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3-09-15 13:41: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华】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每个父母都无比切挂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再身处在何方,他们的身上都会牵系着父母的心。书的作者傅雷用笔将这“父母心”写在纸上,让爱化成家书,一封封寄向远方的儿子傅聪。

  父爱如山,傅雷对傅聪的爱自是如此。高尚,纯洁,无私,因在外留学,傅聪的`中文越来生疏。作为父亲,傅雷与儿子的书信交往绝大是中文。在家书中,傅雷曾给傅聪指出他的语法和字句的错误,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为,让傅聪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需要继承和发扬。

  在傅雷严格的教育下,傅聪不仅蜚声乐坛,而且自我反省能力也十分强。出国留学期间,他刻苦勤学,美妙的琴身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赞誉。但傅聪并没有过分骄傲,相反在家书中客观冷静的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与父亲商讨方法加以改正。因此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使傅聪师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和赞美没有减少他对艺术的谦卑,并且把父母当做最为信赖的人,时不时向他们在信中汇报自身情况,这便是他对父母的最好回报。

  正是这样,儿子遇到了挫折,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将会是最为有效的强心剂。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他是亲人的期待,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家书将遥隔万里,身处两地的父子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一份家书,承载着浓浓的父子情。世界上最真诚,最令人感动的爱就在这一封封家书中了。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合上《傅雷家书》,轻轻地呼出一口气。蓦然想起老师在教《傅雷家书两则》时,自己很懵懂地阅读,然后分段及抄笔记。过后,我并没有很深的感悟。今时今日,我把《傅雷家书》认真地读完后,才发现它所蕴藏的魅力。也许,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太小了,很多东西都不懂。

  年少的我,不懂得父爱的可贵,也不晓得父母对我的在乎。直到现在,我背井离乡,远在他方,倍偿世间辛酸苦辣时,才发现家是最温暖的港湾而父母对自己的爱原来是如此地深且珍贵无比!

  有一回,我寄了一封家书回去。我的心里有些紧张,不晓得父母收到我的信后,会怎样呢,会不会怪我写得不好呢?后来,母亲来电话,说收到我寄回的家书,并说他们的心里很高兴。母亲还说,你写的`信很感人,你爸看完后,一个大男人居然被你这个死丫头给弄哭了。母亲还说了好多好多关心我的话,还带着一点祈求语气问我,有空时可不可以多写点书信回来,你的爸爸妈妈都不会上网不会发短信也不会上你们口中所说的QQ?电话的这头,我说没问题。放下电话时,眼泪在眼眶里一点点打转。心里总觉得对父母的亏欠,实在是太多了。我没想到,短短的一封家书,足以让父母感到欣慰。原来,子女在父母的心中,是占了那么大的地位。原来,父母想要的不多,只是,我还没注意到。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傅雷家书》让我明白到,亲情,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伟大的。我想象不出,当傅雷夫妇决定离开人世时,他们的内心该是多么悲痛呀。尤其是让傅雷夫妇割舍亲情而远去另外一个遥远的世界时,他们是否在一瞬间痛得撕心裂肺呢?而我,只能深深叹息一声,深感世道的不公。

  曾经年少不懂父母对自己的爱,如今成年要懂得珍惜与把握。孝顺父母,珍惜亲情,从小事做起,更从心灵出发。能够和父母一起朝夕相处,伴他们左右,伺奉他们,那是,一种无言地温馨与幸福,更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傅雷家书》中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书信,体现出了傅雷对教育儿子十分重视,同样也表现出了一个父亲对子女的关怀。信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有人际交往、生活琐事、为人处事等方面。他用他的经验与学识带领孩子一步一步学会成长。在生活中,他会耐心的指导,通过举例子来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他循循善诱,在每封信的末尾都会写上“你觉得呢”等询问孩子想法的'语句;他又很细心,对于家具、物品的整理和摆放,他会认真的一字一句的去教导、诉说……对于为人处世,他就会更为着重的去强调,教给儿子一些礼节,如:敬酒时,酒杯的高

