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经典【9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察看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载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复杂实据,虫性,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超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高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为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废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察看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过细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呀?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过细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察看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然而,宣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保持不懈地察看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钱,购置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读书之味长,如品香茗。读这一本好书《昆虫记》,如品一杯清香无比的茶,让人回味无穷。我流连于作者笔下的昆虫世界,也从他的人生经历得出一点:世界因好奇心而美丽,成功常与好奇心同行!
好奇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强大助推器。《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他从小家境贫寒,生活在农村。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更好地观察昆虫。在那个年代,人们很少能去喜欢并尊重这些昆虫,唯独法布尔对他们有强烈的好奇。他十年如一日观察这些昆虫,了解它们的习性。为了观察的它们,他不顾他人的惊异和看法;为了观察它们,他可以像一个孩子一样爬树、趴草地、躲草丛;为了观察他们,他甚至可以一连几天不休息……他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去观察,像诗人一样去感受和表达。这,都是好奇所带给他的强大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独具一格的昆虫百科兼生命赞美诗歌出世,这本被法布尔倾尽毕生心血的卷帙浩繁的杰作被很多人所赞誉,法布尔以自己的好奇证明了自己。
好奇也是使人们通向成功的牵引。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斯比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泡在水中。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变成了红色。这个现象让罗伯特很好奇,使得他在这个领域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酸碱指示剂。
诸如此类,牛顿看到在自己眼前掉下的苹果,他苦苦思索,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好奇水在煮沸时产生的水蒸气,他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引起了工业革命;祖冲之通过比照圆发现古人“径一周三”的结论错误,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在好奇心的牵引下,他们都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假如他们不“好”不“奇”,或许他们只能平庸一生。
好奇心还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我国著名诗人苏轼文辞有名,为人豪爽,却无意间得罪百官,被押监狱。在乌台诗案中他险遭性命。出狱后他一生清苦,一路贬向南方。但他不气馁,因为他仍好奇山水,好奇人间。他曾展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豪放。他不慕高堂的庄严,不求官场的利禄。他站在自己诗人的位置,兼备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和自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他的'精神深为人们所传诵,而正是好奇支撑着他。
好奇是一首歌,拨动我们年轻的心弦;好奇是一团火,点燃我们沸腾的热血;好奇是一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那好奇精神就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正是孜孜不倦的好奇精神让我们乐于奋斗,感受世界的美丽。
