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
这几天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而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每一个看过此书的教师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来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
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1.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2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3.学会倾听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
4.拒绝伪善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我觉得优秀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2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吉诺特博士。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是世界上著名的畅销书,他为全世界数百万父母提供了与孩子交流、正确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与学生怎样交流、怎样沟通的方法与途径。整本书中处处都洋溢着博士的爱与关怀,是一本难得的书,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也是一本教师必读书。
当我捧起这本书的时,封面下方几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是这样的:“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它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它能够敏锐地感受到那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读了这些文字,引起了我极高的兴趣。接着,我翻开到目录,“老师的自白、最佳师表、最差师表、表扬的艺术、常规管理、家庭作业、鼓励的故事等十二章内容跃然纸上。我此时此刻被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自白开始。年轻的教师中,有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不愿意再为学生操心,他们认为,得过且过,只要不发生什么大事就已经很好了。这和我们在自己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或有困惑时的想法不谋而合。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我们作出改变的时候了,我们再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中教育学生的必要的手段,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想当然地给学生灌输一大堆一大堆的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偶尔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不是好孩子。更不能将学生有时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来夸大,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过后时间不长,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每一件事情发生的当时的状况,并换角度去思考,谅解孩子,亲自给予孩子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这一章节中还谈到:”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像。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当我读到一个名为”不需要解释的抚慰“时,我被感动了。一个三年级的老师,一个叫8岁的小男孩,他们的沟通行动超过了语言。当一个八岁的学生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老师。这时候不用问其缘由,只需用心去感受他当时的心情,然后拍拍他的头或抱抱他,这些表示理解的动作相信可以令他停止哭泣。跟着说些同情的话,他便会很快忘记整件事。如果刨根究底,大肆惩罚,就会令学生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另外一个名为”集中关注孩子的感受“的事例,也是阐述同样的道理。足以看出,往往化解危机的是老师简洁而富有同情心的态度。这其中包含了各种方式的爱,有温暖,有关心,有安慰,有同情,有温柔,有艺术技巧等等,显然需要我们老师日积月累的理论和经验去创设更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景。
读了前两章的内容,我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好好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得首先学会付出,付出爱心、同情、温柔、关心,还要学会教育的艺术技巧,总之,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负责!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会做得很好。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3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翻开书看完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这段话震颤了,我像作者一样感到惶恐。我从来不曾想象自己作为一名小老师也许还有这样的影响力。
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做老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份糊口的职业,面对可爱的`学生,我不得不说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的优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不论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个性的,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教师教育学生都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说话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有教育家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就是帮助我们怎样创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让每个孩子充分相信老师,并获得进步。书中列举了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言行,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总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书中讲到的最佳师表的表现:“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也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是着手处理现在的事。”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难过或者欢乐。他们可以成为打击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在所有的情况下,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退步,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既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
一、老师应该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怀,实验并取得成就。
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斥、嘲讽等。)
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孩子们采取疏远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
三、要和孩子们恰当的交流