  度不能高于对方的酒杯;喝茶饮酒方方面面的讲究;如何穿衣,面对不同的人该说怎样的话、做怎样的事;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言语都流露出了对孩子的关爱,他是一个伟大而称职的父亲,也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的爱。

  傅雷写给儿子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整整一本书信写下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对儿子的期盼与思念。

  傅雷呢,可以说是一位严父,傅聪从小就被傅雷严格的管教着,但是从出发点来说,他只是希望子女成才。事实上父亲的严厉对傅聪今后的成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傅聪在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傅雷以写信的方式与傅聪交流,让他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之感。傅雷说他和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父子之间的关系能好成这样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傅雷在儿子的教育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将大儿子傅聪培养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家,在傅聪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在生活中也时常给儿子谈心,为他排忧解难,教给他宝贵的人生,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合格,优秀,成功的父母。

  金庸也曾这样评价过这本书:“这是一本中国君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成为中国君子的一本书。”我想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何到现在还如此畅销的原因吧!

  他告诫儿子: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越留着丝围巾,把手常常插在口袋或衣裤袋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他教育儿子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注意个人礼仪,由此可见傅雷先生是一个谨慎、注意细节的人,令人肃然起敬。

  傅雷是一位好的翻译家,但他更是一位好的父亲,他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也在不断提高。高尚的父亲培养出成功的儿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

  浓浓的舔犊之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人与人本就是那么的有所不同,也不知他们每个人的性格是否一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傅雷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非常的严格,后来所写的家书的开始就是写的送别大儿子傅敏。前几封家书都无时无刻的提起傅雷对儿子的道歉,一次次后悔自己年少时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年少时,傅雷脾气暴躁,对待家中的人乱发火,伤到了自己的家人,老了之后便懂得了许多道理,在心中无数次愧疚,希望得到儿子的包容与原谅。

  之前的傅雷与我妈现在差不多。

  她十分的强势,她想什么都叫我硬听着,没有任何资格去反对她,哪怕她讲的.是错的,一旦你顶嘴了,她,又将你数落一顿。

  有一次,她在教弟弟写作业时,我在一旁看书,此时的我时而看书,却有时被他们所讲的提醒,我在一旁静静的听着,时不时的还偷看一眼弟弟的题目,渐渐的发现她讲的越来越不对,我就忍不住开口告诉她,说她讲错了,她当时听我的话,脸色顿时下拉了一大截,当时,我并没有察觉,还是继续盯着我手中的书,顿了几秒之后,她便没有再讲什么了,继续按照刚才的思路讲题。我听着听着发现,她还是按照刚才的思路讲的,就又一次指出她讲错了,她顿时就发火了,怒气冲冲的对我说:“叫你教你又不教,还说自己要看书,现在让你看书,我来教,结果你自己又在这教,你到底想干嘛?”听完之后,我一下子欲言又止,顿了顿,拿着书走开了,想离她俩远点。内心还十分充满不满?明明是她讲错了。

  现在将她和傅雷放在一起想了会吧,也许再等她老点就会感觉到不对了吧?也许会像傅雷一样后悔吧!

  想想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一次又一次流露出对儿子的关心,也在信中一次次提醒着儿子,早些给自己回信,她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如此?等我们长大之后会时不时的关心思念我们?长大后的自己会不会体谅他们?都回家看看?未来很远,但步步很艰难。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暑假里虽然作业极多,还要补课,但我还是忙里偷闲地读了《傅雷家书》。起初只因是语文老师的推荐,担心他开学时来抽查我们的读书情况,但真正翻开认真品读时,才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傅雷先生对于儿子傅聪的那份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深切父爱……

  傅雷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巨匠,一生译著宏富,对于外国作品的翻译更是要求自己用字准确丰富,并且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自然地,对待儿子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严格中透着深深的关切。

