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16 08:58: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海漫记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1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他对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感悟,语言平实,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这本书四个篇章每篇都让我受益匪浅,领悟到了很多教育的艺术。在《教育篇》中,于永正老师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学实例给我们总结了很多教育教学的艺术,让人受益匪浅。如《书本是理论,细节是艺术》,让我懂得了在教学中要注意细节;《翘起大拇指》、《批评的艺术》、《蹲下来看学生》,让我懂得了赏识教育的魅力。《忍耐 宽容》这一篇开头于老师就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急躁处理又容易情绪上头。于老师说对孩子的教育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于老师对待课堂上挑食的学生,他用微笑感染了学生,把矛盾融在这宽容形成的氛围之中。在轻松活跃、豁达调侃的和谐气氛中,把无声的.斗争转化成温暖的文字。学生的素养是教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教育者的育人智慧和良好品质。于老师用他的忍耐和宽容化课堂干戈为玉帛,启示着学生养成怎样的品质,也告诫着我们读者: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

  读他的《修养篇》,我懂得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位真正地好老师;《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让我懂得了想要成为一名好老师,要尽量让自己全面发展,技多不压身。读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懂得了“爱学生,要爱他们在碰到困难,受到挫折的时候;爱他们感到沮丧伤心的时候;爱在他们取得进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一句话,爱在他们需要爱的时候。《童心未泯》让我懂得老师应该有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变得年轻、变得活泼,使教学充满童趣;有了童心才能想孩子之所想,和孩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一员;有了童心才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和探究精神。

  看完《教海漫记》,我不禁掩卷沉思: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我们不仅要注重这本“书”的装潢,即仪容仪表,气质和精神状态,更要通过自己的潜心修炼,让这本“书”多涨知识,多长本领,这样这本“书”才能更有趣味,更有深度,更受学生喜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下决心以于永正老师为榜样,在今后漫长的教育路途中,我会一如既往地汲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如歌岁月中,我将乘风破浪,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种下满园桃李。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2

  我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著的《教海漫记》。在读这本书之前,于老师给我的印象是课上得好,书读得好,是一个教学很实在的名师。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一读,竟爱不释手,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心的爱,是不含杂质的爱,宽容而不纵容、关心而不包办、严管而不强行干预的爱,绝不是溺爱。让学生和谐安康而充分全面得到开展是教育的本真,爱心教育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爱心”的施予是有条件的,要以详细的学生而决定施予的方式与“度”。如果把爱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内容施予不同的学生,自然得不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知识大门。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将知识转化成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释放出宏大的能量和持久的效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彻底地走出无情偷梦者的行列,而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号。

  以心唤情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宽容教育是转化学生的催化剂。当老师把自己与孩子平等起来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认真研读,理智反省。感慨颇深,如果我早10年或者20年看到这本书,那该多好啊!现将以下四点记下,时常提醒自己:

  1.教师打破师生的所有界限,视学生如弟兄姊妹。教师“放纵”.结果是学生太随便,教师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

  2.教师对学生学习过多、过细地关心,干扰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自由,导致学生产生超越生理承受能力的压力。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嫌老师罗嗦。

  3.教师打着关心的幌子,肆意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如:另布置作业,课间抽查,强制课余补课?)

  4.教师对学生家庭生活过多探问与谈论,导致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虽然这些现象也包含爱心.但是这些“爱心”却不能让学生欣然承受.教师予以学生的关爱可能已经变味,不再是我们一路叫好的“爱心教育”了.而已经成了爱心教育的“泡沫”了。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让教育充满爱心。当我们用饱含爱心的笔去书写‘教育’两个字的时候,教育确实很简单。

  这几天,我再次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著作——《教海漫记》。读着读着,竟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书中每篇文章不长,在每一个字里行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

  无论是露一手,还是对学生的忍耐宽容;无论是借他山石,还是要做到堵截和疏导;无论是翘起大拇指,还是纸条的魔力;无论是批评的'艺术,还是尽在不言中;无论是蹲下于老师,同时,也更加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平等的心去爱孩子,怎样爱才算是真正的爱。