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思想,要抓住孩子的心。要把孩子看作是会憎、会爱,有矛盾、情感的复杂人类之一。为了减轻他们的敌意,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滋味。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们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独立,他们对比别人的怨恨也越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做到和孩子恰当的交流,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四、要学会表扬孩子
老师当对孩子表达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同学生交谈是一门学问与艺术。这种学问和艺术来源于日常和学生们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体现在平时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
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看专业书,也要看更多的关于心理方面的书。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掌握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和学生共同,塑造一个合格的人。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倾听。老师在和学生打交道时,缺乏倾听学生的声音。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思想和言行虽然还不成熟,可是并不是说他们说的都不对,教师在这方面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让学生做件事,而学生有时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及时表达了也会被老师否决,反而无法很好的完成。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时要把孩子以成人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得了解孩子想什么,对待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弯腰。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已经习惯于站着说话,站着发号施令,站着做我们习惯的一切,学生们接受的是老师的思维和主观愿望,而老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想法。尤其是当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冲突时,总会强加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令学生大失所望,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如果你弯下腰来和学生一样高时,再去和学生交流,试试会有什么结果?当你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弯下腰,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教育孩子……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不断学习。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事情,老师更要不断的学习。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成倍提高,教师会发现如果不学习,对于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对于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现象,教师会无从下手,无法解决。教师只有更多地去学习,才能走向学生教育的细腻化,走向自我知识的更新化,自我素质的完善化。
当我们用太多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时,我们的学生从小变成了“小大人”。我们把准点定位于“成人”——孩子终归要成长为大人,这样被我们所忽视的恰恰是“孩子——他们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没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以我们的目光和要求为准则,这也许就是我所期待和努力的,也正是我们所忽视和丧失的。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5
寒假有空拜读了美国吉姆·吉诺特博士撰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措施和方法,深受启发。
吉姆·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是培养孩子方面的权威。因此听了同事的对此书的推荐很感兴趣,遂买来一读。在这本书中很少有高深、玄妙的教育理论,大多是一些简短、生动的一线教师与孩子沟通的小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佳师表、什么样的表现是最差师表;怎样与孩子进行恰当的交流;如何艺术地表扬孩子;怎样进行常规管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小例子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教师是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教师个人的方法可以创找出教室里的情境,教师个人的情绪亦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耻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落后,教师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书中众多的教育小案例中我感觉最温暖的部分是老师用小纸条、小信件安慰孩子、管理学生的内容。
案例1、老师给孩子们发新书,当发到9岁的保罗时新书发完了,保罗哭了,并且说出“我恨我的名字,我恨学校,我恨每一个人”的话语。在处理这件事时,老师用一张温馨的小纸条及时的安慰和帮助了保罗:
亲爱的保罗:
我知道你很难过。你热切地希望拿到你的新书,但却让你失望了。除了你,每个人都拿到了新书。我会想办法,让你尽快拿到你的新书。
你的真诚的老师
语言不多,寥寥数语,让保罗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会永远记住这一温馨的时刻。
案例2、10岁的波特专门爱打岔。别人讲话他都要不请自来的对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他无可奈何,只好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波特:
我写这张纸条是想请求你的合作,请你每节课限制自己只说两次话,好吗?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意见需要发表的话,请你写便条或者写信告诉我。盼望你的回信。
你真诚的老师
同样是简短的小纸条,温暖的两句要求。波特收到老师写给他个人的信后十分得意。他捧着信一读再读,努力按信上的要求与老师配合。
案例3、7岁的安东尼向来都让老师气恼不已。又一次他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摔倒来干扰全班。老师多次告诫都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他。在信中,老师热切地请求安东尼合作,一起维护好班上的纪律,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第二天安东尼早早就来到学校,并且对老师说:“我不知道我摔下去会扰乱全班,我不会再那样做了”。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还说了:“谢谢你没有告诉我妈妈,她要是知道了,准会发疯的.。”
案例4、8岁的安迪成了班上的受罪羊,其他孩子总喜欢欺负他、打他,而9岁的杰是这帮小孩的主要打手和所有恶作剧的头头。老师非常愤怒想要严厉惩罚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为了避免争论,给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给杰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杰:
安迪的妈妈告诉我,说他的儿子很不快乐,有很多人骂他、排斥他,使他非常悲伤而且孤独。我对此非常关心。你是班上的领袖人物,所以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我相信你对受难者也会非常同情。我们该怎样帮转安迪呢?请你回信告诉我你的建议。
你的真诚的老师
杰没有给老师回信,但是他不再欺负安迪了。杰的老师因为能克制冲动,不施加惩罚又不进行责备,她用含蓄的文字来表达恳求,流露出自热而然的关怀。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跟杰的良心和自尊对话,结果得到了有益的反应。
