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1
演讲之前,先问在座的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评价自己的父母的?每当我听到身边的人抱怨父母,我都会觉得有些诧异——我好像从未有这样的感受,难道是我 “另类”?直到我读了《傅雷家书》,认识了傅雷夫妇后,我才知道我不是“另类”,我只是幸运地遇见了睿智的父母,而我的父母也幸运地遇见了我这样懂事的儿子。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傅雷家书》,细细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好家教可以成就孩子的好未来”。这本书整合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家信。12年,204封信——从艺术到人生,从做人到做事,从生活起居到开会旅游,从亲朋好友到领导同事,从教导子女到反省自己……字里行间,深刻又温暖,饱含为人父母的智慧以及对儿子的深情。
傅聪留学欧洲期间,学识渊博的父亲更是在他的学业上提出了许多建议,并且不吝夸奖之词,给予了儿子很多鼓励。
听了儿子的演奏录音,傅雷这样写到“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妙,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好。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时期你真是从低洼到半山腰了。希望你能坚持不懈,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这一段,傅雷对儿子钢琴演奏的分析和赞赏,让我感触很深。傅雷夫妇没有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很多父母一样,严肃寡言,不懂鼓励,也不善于表扬。他们关注着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脚步,热情地表扬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孩子处于低谷时,周全地建议和鼓励,使他振奋;孩子位于峰顶时,又饱含期待,让他更进一步。这样既树立了孩子的信心,又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和发展的方向。
这些使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我发现我的父母与傅雷夫妇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我的父母同样严格又睿智,他们很少用责罚这个武器,当我犯错误时,他们耐心地劝导我;当我失败时,他们理性地给我建议;当我有进步时,他们真诚而热情地表扬我,他们出来都没有以“忙,没空”为借口对我不闻不问,而是会很耐心地陪伴我,耐心地回答我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就这样,小小的孩子长成了今天阳光自信的我!
有人戏言说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父亲常年出差无心管教孩子,母亲在家天天担心儿子的学习,给孩子报了许多补习班,总是批评孩子,结果收效甚微,反而还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我更加庆幸和感恩我有这样的好父母,让我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法国的作家、哲学家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傅聪就是因为有着好的家教,才成为了叱咤乐坛的“钢琴诗人”。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家教对于孩子的未来是多么重要啊!好父母教养好子女,好家教成就好未来!
傅雷家书读后感2
毕业后就很少看课外读物了,主要是静不下心来好好的重新读一本书,说到读书,除了对专业知识书记感兴趣外,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读过的一本《傅雷家书》,这本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到1966年。我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对现在的年轻人很有教育意义,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然而这一切都是傅雷夫妇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的成功体现。一封封的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及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最好阐释。
通过读傅雷家书,我能够了解那个时代的传统美德,他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我们都有一个爱自己的爸爸,虽然没有傅雷那么伟大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一些大道理。但是同大多数父亲一样用他的深沉的爱影响了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傅聪在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样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都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替代的。甚至于儿子写信有错字也会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使得我感受到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及其贯穿始终,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的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以上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些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的目的。
让爱读书成为一种人生习惯,从“要我学”的态度转变过来,树立“我要学”的态度,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享受。要把“投己所好”,逐步培养好读书、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人生的一部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大家工作都很忙,很难有整段的集中的时间学习读书,这是实际情况。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要大家真正静下心来,不白白浪费掉大好的时光,排除杂念、心无外物、六根清净。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要一如既往的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作为终生的任务来对待,特别是要注意学习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本领,用知识武装头脑,做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人。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处处学习,向实践学习,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充实自己。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来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在交通和通信高速发达的今天,纸质手写书信可以说已经成为稀世珍品了。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写过或收过一封亲笔信了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很久、很久了。当我翻开这部家喻户晓的亲子通信集《傅雷家书》并认真读完,我感慨良多。
《傅雷家书》,由我国翻译家傅雷及其妻子朱梅馥、长子傅聪著,次子傅敏选编。始于194年长子傅聪出国留学习练钢琴之时,止于1966年傅雷夫妇由于受政治迫害而双双赴死之际,共174篇。呕心沥血,拳拳深情都付于此。
通过这些信我学习到的是人生智慧,感悟到的是舐犊亲情。
首先,我认识了一个不完美而善于反思的父亲——傅雷。
信中傅雷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他对于青少年时期的两个儿子的教育过于严苛,傅聪甚至有离家出走的经历。在和妻子订婚及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也偶有移情于他人的情况,这是傅雷不完美的一面,但在后的信中,傅雷不断反思并警醒儿子傅聪在育子方面和夫妻关系方面千万别走自己的老路,并给了儿子很多可行而有益的建议。试问我们谁是完美的?勇于反思、及时改正难道不是最可贵吗?
