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童年》有感

读《童年》有感

时间:2023-09-27 09:07: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童年》有感[经典13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童年》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童年》有感[经典13篇]

  读《童年》有感 篇1

  提起童年,许多人会回想起那一段无忧无虑、幸福美满的时光。但在19世纪沙皇统治下俄国的小市民家庭,苦难、黑暗才是阿廖沙童年的代名词。

  《童年》讲述了19世纪沙皇统治时期阿廖沙童年经历的苦难。阿廖沙因父亲去世来到了外祖父家,在那里,恃强凌弱是大多数人的嗜好,不幸是时常发生的事。半瞎的老匠人总是被捉弄、被嘲笑;小茨冈被十字架压死;阿廖沙的两个舅母被丈夫摧残至死;母亲被继父毒打;慈祥的外祖母也难逃外祖父的打骂。家族极不和睦,人性更是少见。阿廖沙的舅舅为分家大打出手,屋子里一片乌烟瘴气。阿廖沙童年的.结局,是母亲悲惨去世,然后被自私的外祖父“赶”出家门,自己闯荡这灰暗的世界。

  小说重点突出了小市民阶层的种种黑暗现状,极写他们的自私、贪婪、残暴,并由此讽刺这黑暗世界持续的根本原因——沙皇的黑暗统治。但在这卑鄙肮脏的小市民世界中,也有着光明的存在。正直本分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善良的茨冈,爱好科学的“好事情”和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勤劳乐观的外祖母。也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使身处黑暗的阿廖沙看到了光明,并在自己正直人格和一些人美好品质的熏陶下,将心从黑暗的泥沼中拔出来,像向日葵一样的向往光明。他鄙视小市民的自私、野蛮,他同情不幸的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并与恶势力进行抵抗。

  现在我们身处一个光明的时代,但人生也不是一直光明,人生的低谷随时都会到来。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心的光明,不在黑暗中迷失自我。社会中,很多人被黑暗吞噬,逐渐放弃挣扎,沉沦,再沉沦,最终变得自私、懒惰、抑郁。当无边的黑暗笼罩你时,你要不断前进,寻找那一点点的光亮,这样才能摆脱黑暗的束缚,迎来光明的未来。

  读《童年》有感 篇2

  大家认为童年都是美好的,但我看了《童年》这本书,却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更多都是悲伤、不愉快的事情。

  父亲去世后,高尔基跟随着姥姥、母亲来到了遥远的姥爷家。姥爷十分爱生气,高尔基犯了一点小错误,姥爷就会毒打他。但是年轻幽默的小伙子伊凡为这个家添了不少快乐,可是最后,家里的两个舅舅逼迫伊凡去搬运十字架,伊凡因为力量不够而不幸地被十字架砸死······这一切,仿佛都在我的`眼前展现。

  读到下面,这两件事让我更加痛恨高尔基的姥爷:善良的染坊工人格里高里因为不小心让染坊着起了火而被姥爷赶走了,最后害得格里高里瞎了,不得不在街上乞讨,只有一位热心的老太太帮助他向人家求情:“行行好吧,可怜可怜这瞎子吧······”第二件事是高尔基的好朋友,高尔基家的邻居“好事情”因为经常做化学实验而被姥爷误认为他是在练巫术、破坏房屋被赶了走。离别时,好事情那双充满泪珠的双眼和依依不舍的表情让我久久不忘······

  后来,高尔基的母亲嫁走了,最后因为疾病而离开了世间,姥姥因此来到了高尔基继父的家住。姥爷认为高尔基是个没有前途的孩子,就把他赶走了。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理解离别的感受,让我知道了高尔基童年时代的黑暗与罪恶。

  读《童年》有感 篇3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老师推荐的名著——《童年》。这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我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经常因为看它而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小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是一个可怜的孤儿,他住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残暴、吝啬,两个舅舅自私、粗暴。只有他的外祖母爱他,每天给他讲故事。

  当我读到“为了能生活下去,阿廖沙去捡破烂卖钱”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流了下来,因为我的眼前仿佛看见瘦弱的阿廖沙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浑身脏兮兮的,顶着烈日,在臭臭烘烘的垃圾桶里翻捡着垃圾的样子。阿廖沙的日子可太难过了。与阿廖沙相比,我的生活多么幸福呀!我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就像生活在蜜罐里。爸爸妈妈爱我,爷爷奶奶也疼我,还有可爱的小弟弟天天陪我玩。还有零花钱、好看的衣服、好用的'文具。

  我觉醒了,我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和幸福。我应该珍惜它们,并感谢为我创造这一切的父母。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的心中有梦想,那么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多的痛苦也能承受,我相信,面前的困难和痛苦都是暂时的,一切将会过去的。