  傅雷先生自己没有从事过音乐实践,但却培养出了饮誉海外的音乐家儿子傅聪。在那一封封寄给儿子的信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他对于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遭到的心灵的历程,是体会的多么细致,多么深刻。儿子在数万里之外,正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爸爸却好像对即将赴考的身边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视着他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应如何对待,陪着儿子一起紧张,一起兴奋。也让我们读者被这颗崇高的父亲的心所感动。

  深刻地记得傅老先生在某一封信中,对儿子说道“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而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他劝导儿子,作为一名艺术家,而不是演奏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韧。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这也是傅雷先生自己为人坦荡的做人原则。

  书中自然还有傅聪给父母的回信,里面有自己对艺术的`不解,对生活寂寞枯燥的抱怨,对家里人的强烈思念,但都在亲爱的爸爸妈妈那里获得了解答,父母的爱总像春风化雨般的化解孩子心头的一丝焦躁与不安,那份父与子的深情同我们常人家庭是没什么两样的。

  读了此书,突然有一种想给父母写信的冲动,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我们,总觉得与父母没什么共同语言,甚至有很深的代沟,自以为父母不会懂得了解年轻人的世界而拒他们于千里之外,殊不知父母正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包容着我们的自以为是。或许我们也应换一种方式与父母相处,比如铺开一张洁净的白纸,在首行写上“亲爱的爸爸妈妈”,让彼此的心更加接近呢?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傅雷家书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对待艺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生活;家庭等。这三个方面贯穿了傅雷的人生准则和教育子女的方法。

  《傅雷家书》的基本要点,还是强调“做人”这是家书的核心问题。整本家书围绕做人问题,层层展开。他教育儿子要把道德的约束放在第一位。傅雷的`这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最高尚,热烈,真诚的爱。对待他人要以城相待,诚恳直白。

  要时刻爱国。在傅聪钢琴比赛获机奖后,他要傅聪首先把这种荣誉看作是新中国的荣誉。

  要淡泊名利,名利是个人利益。傅雷要求傅聪要胸襟开阔,不为名利所累,身外之物只是社会一般要求,与个人的渺小和伟大无关。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有一种爱叫父爱,他不同于母爱,他没有优柔绵长。他更像是一杯温开水,虽平淡无奇,可又让你浑身温暖,倍感热血。

  《傅雷家书》收录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总共186篇。傅雷在书信中和儿子论艺术,论音乐之美;聊儿子的比赛、生活;说自己的处境,讲社会、国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写在信中,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期望。

  每一封家书都值得我细细地品、慢慢地研,它拥有着文学价值与人间美好的情感。傅雷深爱着孩子,“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为什么?因为父亲在思念着、爱着孩子。“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这是一位父亲讲给儿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对儿子说“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要求我们。傅雷给儿子深沉的'爱,把儿子当作朋友,讨论艺术上的问题;指导端正着儿子的品格;让儿子产生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观念。正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读完《傅雷家书》,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触。天下父母之爱都一样深沉。记得我初一住校时,约定每天与父母打一通电话,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给我指明学习方法,提醒我注意身体,好好学习。一次周末回家,看到一个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来是父母每天接我的电话前,先记下要和我说的话。每天虽时间不长,可在这一句句话中夹着爱。我明白了要与父母多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傅雷教他的儿子做人、做学问、爱国,言传身教,影响着儿子的一生。而我们的父母也用他们的爱,他们的言行举止感染着我们,扶着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父母的话,我们要用心去听,去体会。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夫妇从1954年开始寄给在海外留学的儿子傅聪百余封家书。我很羡慕他们父子之间的那种对话。健康挺拔的高山精神的指引,挚友桌上的平等对弈和探讨。有人说傅雷先生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刻板,但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的是小心翼翼,是尊重,是聆听,是对孩子毫不吝啬的爱意的洋洒,是负重前行的精神抵柱。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啊!