  一、尊重学生,把握批评的技巧

  于老师认为批评有"说服"和"看服"之分,倘假设能把握好时机,讲究点方法,效果会更佳。确实如此,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猛然间,我却发现小W正在用手捋着飘在胸前的长发,还傻乎乎地笑着,不用说,她走神了。仔细一看小W,才觉察,今天,她特意梳了一个少女头型:头上部的头发扎成一束,混淆其余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再配上她那件漂亮的裙式上衣,简直就是一位美超女。此时,她正在欣赏那飘在胸前的淘气长发。这怎么能行?这可是在上课啊,在我的潜意识里: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同学在课堂上走神!我生气极了,大声训斥,让小W站起来……一连串的想法在我的脑中闪过。可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怎么办?怎么办?猛然间,我想起了于老师的批评艺术——批评有时候也需要默默无声,事不宜迟,我借范读的时机在教室里巡走。在走到小W的身边时,我成心将她的手放在课本上,当我不经意地看她时,却发现她的脸红了。接着,我又富有激情地讲起课来……后来,我想起这件事,还真的感谢于老师。假设对于小W因梳了新发型而走神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大声地训斥、严厉地批评,肯定会伤小W的自尊心,使她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而且,她可能还会以为我是成心跟她过不去,产生逆反心理,也许,她还会大胆地号召爱美的长发女生"效仿"她……那样的后果,我们是难以收拾的。相反,在于老师的启发下,我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善意地提醒了小W不该走神,维护了她的自尊心,使小W在我默默无声的批评中改正了错误。

  二、宽容学生,善待学生。

  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宽容别人的感情。于老师认为,宽容更是一种美德,更能使学生取得进步。在这一方面,我深有体会。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L的,他从来不写家庭作业,要么完成也是敷衍了事。刚一开始,我对他可真是绞尽脑汁,严厉批评,他一脸虔诚;让他课下补作业,他忙得不亦乐乎;请家长来,更是无济于事。别的老师都戏称他是不折不扣的不完成作业的老顽固。怎么办?难道让他继续"逍遥"?这可不行!晚上,空闲的时候,我又翻阅《教海漫记》,深深地被于老师那种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感动不已,他谈到了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宽容,我恍然大悟,要不我也试着宽容滕琳一回?一次课堂我发现他在课后记录笔记时,抄写的很认真,书写也有很大的进步,我要以此为契机,试着"改变"他。第二天,我把他叫进了办公室,只字不提他不写作业的事,一改往日对他的严厉像,对他说:"L,你看,你的书写多有进步啊,这说明你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学生。如果,你的各方面都像写字一样,你必成大器。好,你回去吧。"只见L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我依旧笑着,拍拍她的肩膀让她回去。

  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L竟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了作业。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L也有过不完成作业的反复,但是,相比以前确实进步多了。

  仔细想想,面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的严厉换来的是敬而远之,我们的苛刻换来的是冷漠敌视,我们的批评换来的可能是自暴自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希冀他们不犯一点错误,希冀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开展,那永远只是一种理想。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护与尊重,正如于老师那样,当我们用一种宽容乃至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有失误的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生命的亮点。

  总之,再次拜读《教海漫记》,我再次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吸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做一位时刻为学生着想、爱学生一切的教师。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3

  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甚有感触。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全部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这部教学手记,集中体现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点滴思考和智慧。书中内容十分平实,像是一位朋友与你娓娓谈心,其中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语言,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掩卷沉思,觉得幽默风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种历尽人生的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我就其中的微笑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这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也是微笑着来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吧我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洋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学习的。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

  “课堂上我努力保持着欢愉的心境,用微笑和诙谐去化解班级里偶尔出现的令人不快的事。须知,惊蛰的是春雷,化雨的才是春风。”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课堂上,面对反复读错的孩子,面对摆弄“橡皮汽车”的孩子,面对玩弄蟋蟀的孩子,面对开小差至画画的孩子……他始终抱有一颗宽容之心,微笑以待,诙谐处置。这份微笑,这份诙谐,折射出了怎样的理性,怎样的人格魅力啊?不禁想起了另一个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的一句话:“人,有人品;课,有课品。一个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语文课堂的品位,课品如人品。”