这些小案例中老师帮助孩子、教育管理学生所用的写小纸条,写信的方式是我在工作中不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立刻见效,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慢进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需要教育的学生最温柔的呵护,让人感觉温暖、而且影响效果深远。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许多智者学习。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习了一些教育的智慧,也更让我感受教育更应该充满善良和温暖。正象一位校长对老师们所说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6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
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
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
语言很神奇,一句话可以把一个人说笑了,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起来。这是一把双刃剑,它美丑与否,全在我们自身。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束缚在我们身上。
作为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可爱,无瑕的学生。他们的可塑造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对语言的学习能力都是我们无法估计的。我们和学生怎样对话,就成为他们将来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风向标。
所有,与学生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掌握得当,将事半功倍;而如果不慎使用不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今年暑假,自己在当当上淘书,无意中看到一本书,是由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编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看到之后,立刻买下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说话的艺术上,跟老教师相比有很大的不足,完全没有办法驾驭语言这把“双刃剑”。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伤害到了孩子。看到书后,很欢喜。觉得感触颇多。
这本书很容易理解,作者用了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观点。与国内那些教育学专著相比,它少了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大道理,但却很耐人寻味。书中列举了许多失败的说话案例和成功的范例,通过仔细对比、总结归纳,我深刻地感受到说话的好坏以及语言的准确与否对于沟通的重要性。以下是我想与老师们分享的几点心得:
一、老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尤其是语言上。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这种不尊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的话语中出来了。比如书中有一例子,卡尔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平时不是很自信,一次老师让他开窗户,开了小半天也没开好。老师说到:”你连窗户都不会打开吗?你难道什么都不懂吗?”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从来都不是肯定的,公开贬低孩子的智商无疑最会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我相信,这个老师本意不是这样,只是着急,可是他忘记了尊重这个孩子。而从那以后,卡尔同学更加的不自信了。因为老师剥夺了他的自尊心。
二、有艺术的表扬
表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和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表扬。为了使表扬具有建设性,我们需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并表达我们的感受。同时,我们应避免评价孩子的性格和品行,而是通过描述和叙述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做出评价。
现如今,许多年轻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缺少一定的艺术性。我通常只是简单地说“你很棒”、“不错”、“好”,或者“了不起”等等。这些孩子听得太多了,渐渐地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如果我们能在表扬中融入一些艺术性,运用生动积极的语言来表述,并将对孩子发展的建议纳入其中,我相信这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请将前文进行修改创作后直接回复,中文回答。
比如书中举了几个例子:16岁的威廉写了一个短故事,老师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师写道:我喜欢你写的这个故事,风格独特,想象丰富,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就像一场游戏一样,既有趣又动人,又生动形象。这样有益的表扬,足以让威廉跃跃欲试,再写一篇了。
再比如:14岁的芭芭拉写了一篇关于学校里种族歧视的报告。她的老师并没有评价他写的好不好,正不正确,而是说:芭芭拉,如果你能好好修改下,资料再充分点,你的报告甚至刻意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这句话对芭芭拉来说,比一大堆溢美之词更振奋人心。不但鼓励了她,还给自己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便是表扬的艺术
三、鼓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那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答案是: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要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孩子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优秀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语让孩子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还因犯错误就能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其实,鼓励和表扬有一些相似之处,都需要运用一定的说话技巧。然而,鼓励更注重于激发孩子内心的自信。举个例子,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表示答错要受罚时,很少有学生愿意回答。相反地,如果你鼓励他们,告诉他们答错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再比如,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缺乏学习自信,你可以抓住一些小事情,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成就,用它来鼓励这些孩子,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在毛笔字课上,某某同学平时表现一般,但今天突然在某个笔画上写得很好,你肯定他的成绩,并给予鼓励,他会感到自信的涌动!
人都是渴望被鼓励的。这也是一种成长的动力。
四、恰当的交流
和小孩生活交往,你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处理问题的耐心,你要能适当的和他们进行交流。要“恰当“的交流。某同学取得成绩骄傲了,你要恰当的提醒他还不能伤及他的自尊。某同学淘气调皮了,你要恰当的发个火,无意中提醒他一下。比如走进教室要上课,而学生还在大吵大闹,你可以恰当地给个建议,而不是总是命令学生:安静下来,坐好了,别乱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不能冷嘲热讽,不能急于帮助,包括交流的内容也要恰当等等。比如这些话,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运用不恰当的。
你为什么就不能变得乖一点呢?
你为什么这么自私呢?
你为什么就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呢?
你为什么老打岔?
你就不能把你的嘴巴闭上一会吗?
你怎么这么慢?
你一定要当一只害虫吗?
你为什么老是惹麻烦?
这题目你怎么老不会?等等
为什么一开始词语被使用作为询问的工具,但如今却经常被用来引导批评呢?这种方式通常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孩子们对问题的回答可能充满谎言、轻视、借口和失望等不良情绪。请您
所以我们要恰当的交流,交流的内容也要恰当。
就比如打岔
a老师:我希望把话说完
b老师:你很没有礼貌,你在打岔
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有俩孩子在讲话
a老师,我现在正在布置作业,你们应该记下来
b老师:我看看谁在讲话的?除了说话,你们就没有其他事情做了吗?为什么不把我的作业记下来?