其次,我认识了赤子傅雷。信中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那么什么样的人是赤子呢?我个人认为是单纯至极而执着于追求的人。那么赤子傅雷追求的是什么呢?我想首先是艺术,傅雷热爱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建筑艺术、音乐艺术、学艺术……其次他热爱大自然,他一再提醒儿子傅聪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找寻音乐的灵感。再次他热爱祖国,他叮嘱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要报效祖国,他自己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化建设之中,指点江、激扬字,而这都在政治风暴临之际成为刺向他的'利剑。在生命的后期,他忍受贫、忍受病,但他不能忍受加在他头上不爱国的帽子,于是革之初他选择了和妻子双双赴死的悲剧抵抗这顶帽子,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我曾思考,为什么他不能像沈从、杨绛等人那样或幽默、或坚毅地熬过那段荒诞的岁月呢?我想是爱之深、责之切吧。是他固执地把爱国和政治混为一谈,而不知自己只是政治闹剧和丑剧的牺牲品。
再次,我想说说《傅雷家书》教给了我什么。
它教我热爱生活中的美好,它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它教给我如何做人,它说: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
它告诉我为什么要合理安排生活,它说: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总之是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它教给我如何择偶、怎样和睦夫妻关系、如何育儿、如何解读中国化……
这样一部亲子通信集,以书信的形式将生活的智慧向我们娓娓道,若我们将其束之高阁,它一定远在天涯,若我们捧起在手,它一定近在咫尺,让我们读起吧,让我们更加地热爱艺术、热爱真理、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亲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家书》,记得初中课本的课外阅读里有这本书的节选,因为当时看那一小段的节选很有感触,所以印象比较深刻。虽然说从初中就知道这本书了,但是却一直没好好读一读这本书。今年暑假算是把这本书看完了。186封书信,不是单纯地表达父母对身在远方的孩子的思念与关怀。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止重视子女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同样也重视对子女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
这本书除了傅雷不断地传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傅聪尽量减少生活上还有学习上的阻碍之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点就是,傅雷夫妇完全把傅聪当做知心朋友,跟他交流艺术,向他倾诉生活里的小烦恼和工作上的烦闷。我想别说在那个年代,现在也很少有父母会像傅雷夫妇一样吧。
像一九五四年五月五日的那封信,可能是所有信中最短的一封吧。信中傅雷就像对待朋友一样跟傅聪交流,不是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上遇到的烦心事也会跟孩子说。而在印象中,一般父母的想法是:孩子永远是孩子,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懂也帮不上忙;又或者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作为父母,烦恼怎么说都要自己抗。这一点我真的是深有体会。常常看着父母皱眉在想什么事情,每次问了都是相同的答案:你好好学习就够了,作业完成了没有?然后就这样被岔开了话题。我想也许是这种想法,使得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变得不够深刻,单纯停留在父母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孩子不曾了解父母。不曾了解父母才会不够亲密。不够亲密,像“我爱你”这种可以轻易对其他人说出口的话对父母却说不出来。所以我个人很喜欢傅雷跟孩子的这种像朋友一样的亲子关系。当然,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可以更主动一些去了解父母,至于怎么主动,日后慢慢实践。
另外,傅雷在信中常常跟傅聪聊艺术,像诗歌,绘画,音乐,喜剧各种各样的关于艺术的东西。其中说得最多的应该是音乐吧,对于没有学音乐的人来说看这本书可能有时候会觉得看不懂,因为书中说到了很多钢琴曲的'欣赏和评价。当然对于我这种钢琴菜鸟来说,有些也是看不懂……这些在日后值得好好去研究研究。当然,除了艺术上的东西,书中很多关于生活上思想道德上的东西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而言之,原谅我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我只能说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的书,如果好好去读几遍,相信是受益匪浅的,毕竟这是老前辈一辈子的生活经验。用《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有大错。
以上便是读了《傅雷家书》后有感而发的东西。书中有共鸣的东西肯定不止这些,但是不多说,留在脑袋里好好体会。
傅雷家书读后感5
“聪,手一开动,大家都受成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首。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眼泪。”这是傅雷先生于一九五四年1月28日给儿子傅聪的信。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儿子才刚刚离开家,但傅雷夫妇已经忍不住开始思念儿子,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牵挂。父母的爱,总是那么默默无闻,父母的关心,总是那么小心翼翼。“亲爱的孩子,等了多久,终于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们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谅你写信写的迟。只担心一件事,怕你吃东西不正常不努力,营养不够”,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真挚的关心。没有繁杂沉长的句子,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只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温暖的爱。
