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汪曾祺作品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汪曾祺作品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次读汪先生的作品还是在八九岁时。得了一本《人间草木》。随手翻到一篇《葡萄月令》,竟是教人如何种葡萄,没意思,就丢到一边了。
后来再读到汪先生的作品便是在语文书上。一篇《昆明的雨》。不过多的了解了一下,写了一堆昆明特产,说是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学完也没再过多的重视它了。
直到寒假,买了一本文集。躺在躺椅上,阳光正好,鸟在啄弄着铃铛,不时被窗外的鸟吸引去,又随手摸到了这本文集。翻到《人间草木》的选文。我看见记得自己岁数的山丹丹,通红的华盖般的枸杞,白得耀眼的槐花电线杆粗的木芙蓉,珊珊可爱紫穗槐……没有过多的比喻、拟人,也没有刻意安插的对比、衬托,有的就是“生活”。似乎所有华丽的词藻修辞在“生活”面前都只是简单的词句罢了。再幽默的笑话也比不上车前子的童话深刻;再有趣的游戏亦比不上捡枸杞玩的老夫妻童真淡泊;再潮流的旋律依旧比不得“阿格头子灰背青”悠扬……一盘皂角仁甜菜的背后是“以故为新”的真谛;一株车前子是对艺术人不可叫人反胃恶心的告诫;由一只螃蟹得出的结论是凶恶与滑稽往往相似……
汪先生的文字就如他写的的事物一般,越简单越深刻,越轻描淡写越耐人寻味。把事物写得生动不足为奇,高明的是能体察事物背后的真理,拥有笔触与意蕴的矛盾统一,把生活展现得亲切淋漓。
再读《葡萄月令》才知,这哪是简单的教人种葡萄,是写葡萄的一生,也正如人的一生:从被揪出,到生长,历经繁荣,最终又光秃秃。写的是葡萄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形态,是人类再自然面前的智慧,也是同中取异,异中求同。
读的是汪先生的作品,感的是我的成长。这是从无知到思考的过程,是万事不可先下定论的教训,评价是不可以绝对的。
从汪先生的作品中,我也窥见了不同的生活。随着汪先生的文字看一草一木,品一食一味,赏一方水土,感一地风情。明白,我们不仅要奋斗生存,也要享受生活。他教会我真正的热爱生活,不仅是惜一寸光阴,也是学会满足,看见美好,学会洒脱,慢下来,童心未泯,不贪权势,随遇而安,要简单也要深刻…。。“隆冬风厉,百卉凋残,”但“晴窗坐对,眼目增明,”也“是岁朝乐事”。
“你神气什么,还嘚嘚地叫!”
“甭理他,咱们讲故事。”
“秋天,早晨的露水……”
书盖到脸上,我梦见了汪先生讲的故事:秋天早晨的露水,从落叶上划过,养蜂人两口子在城里过上了更好的日子,捡枸杞的老夫妻满载而归,并肩走在夕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