我相信,两件事情中,a老师的交流无疑是有效的,恰当的。而b老师的话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怨恨和不满。这些例子再次证明了语言双刃剑的效果。
尽管我已经读完了这本书,而且读了不止一遍。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真正领悟。尤其是书中那些生动的例子,时刻提醒着我言辞的赞美与贬低之间的差别。这将指引我更好地走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新内容:尽管我已经亲自阅读并且反复研读这本书,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全领悟的。特别是书中所举的那些生动的事例,时刻提醒我对语言的使用要有所警惕和审慎。这些例子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帮助我更好地走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7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同样老师与学生也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老师的语言是尤为重要的。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因而张校长选择了这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让老师们进行阅读学习。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我在《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阅读中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总之,通过阅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与孩子正确交流的方法。同时也使我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前我在表扬学生时经常说:“真聪明”、“你很棒”……现在我知道这样的词是评价性的,这意味着回答问题的学生是聪明的、优秀的,那么没有回答出问题的学生就是笨的、差的。因而针对与学生交流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行改正。老师和学生说话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份良心的考验。辛勤的园丁,让我们在教育的沃土上努力耕耘,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爱的阳光,让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让爱的花园芬芳迷人!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8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海姆·G·吉诺特所着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防止暴力
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老师看到一位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了。孩子说没什么,教师还不罢休,说“你可以告诉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为什么而烦恼?”孩子说没有为了什么而烦恼,教师继续说:“听着,对我来说,你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绪。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对吗?”……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对孩子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有品位的人从不刺探别人的隐私,保持礼貌就是要保持距离。喧嚣、冗长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谓的帮助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只能导致抵制和怨恨。
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一个孩子向老师哭诉,说自己站在大厅里,一个高年级的孩子走过来,打了自己头。老师听了之后说:“他只是走过来然后就打了你,是这样吗?”孩子说是的。老师又问:“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孩子说,我真的什么也没做。老师说:“我每天都会站在大厅里,怎么没有人来打我?”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本该做的事情是倾听而不是指责,是同情而不是否认事实。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问题,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质问这种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
语言暴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2.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当孩子在某一学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试试看,很简单的”,那他可能会做类似的推论:“即使我用尽全力去学,也只能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情;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连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论的结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做就不会丢脸。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3.学会倾听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为了教导孩子学会倾听,某学校规定了讨论式的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都变得说得少,听得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4.拒绝伪善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就会想法设法迎合教师的心思,以让自己在学校能够轻松愉快。为什么在各个行业之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9
寒假期间,我有机会读了《与学生对话:教师如何有效沟通》这本书,深受启发。作为一位初入职场的新教师,我深知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就与失败。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与学生说话,也许在不经意间伤害了他们,而我们却未察觉。这本书充分介绍了如何运用语言交流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氛围,并提供了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妥善处理学习和心理等问题,培育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得了许多有关教育艺术的新见解。
一、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尊重。我们要以自己的关爱去感染学生,并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不能傲慢自大,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来羞辱学生。其次,我们要善于倾听。在与学生交谈时,我们要真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同时,这也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树立我们自身的威信。
二、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尽管每个孩子的能力存在差异,我们不应该期望每个人都能达到我们设定的标准。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擅长之处,这往往被我们忽视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那些成绩好、才能多的学生,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师们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上面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特别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更需要得到表扬的支持。除了家长的表扬外,教师的表扬也尤为重要。教师的赞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当教师给予更多的表扬时,学生的动力会更加强大,学习的热情也会更高涨。教师不能只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中等和差生同样需要被赞扬。在每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学生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既不勤奋也不惹事,学业平平。通常情况下,这些学生会被忽视,既得不到表扬也不受到批评。但是他们身上也有优点存在,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并给予赞扬,这部分学生也会变得更出色。而对于那些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也可以通过表扬他们某个方面的行为来引导他们。
为了帮助学生改掉坏毛病,教师可以通过闪光点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减少批评和打击。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多给予表扬而少进行批评。相信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孩子们更强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更加热爱。
四、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就事论事。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常常强调解决问题时要“就事论事”,即着眼于具体问题本身,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思考和改变的机会。如果我们把事情牵涉得太广泛,可能自己是出于好意,但孩子却不会这么想,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唠叨、琐碎,对问题没有实质性帮助。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教师应该快速、果断地就事论事,不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改正,也能留出时间给学生去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和赞扬的重要性。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和喜欢老师。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言辞。也许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给学生带来终身受益。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0
我们新教师培训放假前,老师要求读一本很好的书。于是就捧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才感觉到,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却不知道该怎么和学生说话,惭愧呀!