我们总说,父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他们的牵挂总是无处不在,他们的爱,总是爱到骨子里,他们的关心,总是隐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人生的苦难,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过客而已。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担心与思念。傅雷先生以自身言传身教,他的心随着儿子的近况起起浮浮。儿子开心,他便开心,儿子难过,他便担忧,他,此时此刻,只是一位父亲,一位合格的父亲,一位为洋彼岸的儿子牵挂的父亲。微黄的灯光下,书桌旁,一位双发微白的父亲正伏首给在太平洋彼岸的儿子写信,他写道: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里斯朵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里斯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一钟声,响遍世界,向遍每个人的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位父母心里所希冀的。傅雷夫妇也不外乎,他们对新中国对儿子充满着希望。当儿子有所成就时,他们为此而感到骄傲。此时的傅雷,只是一位为儿子而骄傲的父亲。唯有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齐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精神上的'和平恬静,才能真正心胸开朗地继续前进!孩子,勇敢些!别怕!别铸讁!没有过激的语言,只是用鼓励的方式告诉儿子别怕,别铸讁。此时的傅雷先生心中应该是担忧的吧,只是,他未曾将自己的担忧传达给儿子,只是鼓励。也许,这就是父亲,他只会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保护我们。
精神上的折磨也无法阻拦傅雷先生夫妇对儿子的牵挂。尽管自己已处水深火热之中,但对儿子的思念却是不受控制的。这种爱,爱到了骨髓深处。不知此时太平洋彼岸的傅聪是否能感受到。这份爱,令我悄然泪下。看《傅雷家书》时,我落了很多次眼泪,应了那一句“情到深处泪自流”。看着傅雷先生给儿子写的一封封信,我置身其中,久久无法自拔。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我看完了整本书。
我只知道,在我的心中,傅雷不再是那位著名的翻译家,他只是一位父亲,为儿子担忧,为儿子牵挂的父亲,一位普通的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这本书主要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教育他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教导儿子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时不气馁,获大奖时不骄傲,对于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提出了意见与建议,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父爱的经典名篇。
读这本书首先让我感受到了非常炙烈的父母对孩子的那份舐犊情深。这本书开篇第一封书信就是写于1954年1月18日晚,在第一封书信中他说“聪,车一开动,大家就哭成了泪人。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当儿子傅聪遇到了挫折心生苦闷的时候,傅雷在信中安慰他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每个人都有栽跟头的'时候,关键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应对这种事情,年轻人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这样才能不被失败的阴霾侵蚀,活的越来越坚强。傅雷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的话即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也是一位哲人点燃青年赤子之心的火把。傅雷的感情总是见于生活细节之中,同许多中国家庭的父亲一样,爱子之心于如大海,澎湃深沉。
何为父?傅雷说“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即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影子觉得厌烦。”“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之前是温暖的,不孤独的,”对孩子做最坏的打算,抱最高的期望,我想这是傅雷能做到与孩子做朋友的秘籍。
“以演奏而说,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的变化确实很多,我们听到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你几句才好,回想到一九五四年四月你从昆明回到上海的时候,你真是从低洼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这个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顶峰。”从这段可以看出傅雷从不吝啬对孩子的夸奖,他对孩子给予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他有着和孩子共同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成功的信心,我想这也是他的儿子能最后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读傅雷家书让我感受到傅雷这位大翻译家不仅对文学,同时对音乐、对美术、对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的机深的造诣,《傅雷家书》虽是他写给儿子的家书,但是我们从中可以读到他的思想的光芒,读到他在语言之间带给我们的艺术魁宝,正如傅雷先生所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对艺术的欣赏,将文学与艺术修养融入到生命中去,读到他对儿子的希望,希望他能够懂得国家的荣辱与艺术的尊严,能够去做一位德艺兼备的、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想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所启发的。
父母要读《傅雷家书》,学会给孩子做一面忠实的镜子。青年人要读傅雷家书,提升自己的文笔和思想。中学生更要读傅雷家书,因为它已经被列为语文必读书目。从做人道理到艺术修养,傅雷家书里的每一封信都是一份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于1908年4月7日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字怒安,号怒庵,著名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后著有《梦中》等,于19656年9月3日辞世。
