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当我看完《傅雷家书》,才知道何谓“家书抵万金”。傅雷先生是怎样现身说法教导孩子,每一封里,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一位父亲对祖国,孩子深厚的爱。在那么多封家书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亲对儿子傅聪的教导,亦师亦友,还有是傅雷先生在艺术,音乐方面的深厚造诣。几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谈音乐作品,有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而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没有节制的训练,而是讲究技巧,从事物中领悟情感,才能不做它们的奴隶,用心书写自己的灵感,快乐的学习。
在家书中,不管是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还不时寄给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及艺术方面的画,书籍。让他们在接受西方文化史时,不会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在傅雷先生给孩子的家书中,还有是怎样叫孩子面对压力,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龙的心更多的是关注在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所遇的困阻。同时细心的给出自己以往的经验供以借鉴,帮助孩子走出难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同时有体现了亲子,不一定是要为孩子做一份你自己希望的人生计划,而是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路。
读完《傅雷家书》,我感动于傅雷先生言传身教,对祖国,社会,孩子,更甚于自己的高度负责。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记得傅雷在家书中写过“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也许他双鬓间的斑白就是这样来的吧。
从最后的几次书信读出,傅雷对孩子的无限眷恋和爱护,可以想象当傅聪从万里归来时,迎接他的`不是双亲欣喜的笑颜,而是两盒残忍的寒灰,心中又是何等的苦痛。
傅雷夫妇所表现对孩子的谆谆教诲,真诚交流,每一次都另人感动。然而这样一对中国夫妇的典范,却在那个不应出现的年代里,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双双愤而弃世,不禁让人悲戚。
正是傅雷家书,让我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正是读了这本书,让我理解了父母的期盼。看着父母日益深刻的皱纹,看着那日渐泛黄的照片,看着父母去上班似的匆匆背影和下班归来的倦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背着父母一起前行。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20xx年暑期读了了一本令我获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但使我们明白怎么做一个好宝宝,更关键的是使我们明白怎样做人;如何看待人生,,也要我更为掌握父母的心理状态都会惦记着哪些,这让我能更强的和父母沟通交流。另外也应该是作子女的掌握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能够根据这本书认识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够根据这本书认识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作的每字每段早已变成经典,流芳百世的经典。
从书里能够看得出傅雷是一个对自身规定较为严苛乃至是较为尖酸刻薄的人,这更是他的家世所决策的.傅雷在幼时失父,儿时妈妈的严格上门家教。在关键点上修练自身的品行,尽管一封家书中是很多文化教育孩子得话,但具体傅雷本身都保证了,这也就是儒家学说中在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胜于言传吧。自然这和他所遭受的具有儒家思想积淀的儒家学说,又有从头至尾的接纳唯物的观念是离不开的。
胡雷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感情非常丰富多彩。实际上,大家身边的父母也像弗雷一样平凡而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常常为大家的生活,以便大家的学习培训,以便大家能上一个好的院校,以便大家能有着好的考试成绩,促使她们的秀发都白了,挖空心思了心力,它是真实的杰出,这才算是真实的爸爸!傅雷能够说成千千万万爸爸中的一个优秀的意味着,他的对子女的填满善心的心理状态促使他的子女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
从这儿边我想起了如今父母针对孩子教育的确令人堪忧,很多小孩的独立工作能力急剧下降,以至于如今的小孩不可以融入社会发展,没办法照顾好自己和干一些有意义的事的事儿,这更是我国父母的可悲,因此塑造一个孩子,最好是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与随意就给与,该使他自身去探险,就要他去。不必太过娇惯,使他自身去承担一些事儿。对他说,他所属的全球,所属的國家,所属的社会发展,及其这一家中等一切一切他应当掌握的物品。始终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也就懂了。这类得话。那般他会不爱惜儿时。沒有最好是。仅有更强。再聊人自身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只有随遇而安。你给与了他性命,有义务。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中,都仅仅临时的心灵的港湾,要启航的船,是终归要启航的,要亲身经历的大风大浪,是终归没法防止的。人生的许多路,很多暗影,只有独自一人去应对,小孩的人生,父母没法去取代,去担负。清华曾解雇了一个学员,缘故是该生校园内竟不知道怎样穿着打扮,绑鞋带。另一篇报道说,一个女孩在学校里不知道怎么煮鸡蛋,只能哭着抱着两个鸡蛋回家,这么搞笑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奇怪吗?不怪异!有那样的文化教育,便会有那样的小孩。
温室大棚里的花瓣是文文弱弱的,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才可以承受。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两句词写的是李清照等待丈夫书信的场景。我想,傅雷是不是也常常仰望天空,眺望远方,思念着远在异国的儿子傅聪,幻想着天边舒卷的云寄来儿子的书信,又或是映出他的面容。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浮现的便是这样一位父亲的形象,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每一封信,掩不住的是他满满的关心,改不了的是他似乎有点过于严厉的要求,而藏不住的是他焦灼的等待。傅雷的家书虽多以商量的口吻来写,却处处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为人父的魄力自然流露。而傅聪的回信总是不卑不亢,没有半点不耐烦,处处有着对父母的尊敬。他们无话不谈,从艺术谈到人生,从恋爱谈到哲学,他们更像朋友、知己。
一封封的书信,寄出的是父母对儿子的爱与思念,是殷殷希望。一封封的回信,给予的是父母的骄傲与自豪,是得知儿子一切安好的心安。亲情,在这无数次的一来一往中逐渐蔓延,让人从脚尖暖到了心尖。