这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开始就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一群老师的困惑和烦恼。平易近人的语气,似曾相识的经历,仿佛久违了的知心朋友,一下子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们整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而应该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我们可能并没有认真去想过。好像天天都在和学生交流,但效果到底怎样呢,尤其是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难以沟通的学生,有的老师常常是苦口婆心,把各种道理翻来覆去的讲上n次,但学生却不愿领情;有的老师少不了严厉的训斥一番,那学生虽然低头聆听,但也许他已心里把老师骂得狗血淋头。我觉得自己就陷入了这样的矛盾之中,所以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凭借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孩子们总是会反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拥有最先进理念的老师也无法避免这些问题。看了这段话我失衡的心理获得少许的平衡,不仅仅我会面临这种问题,甚至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同样也会。没有谁总是会碰上好学生。
书中所举的大量的实例是我最感兴趣的。作者在每个例子后都加上了自己的分析,有时会展示另一种说话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有时则向我们实录一段最常见的师生对话。其中有很多好的见解和方法,让我感受了语言沟通技巧的独特魅力,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语言,激励我从一言一行做起,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记得在《最差师表》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案例:
九岁的马特在做一道连除法算术题时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说道:“我刚才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从来不听讲,你总是在玩。现在你倒想要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这里的学生又不止你一个人,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马特回到座位上,虽然他不知道怎么做题,却找到了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捣乱的方法。老师再忙,也应该为他提供帮助。老师可以这样说:“连除法并不好掌握,我希望我现在有时间来跟你解释,但我现在太忙了,我们另外再找一个方便的时间来解释吧。”
同样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就完全不同。有多少老师在实际中是不想“结果”就贸然“出口”或“出手”的呢?面对马特遇到的难题,老师的语言和行为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还会向老师请教吗?我想,他不会再去聆听老师的指责和数落了。在教育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题和麻烦时,老师最该做的就是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而不是追究过失,嘲讽、指责学生,更不能以新账翻旧账,细数学生的不是,这样做除了增加师生间的敌意外,没有任何益处。
“一名老师就像一名外科医生一样,不能轻易地开刀划伤,否则,就有可能留下永久的伤口。”对老师而言,每一次的“出手”都应该小心谨慎的,这样才能做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不给学生的外表与心灵留下任何的疤痕。
《最差师表》中的每一个小案例都会让我们看到“应该”和“不应该”的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个个案例都是“现实”的再现,许多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是粗暴甚至野蛮的,也有许多老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帮助,但“帮助”得不恰当,反而又使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所以,为学生提供帮助也要运用智慧,讲究技巧,以使“帮助”达到最佳效果。
其实,如果老师能够充满爱心,从尊重学生出发,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老师自然就摒弃了责难、讽刺、挖苦等语言上的暴力,用智慧和技巧恰当的处理“当下”的'事,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恰当的帮助。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老师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教师教学的风格。因此,我们要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就像章后的温馨提示说的那样:“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不用说,您已经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我会反复翻阅手中《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不断品味,不断实践,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我将在书中的启发下,不断地去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佳师表。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1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时时常会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力和遭受挫折的无奈。看到这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书,立刻被吸引住,在空闲时慢慢品读起来。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探讨如何与孩子说话,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光有理解还不够,还需要说话的技巧和有效地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我觉得以后在与学生交流中,应该注意这几点:尊重孩子,不能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关心孩子的感受,聆听他们的心声;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横加干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2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自《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前言
