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荐)《匠人匠心》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匠人匠心》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加工作后,穿上工装的我每天在变电站之间来回奔波。庸碌繁忙的日子里,对前路的迷茫让我不时有几分焦躁的情绪。我偶然拾起一本《匠人匠心》,书里集结了20余位匠人的故事。徜徉其中,我被古建筑修复、元青花烧制、年画绘制、沉香雕刻等传统手工艺之美深深地吸引,也感受到其背后蕴藏的“匠人之心”。
书中的匠人,有的出生于手艺世家,自小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熏陶,钻研至今;有的因特殊时期的工作分配入行,严守师承,终成大师;更有甚者,与古建筑深情对话,心怀敬畏地从事修复工作,守护中国古典瑰宝。他们从业的缘由不尽相同,也并非生来天赋异禀,但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凭着对职业道义的尊崇,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终一生。
“勿要一得自矜,浅尝辄止。”这是赵崇茂师傅退休时给徒弟李永革留下的一句话。匠人们精进技艺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钻研技术瓶颈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复杂到极致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不仅耗时费力,更缺少前人的引领,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啃下“硬骨头”。
在机械化生产高度普及的现代,皮影制作大师江国庆提出:“机器皮影成千上万一模一样,做出的东西没有魂,不像手工皮影,每一件都不一样,凝结着匠人的灵气和才华。”匠人们用十年如一日的深入钻研,用仿制千万遍也不愿放过任何细节的耐心细致,成就了传统手工艺品独一无二的神韵。在快节奏的生产生活中,人们总是在心浮气躁地追逐着新技术、新业态,常常因为一些的“提升”和“改良”,忽略了传统工艺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而这些环节,正是匠人执着于传承的精华。
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这本书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重要。”这让我联想到本书中提到的匠人唐以金。他试图建设古民居博物馆时,曾苦于资金不足,当时有不少人想参与开发,但一听老唐提到“将博物馆无偿捐给国家”的想法,全都头也不回地转身就走。这让我不由得感慨匠人不为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心如明镜、默默耕耘。
当我合上这本书,尝试怀揣“匠人之心”走向工作岗位时,我意识到工作中的每个问题都可以被深究,每个细节都值得被回味,一切突然变得豁然开朗。我正是在每天的忙碌奔波中实现着自我价值,在平凡岗位上守护着万家光明,时刻感受着“守寸土,护家园”的使命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我热爱并享受我的工作时,我便能得到来自心底踏实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