  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咯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们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

  当然,在读完《教海漫记》这本书时还有许多文章让我受益良多,也开阔了眼界,不禁被特级教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也为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叫好。可以想象在他手下学习的学生该有多幸福啊!我也庆幸自己今天看了《教海漫记》这本书,它将对我以后的教育人生有更多的帮助。在此还要感谢姚校长,这真是一本好书。作文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4

  于老师是一个很崇拜思考的人,他说:“思考可以不分场合,不需要任何条件。睡前,醒后,等车,坐车,散步,在书房里静静地坐着,都适宜思考。这叫‘在宁静中寻找智慧’,还有参加无关紧要的会议、报告,也适合思考,这叫做‘闹中取静’。人是在思考中成熟,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

  从教这么多年,他的思考从未间断过,因此他一直在进步着,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于老师终于在思考中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他人,从一个“无知”的新老师,成为教育部在“跨世纪名师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这就是思考所取得的'成绩。

  不愧为名师,他的思想很有见地的。在教育篇中,于老师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要“蹲下来看学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用心灵和孩子们沟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世界,要知道在孩子们眼中,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

  在教学篇中,他提倡要微笑教学。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是的,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我想,《教海漫记》一书一定会伴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5

  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著作——《教海漫记》。读着读着,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反复阅读咀嚼,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成长。这本书渗透于老师的智慧、于老师的力量、于老师对学生的爱……

  这本书“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在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而在“掩卷沉思”之余,却又“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

  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而于老师,就是一个真正的“爱的教育”的践行者。本书可以用一个“爱”字来串联,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使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安贫乐道,无怨无悔。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是因为这种爱,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读书有进步了于老师会摸摸孩子的后脑勺,课堂上于老师惟妙惟肖的表演常常赢得孩子们会心的微笑。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乐、同悲。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孩子。

  于老师告诉我们,在上课前,他会用眼光扫视一遍全班学生,对个别思想不集中,或者随便讲话的人,他会立即做出反应,但不会直接批评,往往是以表扬同桌来达到警告他的目的。于老师说这是“敲山震虎”。作为老师,就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做到目中有人,要公正,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包容他们。读到这里,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刚刚踏上讲台的时候,也是激情澎湃,爱心满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为学生的作业、考试而焦头烂额、着急上火的时候,这种爱已荡然无存,学生完全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了。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这种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内心如何呢?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对待他们的错误,学生们一定会被老师的包容所感动,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教育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们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6

  前几天读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海漫记》,对好老师有了更深的理解。从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跟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和“蹲下来看学生”这两种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一、翘起大拇指

  于老师曾在书中写道,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写上四五句,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去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于老师的这位老师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也应该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奋因子,让孩子们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蹲下来看学生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一站起来, 学生当然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

  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蹲下来。蹲下来,看见学生流鼻涕了,便不会斥之“不讲卫生”;见了学生穿了一天就脏了衣服,便不会斥之“邋遢”;见了男孩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服里,就不会斥之“顽劣”。——他们是孩子,我们的确应该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幼稚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

  有一次,一个外国教育参观团到南京的一所小学听课。一位老师手里拿着一个乌龟让学生观察,学生很感兴趣,坐在讲台前的一位小男孩,竟不由自主地学着乌龟爬起来了,把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外国老师也逗乐了。讲课的老师瞥见了坐在自己眼底下的脖子一伸一缩,两只手不停地做爬行动作的小男孩,向他使了个眼色。可小男孩全然不知。直到下课,这位老师仍面有愠色。没想到评课的时候,外国同行对这孩子却大加赞赏,说他表现地最好,上课最投入。

  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我们和外国的同行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除了观念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蹲着,一个是站着,即不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去要求小孩去做大人的事情,孩子毕竟是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到了于老师的教学风采,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我会为之努力!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7

