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雅舍谈吃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雅舍谈吃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雅舍谈吃读后感1
在朋友们的认知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对于这个评价深表同意,但也不仅仅满足如此。因为我有更加远大的目标,我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于是我买了这本《雅舍谈吃》。
看这本书的压力太大,因为哪怕刚刚吃饱,也能在梁实秋的.描述下进行无限的美食想象,勾起肚子里的馋虫,让你痛苦万分而又得不到解脱。梁实秋先生在描述“馋”的时候,每一句都说了如此的到位。
人之犯馋,是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痒,只好干咽唾沫。一旦得遂所愿,恣情享受,浑身通泰。
梁实秋先生在看待顾客和服务人员的关系上是:跑堂待客要殷勤,客也要用相当的风度。在放生与捕捞的关系上是:信有因果之说,遂作放生之论。但是美味所在,放者自放,吃者自吃。在吃相的问题上: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是不妨稍为放肆一点的。吃饭而能充分享受,没有什么太多礼法的约束,细嚼慢咽,或风卷残云,均无不可,吃的时候怡然自得,吃完之后抹抹嘴鼓腹而游,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关于人性中的野蛮、婚姻关系,梁实秋先生都有见解,值得一看。
梁实秋先生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要喝汤为什么一定要灌在包子里然后再喝?豆皮和蓑衣丸子都是糯米做的,为什么湖北那么喜欢糯米?用手抓黏糊糊的咖喱饭是怎么做到的?也有很多忍俊不禁的事,例如在抗战时期,把虾仁锅巴汤叫做“轰炸东京”等等。讲述了北平的诸多餐馆,不知道厚德福、致美楼、东来顺等等有没有保留至今,即使保留下来,也不是当初的味道吧。
用16个字形容这本书就是:闲情逸致、旁征博引、中西逢源、处处乡愁。不仅懂吃、更有吃的人生态度。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
雅舍谈吃读后感2
真是孤陋寡闻,刚刚知道梁实秋是北京人!太兴奋了。鲁迅是浙江人,木心是浙江人,丰子恺是浙江人,林语堂是福建人,张爱玲是上海人,傅雷是上海人。我中意的文人学者都是南方人,因此作为响响当当皇城根儿长起来的孩子对此颇为不忿儿,好容易有个北方的,定睛一看:贾平凹......没错,我承认,我不喜西北作家的作品。满眼都是高粱地,沙漠荒丘,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都没有,绝对的沙尘暴发源地,总是有缺水的感觉。别跟我说什么豪迈,苍凉,大漠孤烟直......我不买账,这些能让我联想到的只有三个月不洗澡。老舍虽然是北京的,作品也是满堂叫好,可惜总透着一股浓浓的京油子劲道儿,颇为沾地气,但是不洋气,没准这也是为啥诺奖没有给他的原因,太本土化,不大气,不洋气。
梁实秋,我喜欢。他的小品文章细腻,见微知著。写一道菜,从菜市场买菜开始写起,不怕麻烦地写烹饪的过程,事无巨细,其中还掺杂许多文言,用典,诗词,外文。一块豆腐,一根香菜,一盘炒大白菜,他竟然写出几千字来。从做菜中偶尔还漏出几条很深刻的人生感悟,怀念一下旧友,慨叹一下岁月,嘲笑一下政局,炫耀一下厨艺。君子远庖厨,梁先生却不吝挽着袖子,在厨房里挥汗如雨,并以此为荣。做好了,全家欢喜,做砸了,他勇于承担责任,甚至有时会觉得对不起食材。真正的大家,都是真性情,菜谱一样的书被他整得诙谐有趣,同时又菜香扑鼻。让人垂涎的不仅是菜,还有他的文字。万一书卖不出去,还有一个绝技,至少保证衣食无忧。不会像钱钟书似的,除了做学问,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过钱先生是乐在其中).梁先生遍尝美食,不管是山珍海味,还是街井小吃,或是外国洋餐,他都吃出学问,吃出门道儿,是个懂行的。书中所提的北京名楼如今已面目全非,梁先生写书的时候就感慨菜是一样的菜,味道照他小时候差出几条街去,那么我们现在再去岂不是差出几个国了!看书的时候,我总叹息自己该早生个几代,以满足口腹之欲。我是真小人,从来无大志。可是,有大志又能如何呢?做得到梁先生这样下得厨房,进得书房吗?
雅舍,不仅“舍”雅,菜“雅”,人更是纯纯的”北京雅爷们儿“!
雅舍谈吃读后感3
犹记初读梁实秋老先生的文章是在教科书里,雅舍谈吃读后感。课外阅读里一小节。讲迎新年团圆的吃食,一大屉一大屉的红米、杂烩,满涨的,是人们映着火光红润的脸。记得大锅的炖肉炖鸡,乱舞的粉丝,铺着油布的'木板桌。是北国冷冽的风,扬起的尘沙直刮面角。
去年看了一次北京,是在盛夏满耳蝉鸣时去的,带着雅舍这本书,走倦了看看读读,有日,赶了地铁去故宫,累极渴极了也不消停,吃一大片一大片的盐味苏打饼,牛嚼牡丹一样尽数咽了,也还浑身无力。看到一家小店,布置陈设已旧了,但一尘不染。老板娘一团和气,装了一碗酸梅汤给我,清香清香的,片了几块柠檬,甚是好吃。我便倚在门口,学着梁老先生的样儿,半眯眼,一手端碗,一手支头,一小口一小口灌饮,那烈日灼阳照在身上,竟是十分惬意!我饮过好多酸梅汤,甘苦皆有,有十几钱一瓶的,也有三钱一杯的,大酒馆里,街边小巷角的,皆比不上故宫的酸梅汤,阳光雨露沉积起来的,冰甜沁口。
回到正题,《雅舍谈吃》书写旧年北平的各色吃食,皆有特色,染了北国的乡镇风情,使人回味无穷。书中写了好几个制美食的好地,如东兴楼、致美斋、玉华台等,最爱的还是那道烧鸭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烤鸭,片得飞薄,有温温热热的面皮,一大卷葱丝黄瓜之类的,一碗乌黑的酱,鸭子带油,油皮肉,拈两片放到面皮上,夹了葱一大捆,包上,沾汁吃,尤其美味。那些旧年的吃坊或是在历史中湮灭,或已旧貌换了新颜,纵使街巷是对的,也寻不到了。我是吃过全聚德,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梁实秋的文笔,是像水一样清淡的,每一道丰肥或爽口的菜食,皆在他的回忆里徐徐地阐述出来,我更喜欢的,是他将故乡的思念情怀一同融进去了,读着倍感亲切,也朗朗上口。
我有些想回旧年的北京望望了。
【雅舍谈吃读后感】相关文章:
雅舍读后感02-16
谈吃的作文03-12
《雅舍小品》读后感08-10
雅舍读后感3篇12-09
谈吃的作文3篇03-12
舍与得01-27
雅琴“叮咚”作文02-11
游泽雅作文06-11
取与舍作文12-28
舍与得作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