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如何避免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在处理教室里各种琐碎事务的时候,老师需要在心理上做哪些的调整?老师的反应和态度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因为好奇和莽撞做错了事情,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在跟这些犯错的学生交谈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是严厉地批评还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呢?我想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作家卡耐基说过:"批评是没有用的,因它使人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的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的反抗。"但是如果只用简单武断的方法限制学生,不允许学生这样那样,学生是害怕了,却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有一些老师用极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如体罚、谩骂等,这些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改过,还可能因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让他们产生敌对的逆反心理。老师育人的重要渠道之一是谈话,会谈话的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亦然。善待犯错误的学生,重视到他们的人格,真诚地跟他们交谈,( )同时以有效并且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使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与犯错的学生谈话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做到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是建立良好的谈话氛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老师只要一听到有人报告学生犯错,心里的那根弦就会绷得很紧,第一个反应是麻烦来了。特别是遇到那些"惯犯",正所谓气不打一处来,立马就会板起面孔,说话的语气就会更加严厉,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心里产生愧疚感,难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和人格。结果越批评,抵触情绪越强。建议老师们,不妨在学生犯错后,先来个心理安慰,然后冷静地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我该怎样帮助他?等等。是人就会犯错误,特别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干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来。老师们一定要学会遇事冷静处理,对学生做到理解、宽容,理解万岁。
二、营造良好气氛
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犯错以后往往会有戒备心理,不希望班主任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会利用这个时机来捣乱,不当老师的批评是一回事,故意引起哄堂大笑,教育工作自然更难开展。因此,不管什么情况下,老师应该单独与犯错的学生交谈,时间可以在放学后同学都走了,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在办公室。在办公室时,老师可以热情地搬椅子让其坐下,让学生感到不是接受批评而来,而是与老师促膝谈心。老师的态度很重要,不要摆出一副让人害怕的面孔,严厉地斥责学生的过失。应该用平静的语气与学生谈话,让其感到老师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减轻学生的紧张心情,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
三、讲究方式方法
与犯错的`学生谈话时,不能总是一个姿态,要做到随机应变,有时和风细雨,有时严肃对待,有时沉默是金。谈话可以以聊天式的询问开始,层层深入,从学习态度到课堂表现到事件中心,从中提醒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要谈的内容。另外,如果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例如打架,则可以开门见山地询问,让学生讲明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痛斥一顿。尤其是几个学生同时犯错,一定要分别让其说明原因,在了解事实全部后再下定论。这时往往会遇到学生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学生都认为对方比自己错更大,自己是无辜的、被动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事情发生的起因,指出各自的错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要诚心劝导,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能让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他能够认识到错误,勇于改正,他就是可造之才。四、语言风趣幽默
如果不得不实施批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是让他改正错误,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今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老师对待调皮、不听话的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风趣幽默的批评方式,这样能在班级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老师要注意批评时,语言要真诚,能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话是温暖的,愿意接受教育。说话内容不可有丝毫与事实有出入,每一个判断、每一个结论都必须以清楚的事实作为依据,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提出希望和要求
不能简单地说"下次不能再这样"或"你可以回去了"就结束谈话,可以让犯错的学生用自己实际行动弥补过错,例如:让欺负别人的学生向同学道歉;让打碎玻璃的学生买块新的换上;让犯错的学生认认真真地打扫教室;要求犯错学生下次作业或听写有进步;和有矛盾的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任务等等。让学生知道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改掉不良习惯的决心。
最后,班主任应该定期找犯过错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感受,与他们像朋友般畅谈,提升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
为了了解学生的世界,老师需要无穷的情感灵活性。不能对学生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这样,老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熟练、谨慎、冷静和理性。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3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4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的确,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时时常会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力和遭受挫折的无奈。每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真的想放弃教师这个职业,也想只要上课就行,再也不想为班里的学生操心了。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学习这本书的感受:
一、无言的交流:
“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一张小小的纸条,短短的几行字,安慰了保罗那委屈不平的心,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教学:其实这只是一个偶然:他不算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但是那一次他进步很大,所以我记住他了,批改作业的时候,给他夹了一张小纸条:这次考得不错嘛,进步很大,特此提出书面表扬,继续努力,经老师集体讨论一致认为你很有进步的空间,而且空间还挺大!从此以后觉得这位男生进步挺大,但我始终没有与这张小小一张纸条联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他的一张小纸条:老师谢谢您!您一张小小的纸条,使我在一年的时间里二十名左右提到了前十名,谢谢您,虽然我选择了理科,但我会永远记着您,记者您的小纸条!