《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的书信,由傅雷、朱梅馥、傅聪编写,傅敏编著的书籍。本书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的苦心孤诣,体现了浓浓的父爱,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还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和发展。此书贯穿了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一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的确是为了傅雷的名声才去读的这本书,可越读越不忍放下,渐渐被傅雷的舐犊之情和赤子之心感动。他坐在书斋中,却无时无刻不跟随孩子万水千山的跋涉,苦口婆心的为他讲授学习方法,苦心孤诣地锻炼他的思维,语重心长地劝他注意身体,呕心沥血地为他翻译艺术著作,寄给他书本,督促他写信,设身处地,凡事都能从他的角度着想,他仿佛比孩子更能认清国外的形式,更了解孩子所处的环境,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能做到如此,支撑他的不是爱那是什么?
傅雷的教育,是真正的启发式教育,他尽其所能把自己的经验都教给孩子,却不曾用自己的思想去禁锢他。一封封长篇累牍的家书是从每天翻译日课中挤出来的,同时也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时时刻刻,随处给他做个警钟,不论从做人方面,生活细节还是艺术修养,演奏姿态方面,傅雷一直都是傅聪的一面“忠实的镜子”。
读傅雷的家书,时常让我有种聆听父母师长教导的`感觉,或许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类似的经历和问题,都需要开解和引导,于是傅雷家书便成了最好的洗礼,尽管时隔五十年依旧可以从中得到教诲,感悟,豁然开朗,找到正确的人生态度。
手捧《傅雷家书》时而穿梭于文学长廊,欣赏到唐诗宋词的妙处,懂得李白苏轼的精神内涵;时而徘徊于音乐之都,听到贝多芬的抗争和莫扎特的恬静;时而游溯于历史之河,走过文艺复兴时人的觉醒,亦走过巴洛克时的浪漫;时而又来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下,饱览瑰丽的自然风光,不觉陶醉其中。傅雷让我们渐渐领悟到古典主义的真谛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文明共通。
在信中,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于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阅读了傅雷家书,我看出傅雷与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有人生和艺术上的知音,亲密无间的朋友。
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到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感情真挚,放下书,让人回味无穷:原来学识可以这样渊博,人格可以这样伟大,作风可以这样严谨,爱,可以这样深沉;惟愿那封封家书是薪火。
浓浓的且深沉的父爱,苦心孤诣地教导,无不体现傅雷对儿子的器重。“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这便是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也是对自己一生的写照,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8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尤为重要。
《傅雷家书》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本书。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使我非常的感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样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成为一名理智父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的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胀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力,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抓紧时间”,“最是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我觉得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说道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孩子。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里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必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所以《傅雷家书》拉近了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读后感9
读完《傅雷家书》后,我对其中的一段话可以说是倒背如流,并且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些书信的意义所在。傅雷先生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gossip,而是由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潜质,如果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是千篇一律,那肯定是要犯错误的。傅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如果他不充分的发掘两个儿子的天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那么傅聪和傅敏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终其一生,可能也只是在他们父亲的光环下,而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灿烂。由此可见,在认识并认知人或者事物时候,不能一视同仁,要抓住每个人的特点,针对其独有之处,区别对待,往往能够有更好的效果。
