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细胞的生命礼赞》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细胞的生命礼赞》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胞的生命礼赞》读后感1
《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其内容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从题目看来显得很驳杂,但实际上却有着共同的主调。托马斯谈音乐、谈气味、谈语言、谈细菌、昆虫和其他星球,其实都是谈一个主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达到生命的和谐,他对于自然界的前途是持乐观态度的。他看到,自然界众生之道是趋向结合、合作、和谐,而不是弱肉强食的竞争和残杀。托马斯的书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可能就是因为它们给人以积极的启迪和力量。
该书不仅可以使读者开阔眼界,还能激发思索,而作者文笔又少见地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他那时而行云流水、时而风云骤变、风趣的笔触,他那极其广博、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科技和人文知识,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该书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20多年来被重印了20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出版其他著作时,书商都不用再做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细胞生命的礼赞主要有哪些内容?
《细胞生命的礼赞》内容简介:1970年,在一次关于炎症现象的讨论会上,主办者要德高望重的刘易斯·托马斯来一番开场白,给会议定个基调。由于不知道与会者要提出什么观点,托马斯只好随意独抒己见。他讲得十分轻松,为的是让会议不像平常这类讨论会一样沉闷。托马斯讲话的部分内容就是《细胞生命的.礼赞》中《细菌》一篇。没想到主办人将他率意为之的讲话录音整理,分发给与会者,并送了一份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杂志的编辑原是托马斯高一年级的校友,他非常喜爱托马斯这篇讲话的格调,于是就约托马斯写一组风格类似的专栏文章,每月一篇,内容自便,编辑不改一字。托马斯起初抱着听命于老大哥的心情连写了6篇,便央求罢手。但此时读者和评论家已经不允许杂志和托马斯停止他们的专栏了。于是,托马斯只好继续写下去。后来这些文章被一家出版社原样付梓,于是,1974年以排在前头的一篇为名的这本《细胞生命的礼赞》问世了。
在这本书中,托马斯秉持了他一贯的人道关怀和清晰明亮的写作风格,加上生物医学的专业素养,在书中娓娓道出对自己本行的热爱、当代重大的医学课题,以及对整个地球的关怀。他从宇宙谈到DNA,从混沌的太古谈到未知的将来,从生命的起源和存在的意义到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从剖析死亡的涵义和语言的奥妙到关怀人类与生物的互动和环境的冲击……全书共收录了29篇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作者的视野开阔,拥有令人惊奇的科学想像,书中充满智能的哲思。
这本书讲的是生命和死亡、人和自然的大题目。托马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谈生谈死,无论是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性,还是出于诗人的善感,对于死亡,托马斯·刘易斯一直保有浓厚的兴味,并有着惊人的发现和新鲜的见解——经过留神观察,他对动物“独个儿去死,在背人处死”的本能惊叹不已,由于这种伟大的本能,才使得“我的后院,有的是松鼠,满院都是,一年四季都在,但是我从来也没有在任何地方见过一只死松鼠,这使我们可以在大部分的时间忘了死亡这件事”。这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表现了作者的豁达,也宽慰了潜意识里无不对死亡深怀畏惧的人们。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科普读物或是绵软无力的文人之笔所无法达到的,是艺术大家的锦绣肺腑和科学大师的健劲骨骼,成就了它的内秀、质朴和丰富。
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当诗来欣赏,其奔放不羁的哲思,其蕴藉缭绕的结构,其字里行间不尽的余味,使人觉得就是在读无韵的诗。不过,假如我们稍稍了解一点这些美文背后的严肃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文章,领略其中的内涵。托马斯一生研究过非常广泛的领域,写下200多篇学术论文,涉及神经病学、免疫学、内毒素、胚胎学、气味学,以及多种疾病的病理学和药理学研究等。他甚至兴致勃勃地研究过比较语言学和汉语词源学。书中的大多数篇章,都来自他本人的直接研究成果。也有些篇章是有感而发和有为而作的。比如,第二篇写于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之际,面对人们对“月菌”的警惕,揭出了这种态度深处的人类沙文主义本质;关于计算机的一篇,是有感于当时某些科学家对人工智能的夸大;有几篇关于医疗保健制度和科学规划的,乃是作者对于这些方面社会问题的深思熟虑。
