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通用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1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陈静静博士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是陈博士十多年来,观摩了3000多节课,观察了5000多位学生的完整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且与很多老师共同进行教学改进探索而形成的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我对学习的认识更进一步。
首先,让学生拥有平等的学习权。
陈博士真实地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的困境——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这种学习状况确实大量存在。怎样才能让学习真实地发生?那就要给所有学生平等的学习权。“真实学习从学生安全地说出‘我不懂’开始。”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积累,不同认知,虽然面对相同文本,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与问题。学习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自卑等消极情绪,让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有勇气说出自己疑惑,而每个人对于别人的困惑不讽刺、不嘲笑,尊重每一个学习的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真诚交流,有了平等的学习权,进步的就是每一个人,从而会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其次,构建倾听与互学的关系。
接纳和倾听每一个孩子,把“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求助同伴,会求助的学生最会学习。”“要认真倾听同伴的话语,倾听就是学习。”作为常用的引导语,提醒学生,课堂上的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都组成了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大家要彼此尊重,认真倾听,互相学习。教师也是“倾听者”和“学习者”。
为了促进学生、师生真正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倾听与互学的关系,需要营造润泽友好的学习环境,组建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不同于我现在常用的小组合作。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小组,同学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经常是优等生帮助差生,发言权常常落到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在这个学习共同体内,同学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同学都得到尊重,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在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在这种倾听与互学的关系中,才可以进行高品质的学习,每个人都能成长。
再次,善于把教学设计转化为学习设计。
我们教学前都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教学设计为主展开,而陈博士提出把教学设计转化为高品质的学习设计,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认知能力和经验世界出发,设计学习任务框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这种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以深度学习为目标,学习设计指向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有效沟通,保障了每位学生的学习权,且能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形成共生共存、共学共赢的学习共同体。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进行探索、改革,学习这种设计理念,尝试从教学执行者向学习设计师的方向努力。通过巧妙细致的设计,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尽可能吸收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搜集学生的困惑,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灵活变通,学会设计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任务要少而精,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渐渐提升。
最后,课堂评价转为平等的对话与自我反思。
我们现在的听评课主要是以“观摩——评价”为取向,在评课时,各位老师地位不平等,普通教师话语权较少,评价标准也不够客观。陈博士提出的评课应该指向“观察——自我反思”这个方向,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到底是如何学习的。这种课堂观察与课后评价真可谓抓住本质,切中要害。每一位教师通过细致深入的课堂观察,以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为主,发现学生学习需求与规律,从而进行自我反思,自觉改进教学,这样的听课与评课更有意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执教教师与课堂观察者地位完全平等,目标一致,更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切磋交流,共同走向教师专业自觉之路。
陈博士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这本理论书籍,紧密结合当前教学困境,分析学习现状,历经无数坎坷,进行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我有幸阅读此书,收获良多,以上是我的部分感受。本书内容深刻,涉及面广,要全部理解消化,我还需反复细致阅读,并结合教学实践来深入体会。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2
这本书是陈静静博士十多年来,观摩了三千多节课,观察了五千多位学生的完整学习过程,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很多老师共同进行教学改进探索而形成的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我对学习的认识更进一步。
一、课堂的困境
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陈博士真实地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的困境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这种学习状况确实大量存在。因此课堂变革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高度沉浸、不断持续深化、不断扩展延伸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如果学生总是被告知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他们就不能够发展判断力,不能发展独立性和责任感。因此要把学习真正交到孩的手中,就要真正理解学生的复杂学习历程,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对学生习规律的充分尊重、理解、支持和助力。首先,从教学过程与教学节奏上看,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让学生形成相互协同合作的关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试错和修订的时间,在学生们的思考遇到困难或者无法深入的时候,教师再去点拨、指导,因而教学节奏要慢下来,教学环节要尽可能简化,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协同合作的时间。另外,从教学设计与策略选择上看,改变凭经验教学或者按照教学参考书来教学的常规做法,要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和深入的教学质量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困难到底产生于何处,从学生的学习困难入手,进行“逆向”的学习设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平等的学习权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引导学生从浅表学习指向深度学习,应该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让学习真正发生。共同体课堂应关注以下五个关键词,倾听,串联,反刍,协同学习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应该注重学习单设计。一张高品质的学习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少即是多,问题精简,突出核心。第二,开放挑战性的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从“教学设计”到“学习设计”