我对因材施教有一些自己的感想。
首先,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对于人生,对于幸福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呢?怎样才会感到幸福呢?幸福是智慧得来的境界和感觉。因人而异,智慧不同,境界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和感觉不同。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作为一个个体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你有你的道路,有你自己的思想,有你自己的幸福观,对于别人也是如此。因此不用羡慕别人的幸福,不用嫉妒别人的富有,我所拥有的,就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最宝贵的财富。
其次,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的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
作为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每天要与很多病人打交道,要给予他们悉心照顾,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往往是最脆弱的时候,更是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关怀。但是,是不是每个患者所需要的护理和情感诉求都是一样的呢?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就算是同一种病症,所需要的护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给予患者护理前,要首先摸清楚患者的情况,对症下药,不能千篇一律的对待所有患者。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依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来培养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不仅不能事半功倍,很可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知识渊博的或只是一个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他们一样的伟大。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着读着就让人对这么一份父子情钦佩。他们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与其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奔跑还不如在阴暗的隧道里奔跑,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从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怕别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每点每滴,因为我们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拥有一个谁也闯不进来的地方。回想着自己从识字开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学,知识更是增长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笔多好,却吝啬得从不给父亲写一封信,小时候经常见面,大了就只靠这电话来沟通,几乎都不用写信,就连朋友都只是发发E—mail,很少抓笔写字。现在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滥,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刚刚写好的日志删除,在生活里很多时候都在隐藏着自己的情感,从不敢轻易地让别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现代的世态炎凉比以前严重了吗?还是人的意识发展得太快,社会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在学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让父母知道,更别说恋爱。不否认,我们曾经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但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但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虽然我们没有家书,没有像傅雷那样知识渊博,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又是文学翻译家。我们的父亲很普通,但是我们拥有的父爱却是不能用这些社会上的名衔来衡量,每一个父亲都是他们孩子的力量支撑。我们没有家书,但是我们有的是对父亲的惦念,对家的依恋,那是我们精神的最终去处,也是一样的永恒!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待人要谦逊,做事要严谨,遇事不逃避,戒骄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是做音乐家,最后是做钢琴家”。这两句意义深刻的句子都出自《傅雷家书》,其作者也就是傅雷了。《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用书信的形式给他们的儿子讲述自己的经历,并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虽然家书是无声的,但却满满承载着父母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书中,傅雷对儿子说道:“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其事!”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在希望儿子学有所成时还跳动着一颗真诚的爱国之心。我们为师者,更要要时时刻刻热爱我们的祖国;有国才有家,有了国家的保护,我们才能拥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务必要将爱国思想灌输给孩子们:告诉同学们,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我们能依旧享受着繁华与快乐,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阿富汗的一夜变天,百姓饱受战火的苦难的场面,更加告诉我们,今生,无悔生于华夏!幸而生于华夏!