此外,《细胞生命的礼赞》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现代人看待世界的观念,那不是一种刻板的“科学知识”或“科学规律”,而是从人本意义上对科学的理解。比如,我们发展医学,究竟是为了医学技术本身,还是最终为了人?《细胞生命的礼赞》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作者在观察每一种生命、讲述每一个现象时的博大胸怀和情趣,都让读者享受无穷。
细胞生命的礼赞怎么样这本书是很多可爱小短篇的结集很多文章都轻松有趣比如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一篇中作者写道每年一大群医学家都要在大西洋城举行年会从适当的高度向下看......《细胞生命的礼赞》本篇文章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细胞生命的礼赞》语言优美恣意,通俗却不失深刻,充满洒脱深邃的哲思,宛若无韵之诗,然又于不动声色之中流露出科学的冷静和严谨。托马斯致广大而尽精微,言科学而重人文,自然社会之理、天地运行之道无不有得于心。他将科学的理性逻辑与文学的感性语言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大量采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因而使本书阐述的科学知识富有极强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但全书看似轻松幽默的笔调却恰恰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把人类中心主义的自以为是批判得入木三分。[7] [4]
译者李绍明在本书《译者序》里,评价托马斯是把语言当作音符使用来写《细胞生命的礼赞》,行文往往若行若止,曲折逶迤。托马斯常用一些有歧义的词,这些意义像丰富的和弦,难以用单音部的音符记录下来。29篇文章的安排,是在用语言文字来重现巴赫的赋格曲。阅读过程中,读者似乎可以“听”到那陆续进入的主题、对位、呈示和插入,“听”到那复调的各个不同的声部。全书宛如蕴义无穷的完美乐章,以致当年托马斯不愿改写和插入一些关联篇章。
《细胞的生命礼赞》读后感2
第一次读到这本小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刘易斯·托马斯博士的这本《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小册子给我的思想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我崇拜于托马斯博士的博大而深邃的思想,他认为人类自然界实质就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构成的,大到宇宙、人类社会,小到蚂蚁群体、细胞。他的生态学思想和方法,在行政管理学方面具有重大的比较研究意义。
其实,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任何国家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都是一个有机生态系统或是有生命的行政组织系统,都是一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这个系统当中,输入各种的环境反馈的信息,并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作出决策输出。
托马斯在《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中提到“人们把群居性昆虫和人类社会做了很多类比,这是不奇怪的。然而,这种种类比是错误的,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群居性昆虫的行为具有先天的指令性决定的,它们与人类的区别在于人类社会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不断地积累和传播,然而昆虫没有学习和领悟的能力,因此,它们无法根据经验发展社会传统的能力。但是,群居性动物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性要远比多样性让我们感到惊讶。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往往忘记了我们也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动物性使我们社会的原始积累,这是我们不能逃避的事实。托马斯认为地球上黑压压的人类,从太空往下看,其实跟一个蚁群或者一个蜂窝差不多,但是人们大多时候不相信这类说法,因为人类自认为比动物层次高出许多,常常是带着一种近乎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姿态看待动物。在自然界,群居性强的动物习惯于群体生
活也只能适应群体生活,像蚂蚁群,它们只有在一起分工合作才能生存下去。群居性的动物往往倾向于专心地做一件特别的事,通常对他们的个头来说是件庞大的工程,它们用遗传的指令和遗传的驱动力不停地干,用它来做群体的住房和保护所。人类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大地上建造高耸入云的小区高楼,配置物管保护他们,群居在一起使得他们感到安全。人类生活也是需要群居的,我们吃的米要靠农民种植,穿的衣物要靠裁缝,用的生活用品要靠不同的商人提供,现代化的分工合作更加使得人类社会是需要群居性生活的,其中一个环节出错了就好像生物链断开了一段那样使得人类社会这个系统崩溃。
人类为了过群居性的生活,往往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各种各样不同的机构和组织,还要建立复杂的制度来保证我们的群居生活。政府就是这样产生的,人类社会的运作要靠一个高效运作的控制中心和指挥中心,这就是政府的本意。政府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过好群居性生活。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的提供,需要政府在协调,各行各业的规范要靠政府去制定不同的指标和制度来确保。政府就是这样一个人类为了保护他们的权利建立起来的机构和组织。