  在家书中傅雷经常和儿子探讨艺术相关的问题。在儿子成名之前,傅雷向儿子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他觉得如果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除了在弹钢琴时苦练技巧是必须的,还需要在音乐里注入最真挚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听众。而在儿子成名之后,傅雷又告诫傅聪要不忘初心,很多艺术家在成名之后容易迷失方向,开始为了金钱而创作,作为父亲的傅雷很是担心这一点,时不时在家书中询问儿子的理财状况,了解儿子收支情况,希望儿子在艺术的创作上是纯粹的。由此可以看出傅雷一直秉承着一种朴素的人生观,以此教育着自己的子女。他在家书中写到:“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进!”

  傅雷也经常给儿子提供为人处事方面建议。他经常在家书中强调要坚持大我,抛弃小我,切勿对个人的名利和得失太过计较。人生总是充满了矛盾和苦闷,当我们热衷于个人名利而又不得名利的时候必定会因为嫉妒和仇恨变得无比痛苦。相反如果我们坚持大我,不是只为个人而打算而是为社会福利和人类前途而感到苦闷时,我们就可以避免愤世嫉俗。傅雷在家书中提醒儿子“既要阔气,也要有分寸”,如果要给与帮助最好是要帮在刀刃上,帮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千万不要让自己最终成为难以拒绝别人任何请求的老好人。他时刻教育儿子尊重长辈,他在家书中写到:“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

  除了人生观和为人处世,傅雷先生在感情方面也给了儿子很多建议。儿子结婚之前,他告诫儿子要自爱,反复的没有结果的恋爱会让人对爱情变得麻木。当儿子进入婚姻之后,傅雷先生将自己和妻子数年间的和谐相处之道传授给儿子,夫妻之间应相敬如宾,只有平静、含蓄和温和的感情才能长久。傅雷先生还提醒儿子不能为了艺术而疏忽妻子和家庭,在两个人的漫长道路上,要记得时时拉妻子一把,别让妻子掉队,这样才能维持长久和谐的婚姻。

  让我为之震撼的是,就算是身为著名翻译家的傅雷也总是试图为儿子安排好一切,甚至是各种生活的细节,他在家书中写到:“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摘掉。”在儿子面前,他展现的永远只是一个普通父亲的形象。就像我们的父母总是尽力为我们安排好一切,给予我们最好的一切,就算是我们从未让他们感到骄傲,而他们却始终视我们如珍宝。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在一节应用文写作的课上,老师在讲“书信”这种文体的时候带我们赏析了《傅雷家书》中的一篇,傅雷对儿子地谆谆教诲打动了当时正处于迷茫状态的我,于是在假期,我选择了这本书来读,的确受益匪浅。

  或许是每个人成长的历程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处,所以《傅雷家书》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众所周知傅雷是位严父,可是从那一封封跨越千山万水的信中我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父爱,是无尽的思念和牵挂,是父母对子女的包容和理解。从学术到生活,傅雷都在一点一滴指导孩子去学习和成长。

  当傅聪情绪消沉时,他们没有埋怨没有责备,有的只是一句句耐心地劝导与安慰,傅雷夫妇从不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而是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他们平等的对话、交流,我觉得这是最难得的教育方式,他们用一颗包容的心得到了孩子的坦诚。很多人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教育自己的.子女,从不与他们平等坦诚地对话,这也不免让很多人关上了对父母敞开的大门。

  其实理解和包容是一种最为温柔的相处方式,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我们会遇见友情,遇见爱情,或者遇见其他的感情,我们为爱而喜,为爱而忧;为友谊歌颂,为友谊落泪;我们遇见,转身告别,再遇见;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物,匪夷所思的事,我们不妨给这个世界多一点温柔,多一点包容,或许你就会发现,阳光格外灿烂,雨也下的温柔。