我以前的“教学设计”基本都是从如何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往往多、快、杂,总是在絮絮叨叨中强调要教授的内容,生怕学生听不懂、记不住。今后在备课中,不止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迷思概念”、“认知冲突”出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协同合作的时间,进行“逆向”的学习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学习设计遵从“少即是多”的原则,首先明晰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要“少而精”,使学生能聚焦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历程、思维过程。通过对学习本质的研究,深刻理解各学期、年级知识内容和相互间的关系,与学生的学情相结合,巧妙地设计最为核心的“学习任务”。书中提出,采用共同备课、制定“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的方式进行学习设计,在新学期教学中,“预习单”“学习单”可以借鉴:通过“预习单”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课堂上利用“学习单”集中精力去探索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挑战性课题”,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共享、交流、探究新知,老师适时点拨、共同修正,从而进行深化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积极去深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体会他们遇到的学习困难,才能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陈静静博士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中开篇就告诉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的原因。从目的出发,以需求为导向,为了学生在每节课都能学到知识,观察与研究是完成教学改进和突破的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借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3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是一本由陈静静博士所著的教育理论书籍,通过十多年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旨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探讨了课堂的困境与变革、高品质学习设计、学科课例深度剖析等内容。
深度学习的定义和重要性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度沉浸、不断持续深化和扩展的学习方式。与浅表学习和虚假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自主探索和协同合作,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的危害
虚假学习是指学生假装学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表现为高度配合老师但缺乏深度思考。浅表学习则侧重于机械操练,缺乏深度思维加工,导致学习成果难以迁移和深化。这两种学习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阻碍他们的长远发展。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实施方法
学习共同体强调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和协同探究,通过相互倾听、交流和试错,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需要营造安全舒适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困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策略选择。
书中提到的'具体案例和启示
书中通过大量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揭示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虽然遵守纪律但成绩不佳,原因在于他们在进行虚假学习。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实施,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总之,《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不仅揭示了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问题,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通过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4
在教育的田野里,每一位老师都是辛勤的耕耘者,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季节。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为什么有些学生的学习困难重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他们在小学和初中成绩优异,到了高中却突然成绩下滑?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石块,压在我的心头,让我深感教育的责任与挑战。
最近,我读了陈静静博士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这本书,仿佛找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大门。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倾听学生,共创愿景:让学习真实发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常常过于关注自己的教学计划,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陈静静博士在书中提到,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与他们共同创造学习的愿景。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发生。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问学生们对某个话题的看法,结果他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他们早就对这个话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在课堂上多倾听,少说教。
少即是多:精简设计,聚焦核心
书中的另一个观点是“少即是多”。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要精简,聚焦核心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前我总是觉得课堂时间不够用,总是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但现在我明白了,有时候少讲一些反而效果更好。比如,有一次我只讲解了一个难点,结果学生们都听得非常认真,效果出奇的好。
观察学生,理解学习:提升教学有效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会讲课,还要会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经过观察和沟通,我才发现他其实对某个知识点有疑问。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在课堂上多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创新教学,走向深度学习:实现教育生态的改变
最后一点是创新教学。陈静静博士认为,要实现深度学习,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生态。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比如,有一次我组织了一个小组项目,学生们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总的来说,《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5
这本书是陈静静博士在研究了国内数千个课堂的学生学习过程之后,建立在基于完整证据链上的研究成果。此书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
第二部分:让学习真实的发生;
第三部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
第四部分: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学科课例深度剖析;
第五部分:专家型教师成长 ,成为自我革新的领航者。非常值得大家去读、去看、去思考。
陈静静在书中分析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表现为“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浅表学习好理解,但对“虚假学习”这个概念,我倒是觉得有意思。所谓“虚假学习”,用陈博士的话说,就是“假装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类型的学生,会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进而逃避学习。仔细观察,他们可能会表现得非常遵守纪律,比如坐姿非常端正,对老师察言观色,高度配合,紧跟老师的步调,不会对老师的教学进度造成任何的干扰,他们还会存在假装写字,假装读课文,不懂装懂等一系列自我伪装的行为表现。
虽然之前我也有发现孩子在假装学习,但从没对假装学习者有过深入的思考。最近读了这本书,彻底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么要想学生学得好,就要根据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去解决它。这就需要多读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与方法。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相关文章: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书心得07-02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12-19
读《深度学习》有感05-20
有效学习课程学习心得05-29
深度的作文05-13
学习的日记12-04
学习的作文01-15
学习的心得01-01
哲理深度文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