有时候,我们应该放慢脚步,怀着一颗好奇心去感受生活的美,让自己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事。常怀一颗好奇心,面对世界,春暖花开!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如果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什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进入虫子们美好世界的钥匙。昆虫记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昆虫,让我们知道了昆虫的更多的趣事,昆虫记这部世界文学史上闻名遐迩的昆虫史诗,是法国非常著名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耗费半生心血的代表作,曾被哈佛大学113位教授强力推荐,这本书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各种各样昆虫的生活习性、个性特点和趣味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张是朗格多克蝎子。在这些多足纲昆虫中既强大但又非常的可怕。蜇针的顶端挂着一堆毒液,双钳展开,伸出洞口,好像时刻在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不让外来侵略者占领。它不是其他昆虫,他就是朗格多克蝎子。朗格多克蝎子,几乎没什么可怕的天敌。就是连狼蛛和螳螂也不是朗格多克蝎子的对手
昆虫记让我认识了许多昆虫,也懂得了许多知识。比如小蜘蛛是如何从妈妈的卵袋中孵出来,屎壳郎怎么滚动粪球,蟋蟀一生都在修葺住宅,可爱的小蜜蜂是如何铸成自己伟大的王国,蝴蝶怎样孵化出来的,血蛛怎么乘坐“飞行器”随风飞走,螳螂怎么捕食自己的猎物,狼蛛妈妈为自己的小宝宝操碎了自己的心。一想到这些都会特别有趣,可以说是回味无穷,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对昆虫的世界充满好奇,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去观察他们。比如说如果去玩儿,我会看见非常多的蚂蚁,还能看见美丽的蝴蝶,以及蹦来蹦去的蚱蜢。通过近距离对他们的观察,再联系这本法布尔的书,就更加的.生动有趣了。
法布尔的探索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笔下的微观世界也让我深深的着迷:勤劳的蜜蜂、执着的羌螂、会玩儿心里大战的螳螂、看似温柔实则残忍的萤蛛、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太阳下唱开欢儿的蝉,呆头呆脑不懂得变通的松毛虫,痴情的大孔蝶,为孩子操心的蜘蛛。
法布尔从产卵、孵化、生活习性等方面展现了昆虫世界的精彩纷呈,他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各种各样的昆虫写得很形象,非常的生动。其中在蜜蜂的故事中,法布尔分别写了舍腰蜂、斑纹蜂、皇蜂、樵叶蜂、黑胡蜂,他们虽然有着不一样的习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勤劳,而且还特别疼爱和关心自己的宝宝,可以说是非常温柔了,可是他们也有非常凶残的一面。
受到这本书的影响我还喜欢上了摄影。喜欢用相机去捕捉大自然中美好的画面,还有忙忙碌碌的小动物们的身影。尤其是小小的昆虫,从蟋蟀到禅,从蚂蚁到蝴蝶,从七星瓢虫到蜜蜂,拍下了很多的照片。也了解了更多的大自然的神奇,了解了大自然的科学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人只是生物链的一个,任何一个生命,包括小小的昆虫在内,都有着捍卫自己领地、食物、后代的光荣使命,让自己和家人可以活的更加舒适开心。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共同保护环境,齐心协力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许许多多的昆虫,不妨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去了解他们吧。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这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情绪来读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到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礼貌。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取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
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
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
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当我读到“但到了相当的高度,仍然难免后退。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不但球滚落下去,连自己也被拽下来……有时经过一二十次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获得最后成功”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下。一二十次,虽然不是大数目,但对于一只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圆球,经过险陡的斜坡,攀登简直无法上去的地方的小小的甲虫来说,却是多么大的挑战啊!有时,甚至可能将性命都搭上去。
多么值得我学习的小甲虫呀!想起我以前玩电脑游戏,总是选“简单”这一级别,跟那只小甲虫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了。一只小甲虫,都知“勤奋+努力成功”的道理。而我们呢五年级的.学生,当老师布置几道难题时,同学们刚开始是蛮起劲的,没过几分钟,就没耐心了。这些题虽然有点难度,但是也不是困难到极点。况且,也总有做出来的人,为什么别人能做出来,而我们却做不出来呢那是因为我们太懒惰了,没有上进心,只会向简单的题目挑战,不敢向困难的题目挑战。