  暑假里,仔仔细细地把《教海漫记》读了两遍。第一遍时囫囵吞枣,想全面地了解于老师——一个在我心中丰碑一样的人。第二遍则是细加揣摩,细细品味,想从于老师的案例中吸取“营养”,为我所用,提高自己。两遍读完,获益匪浅。于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好学和善思——“我从小喜欢读书看报。读初中时,语文老师夸我的作文有老舍的风格,飘飘然竟萌发了当第二个老舍的念头,更是读的如痴如醉。除了读,就是写,咬着笔杆瞎琢磨《月牙儿》式的故事。不允许眼皮打架,一旦出现打架的苗头,毫不客气的拧开自来水龙头,让凉凉的自来水冲在脑袋上。星期天不允许自己逛街,只允许去图书馆硬是跟自己过不去。退稿信攒了一大箱,还是扶着脑袋写呀,读呀,读呀,写呀。直到1980年,才在《徐州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没脑子的人》,在《江苏教育》上发表了第一篇教学论文《选材与命题》,那时我已经39岁。”于老师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和他长期以来坚持读、写是分不开的.。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人们说:学高为师。可见,当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至少是学高,能传道授业解惑。具备这些也许只能做一个称职的教师,而能否做一个出色的、有成就的教师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做一名出色的、有成就的教师,更应具备现代意识,读书,则是提高自己很重要的一个途径。现在的社

  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作为教师,要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更需要的就是读书了。

  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谈到读书的乐趣时说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赏析文字的风景,感受文字的灵性,天地都在眼前,风景都在心怀,这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的确,读书可以明智,可以培养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态度。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相知的朋友促膝长谈,她知道你的苦恼、快乐,她陪你周游世界,带你穿越历史,解答你的疑惑,指给你前进的方向。想一想,忙碌了一天之后,打开床头的台灯,黄黄的灯光下,拿起一本书,徜徉在那些或凄美,或感性的文字中,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读什么?可以是语文教学的专业书籍,还可以是消闲的小说、推荐学生阅读的儿童读物??总之,开卷有益。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想象,当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文化底蕴达到丰厚的时候,那他个人本身就是一本书,值得学生去静心体会;他的出口成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氛围、一种感染,值得每一个学生去用心体会;他举手投足间所展现出的文学修养会每让一个学生深深为之折服。课堂上老师或讲解或感慨或旁征博引或引经据典,对学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书已经成为一名教师紧随时代步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愿更多的教师像于永正老师一样多读书,愿更多的老师成为于永正老师一样的隽永深刻厚厚的书!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8

  认真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反复咀嚼,受益匪浅,有感而发:

  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事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教海漫记》这本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作为一名入职二十年的老师,看了修养篇更是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老师,就得要做到教书育人,而且首先得育人,所以我最为关注的还是于老师写的教育篇。

  其中有一篇名为《忍耐·宽容》的文章让我记忆犹新,读了还想读。我认为:忍耐与宽容是老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制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全新的模式去培养人,如果我们还以一种“叫、喊、打、骂”的高压政策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就失去了一大半。我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一个对教育事业缺乏信仰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学生有忍耐与宽容的,许许多多的著名教育家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忍耐与宽容应该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永远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仔细思量,只要你对这个话题还感兴趣就行。读《教海漫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平凡的地方。

  另外,我对教育篇中的《翘起大拇指》一文深有感触。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为小的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非常希望老师来表扬自己呢?梦想着老师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呢?有的从事教育的同志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无疑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老师表扬鼓励了自己,我们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还要好,要赢得老师更多的表扬。而受到表扬之后就会骄傲,就会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那是极少发生的事。

  依我看来,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了过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们的孩子翘起小尾巴的程度,大多数的情况是我们老师的大拇指竖得太少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为优等生竖起大拇指,而为需要努力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却少得可怜,或者说几乎没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为学生的成功而竖起大拇指,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竖大拇指的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为讨老师喜欢的同学竖大拇指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为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竖大拇指的时候却非常少。