在读书求学这方面上,傅雷曾这样教导儿子:“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除了直觉以外,仍需要理论方面的逻辑方面的,历史的发展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即使是你的直觉,也还要那些学识来加以证实,自己才能放心”“所谓冷静、客观、谦虚,就是指这种实际的态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能严谨务实,持之以恒。我们何曾不是如此,学习,要慢慢的积少成多,贪多务得,是不行的.,为师者,必须要有长流水!我们也要有恒心,要谦虚;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我想大家都想前进吧,所以做人得谦虚,还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毕竟付出才有回报,而且付出和回报都是同等的。
《傅雷家书》那一封封书信中,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傅聪也从中体会到了父母对他深厚的关爱。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对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又有哪些孩子会真的言听计从?反观自己,又有几次能严格要求自己?反观孩子,又能有几个青春期的孩子,不打着“我是青春叛逆期”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的亵渎父母、伤害我们的父母!曾记得,我班某位原本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2020年的疫情,居家学习的时间,开始沉迷手机,白天黑夜颠倒,直至返校,依旧无法摆脱手机,依旧白天黑夜不分,学习与生活无法正常,父母无计可施。最后,穷途末路的家长只能求救于我。我以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身份,让她在一个星期内,读完《傅雷家书》,看完所有抗战白衣天使的视频。两个星期后,欣喜地重新看到原来的她!这,确实是优秀作品的力量!
《傅雷家书》让我们学会读书求学,读懂至爱亲情,收获成长。这真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会将这优秀作品教育、感染、引导无数的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似乎只留下一种感觉,那便是温暖———导言
记得初开启这本家书时,心中还并不是十分期待,因为想想只是家书,除了父母的唠唠叨叨,还能有什么呢?但是,之后,我很快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在保存仅少的傅聪家信中,我可以看见他的成长,,从一名上台表演忐忑不安、情绪化的钢琴家,晋升为初露锋芒的音乐家,转变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最后便成为了一个活得有价值的人。这一过程,我们见证并感悟着,正如傅聪父母教育他的信条一般;“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他做到了,他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做到了,不是吗?
其实,在这本书中,每一篇家书都有一段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去铭记,所以,我既不想错过任何一段,也不愿显得过分啰嗦,思索之下,我决定来分享一下较我而言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段内容。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翻译家,一名父亲,一位园丁,傅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这样的原则也同样感染着他的两位孩子。是的,在学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晚年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坚持译书,还能够将优秀的书目推荐给自己的孩子阅读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一点,让我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在艺术方面,从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曾在傅聪远赴国外时,与其共同探讨中国的诗史,他们父子共同地崇拜李白,认为李白是天纵之才,但也同时提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思想。他们也喜爱田园诗,认为其洒脱自然古朴,可使人心神安定,舒适安闲。而欣赏诗作毕竟侧重于精神,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他不止一次地叮嘱傅聪去大自然中走走,多沉思默想。也曾说过:“人需要不时跳过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与想法,也能有正确的自我批评。”对艺术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带给我的震撼很大,在真理方面,我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永恒不变。也许是我的侧重点不同,我希望以父亲、朋友这样的角度去看待他。就此一笔带过了。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这段话仿佛给了我当头一棒,使我顿时清醒,是啊,许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它真的存在吗?就算再美丽的艺术品也会有瑕疵,又何况是我们人呢?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只要坚信这只是一种考验,那么当我们跨越这一道道坎,便会变得更坚强,不可击倒。那么我们便不会在意完美的虚有虚无了,而只关注生活的幸福与人生的意义了吧!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放弃斗争,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所谓极乐。