  读《童年》有感 篇4

  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收藏。而对于高尔基写的《童年》来说,童年则是他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高尔基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受尽外祖父的虐待,家中还有两个整日为了家产而吵架的舅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自私,贪婪,充满仇恨……

  《童年》这一部小说中,故事的情节都是高尔基生活的真实写照。书中慈祥的外祖母那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是高尔基听了大为神往,激发了他对正义事业的美好希望。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悲惨,相比之下,我们可是幸福多了。

  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是父母心中的“小宝贝”,“掌上明珠”。哪能与高尔基的悲惨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是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真实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快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的阳关,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的爱满心窝!而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便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假如我们也生活在沙皇时期会怎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一个人该生活的地方吗?我们不仅要珍惜眼前的幸福,还要学会如何创造幸福。屠格涅夫曾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想要得到美好的生活,就必须有所付出,才能长久,有所争取,才会有所得到。

  读《童年》有感 篇5

  《童年》是高尔基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之一,主要描写阿廖沙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阿廖沙的生活状态。

  这本书写的主要内容是:阿廖沙因为很早就去世了,他随寄居在外祖父,外祖父对他很不好,总是对他充满了敌意。不过,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慈祥的外祖母。在外祖母的帮助下,阿廖沙成为了一个、机智的人,最后他去了人间。

  我觉得阿廖沙在这种下也坚强勇敢地克服种种困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就拿我上次自己走夜路回家来说吧,那天放学后我在校门口站着却没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和慈祥的。突然,我想起昨天妈妈叫我要自己走夜路回家。我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儿,就朝着家的方向慢慢走去了。我走着走着,脑子就开始胡思乱想了:这里会不会有人贩子把我给拐走啊?会不会有人跟踪我啊?会不会有杀人犯?会不会顿时我的心里害怕极了,于是加快了脚步,再次心想:我必须坚强勇敢起来!就这样慢慢地走进了小区终于到家了!我地扑进了妈妈那的怀抱。

  这充分说明了:当不能轻易地,要坚强勇敢地面对它。

  《童年》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只要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一定能的克服它。

  读《童年》有感 篇6

  读完《童年》一书,我对作者高尔基笔下的阿廖沙和他的故事有了无数的感受。

  这本书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的辱骂毒打和舅舅们的欺侮等无尽的苦难及恶势力中顽强斗争,在接受和认识现实中所有美好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并将性格发展起来。

  书中的外祖母对阿廖沙非常慈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善良,热爱生活,常给阿廖沙讲故事,这对于阿廖沙与苦难和恶势力斗争是多么有帮助啊!外祖母的关心、疼爱对阿廖沙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我们身在和平之中,但也能体会到阿廖沙的心情和故事营造的气氛。当阿廖沙被外祖父打骂时,我的'心似乎也收到了疼痛,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认识了一些对阿廖沙有帮助的人:老工人,“好事情”等。

  我认为阿廖沙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像他那样勇敢坚强,爱文学及各种知识,能在困境中控制自己,做一个普通而又朴实的人。

  阿廖沙的挫折让我联想到了保尔,因为两个人物同样遇到了很多困难险阻,同样勇敢面对困难,他们不抛弃不放弃。

  阿廖沙的童年可谓是悲惨的,想想我们的童年,蓝天白云……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童年,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出美好的成就。

  读《童年》有感 篇7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五彩斑斓的,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宝藏。但是,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并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快乐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痛苦。

  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童年》中的主人阿廖沙就是作者高尔基童年时的缩影,高尔基早年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在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岁月,书中的阿廖沙也有同样的经历。在年幼的阿缪沙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与无情。父亲感染霍乱而死,母亲在父亲遗体旁生下小弟弟,可惜小弟弟才刚出生就夭折了,从此阿廖沙的童年里便很少有快乐了。在外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智,家里强壮的男性欺侮殴打女儿,毒打儿童。幸好在这个家里,小阿廖沙始终能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故事的熏陶,他如一盏明灯,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岁月里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小阿廖沙一生的爱和感激。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现在很多小孩,甚至都不明白什么是挨打,因为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当作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根本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现在的家庭也很少发生为争夺家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

  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却越来越变得懦弱了,遇到挫折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现在的父母花上钱供我们上学,有的人却每天连书都不摸一下。我们应用成绩来回报父母,不要辜负父母的苦心。

  读《童年》有感 篇8

  《童年》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主要内容是讲可怜的阿廖沙三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个生活。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后来,外祖父招了两位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单独生活。

  母亲婚后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习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

  这时候阿廖沙的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读《童年》有感 篇9

  寒假里,我认真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触很深。

  高尔基在4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便和母亲去外公家住。高尔基的两个舅舅心狠手辣,经常欺负他。外公十分贪财,嫉妒好心人。因此,他和母亲天天被骂。而外婆却是一个善良、好心肠的老人,她经常护着高尔基,不让外公找他的麻烦。外婆还经常给高尔基讲故事。可最后,高尔基依然被狠心外公赶出了家门,出去流浪。