  教育是一门艺术。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尽管学生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就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了解到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能不能进步了,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积极、良好、平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烈的挑战。

  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此次拜读《教海漫记》,我深深地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汲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9

  假期,我再一次认真地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为我点亮工作的一盏启明灯.手捧《教海漫记》,一天几个故事的翻阅,原以为浏览一遍,发点感慨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爱不释手。书中的每篇文章都不是很长,讲述了于老师对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育的感悟,语言流畅、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每一篇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的中心,也就是一个“爱”字,既看出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又能看出对孩子的爱。文章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在讲故事。文章中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有好多次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

  这本书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多启示:文中,于老师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同学们同唱、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有动作的默契。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小学生。

  在于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了一番新景象: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言语生动,琅琅书声不绝于耳,课堂上还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教学中,语言训练很扎实,学生学得活泼生动。此情此景,使人惊叹,发人深思:为什么于老师的语文课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呢?我想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教育观念,一个是教育艺术。在本书中,于老师直接论述教学的文章达29篇,其余的文章也都和教育有关。这些文章的话题几乎都是一个——学生。从本书看,于老师在教学中最具深度、最具特色、最有成效的研究,是对孩子的研究。在于老师的教学中,他将百分之八十的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身上,要目中有人。(我想从学生方面谈谈,因为我从于老师的故事中尝试着我的教学)

  一、翘起大拇指

  教育心理学上讲,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但,现在的问题是,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过分的程度,多数人的大拇指竖得还太少。(于老师的话)我们班有个叫×××的学生,做题、书写时总是慢吞吞的,写的字还很难看。记的有一次,在写字课上,当走到他身旁看他写字时,真想把他的本子给撕烂,这时我想起了于老师向学生伸大拇指的.事,我想,要不试试,我低下头来找个好看的字,突然发现有一个“来”字写的还不错,我边翘起了大拇指边说:“你写的字越来越棒了,你的这个字太漂亮了!”(左手指了指这个字),过了一会儿我又去看了看他写的字,真的比以前写的字好看多了。以后的课堂上,我常常向学生翘起大拇指,×××这个孩子也是得到我大拇指最多的孩子,现在不论是他的书写,还是读书,都有了很大的起色,由原来的70多分升到90多分,有时还能考上100分,孩子也有了自信心。别小觑这么小小翘起的大拇指。向学生伸伸大拇指,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可不要低估了它。有的老师问于永正老师:“于老师,您一上课怎么后进生都聪明起来了,都活跃起来了呢?”于老师笑笑说:“你们注意我的手了吗?那是竖起的大拇指起的作用。”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

  二、要有一份耐心。

  教师的职业需要耐心,尤其是对于那些调皮易反复的孩子,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给自己时间,给孩子时间,不要轻易对学生发火,于老师说得好:发脾气易,忍耐很难。要学会自制。

  我们班有个叫×××的学生,仗着自己个头大,身板厚实,又学过跆拳道,今天把他的东西弄坏,明天和别人吵架,搞得班上鸡犬不宁;又不讲卫生,每次去他座位旁,都会看到他附近有许多碎纸,肯定是他撕的,这气就不达一出来,严厉地批评过,也慈爱地教育过,虽然他不住地保证:不再犯了。我答应给他机会。可没几天,我又听到兄弟班级的同学告他的状打人,我在酝酿着怎样处理这些问题,一次班上的×××生病吐了一地,×××看见后,立即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卫生纸,擦起地上吴东徽吐的东西,这使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契机,我立刻表扬了他有爱心,为帮助同学不怕脏,还在下午的班会课上表扬了他一番,他听后,很激动,我因势利导,他也努力地试着改变自己,一段时间很少听到有人报告他做错事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时常找他谈心,以进一步巩固,他的进步很快,改掉了打架的毛病,学习也越来越好。

  三、教师要有真才实学。

  于永正教师教学几十年了,从不忘“露一手”,不放过在学生面前“露一手”的机会,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羸得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自己必须有几下子,尤其是刚接一个新班的时侯。