在这本满溢亲情的书中,我体会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珍贵,艺术是历久弥新的,纵使它不完美,但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能使我们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才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人类家园。
在此,我向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为你们的苦心孤诣,为你们的呕心沥血致敬!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翻开泛黄的纸页,浓浓墨香中,是家里流露出的真挚父爱。读罢全书,傅雷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他真诚直率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钦佩和感动。《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严肃、一丝不苟的对待一切,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作为父亲,傅雷教子极严,可他又具有令人感动的真诚和朴实。
在送走将去波兰的傅聪后,离别之悲不由的唤起傅雷对往事的回忆。在家书中,他深刻的反省自己,后悔自己当初不近人情的教育“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父亲能够对儿子真诚的道歉,一切的爱,都在父亲的忏悔中彰显出来。傅雷教子,始终保持着以德为先,做人为本的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艺术。”很少有人教育艺术学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谓呕心沥血。
他告诉傅聪,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只有心灵无比纯洁才会将艺术表现的动人,这与傅雷的直率和坦诚是分不开的。父亲从小給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没有白费,即使远在波兰,傅聪仍然热爱着祖国,坚持父亲給预的信条,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当然,对于傅聪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傅雷也是由衷的为他骄傲和自豪,在高兴之余也为傅聪的坚强,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而安慰。“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傅雷就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赞美,衷心赞美不忘谆谆告诫,深沉无言的父爱,皆凝聚其中。
一封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两人的心连在了一起,一边是孩子勤奋的练习,另一边的父亲却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在前行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情景,并替他做出预案,为他寄去各种书籍作为养料,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艺术造诣,也看到了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傅聪也从书信中吸收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家书给予傅聪成长的力量,让他去战胜各种困难和魔障,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傅雷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爱与期望诉诸笔端,寄给远在异乡的儿子,从不间断。
在一封封家书中,我读出了傅雷的真意:“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同时也想竭力把我们的经验和理智献给你们,做你们一支忠实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们感到这根手杖是个累赘的时候,我会销声匿迹,决不来绊你们的脚。”肺腑之言,舐犊之情,不经意间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掀开扉页那张照片,傅雷专注的给孩子写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动,那份执着真挚的爱在心中挥之不去。《 傅雷家书》读完了,而天下父母爱子之心是永远不变的。所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钟,用心感受父母的爱吧,这也是做为子女的最好报答。
初中生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600字(二)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关于《傅雷家书》,很难讲,翻书评,褒贬不一。在我这,更想以傅聪为引子来讲一讲。
傅聪是有一定音乐天赋的,在三至四岁时,就爱听古典音乐,这一点也是被傅雷发现了。就这样,抱着一种多一项艺术也是好处的想法,将傅聪推上了一条音乐路。
傅雷为傅聪铺了一条路,一条音乐路。
而傅聪在音乐领域中,也是在不断地成长。这条路上,有坎坷,有辛酸。
九岁半,傅聪在梅百器先生门下待了三年。好景不长,在一九四六年八月,梅百器先生故世了,傅聪不得不换教师,但一个合适的也没有。问题儿童,一个令人不喜的称号就挂在了他的头上。
可他学音乐的念头并没有放弃。
离开云大后,他拼了命地练习,衣裤尽湿,也不稍休。加上本身对音乐有一定的天赋,对音乐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于是,在他的音乐路上,他开始慢慢成长,慢慢获得成就。
勇于打破常规,他将生活一切美的事物,强烈的感受融入音乐,丰富了艺术的意境,也弥补了音乐传统的不足。
他越来越成熟。
因此在后几年,他被波兰的教授们认为富有肖邦的灵魂。有一句评价是这样说的:只有古老的文明才能给傅聪多么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境。
傅聪对音乐的理解,变得深刻,这也使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更远了一步。
有的人认为,傅聪学音乐,是被傅雷逼着学的,望子成龙的强烈意愿使傅聪不忍心辜负。可,子非鱼,安之鱼之乐?正如你不是傅聪,又怎知他后悔,他不喜欢他的音乐路?
