看见了教育其实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不难看到,一些优秀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再者,学术型的老师,往往教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教给学生以治理上的训练。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来滋养它。

  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有一句话很经典:学习别人的经验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本书建议我们要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的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你会得出结论: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某一项措施就能取得的--只要如此这般去做,就一定会得到这样或那样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于上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的对象相距很远,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我们要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你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而提高教育技巧,首先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认识到: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

  三、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教学反思的能力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对已有的教学经验产生怀疑,从而促使自己重新建构教学经验,进入新教师的成长良性循环。我想: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日记的素材。通过积累事实,我们会从具体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这对于培养和训练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家,能够写出那样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经验,仅教育日记就坚持写了三十多年。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

  一盏指路明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读完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不禁掩卷沉思。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在这本书中他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以平实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辅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内容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有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建议。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书的始终,使一线任教的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书中众多的理论发人深省,它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 师之责

  教师的责任是一盏指示灯,为教师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 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他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养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发展。他强

  调,忽视哪一方面都是不允许的,学生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倘若学生只有智力方面的素养,而无品德的、体育的、劳动的和审美的等方面的素养,就既不能算完全发展,也就谈不上统一的、完整的、和谐的发展。

  反思:我们的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它育”的现象。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学生能力单一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难度与世界各国相比是大的,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不是强的。我国的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而实践能力却落后于人。这与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分注重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有很大关系。今天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肩负发展学生智力的使命。但是,学生的潜能是多元的,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全面的多元的发展。而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宗旨,符合新时代下对人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要求。

  (二)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才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学任务。及时地发现、培养和发展我们学生的才能和素质,及时地了解每一个人的志趣,这一点正是当前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教师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个性教育,而且必须依赖于个性教育去充实、完善和提高。

  感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教师必须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个性差异,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尊和自信,并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三) 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三: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我们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怎样发展学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在我看来,这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最尖锐而又尚未加以充分研究的问题之一。”他认为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应占据统治地位,智力积极性是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育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学生负担过重,学生感到越学越难,死记硬背,厌学情绪的产生,对学习的冷漠和无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后进生”与“差生”的问题等等,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培养和发展,智力精神生活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向就是: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我们教师要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驾驭年轻的心灵,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精神需要。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不堪忍受的负担,由此也

  不会再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四) 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职责之四: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要 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学生不至于出现越学越困难的现象,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发展智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就需要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应当达到一定的教养水平,应当掌握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掌握最重要的概括(规则、结论、公式、定律),并且牢固地掌握到永远不再忘记的程度。大师概括了10种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他认为我们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达到并具备这10种能力,这将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和以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这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 师之魂

  师德修养是教师的灵魂,而热爱学生则是教师灵魂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爱学生作为教师的必备品质和基本的道德修养。如果不具备这一最起码的条件,那他(她)就根本不配成为一个教师,就必须让他(她)离开学校,免得误事误己。

  首先,爱学生表现在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科学用脑。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配合家长注意加强学生的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开展体育锻炼,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他还指出:反对教师热衷于使用“高效率”、“高速度”的教学方法,把

  学生的头脑当作无休无止地吸收信息的电子装置,在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时,教师就源源不断的把新知识硬塞给学生。其结果是学生每天10至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为的是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还有教师不应人为的排解学习中的困难,解除或降低思维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注重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会学生科学用脑,充分享受智力精神生活带来的乐趣。

  其次,爱学生表现在教师要细心呵护,成就学生的自尊和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造就真正的人,首先是教师要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些年轻的心灵,而这些心灵又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在学生的精神领域里,他们渴望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他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这种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这乃是通往学生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所以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要保持审慎而细心的态度,要尊尊和激励学生,打开学生的创作的源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让学生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让他们的内心不造成痛苦和不幸,愉快幸福地生活。

  在教育教学中的启迪,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非常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

  大家好!我是四(2)班的班主任,穆老师。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四年。在刚刚步入这个行业之初,我就有这样的疑问:教师到底都要做些什么?尤其是当班主任之后,我就更加的迷茫,面对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要给的只有知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其中这句话解答了我的疑问:"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教育又是什么?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和自己的实践经历,我有了以下的感悟。

  我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儿童对教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一滴洁净的露珠,请不要把这一滴露珠抖落。"

  教育是不辜负信任。

  每当我在走进班里,最让我动容的就是那22双纯净、充满信任的眼睛,这让我无比感动,也倍感压力。当老师后,我发现自己的学生们会无条件的信任自己。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向我寻求帮助,伤心时会向我倾诉,开心事也会和我分享,甚至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每每思及于此,工作上就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生怕自己不好的言行会深深的刻印在他们的心上,从而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教师,我时刻谨记:他们信任我,因为我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我要接纳每位学生,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们成长,教育要对得起孩子的信任。