  在这一点,我也有感触,我利用办黑板报的机会,从美工、抄写到版面设计,使学生对我有了好感。有时根据课文内容画几幅画让学生看看;在课余时间和孩子跳舞,摆几个难度稍大的动作;有时为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有趣的故事。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无所不能,赢得了学生单纯的崇拜。就像于老师书中说的:没有崇拜就没有教育。真正有能力的老师并不用威慑震住学生,使学生对你敬而远之。而是用才干使学生亲近你。读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后,我更加感觉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使我不断地在业务知识方面不断充实自己,还要多学几技之长。

  四、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作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老师娴熟地运用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懂得利用纸条的魔力,知道什么样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于老师认为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要遵循规律,艺术要讲求审美,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愉悦地气氛中轻松地学习。

  当然读完这本书的感触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细说。更重要的是自己将怎样去做教师,我开始审视自己,我将多向于老师学习,向周围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再一次感谢于老师,感谢《教海漫记》,感谢宋校长给我这本触动心灵的书。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10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琐事的增加,上有老下有小,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奢望,说起作业带着任务去读,最初还有一点点敷衍,只是想随便翻翻随便弄个读后感算了,哪知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一口气读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不自觉的拿起笔来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的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努力,对于初中的孩子,正处于第二个叛逆期,他们对于一般的表扬和赞扬,已经有些麻木,所以真诚的恰到好处的表扬,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真正的赞赏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微笑着面对学生,真诚的不吝啬的口头表扬,也会像于老师那样,奖给学生有“你真棒”字样的小纸片,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做的好的,发言积极的,都有的奖。一块糖果,一支笔,奖品虽然少但学生却把它们当宝似的。特别是后进生,都非常渴望得到。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11

  前段时间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感触颇深。说实话,在踏入教育岗位近20年的我,竟然还真的不知道于永正这个人。当我读完《教海漫记》这本书的时候,许多文章让我受益良多,也开阔了眼界,不禁被这位特级教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也为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叫好。可以想象在他手下学习的学生该有多幸福啊!我也庆幸自己拜读了《教海漫记》这本书,它将对我以后的教育工作有更多的帮助。

  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全部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其中对于《微笑教学》,我印象尤其深刻。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微笑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内心如何呢?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

  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对待他们的错误,学生们一定会被老师的包容所感动,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教育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的确,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见绌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状况,深思自己的内在品质??也许,我不仅仅遇事缺乏耐心,还缺乏宽容心,无法容忍我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无法容忍他们触犯我观念中的“原则性”错误,也许,这正是我所欠缺的耐心与宽容心!今后,我将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微笑面对学生,包括那些经常惹老师生气的孩子。我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12

  前段时间读了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甚有感触。其中对于《微笑教学》,我印象尤其深刻。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 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读完于永正《微笑教学》一文,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见绌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状况,深思自己的内在品质……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这种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内心如何呢?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教学,这样学生就愿意学,愿意和你亲近。对你有感情,那么就会主动的去学了……也许,我不仅仅遇事缺乏耐心,还缺乏宽容心,无法容忍我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无法容忍他们犯我观念中的“原则性错误”,也许,这正是我欠缺耐心与宽容心的表现啊!今后,我将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微笑面对学生,包括那些经常惹老师生气的孩子。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13

  《教海漫记》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特殊”、“不易接近”、“不可学习”的感觉。

  读《教海漫谈》感受之一:

  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课堂上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如果在篮球课上,学生能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那还要教师干什么?要老师配合学生,就像练教教初学打篮球的人打篮球一样,递球不能用力太猛,他一旦接到了球,就必须掩护他,让他投篮;他投篮的那一刹那,教练就要设想到他可能投不中,赶快跑到篮下准备抢篮板球,好再传给他.只有这样才能让初学者练好,倘若要初学者配合教练,那他无论如何也是跟不上教练的节奏的,久而久之,初学者也会丧失学习打篮球的兴趣