你,是不是也羡慕这样的父子情深。其实,傅聪的.父母,只是千千万万的父母之一。每个父母都是这样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啊!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市,总向往着一个更大的世界。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中有的会像傅聪一样,远渡重洋,出国留学;有的会去北上广那样的一线城市打拼;再不济,也会去个二、三线城市。心甘情愿留在这儿的又有多少?叛逆的我们总想如何逃离父母,殊不知,父母却在苦苦等待我们的一封书信、一句问候。我并不反对去追逐一个更大的世界,并不想用亲情的枷锁去束缚自己所追求的诗和远方。我要提醒未来的自己,追梦路上,别忘了支持自己、爱着自己的父母。这一点,傅聪教给我的,他在不断追逐理想的同时,没有忘记指引他前行的父母。他们之间的亲情,没有因为故乡还是远方而渐行渐远。
闭上眼睛,傅雷似乎还在等待儿子的书信,而我,早已想好如何去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我在暑假看完了《傅雷家书》,有许多感悟。
《傅雷家书》是我国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对儿子提出的意见,对青年人都有帮助。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他总是在信中和儿子讨论艺术和技巧,让儿子养成一些艺术修养,十分关心儿子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无论是去波兰学习,还是参加比赛,他总是在不断指点他、帮助他。
在信中,傅雷对儿子有批评,有夸奖,还有对他提出的一些意见。这些信对儿子有许多作用:1。可以讨论艺术、音乐。2。可以激发他的一些想法。3。还可以锻炼他的文笔和思想。4。傅雷可以做儿子的一面“忠诚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艺术修养、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随时提出问题和建议,来帮助他。
这些信对我也有着一些影响:1。可以学习一些傅雷希望儿子养成好习惯。2。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3。提高语文的能力。
《傅雷家书》是本好书,我要认真读这本书,反复阅读,斟酌它的优点,使其被我完全吸收。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_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读过了傅雷家书,我收获的仿佛是整个世界。
有人说三国时期就有《家训》,南北朝有《颜氏家训》,清朝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可见《傅雷家书》产生的影响之深远。即使迄今为止我并未读完,但单是我读到的,就够我细细品味了。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一部父子心灵的对话史,倒不如说是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人生,跌跌宕宕,逐步成熟的人生。同时也是一曲质朴而高贵、淌进心底的生命之歌。
由书中可知,傅聪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习的条件也比同时代的青年人好了不知多少,当然还有傅雷先生极其严苛的教育——所以,傅聪的出国留学似乎成为了必然。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就连傅聪这样受万人景仰、当之无愧的天才,有时也会怅惘,也会不知所措,甚至于生活也是有瑕疵!这与我平常所认为的无所不能的“天才”这一概念相悖。其实仔细一想,也合情合理。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我们眼中所见、耳畔所听的别人光鲜亮丽的代言罢了。在另一面,他们也是人,也是两个肩膀顶着一颗脑袋,也要生活也要吃喝拉撒。惟一不同的是,普通人努一倍的力,他们会努两倍、三倍、十倍!傅聪每日练琴十二小时,假设早晨六点就开始,那他得练到下午六点!当东方的太阳还惺忪着睡眼,摇摆着头爬上天穹时,他早已静坐在钢琴前。每个白昼的尽头,又是一曲,余音绕梁。伴着西边的日落,像是发下邀请函:明日不见不散。所以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特别深刻:“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可叹,可叹!至此,我的思想不知泛起多少汹涌的潮汛,只觉一种伟大,一种无与伦比的升华的气质。
初三即临,最近作业也繁杂无序。所以我近乎无暇读书,精神上的养料也便告罄。悲欢情绪在心里乱成了麻,故即使偶尔阅读,心却难静。文学素养,准确来说是精神升华,不单靠一本好书,更重要的还是要心平气和,所以难以静心是个大麻烦事。我原以为事情已发展到无可转圜的地步,可直到我开始读《傅雷家书》,我竟寻到了久违的宁静,那种阅读的欢愉。好似清凉的溪涧汩汩抚过心间,不觉寒气,但觉质朴与典雅。这本书的每一页,每一句话都是人间至理呀!一字一珠,发人深省。特别是其中有一段,傅雷先生拿欧洲古典文化的对比,作为一个门外汉,我虽没有基础,但仍能从睿智的文字中文化与艺术的深邃,哪怕就那么一丝一毫,也足以让我的精神泡在暖阳里好好享受一番!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萧邦的半浪漫半古典式写作风格,而在波兰留学期间,傅聪对萧邦的理解也是妙极。因此,我特意找了傅聪弹的《玛祖卡》来听。事实上,我对音乐简直一窍不通,故对于弹奏技巧来说我是一莽夫,那就作一个普通的听众来感受傅聪弹曲所注入的情感吧!自小至大,每次听钢琴的声音,我都会想到俩字:高贵。那是一种可远远瞻仰却不可靠近的高贵。不仅仅因为钢琴本身就价值不菲,贵重无比。那种感觉是一种带有宫廷气息的轻踮着脚似的厚重。好比一位西洋贵妇,慵懒而端庄。可这曲《玛祖卡》(当然不知道是哪一首“玛祖卡”)截然不同,就像贵妇退去了一切华丽的装饰,少了不敢企及的威压,沉淀出一种纯净的,令人钦佩的圣洁。如同那个“雨巷里的丁香姑娘”,轻盈地,慢慢地,越来越近,然后又渐行渐远。少了愁怨,多了一份初逢的欢喜。傅聪真的很能把握情感,像被那曼妙飘舞着的一个个音符给摄了魂,与他的演奏融合在一起,升华,再升华,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极点,随即向下,向下。连接自然,跌宕起伏,情感真挚而细腻。难怪傅聪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或许,聊《傅雷家书》就不得不提及傅雷先生与傅聪跨越无数山河的父子情深。但,我不会谈——我的阅历尚浅,还没有足够饱满的感情去谈。我并没有受到傅聪那样的从小即有的艺术熏陶,也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生死离别,更未曾有那种思国思乡的悲怆。他们的那种感情是有专利的,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产物。在此,我只能用一句话摸摸皮毛。
两人相隔天涯。这个父亲什么都给不了儿子,却什么都给了儿子……
他们的时代或许已湮没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但这本《傅雷家书》却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踪迹,哪怕只有一丝一毫,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无价之宝。它就像是孤寂在历史里的一座沾了尘的丰碑,质朴而高贵,昭示着那里曾经的时代光辉,教诲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踏实步伐,为遥远却又越来越近的未来点亮灯火。
即使碑上沾了尘,也会有无数人为它执守。
真的,读《傅雷家书》,我收获的仿佛是整个世界。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子女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由此方面甚至有些苛刻自己的味道。