写到那里,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只向容易攻克的题目,比自己弱小的人挑战,那么,也就是永远的弱者。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他,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毕生的精力对昆虫进行超多的观察和实验,真实、细微、详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而形象地展此刻世人面前。他,就是法布尔,一位把自己的一生都扑在昆虫研究上的“疯子”。有人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有人说他是“昆虫的荷马”,但我觉得他是我们人生的老师,人生的楷模,他的种种伟大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
我们要学习他的献身科学一丝不苟。法布尔为了探求毛虫使人痒痛的毒素存在的位置,推翻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在表皮上的这种说法,不惜把自己作为实验品。他从外面捉回来了几只毛虫,从他们的血液中取下了几滴血,滴在了一张吸墨纸上,然后再用一根不透水的绷带将这一小片纸固定在了他的'手臂上。深夜,一阵剧烈的疼痛使他从睡梦中惊醒,他既高兴又兴奋,因为他证明了自己的推论是正确的,他又继续推测,血液中的毒素是哪里来的呢会不会是在尿素中的呢为此,他又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从毛虫中的粪便中将尿素提炼、浓缩成几小滴,又像原先一样滴在吸墨纸上,再用绷带固定在手臂上2个小时,晚上奇痒难熬,但他很高兴,因为他最后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但是,他为此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手臂上出现了溃疡,又痒又疼整晚不能安睡,之后,为了晚上能安睡一会儿,不得不在伤口处敷上了凡士林。第三天,肿痛得更加厉害,并延伸到了一大块肌肉里面,用手指轻轻敲一下,就颤动,不久,又有超多的夜体像小水滴一样渗出,瘙痒在不断增加。五天之内,伤口处的皮已经完全掉了,露出了里面鲜红的肌肉,以至于早晚两次为他换药的人都恶心得要吐。这一大片的伤口直到四五个月后才完全恢复了正常。
我们要学习他对待科学严谨认真。在《昆虫记》中,他利用许多实验证明了他一个又一个的猜想和推论,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很难甚至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应对这些问题,他没有随便将自己的猜想、推论变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入书中,而是坦诚的告诉读者这些问题他也没弄清楚,依然要去探讨答案,应对科学,他总是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者。
我们要学习他的观察生活细致入微。昆虫是整个生物界中较为细小的生物,它们不如大象、长颈鹿体形巨大适于观察,它们不如家禽动物好饲养方便长时间观察,,它们也不如树木、花草不移动便于研究,但法布尔却独独选取了研究它们用那双闪亮的眼睛在大自然中的任何一个角落发现了它们,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婚俗、习性或者任何一个方面,为它们编写一部个性的传记,让人们去认识它们,去了解它们。
法布尔,这位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昆虫世界的科学家,如今早已在自己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沉睡在了地下,但他却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科学精神,他是我们人生的老师,我们要向他学习,对待自己的工作严谨认真,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自己所热衷的事业,不放下,勇于追求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昆虫记》是法国的"科学诗人"法布尔写的一部观察细致的昆虫学巨著,又是一部文笔优美,富有诗意和情趣的散文作品!
1、《金步甲的婚俗》让我很惊奇!金步甲们属于"闪婚一族",总是上演一见钟情。然而恐怖的是,雌雄虫交尾后,雌虫向雄虫发动攻击,竟然亲手杀死它的情郎,并把情郎的内脏挖空吃净,可怜的雄金步甲为了爱情而献身。金步甲这种特殊的婚俗,从科学的角度讲,,是由它们的饮食习俗决定的,我无法从人类的角度评价这种婚俗的是非对错,只能在心里庆幸,幸亏我不是一只雄金步甲!
2、读了《金步甲的食物》这一篇,我知道了金步甲是一种食肉动物,它们被称作园丁,是因为它们是消灭毛虫的专家。雄金步甲也是雌金步甲的美食。另外我还认识了黑步甲。开始我以为黑步甲装死来骗过敌人,后来看到最后才知道那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实的暂时麻木的昏沉状态。在食素昆虫中,有一些昆虫能吃不同品种的植物,但不是所有种类的植物。不限食物品种的昆虫是很少的。我在想这应该也是食物链的一环吧?
3、在《昆虫记》里,我最喜欢看的莫过于松毛虫了。每到春天,你就会看见一条一条的毛毛虫在松树上爬来爬去。它们是专吃松叶的小家伙。松毛虫总是一只跟着一只排着队去找食物的,非常有纪律。它们边走边吐丝,后面的沿着前面吐的丝前进。有一次,作者试着把一群松毛虫的丝切断了,又把它们放在花盆的边缘,它们就一直吐着丝绕着边缘转圈,整整走了三天三夜。直到有一只松毛虫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它们才跟着走"魔圈"。真是又笨又可爱!
4、松毛虫蛾是松毛虫们的进化。忙碌一生的松毛虫们把自己葬在离地面三寸的地方,织起茧子长眠。当它们化为松娥后,就像短跑运动员起跑一样破茧而出。它用头上如钻头的鳞片,钻出一条十寸长的`隧道通到地面上来。那个憨憨的小家伙完全变成了一只漂亮成熟又自由自在的蛾子了。其实,我们今天的努力学习,不也正是为了将来的破茧而飞吗?