然而,区分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还是散居性的动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分工合作让人们必须群居,人们更加倾向于群居在大城市,因为那里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而不愿意生活在僻远的地区。所以,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即群居性动物。但是,另外一方面,研究人类社会我们又不难发现,在生活需求上人类要求群居合作使生活变得更好,精神上有时有要求独立生活,有迫切的独立的意愿,需要有私人空间。比如,私人住宅和私人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人们在假期喜欢远离人群和喧嚣的城市生活,去到安静的郊区过独立的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既是群居性生物,又是散居性的动物,具有两面性。人类的群居性和散居性需求反映在政府上则表现为:一方面,群居性要求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公共设施,各种各样的制度规章保护人类的`群居生活;另一方面,散居性要求政府不得干涉个人的权利,要保证人类的自主性发展。
在《作为生命的社会》一文中,托马斯详细讲解了蚂蚁的群居生活,提到作为一个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个生物一样的进行活动。政府也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能够像生物一样具有生命。政府既然是一个生命系统,所以政府也是跟生命体一样是具有寿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长期活着”这样一个长期的习惯而让政府过
于安逸,看不到灭亡的挑战,认为政府会理所当然的一直存在下去。造成的结果就是政府,已经忘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托马斯·布朗(Thomas·Browne,Sir,1605-1682,英)说道:“活着这一长期的习惯使我们不愿死亡。”当下,这习惯成了政府的常态。由于长期的存在,让政府安逸过久,相信这些机构能永存,而不愿接受来自任何社会组织和其它机构的挑战或者介入。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糟糕了,没有任何个人和组织可以约束得了政府的权利泛滥,政府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为了保护人类更好地生活的初衷,就会被政府抛之脑后了。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可以对生物系统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改善政府做出一点建议。生物界中的蚁群可以被看做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系统。蚁群的合作是通过它们的有趣而高效的通信系统完成的:蚂蚁通过互相之间不断地接触,它们能告知蚁群们关于外部世界的情况。我们如果仔细观察蚂蚁,会发现长长的蚂蚁队伍里,每两个小蚂蚁见面都会“碰碰头”,那是它们在进行信息沟通。正是这些通信系统的作用,让蚁群迅速地获知信息。所以,当暴风雨来临前,它们会有效地组织搬家。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政府也是一个系统,如果没有很好地与市民们以及外部的环境进行信息沟通的话,政府就会困死在自身的系统里面。
托马斯在《自治》一文中,谈到我们身体内部有一整套自治体系,进行着一系列的复杂的,协调的,奇巧无比的操作,我们身体内部的细胞生来就带有全套的指令,一点也不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不需要学任何事情,一切都在他们的自治当中,运行得如此的顺畅。如果没有这种自治,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控制的话,将会变得一团糟。关于我身上其他的部件,我有同样的感觉,不管它们干什么,没有我的干预,它们会更加幸运。
关于出路何在,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我们有能力控制自动功能,调节脑波,指挥细胞,那为什么没有可能把完全一样的技术运用于正好相反的方向?为什么不能做到不搅和进去,不接管事务,而是学着与事务彻底分开、分离、拆散,学着自由飘动?对于政府事务来说也是如此,为什么政府会陷入困境呢?因为政府管得太多了,社会是有一套自治的体系的,为什么政府就不能放手让这套自治体系起作用,而是事必躬亲呢?
所以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自治作用,大力发展智库、NPO、NGO等社会组织,如果一切都需要政府来管的话,一切将会变得一团糟,政府没有那个能力去管理所有的事务,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有这个能力。
总之,读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通过对比研究生态学,可以给予行政管理学很多有益启示。作文
【《细胞的生命礼赞》读后感】相关文章:
生命礼赞作文03-02
生命礼赞作文05-04
礼赞生命作文05-03
生命礼赞作文11篇05-04
生命礼赞作文(11篇)05-04
生命礼赞作文(12篇)05-04
生命礼赞作文12篇05-04
生命的礼赞作文700字04-06
礼赞生命作文13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