傅雷给自己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它国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从书中我也体会到了我的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精神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势交往”。
回想起生活中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用心去感受。那坚实的爱是风雨所不能剥蚀的,是它物所不能替代的,唯有母爱才能与之媲美,我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让父母操碎了心,今后我要像傅雷的儿子一样孝顺父母,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尤为重要。——题记
我最近在读《傅雷家书》。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
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使我非常的感动。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样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成为一名理智的父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的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出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力,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抓紧时间”,“最是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我觉得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孩子。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是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了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周扬)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在寒假里,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古句说的好“家书抵万金”,《傅雷家书》则是傅雷及他的夫人写给他们儿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信,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使他们分别成为了著名钢琴大师和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
其中在1954年一月三十日晚的信中“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句话使我感触非常深刻,父母总会知道你的想法,就像我一样,我在想什么,妈妈总会知道,什么也瞒不过去。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们的教导,为我们起着领导、典范的作用。读了《傅雷家书》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爱的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却不懂得如何理解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要谈教育,施蛰存曾评价过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楼适夷也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紧固式的教育,又或者说是中国教育,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教育吗?
据我了解,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偏激的,能感受到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他铸好傅聪未来的模型,让傅聪内心自由的水永远流不出这深不见底的模型。大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一次次要求孩子后,以“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的安抚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就了囚笼。只要时代在发展,囚笼就一直存在。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定下许多规矩,要求孩子执行,自己却很难做到。而傅雷却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成为孩子的楷模,这点我不得不承认做的很好。再对比一下我爸,他总是要求我做事要有一个规划,但是我的规划都藏在小脑瓜里,并不想写出来,为了避免他喂我喝“鸡汤”,我便沉默了,谁想到,他又喂我喝做人要大度的“鸡汤”。久而久之,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让我不满的.事情也不断地堆积,“你自己也没有做到”之类的话,到了嘴边,又选择沉默了。所以我喝了很多“不能天天摆个臭脸”“我没有欠你钱”类似的鸡汤。
好像沉默的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傅雷家书》后段,傅聪回信的次数越来越少。电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不再反驳父母。电视剧《小欢喜》中患上抑郁症的“学霸”等等。家长与孩子的话题只局限于学习上,这又正好是孩子的雷点。每次与孩子讲话都会不欢而散。家长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究竟在哪里。这无疑在囚笼上加固更多的链条。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但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中国式的教育是好教育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谈到教育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生活态度,使其以积极地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所以“为了孩子好”“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你什么也做不成”等等类的话,才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使“为了孩子好”和“为了孩子好”达到平衡,双方达成协议,这囚笼便不解自破。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6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傅雷家书心得12-27
《傅雷家书》心得01-14
傅雷家书的作文03-03
《傅雷家书》作文03-04
《傅雷家书》的心得07-04
傅雷家书作文05-24
读《傅雷家书》心得14篇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