5、《蝉》一章中细致讲述了蝉的一生:如何在泥土中挖掘隧道、蜕变成虫、产卵和孵化。作者还通过事实纠正了人们一惯以来对蝉的错误的看法:古老的寓言里,人们总是说蝉在冬天里去向蚂蚁乞求食物,事实上蝉从不需要靠别人的帮助活下去,蚂蚁才是个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它们常常把蝉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这个冤案启示我:只有亲自观察、认真探究,才能远离谬误,接近真理。
总之,《昆虫记》这部著作,让我了解到了一些平时不为人知的许多的昆虫世界的真相,学到了许多有关昆虫的知识。法布尔以这种探索大自然、勇于付出的勇气和精神,为人类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这种追求真理、探求真理的求真精神,是值得我一生好好学习的。
昆虫记读后感 篇7
我是个“啃书虫”,今年暑假里,我“啃”的第一本书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用那似乎聊天般口吻,讲述了那么多种昆虫的不同习性、外表和捕食方式,把我带进昆虫世界,让我身临其境,甚至着迷。
萤火虫在捕食时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猎物注射一种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然后慢慢享用;松毛虫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一样,总排着环形队伍,好像时刻准备围剿自己的敌人;蜘蛛的电报线,那简直太神奇了,它就像人类的电报线,不管敌人处于什么位置,只要“入侵者”触动这根“电报线”,蜘蛛就会让它死无葬身之地;毒蝎子的毒针,那真是它的神兵利器,不管敌人如何强大,只要它把自己的独门武器——“亮剑”,它的对手就会一命呜呼;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竟然还能愉快地进食,如果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还有蚂蚁、蟋蟀、燕子、螳螂……种种奇妙的现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原来昆虫也跟我们人类一样啊!有生死、有喜怒,有和平、有战争,有善良、有残酷。
我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诸多情景:一个老爷爷,他在路上发现许多蚂蚁正在搬运几只死苍蝇,就马上伏在地上,不顾路人疑惑或鄙视的目光,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一个老爷爷像孩子般地悄悄爬上一棵大树,躲在树干后面,屏住气息,偷偷地在观察着树上的螳螂……
这时,我想到了个问题,法布尔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成为举世闻名的“昆虫大王”,这是为什么呢?是他脑袋特别灵吗?是他读的书特别多吗?看来显然不是。我想除了他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外,主要就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观察力,进化论之父达尔文就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法布尔超常的观察力,就没有《昆虫记》,我们也享受不到足不出户就能身入其境般地感受那奇妙的昆虫世界。
从法布尔身上,让我想起了许多伟人,他们都是因为拥有对身边寻常事物超乎一般人的敏锐观察力,使他们走向成功。众所周知,毛泽东能带领人民推翻了旧世界,显然,这和他在长期的斗争和实践中那超乎常人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分不开的;爱迪生能成为发明大王,就是因为他热爱思考,善于观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揭示了万有引力定理;瓦特小时候那一句“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的疑问,成就了后来的蒸汽机。同样,法布尔正因为他那超乎常规的观察力,成就了《昆虫记》,也使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记得俄国的巴浦洛夫也曾经说:“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据说,在他的实验室的建筑物上还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警句。
可见,观察力是多么重要。生活中,我们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抓住那些一闪而过的机会。丰富的知识、牢固的记忆、准确的分析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观察力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让我们放飞心灵,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观察世界,早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钥匙吧!
昆虫记读后感 篇8
这个暑假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颇有心得。
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还以为是一本科普读物或是观察记录什么的,所以并没有在意,只是漫不经心的去阅读它,可当我读了才不到一半的时候,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昆虫的颜色是从哪里得到的?蝗虫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问题久久萦绕在脑海里,使我不得不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它。这本书使我受到了无数的启发。
蝉,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了高昂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喜十分欢它。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开始了他对蝉的研究。很快,他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使我懂得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这一节。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作者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作者用镊子把它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啦,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了!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的这种事情,无非是人们乱猜测而已!