  读完这本书,我真为这悲惨结局而伤心。想想高 尔基的生活环境,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一个好似地狱,一个好似天堂。高尔基当过跑堂,当过看门人,当过搬运工,拾过破烂等。而我们生长在蜜罐里,什么事儿都不用操心,连家务活都懒得做。高尔基在冷酷的旧社会里登了一篇短小说,他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换成我们当中的一个人,谁敢那样做?不敢!高尔基从出生的那一刻到十一岁之间,挨了许许多多打、骂,但他都没有哭,很镇定。他10岁前死了父母,他想过死吗?我们现在的儿童,一遇到解不开的事儿,就哭爹喊娘的,有的甚至想过自杀。高尔基的.童年是苦难的,但正是苦难磨练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刚毅的性格。看来,苦难有时也是一笔财富。再看现在的我们,有父母的关心爱护,有老师的指导教育,也不受其他人的欺负,不用当搬运工就有书看、有衣服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听父母老师的话,上课专心听讲,长大报效祖国。

  读《童年》有感 篇10

  外祖父的大染坊里可以染出五颜六色的布匹,却无法给我染出一个色彩缤纷的童年。

  --题记 摘自《童年》

  初读文章,我感觉到了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写作才华,同时我也感受到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的社会面貌。整本小说充分展示了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因此,我对这本小说爱不释手。

  小说一共有13个章小说一共有13个章节,分别是:失去父亲、母亲出走、快乐的茨冈、祸不单行、分家以后、罪孽深重、房客的“好事情”、彼得大伯、母亲归来、父亲的故事、母亲再婚、辍学谋生、母亲去世。

  当我再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倾刻,一种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啊!那是高尔基先生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向命运做斗争的精神!由此,使我想到了美国卡耐基的两句话:“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是啊!高尔基面对逆境与困难,他毫不畏惧,泰然自若的应付了。

  写到这儿,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小时候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泻气,虽然我小时候家中不那么困难,但对我来说,那种死亡、受鞭打的折磨,简值就是天方夜谭。

  高尔基,我想对您说:“就因为您在挫折中奋起,就因为您不怕困难,所以您的作品和论著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我一定好好向您学习!”

  读《童年》有感 篇11

  童年是小孩主宰的世界。他充满了童真,童趣和童稚。童年好比幸福的小窝,拥有一张舒适的大床;拥有一份真心的关爱;拥有一个幻想的天堂。但是,童年真的那么那么幸福吗?不是的。有时也要和条件成比例。著名的作家高尔基,小时候的生活竟然如斯不堪,不可想象,过着猫狗不如的生活。

  阿廖沙的成长总是一波三折,坎坎坷坷。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就逝世了,失去了伟大的父爱。母子俩被逼到外祖父家居住。在外祖父的家居住的人,充满了怨恨,阿廖沙处处受折磨、虐待。但是,有一个很疼他的外祖母,处处关心他,照顾他。外祖母的善良,也影响到他。高尔基有今天的成就,其中也有外祖母的功劳。

  大家还记得丹麦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她的遭遇和阿廖沙的一样悲惨。讽刺了沙俄时期统治的黑暗,平名百姓冻死街头,惨无人道。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而《童年》的作者高尔基更是亲身经历过着封建社会的统治。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幸福的、快乐的。我的.童年也是难忘的、兴奋地。从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就被注定拥有生、老、病、死的过程;拥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拥有酸、甜、苦、辣的味觉。童年又似彩虹,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童年的一幕幕,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3岁时,到公园玩乐;5岁时,牙牙学语;6岁时上幼儿园;9岁时,树立一个目标;11岁时……这13年的记忆,尽管已被抹去一部分,但是,最真挚,最动人,最快乐的部分。已经用枷锁深深的锁闭起来,新的一切,将迎接我们。

  童年已稍纵即逝,我们不能再任性,再野蛮了。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结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的一切都要三思而后行,要与身份相一致。我们,不再是儿童了。

  尽管童年是快乐的。我们都不能自私的扣留它,该走的,总会走。高尔基即使没有童年该有的特点和幸福,但他依然能创作出如此出色的作品。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童年,再见了。你带给我的快乐,我会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心。童年将离我远去,再见了。

  读《童年》有感 篇12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们今天是多么的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的家庭,五岁时,父亲病故,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里贫寒,高尔基上学只好穿母亲的旧皮鞋,外祖母的外套。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同学还以此给他起外号,但高尔基却从不在意。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都是新衣服,有的还是高档的衣服。尽管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很多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常常挑三拣四,说父母没眼光、老土。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好捡破烂换钱。每逢不上学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卖给废品加工厂。“如果运气好,每个星期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