  教育是鼓励。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她上课经常走神,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时不时地会说些与课堂毫无关联的话,多次提醒也无济于事。学习成绩不好也导致她非常的不自信,不愿与别人交流。经过长期的接触,我发现这个孩子有超强的想象力与感受力,这些都是她的优点,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她爱幻想的特质引到别的地方。

  在语文课上,分角色朗读时,我会鼓励她扮演一些性格比较鲜明的角色,开始她并不会跟大家配合读,但通过慢慢的引导,她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了,而且会把角色演的活灵活现。

  每当这时,其他学生们和我都会为她鼓掌,不遗余力的夸奖她。收到这些鼓励的她慢慢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了。我也会创造讲故事的机会,让她站到班级前面给我们讲,其实由于紧张,她讲的并不是太好,经常虎头蛇尾,但是大家都很宽容,也都鼓励她。这一次次的历练让她越来越自信,她开始在集体活动中大放异彩。

  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她都积极参与,抢答问题,获得了很多次的奖励。在元旦的联欢会上她还主动报名,为大家背诵《三字经》。当学校的值周生一直是她的目标,我和家长一直鼓励她只有各个方面都做的特别好才能当上,她为此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最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值周生,并且成为最有礼貌,笑容灿烂的值周生。

  鼓励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不仅仅在于激发动力,更重要的是重建自信。

  教育是爱,是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尊重的前提,教师必须是个热爱孩子的人。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的行为习惯特别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发呆就是做小动作,作业经常不写,成绩很差。我很为他着急,在他不会的时候经常批评他,可这样毫无作用。静心想想,他是最不容易也是最坚强的,每天课都听不懂,还硬着头皮听;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好,却还能勇敢的面对;每天被各科老师批评,第二天还能无怨无悔的'来学校。他每天都得面对失败,每天都在否定自己,内心是多么强大。

  换个角度看待他,发现他也是值得我们心疼和尊重的,我应该关爱这样的孩子。从此以后,我开始关心我们班的这个小男孩,经常和他聊天,我发现这个孩子会因为成绩不好而伤心,上课走神是因为接受能力差,听不懂,作业完不成是因为不会,很多时候想努力却无从下手,天天体会着这种挫败感而心灰意冷。了解过后,我不再批评他,而是开始帮他建立自信心,上课遇到简单的题目时经常鼓励他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告诉他做题时遇到不会的就可以问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的为他耐心解答很多遍,渐渐的这个孩子有了自信,与我的关系也更为亲近,学习也在慢慢进步。

  是关心让这个孩子放下戒备,是爱让这个孩子走出阴霾,是尊重让这个孩子重建自信。尊重和爱学生可以避免学生的自暴自弃,可以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的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谈心。每当有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总要把他拉进办公室情真意切地谈一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个体,会有不同的想法和个性,尊重这些想法才能真正的触及心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关键在于情感,思考怎样用情感去影响情感,态度去影响态度,这才是我要追求的教育的真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

  小萱和小嫣是一对姐妹。三岁的时候,小萱爱上了舞蹈,她跟着电视频道的表演节目,快乐地转着圈圈,妈妈便把小萱送到了学习舞蹈的培训机构。第一节课,所有的小朋友都快乐地和老师说着再见,蹦蹦跳跳地回家。第二节课,不少小朋友开始哭泣,原来练习舞蹈,伴随着苦与痛。第三节课,有几个小朋友扒拉着门框,死活不肯进去。但是小萱始终没有说过一句痛,从来没有在课室门口,犹豫过。也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来,每周都有舞蹈作业,老师早早在群上发布作业,妈妈却总是最后一天才让小萱做作业。时间长了,小萱渐渐地也就不在主动提起做作业,再后来,老师因为一个同学迟到,处罚了全班同学。小萱再也不肯去学习舞蹈了。

  几年以后,小嫣也踏进培训班的大门,开始学习舞蹈。小嫣特别积极,每次上完课,就催着妈妈要完成作业。妈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小嫣的这种责任心,每次早早做完作业,就把老师的评语读给小嫣听。

  听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没错,这个妈妈,就是我。我曾经错过了培养大女儿兴趣的最好时机,等到小女儿也开始学习舞蹈,我开始“觉醒”了。

  如果没有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种“觉醒”,也许就是我内心的一种愧疚,一种情感的自觉。等我翻开书,读到那些历久弥新的语言,生活中活生生的`教育实例,就和作者精辟的理论分析联系在一起,融进了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完成作业,得到老师的肯定,获得积分卡,对一个三岁的儿童来说,就是一种思维的刺激,一种成功的欢乐,滋养着她,促使她愈加生机勃发,积极向上去做更多的尝试、更多的学习。作为一个妈妈,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她感受学习舞蹈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让她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虽然我不是女儿的教师,但作为她的教育者,我何尝不是她人生的老师。

  以后的日子,我还要多读《给教师的建议》,让前人的教育智慧,一点一滴融入我的思想,我想成为女儿生命中“更好的老师”!