  感受之二:“开窗户”的启示

  如果你带领一帮人对一个人说:“喂,赶快扒掉你的房子!”那人势必不肯,当他乞求你不要扒掉时,你说:“好吧,不扒也可以,但必须在墙上开一扇窗户。”他准会满口答应。其实这种心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开窗户”其实就是“退一步”的意思。而如果把这种心理特点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它的意义是非常积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

  感受之三:蹲下来看学生

  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孩子,不要总以大人的眼光、大人的要求去要求我们的学生,不要无情地去要求小孩子做大人应该做的事。孩子就是孩子。如于永正老师所理解的那样: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要求我们在要求学生做什么的时候,在处理我们的学生所发生的错误的时候,在理解学生们的所做所言所想所感之时,在和我们的学生进行促膝谈心、交流沟通之时,想一想孩提时代的自己,想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让孩提时代的自己与自己现在的学生在一起。那么你就会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会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来真诚地对待学生,因为他们就是昨天的自己,我当时犯同样的错误的时候,我当时有这样的言行的时候,我希望老师怎样进行处理的,那么,我今天就会怎样处理我的学生,因为我相信:他们会和年少的我有一样的想法的.。

  感受之四:老师,请翘起你的大拇指

  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的诠释。仅管他们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明白他在老师心中是有一定位置的,让他了解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能不能进步了,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我想以上两个事例都形象地说明了: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良好的、平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励的挑战。

  感受之五:忍耐与宽容

  我认为:忍耐与宽容是老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制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全新的模式去培养人,如果我们还以一种“叫、喊、打、骂”的高压政策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已经失去了一大半我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一个对教育事业缺乏信仰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学生有忍耐与宽容的,许许多多的著名教育家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忍耐与宽容应该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永远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仔细思量,只要你对这个话题还感兴趣就行。

  读《教海漫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平凡的地方。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平凡的,可怎么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呢?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成长的快些”,我真希望能抽出时间多读些类似《教海漫记》的优秀教育书籍,指导实践。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14

  感谢工会活动让我有机会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去年教的是托班,他们刚刚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什么也不会,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于是我就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在教的过程中,我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托班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比如说,在教孩子们学习叠衣服的过程中,由于托班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小朋友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只要说:表扬某某小朋友,她的大眼睛就认真地看着我,因为她知道要学新本领了。那么刚刚做小动作的孩子会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那我就顺势表扬他一下,这一节课他就能认真地听讲了,还能动脑筋,一起动手尝试。这样的表扬,其实是很容易就能给孩子的,所以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吝啬这样的表扬,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扬起孩子上进的风帆,是很值得的。我在教学中,除了不吝啬这样的口头表扬,也会像于老师那样,小朋友们都以能拿到“你真棒”为荣,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小心地把自己奖到的“你真棒”收集起来,把它们当宝似的。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15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我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微笑教学。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这种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但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对待他们的错误,学生们一定会被老师的包容所感动,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文中,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情,对生活的爱,对周围人的情。都深深的打动着我。在这本书里,你找不到一句实实在在地说理的话语却又发现其实每篇文章里都包含着育人的大道理。它没有直接的说出应该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去教学生,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而是通过一则一则的事例去引导我们怎样做。

  从此书中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还是要试着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只有去了解孩子你才能和孩子们有感情的交流;只有去理解孩子你才能和孩子们有心灵的沟通;只有去信任孩子们你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年轻一代的我们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用爱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用爱感化孩子。

  于老师的《教海漫记》真的是饱含着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我曾经困惑的问题,于老师的书中都有提及;我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于老师的书中也有许多案例。总之,于老师的书就是一本经验之学,一本成功之作。而于老师正是我们教师队伍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相信在于老师的指引下,我们都能克服任何困难,迅速地成长!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海漫记读后感03-12

《教海漫记》读后感04-29

教海漫谈读书笔记摘抄01-08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读后感01-02

教什么知识读书心得02-23

《海的女儿》读书心得08-01

海的女儿读书心得06-27

海的女儿的读书心得08-23

《海的女儿》读书心得08-0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