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把心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心献给孩子》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40: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心献给孩子》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把心献给孩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心献给孩子》读后感

  读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心献给孩子》这本书,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真真的是在用心教孩子,他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他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灵成长。

  一、在自然中体验,在故事中明理

  他将孩子放置到大自然里,放到社会的环境中,让孩子在劳动中去体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去学习文化知识,她让孩子们光着脚在草地上、梨树下、葡萄园里、牧场里走,当孩子们沉浸在迷人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他开始讲起了关于太阳的童话故事。在他的理念里,每一处大自然都是一堂知识的传授课,每一次大自然的旅程都是一堂思维课,一堂智力的发展课,不必过多的填鸭式教他们,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汲取知识。

  他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让孩子们让孩子们建造自己的庄园,在庄园里进行四季的劳动,去果园里捉虫子。让高年级学生建一座风力发电站,教孩子们和到庄园里向农民学习怎样堆草垛,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生活的能力,也许他们将来不一定会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也不一定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但他们一定是生活中人,他们一定是会生活的人,会安顿好生活的人。

  二、在阅读中认识世界

  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认识世界,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阅读是一扇窗,孩子们度过他观察和认识世界以及自己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时候,甚至在第一次打开书阅读之前,就需要他对词汇进行细致的研究,这应该包罗儿童活动及其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游戏、和大自然的亲近、音乐、创作等。

  三、让母语走进孩子内心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想让学生热爱母语,他想将母语这种财富传承给年轻一代。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母语,体会不到他的美,那么他也无法获得蕴藏在其他民族语言宝库中的财富。一个人对母语的微妙之处认识的越深,他对母语要表达的感情色彩感受的就越准确,他就越能熟练的。掌握其他民族的语言。他的内心就更能主动的去体会文字的美,于是他就从孩子们迈入学校生活的第一步,就把这富有生机的源泉,珍贵的母语财富展示在他们面前。他不是仅仅靠课堂上的教学,也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到森林,果园,田野,草地,河边去,语言成了他手中的一件武器,老师通过语言让孩子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周围世界,如果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和体会到所见所闻的美好,就能领悟出语言的细微差别,而美则通过语言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

  到大自然去旅行是创作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孩子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渴望渴望谈论美好的事物。他领着孩子们到生机盎然的思想和语言源泉中去,让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概念通过语言深入到他们的意识,灵魂和心灵中。语言的感情色彩,美学色彩及其细微差别都是儿童创作的源泉,语言以鲜明的形象存在于孩子的脑海中,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写短文的时候,常常用图画作为补充性文字。于是孩子们通过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口头创作的小短文,然后被编入了他的大画册和孩子们的个人画册当中。教孩子进行诗歌创作,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少年诗人,而是为了让每一颗少年的心变得高尚。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那是一个寂静的冬日早晨,树上落了一层白霜,树枝蒙上了薄薄的针尖似的冰霜,就好像是有银钻锻造而成的。我们来到校园,来到学校果园,尽量不去触碰那些树枝,免得破坏了这难得的美景。

  在此时我朗诵了普希金和海淀描写冬日美景的诗歌。孩子们在诗歌和美景的感染下,找到了可以描绘挂满冰霜的树木的语言,于是孩子们也开始做起诗来。他们还好几次来到这遍地冰霜的果园,在这个时候每一个孩子都成了一位诗人。内心中被激发的诗歌情感,是人对美好事物所产生的情感。

  在他所带的每一届孩子当中,他一直牵着孩子们的手把他的心都献给了孩子们。当然他也曾疲倦过。可是当他每次精疲力竭时,他就会迅速地想见到这群孩子。他觉得这种快乐的声音给他注入了新的力量,他们的笑容又让他获得了新的能量,他们好奇的目光再次激发了他的思想。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老师。他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勇敢的爱国主义者,做一个诚实热情,头脑清晰,心灵手巧的人。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