  四年级的时候,小萱加入了学校的“古诗班”,每天学习三首古诗。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妈妈,我给你写了一首诗!”

  这次,我鼓励她用一个笔记本抄正她的小诗,大声地读给别人听。

  我告诉她,“这是很好的创作,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创作!”

  以后的以后,小萱和小嫣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不知道。但我想,我也要学苏霍姆林斯基,“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 语言教育》一书反映了当代幼儿教育实践的需要,给我们幼儿教师新的启发,其中在日常生活篇中提到的“家园配合进行语言教育”,让我颇有感想。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带头作用,所以幼儿园与家长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语言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班的幼儿有很大一部分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的,而大多数爷爷奶奶在与幼儿的交谈中使用的都是方言,像我们班的彭雅伦,他总是习惯把“老师”叫作“老西”,把“擦嘴巴”说成“卡子博”,老师纠正了他很多次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还有我们班的朱子轩,有一次他吃完饭对阿姨说要去“呕把把”,阿姨半天都没弄明白,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说的“呕把把”是“大便”的意思。由于朱字轩的爸爸妈妈都是外地的所以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可能短时间很难纠正的过来。那究竟如何做好幼儿的语言教育呢?

  首先,是要“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的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给幼儿积极创设听得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等让幼儿听后模仿,想象,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象在说什么。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而且能将“普通话”说好。

  第三,当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必须要“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再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的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结合家园共育,幼儿的语言才会健康的发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在小语界,闫学老师是大家崇拜的名师,可是我没有听过她的报告,也没有看过她的书,《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这本书是我看她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语言朴实无华,很接地气,好像和读者面对面谈话一样,让人如沐春风,又引人入胜。读后也让我想给自己提几点建议。

  建议一:读书要背诵优美精彩、有用的段落。

  闫老师读过《瓦尔湖》,泰戈尔的《新月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等经典著作。这些经典我也读过。她读过这些书许多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她还背诵里面的段落,有时整页整页的背诵,这些语言天长日久化为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当她有感受要发表时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我就非常惊讶。大人也要这么读书吗?

  小时候读书还经常背诵一些精彩的段落,但是参加工作以后,无形中感觉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认为看书就只看书,只关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法,用词的准确,以及蕴含的道理。没必要背诵。对于精彩的段落也是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我错误的认为边读边背诵这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大人读书呢,就是增长一下见识就行了,大概内容了解就行了,原来我错了。所以我给自己的建议是,以后读书要背诵优美,精彩有用的段落,对于好书,要多次的阅读。

  建议二:要阅读有坡度的书。

  我自认我读的.书不算少。现在回想起来读的书目几乎都是内容简单,一读就懂,我一直和学生一起阅读,所以学生读什么书,我也就读什么书,因为我们班加入了全国性的“班班阅读”课外阅读机构,每月一本书,都是国内外的名著。我和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算下来也应该读了将近100本的课外书。学生阅读的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那内容就非常简单了。我也读我们教师专业方面的书。比如,薛瑞萍老师写的一系列的书,窦桂梅老师写的全部书,好多名师的书,我都成套买回来,好好研读。我看他们的教学设计,还要思考这样设计的原因,收获也很大。他们的一些教学理念和做法我常常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但是总觉得自己提高不快。现在回想起原因大概也有我只是读好理解的书,只是在模仿名师,却没有追溯根源。我还记得听过哪位名师推荐的冯友兰的《中国时间简史》这本书,说读了这本书,可以了解一些中外哲学基本知识,我买到这本书读的时候觉得非常的艰涩,我看不懂,当时就想这本书不适合自己,至今这本书还束之高阁。看了闫学老师的书,我才知道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应该读一些对自己来说有坡度的,有难度的书,才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难以理解的,多读几遍,还要找和这本书相关相近的书读读,就能很好的理解了。然后把此书读懂后,自己的认识肯定会上几个层次。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第二个建议。

  建议三:要坚持读书、教书、更要坚持写作。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读书和写作的关系,我也曾经写过很多教育故事,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心得等。但是总是断断续续,特别是薛瑞萍老师,把自己带的班级日常事情、心得等,从一年级写到六年级。我当时很受启发,也要像她学习。但是没有坚持下去。每一次都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坚持写下来,但是总是没过几天,由于这事那事就耽误了,于是就有了许多次的开始,许多次的半途而废。

  其实闫老师说的很对,有时你心里有一个想法,当你写的时候,那种想法会很具体,而且认识的比你心里想的更完美,更高一个档次。我也有这样的认识,所以我觉得要想让自己提高,就必须坚持读书,教书和写作。天天读书,做读书笔记,天天对自己的工作心得记录下来。现在写作多么方便,对着手机口述,字就出来了,稍微改动一下,文章就出来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我想我再努力大概也没有名师那么大的成绩,但是只要按照我自己的这三点建议做,我会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1-12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18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9-02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7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9-04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1-31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3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28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3-07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2-0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