  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成长无经验可以模仿,无地图可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独特的存在,所以成长的路上总会迷茫,总会无助,总会不知所措,很庆幸我遇见了这本书,能够在我不知所措时给我一个方向。我知道,一本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我也知道,一本书能为我过滤掉噪音,让我听见自己心底的声音。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父爱是温柔的印刻在血脉中的守护——题记

  两地之间,一封封真情的家书,一张张泛黄纸页,一画画用心的笔墨勾勒出了无穷无尽的父爱。

  在1954年的家书中,他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现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父亲对于孩子总是深沉的,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父亲往往在童年中是那个严厉而让人望而生畏的角色,显得不易近人,他们的爱不常表现,但却异常申请,傅雷为自己从小对儿子的过分严苛道歉,三声真挚的呼唤是一个父亲在跨越父子之间的鸿沟。

  “你现在的琴是租的还是买的?多少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要多少钱……?”父亲如山这个比喻似乎再恰当不过,父亲宽阔的背,厚实的肩,让我们肆无忌惮的靠着,他们总是十分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状况,尽管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自己,但是在父亲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让人担心的长不大的小孩,尽管嘴上说着不耐烦,还是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

  父亲的爱,往往会带给儿子傲骨与气概。“身在国外,靠艺术谋生,而不能奔走于权贵之门……”傅雷告诉傅聪做人不骄傲,但面对权贵,却得有傲骨,傅聪“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做法,秉持了艺术家的尊严,傅雷看到了儿子的傲骨,满是欣慰与赞赏。

  父爱如山的含义,也许是这样,若山上没有了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也没有垂流千尺的瀑布和温和宁静的小溪,但就是那春似裸露的山峦,却也依然不动的可以为孩子遮风挡雨。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2

  这是一本载着温情与艺术的书。

  该书的内容无法全面概括,只能大致分类:艺术与哲理。艺术涉及方方面面,关于诗词论李杜,关于音乐谈莫扎特,关于写作议罗曼罗兰,等等。不同于客观评价,倒是个人想法居多,主观色彩浓重也是一大看点。至于哲理,可就多了,如沙砾般细碎,却句句受用,在此不一一列举。

  除了艺术与哲理,也有平实的字语。除了是艺术家,傅雷同样是一位父亲,作为一名父亲,对儿子的嘱告在所难免,“保重身体”“多多养神,勿太疲劳”,字里行间的,是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心疼与关心。读时,使人自然而然的想到自己的父母。令人不由自主的浮现父母的影像。假设一下,当我们长大,离开父母的羽翼,背井离乡,我们的父母是否也会这样?是否会为我们担心,忧愁?我们的生活点滴牵动着父母的心,孩子的身影离开,无尽的思念,却留下了。东方人的感情总是掩在心底,不善表达。我想,很多父母都难以像傅雷一样大声言说对子女的思念,而是给我们“无言的爱”,对我们是“无声的思念”。很多成年人都说,在失去父母后,万分思念,可逝者已去,悔已无用。所以,在父母还“怯懦”时,我们先应成为“勇敢的'人”。

  “傅雷家书”中的“家”,除了小家,还有大家——祖国。全书中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感。这点,在书中大多是傅雷在一些国内会议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国家思想和情形的看法,评价。对国家的热爱灌满书本,傅雷的教育也包含这点。在亲戚评价傅聪的表演像国外的莱茵河时,他道更要想中国的扬子江和黄河,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除了是一个艺术家,一位父亲,也是一个中国人,他将对国家的爱深深地融进了骨血中,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人。

  读一本书,懂一个人。

  序言道——“谨以此‘三联初版纪念本’《傅雷家书》,纪念那段岁月,缅怀傅雷先生,以及那些像他一样‘又热烈又恬静,有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灵魂。”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3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子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子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子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子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子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6

傅雷家书作文05-24

《傅雷家书》的心得07-04

傅雷家书的作文03-03

《傅雷家书》作文03-04

傅雷家书心得12-27

《傅雷家书》心得01-14

读《傅雷家书》心得14篇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