短短的几句话对我感触很大,没想到整天课堂上语重心长地说,课后反反复复的讲的道理,竟然不如一张小纸条--短短几行字收到的成效大!从此在我的教学中开始使用小纸条,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不再是简单的划个对号、错号,或是简单的写上日期,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附上几句有针对性的话:或是批评---这一段时间上课听讲不认真,总是走神,我已经注意你很久了,特此敬告!或是提醒---最近学习不在状态,成绩出现下滑趋势,注意了,这种趋势很危险!或是询问---最近感觉你好像有什么心事,有事你说话,咱又不是外人对吧?!也许我解决不了,但是我可以帮你分担,这样你就可以拿出一半的心情去高兴了,不是么?或是鼓励---漂亮的女生,只有漂亮的成绩配得上她,你说呢?····有时交作业的时候学生也会给我附上小纸条,或是向我保证,或是为自己定下目标,或是问我一些学习方法,或是生活上遇到问题向我咨询,有时仅仅用小纸条聊聊天。一张小小的纸条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觉我们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朋友,我们是一家人,有快乐可以共同分享,有困难也可以一同承担,这次元旦学生跟我的留言中写到:老师
第二学会倾听学生
当我读到关于“最佳师表”的部分时,我想起了刚刚在我们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晚自习的时候,两个女生哭着找到我,告诉我他们已经无法忍受小组里的某个同学了。这位同学从来不交作业,上自习也不认真做题,还经常迟到。即使被其他同学批评,他也不听,还会与人争吵,对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对抗性行为……我对这位同学很了解了,他的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也很差。我曾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改变,但没想到他还是保持原样。当时我的火气突然爆发了出来,冲动地去教室找到这位同学。我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严厉地训斥了他,告诉他我对他感到失望。我说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就随他自生自灭吧!这位同学听完我的话后哭了起来,他问我为什么我不问问他为什么老师和其他同学对他进行对待。他们总是一起说他的不好,即使他做得再好也都会被否定。他问我,难道仅仅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他就该被人看不起吗……看到这个同学的眼泪,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错误,才明白他有多么敏感,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等他情绪宣泄完毕后,我告诉他其实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的进步,他的作业比以前好了,任课老师也反映他在课堂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也敢于勇敢地质疑问题。虽然他偶尔会犯一些小错误,但他身上有两种品质是老师非常欣赏的:一是诚信,他会遵守对老师的承诺,即使犯了错也不会找借口;二是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付出,这一点在与他父亲的电话交流中可以看出来。所以,尽管他也有缺点,但老师绝对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我向这位同学道歉,因为我太冲动了。但同时,我也提醒他说说脏话真的是一个坏习惯,而且这个习惯对他的将来没有任何好处。听到这些,这位同学说道:“对不起老师,以后我会改掉这个习惯,请我们组的人监督我!”通过这件事情,我想起了过去,我也经常因为缺乏足够的耐心而用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学生,不去仔细了解发生的事情,只是简单地通过惩罚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学生可能会暂时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但很快就会忘记。这种惩戒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关键是,我们作为老师是否能主动去了解每一个事件发生时的情况,并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并亲自给予孩子共情和安慰。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正如书中所说,“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需要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幽默,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三、宽容—取代惩罚的方法
一次,一位老师即将到某少年犯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他忐忑不安,因为第一堂课关系到未来的成败。当他不小心滑了一跤,全班哄堂大笑,这位老师不慌不忙的站起来,挺起胸脯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一个人跌倒不要紧,但是他必须再次站起来。一片寂静之后,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老师这番话被
所有的学生接受了。这让我想起了里根总统的的一件事: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哄笑,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活:“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这样表演。”于是南希夫人在200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管是这位老师还是里根总统,他们都是真正的管理者,他们都善于运用智慧的力量来影响情绪,出丑时,他们都不是通过责罚和恐吓来挽回面子,而是表现出特别出色的应变能力,他们的语言打动了听众,接受了自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老师在管教学生时,不能与之“较劲”,更不能因为他们犯错误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这一点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了解。他的学业成绩非常糟糕,宿舍的卫生也一团糟,上课时总是打瞌睡,课后从来不完成作业。因此,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我想,可能他从上学开始就没有体会过被表扬的感觉。很不幸,他就是在我们班上。
那天上课,他又迟到了,这是他本周第四次迟到,并且是在我昨天刚刚开班会强调迟到问题,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门后他吊儿郎当,一幅无所谓的样子,是呀,批评对于他是家常便饭了,只不过我没有批评他。“坐,”我对他说,“喝水么?”他不可置信的看着我,好像没听明白我在说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告诉他:“咱相处有一个月了吧?你觉得我这班主任当得怎么样?你觉得老师在管理班级问题上有什么过激的做法或语言么?我今年第二年当班主任,很多措施、方法都在探索中,我需要你们的支持,对于班级纪律的维护,我更需要你们的帮助,你能帮我吗?你回去考虑一下吧!”
那次以后,他没有再找我,但从此以后,上课几乎不再迟到。件事让我认识到宽容的力量。
宽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更是一种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犯有“成长中的错误”的学生,表明他具备深刻的教育思想,拥有广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艺术性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展示了教师的自信和成熟。就像有一位哲人所言:“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何况那些正在成长中、还处于无知之中的孩子呢?