傅聪活的快不快乐,我们谁都不知道;但至少,他活得成功,他走的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就是在傅聪的成长路上,最离不开的,是傅雷。
他在傅聪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慢慢发芽。在这之间,他对傅聪进行了本国语文的教学,将语文知识、道德观念和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所以傅聪才能被称赞富有肖邦的灵魂,肖邦的意境像中国艺术的意境,因为中国艺术教育在傅雷的引导下已经慢慢根深蒂固。
换一种说法,傅雷推动了傅聪对音乐的认识。
他还说过,他的教育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尤其是用的方式过于严厉,过于偏激,傅聪的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远不如一般青少年的轻松快乐。是望子心切没错,但也不能否认傅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不仅仅是傅聪,傅雷在他的路上也在越走越远。
就像他说的那样,不管傅聪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这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他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个好父亲。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教育方式不同,行为习惯不同。与其批判不足,更要做的,应该是发现闪光点,并汲取经验,化为自己的教育方式。
每个人都有一条路,付聪是,傅雷也是。
在傅聪的路上,傅雷为他打好了基础;
在傅雷的路上,傅聪使他不断对自己有新的认知。
所以啊,这不仅仅是傅聪的路,也是傅雷的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给傅聪所写的家书中的一句话,傅雷逝世后,这句话作为墓志铭镌刻在墓碑正面,它像是一句灵魂誓言,言说着傅雷正直、纯洁、真诚、高尚的一生,又时刻提醒世人,永远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傅雷家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父子之间家长里短的叙述,更充溢着整个国家民族大背景下的家国情怀;不仅仅有伟大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和钢琴诗人之间深刻的对话,还有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所感受到的情重于山的父母之爱。
相隔万里的离别是从1954年开始的,从此,傅聪父母联系就只能靠那一封封炽热的家书来坚持,一张张轻薄的纸,承载着数十年不变的爱与关怀。作为父亲,傅雷从来都是以严父的形象出现的,从幼时对傅聪傅敏近似严苛暴力的在各方面加以管教,在发现傅聪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后,安排了更为严格的练习计划,到之后因为跟儿子在音乐方面有意见分歧之后将儿子气得离家出走,一件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着,傅雷严肃暴脾气的形象在众人的心里是越来越真实而坚不可摧。可是也许是现实中遥远的距离拉长了对彼此的思念,所以在以写信作为一种间接的交流方式时,他收起自身的棱角,用温和且理智的'姿态,表达自我对儿子最真实的爱。
在傅聪离家去北京学习和出国波兰初期,父亲给予了傅聪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生活细节,如吃穿用度,情感问题,父亲都有提出自我的提议和劝告,此时的傅聪,在父亲眼里就像是羽翼未满的飞鸟,还需要不断提醒,帮忙。而不管大道理讲了多少遍,就像傅雷所言,他是以一个父亲的心去爱他的,总想着要他好,所以才会不厌其烦的重复。之后傅聪在波兰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和本事得到不断的提高,这时候的父亲更像是朋友多一点,他会和儿子谈论音乐,文学,国事等问题,并且经常要求傅聪多多讲述音乐方面的事情,然后和傅聪一齐分析研讨,倾听他的观点。慢慢的傅聪已经开始尝试在天际翱翔,父亲就像是明灯,给予朋友一样的陪伴,同时也有光亮去指引方向。随着分别的时间越来越长,相隔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亲近。父母亲像是真正陪在他身边一样,看着他学业有成事业出色,收获感情家庭美满,无论他走到哪里,父母的家书就陪他到哪里,和他一齐分享成功的喜悦,走过音乐的低谷,指引着他更好的生活。家书从开始到沉重气息所笼罩的最终一封,父母的爱从来都没有冷却平淡过,永远都是热烈真挚。在生活上,有父母对儿子事无巨细的提醒和劝告;在事业上,精辟,渗入灵魂的交流一向都伴随在傅聪的学习
之路。
除了父亲对儿子庄严伟大的爱与指引,书中还涉及了不少专业,高屋建瓴的思想,比如他的为人处世准则和对于感情婚姻的深刻意识;还有家书背后的家国背景和情怀,涉及到的数不胜数的古今中外名著。《傅雷家书》不只是记录小家里发生的单纯的爱与教育,它还是能在各个领域给予不一样人群以反思的大书。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无论何时重读,都会给人以不一样的启发和领悟。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每一次翻开,每一次都热泪盈眶。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12-27
《傅雷家书》心得01-14
傅雷家书的作文03-03
《傅雷家书》作文03-04
《傅雷家书》的心得07-04
傅雷家书作文05-2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1-1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傅雷家书》阅读答案08-02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