这一节,让我不禁思绪万千: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自愿结束生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杀都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大家都认为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赐予了我们小小的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苦难,珍惜生命,也回报他人。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因为某种原因自杀了,著名艺人张国荣也在多年前跳楼了。我认为,这些人简直还没有一个小蝎子勇敢。由此,我曾还联想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经常会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生气,苦恼,有时候甚至干脆不做,去问同学答案,这应该也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吧!我们应该学习蝎子的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个坚强而又勇敢的人!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在《昆虫记》的引导下,我要继续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 篇9
文学的小船可以载起一切科学,而一切科学都可以用文学来表达。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便用他的《昆虫记》搭建起了一个科学与文学交相辉映的殿堂。
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记录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奥秘,为读者展开了一幅丰富多彩、诗情画意的昆虫画卷,其科学与文学价值不可估量。
科学首先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法布尔在将剪掉触须的石蜂送回自己的巢穴里时,曾不无可怜地想:“触须可是他们建房的精密仪器啊。这可怜永远也不会竣工的小窝房啊!”正是这种对生命都有的热爱,支撑着法布尔完成他对昆虫的科学研究。
巴普洛夫曾经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科学也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在研究蟋蟀的卵时,作家法布尔便耐心地蹲在泥土旁,观察蟋蟀怎样用产卵管在泥土中产下一颗卵,并抹去泥土的痕迹,以及卵的颜色、模样和数量。两个星期后,法布尔又观察起他们的孵化过程,卵的上部颜色变暗,出现两个黑红色的大圆点,在两点上方又出现了一条环形的裂缝。接着,卵变得透明,小蟋蟀掀开裂缝,钻出来了!这一切需要多么细致的观察才能捕获到啊!
“实践出真知。”科学更离不开认真严谨与永不言弃的探究精神。为更好探究昆虫的特性,法布尔曾多次不厌其烦地进行实验。在昆虫们怎样找到回家之路的问题上,法布尔首先剪掉了几只高墙石蜂的触须,带他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结果他们轻松地回到了巢穴。接着,他又对高墙石蜂中的雄蜂、三叉壁蜂和拉特雷壁蜂进行了实验,发现他们都一个不落地回巢了。然后,法布尔又对红蚂蚁进行了实验,发现他们回来时执意走来时的路。最终,通过用水、薄荷等实验得出结论:红蚂蚁并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为他们认路的是眼睛和强大的记忆力。
为了让科普作品更有可读性,作为文学家的法布尔在作品的文学性方面也动了不少心思。
首先,本文的文学性体现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手法的运用。在蝉刚刚脱壳后,这样写道:现在它像获得新一样,张开饱满湿润的蝉翼。不过它仍然很虚弱,像个刚出生的宝宝,需要一个大大的日光浴,好好泡一个澡,让自己变得强壮起来。在观察蝗虫的“乐器”时,描写了四种蝗虫的发声状况,通过比较让我们全面了解了蝗虫。
其次,本文的文学性还来源于诙谐幽默、充满情趣的语言。在作者的笔下,红蚂蚁变成了“大强盗”,误发现了蚁巢便是“谎报军情”,蟋蟀的唾液被当成了“化妆品”,蝉在外吵吵嚷嚷便是“趾高气扬”,蝈蝈吃完绒毛金龟后吃水果,被说成“来点素食平衡一下营养”……看到这些,我忍俊不禁,原来科学的世界也可以这么有趣!
走进《昆虫世界》便走进了一个科学与文学的殿堂。在这里,我们既可以感受神奇多姿的科学世界,也可以徜徉于香气逼人的文学花园。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01-26
昆虫记的读后感04-10
★昆虫记读后感05-17
《昆虫记》的读后感03-28
《昆虫记》读后感04-29
昆虫记读后感04-01
昆虫记的读后感悟02-12
《昆虫记》的读后感02-06
读后感昆虫记03-08
昆虫记 读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