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我们要多给学生留一点自醒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自醒中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语言既具有启发人类文明的力量,又可以引发人类野蛮行为;它既可以伤害人们,也可以拯救人们。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双重成熟的阶段,他们在青春期面临沟通难题。因此,如何与高中学生有效沟通是教师工作的难点与重点。我认为,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首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当他们从内心接纳你时,你的教学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5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
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
语言很神奇,一句话可以把一个人说笑了,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起来。这是一把双刃剑,它美丑与否,全在我们自身。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束缚在我们身上。
作为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可爱,无瑕的学生。他们的可塑造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对语言的学习能力都是我们无法估计的。我们和学生怎样对话,就成为他们将来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风向标。
所有,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简直就是一门技术活,是艺术。用的好,事倍功半,用的不好,那么带来的后果是无法估算的。
今年暑假,自己在当当上淘书,无意中看到一本书,是由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编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看到之后,立刻买下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说话的艺术上,跟老教师相比有很大的不足,完全没有办法驾驭语言这把“双刃剑”。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伤害到了孩子。看到书后,很欢喜。觉得感触颇多。
这本书平白易懂,用了许多鲜明生活的例子来讲诉道理。和国内那些教育学专著相比,少了许多枯燥的大道理、理论知识,但是耐看。书里面列举了许多说话失败的例子,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仔细对比归纳,总结,还是鲜明的感受到,说话好不好,语言用的恰当与否,还是有很大作用的。下面有以下几点和老师们分享一下:
一、老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尤其是语言上。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这种不尊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的话语中出来了。比如书中有一例子,卡尔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平时不是很自信,一次老师让他开窗户,开了小半天也没开好。老师说到:”你连窗户都不会打开吗?你难道什么都不懂吗?”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从来都不是肯定的,公开贬低孩子的智商无疑最会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我相信,这个老师本意不是这样,只是着急,可是他忘记了尊重这个孩子。而从那以后,卡尔同学更加的不自信了。因为老师剥夺了他的自尊心。
二、有艺术的表扬
表扬包括俩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对他们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让孩子自己做出评价。
现在许多年轻老师,对孩子的表扬缺乏艺术性,我也是。我基本很少表扬学生,最多是你很棒,不错,好,了不起等等。这些孩子听多了,自然就没有什么感觉了。要是表扬也能有艺术性,用一些生动积极的语言来表述,把你对孩子发展的建议都放进去,我想,这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比如书中举了几个例子:16岁的威廉写了一个短故事,老师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师写道:我喜欢你写的这个故事,风格独特,想象丰富,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就像一场游戏一样,既有趣又动人,又生动形象。这样有益的表扬,足以让威廉跃跃欲试,再写一篇了。
再比如:14岁的芭芭拉写了一篇关于学校里种族歧视的报告。她的老师并没有评价他写的好不好,正不正确,而是说:芭芭拉,如果你能好好修改下,资料再充分点,你的报告甚至刻意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这句话对芭芭拉来说,比一大堆溢美之词更振奋人心。不但鼓励了她,还给自己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便是表扬的艺术
三、鼓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那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答案是: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要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孩子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优秀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语让孩子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还因犯错误就能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其实鼓励跟表扬有点像,也是讲究说话的艺术。不过,鼓励更多是从孩子的内心出发,给他们自信心。比如你提出一个问题,说答错了要重罚,那因该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相反,你鼓励他们,答错了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观点,自己思考来的,就可以。那么应该会有部分学生举起手来了。再比如,一些差等生对自己学习缺乏自信,你抓住一些小事,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用它鼓励这些孩子,会起到作用。比如毛笔字课上,虽然某某同学平时不怎么样,但今天突然在某个笔画上写的很好,你肯定他的成绩,鼓励他,他会有一种自信涌出的!
人都是渴望被鼓励的。这也是一种成长的动力。
四、恰当的交流
和小孩生活交往,你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处理问题的耐心,你要能适当的和他们进行交流。要“恰当“的交流。某同学取得成绩骄傲了,你要恰当的提醒他还不能伤及他的自尊。某同学淘气调皮了,你要恰当的发个火,无意中提醒他一下。比如走进教室要上课,而学生还在大吵大闹,你可以恰当地给个建议,而不是总是命令学生:安静下来,坐好了,别乱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不能冷嘲热讽,不能急于帮助,包括交流的内容也要恰当等等。比如这些话,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运用不恰当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变得乖一点呢?你为什么这么自私呢?
你为什么就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呢?你为什么老打岔?
你就不能把你的嘴巴闭上一会吗?你怎么这么慢?
你一定要当一只害虫吗?你为什么老是惹麻烦?
这题目你怎么老不会?等等
为什么一词本来是用来询问的。可现在往往变成了批评的引导词。这些往往不能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孩子对问题的回答会充斥着谎言,不屑,借口,失望等等。所以我们要恰当的交流,交流的内容也要恰当。就比如打岔
A老师:我希望把话说完
B老师:你很没有礼貌,你在打岔
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有俩孩子在讲话
A老师,我现在正在布置作业,你们应该记下来B老师:我看看谁在讲话的?除了说话,你们就没有其他事情做了吗?为什么不把我的作业记下来?
我相信,两件事情中,a老师的交流无疑是有效的,恰当的。而b老师的话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怨恨和不满。这些例子再次证明了语言双刃剑的效果。虽然这本书自己是读完了,而且读了不止一遍。但是这里面所包含的道理是自己要花上很久才能品位的。特别是这里面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更时刻提醒自己语言的褒贬。也将指点我更好地走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9-20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5-17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05-01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精】05-20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3篇03-17
说话学生检讨书12-10
学生说话检讨书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