  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日子,更不用操心学费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既然是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捡破烂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是学校里有钱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高尔基因家庭贫困,买不起衣服,又经常捡破烂,他身上可能确实有臭味。但我觉得臭不臭不能看表面,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终日无所事事,故意嘲笑别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化成催促自己努力的动力,他发奋努力,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了有意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合书沉思,不禁思绪万千。一次我的衣服烂了,我准备丢了,妈妈很生气的说:“你看你,简直是个败家女,这衣服穿不上可以给小妹妹穿,那衣服烂了可以补一补。你倒好,随便扔掉不可惜吗?”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明白了父母挣钱不容易啊!我们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不能乱花钱。

  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不愁吃穿,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不要嘲笑别人,珍惜幸福生活。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他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读《童年》有感 篇13

  黑暗中的马灯,黑暗中的光明。

  ——题记

  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看不见任何东西,甚至看不清路,看不清地和天。在这一片寂静而又恐怖的夜色中,一盏小小的马灯孤独地亮着,不算耀眼,在黑暗中却显得那么明亮,那么温暖。它照亮了提着它的一个小男孩,那个男孩子身穿缀有补丁的衣服,在茫茫黑暗中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坚定,正一步又一步,毅然地向黑暗深处走去……

  我仔细端详着《童年》的封面,久久没有翻开——我畏惧即将到来的黑暗的深渊。

  再三思索后,我终于小心地打开了第一页——

  立刻,我被卷入到了一股黑暗洪流之中……

  小男孩阿廖沙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在悲痛之中将他寄托在了凶恶的外祖父家中。从此,阿廖沙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外祖父嗜酒成性,爱财如命,暴戾冷酷,动不动就打阿廖沙;两个舅舅为了争夺家产而打闹不休,无视任何兄弟情谊,杀红了眼,对阿廖沙总是横眉冷对;家中的女人如温顺的羔羊,对丈夫唯唯诺诺,任人宰割……到处弥漫着绝望的烟幕,仇恨的.硝烟,家中好像成了战场,随时都会大打出手,大人全中了贪婪的毒,甚至连小孩子都一样。面对这样的生活,阿廖沙愤怒,阿廖沙不平,阿廖沙恐惧,但更多的是厌烦与无奈。黑暗伸手不见十指,浓重的硝烟散不开,阿廖沙迷茫的小小身影孤独地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是走向“附和”,还是走向“抗拒”。

  所幸的是,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黑暗,也有小小的一点光明。外祖母、“小茨冈”、“好事情”……他们始终都是阿廖沙的朋友与至交,引领她寻找大道,顺利前行。他们就像满天的星光,黑暗中的灯火,为阿廖沙照亮前方的道路。其中,外祖母始终伴随着阿廖沙,为他注射生活必须的营养,是外祖母给了阿廖沙前进的动力,使他能够义无反顾地在生活大道上越走越远。

  不幸一个接一个降临:“小茨冈”被砸死了;“好事情”搬走了;纳塔利亚舅妈去世了……到最后,连母亲也疲倦地撒手走向了天国。于是,外祖父像扔垃圾一样把年仅12岁的阿廖沙扔进了社会,任他一个人孤单地背着小包袱走进了社会,被一团黑暗吞没了。那浓稠的夜幕如同胶水,撕也撕不开。

  阿廖沙童年如此黑暗,为什么他能够保持着正确的方位走过来,而不是如同那些残酷、冷漠、暴戾的人一样,在谩骂与痛苦中度过一生?因为他在人生的茫茫黑暗中有着一盏“小马灯”,因为他每到一个岔路口就会停下让正义的光芒驱散邪恶的黑暗,因为他有着并且也正确地使用了那点黑暗中的光明。

  我相信,阿廖沙虽然走进了更加黑暗更加不堪入目的社会,但他在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人生岔路口中,决不会走向“愚庸”,也不会走向“冷酷”,更不会走向“软弱”,而是提着那盏用坚强、乐观、自主、毅力点燃的小马灯,驱走黑暗,走向远处已经泛出了一点鱼肚白的东山,走向遥遥在望的光明……

  《童年》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也就是说,高尔基就是文中那个坚韧的小男孩阿廖沙。那么,为什么高尔基要将自己如此凄凉的童年写出来呢?

  也许,他是希望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不要惧怕黑暗,更不要顺从黑暗,应该尽力去寻觅、去点亮那盏小马灯,那冥冥黑暗中的光明吧。

【读《童年》有感】相关文章:

读《童年》有感06-07

读《童年》有感06-14

读《童年》有感【经典】07-24

读《童年河》有感06-26

读童年有感02-28

读《童年》有感【热】08-22

(精华)读《童年》有感08-21

读《童年》有感(优选)08-27

读《童年》有感[荐]08-17

读《童年》有感【热门】08-2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