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集锦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
在得知心爱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傅雷先生在欣喜之余又提出了充满智慧的人生建议: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不能“责人太严,责己太宽”,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女人包括我在内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容易依赖别人,把爱情看的太重。傅雷先生这一段建议非常中肯: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2
《傅雷家书》我目前只读了五十几页也没有一个总的概念,但是从字里行间读出很多东西。
首先是感受。每次家信中都有傅雷夫妇的慰问与关怀,所以我可以强烈的感受到那股爱。在慰问之后,傅雷先生总是以建议的方式提醒孩子某一件事情应该怎么样处理。比如傅聪的一位好友,牛恩德开刀吃了很多苦,傅雷先生就在家书中建议傅聪写一封信,给她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不一定要是长信。你不会感受到傅雷先生的强求,从而也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傅聪一定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可见傅雷先生很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尽力做到不迂腐、不惹厌。其实傅雷也是第一次当父亲,他能与儿子相处的如此融洽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信。
第二是触动。我们家天天见面,肯定不需要写家信,但是要多和父母交流,他们也不是万能的,他们也是第一次当家长,我有的时候总嫌妈妈唠叨的烦,其实就是不理解对方,无法体会到妈妈唠叨的真正目的,而这就是缺乏交流,我们以后可以在闲暇时刻交流交流,或者在周末玩一点游戏,比如身份互换之类的,这样了解了对方,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矛盾。
第三是启示。我发现知识不仅仅是靠读书获得的,从生活中学习也是重要的方式。比如书中傅雷先生的家庭并不是特别富足,但是他还是愿意花钱将儿子送到国外去学习音乐,并且在学音乐的过程中,傅雷先生提供了很多建议,帮助了傅聪的成长。这告诉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培养艺术审美也是一种学习,更重要的是学艺术也不能光学艺术,要在这个过程中找方法,如书中傅雷先生告诉儿子学习一首曲子,要充分了解作者,与作者的脉搏一致,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以上就是我这周阅读《傅雷家书》的感受和启示。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3
作为名人书信代表作中的典范代表,《傅雷家书》无疑曾被千万人品读过,也自然会有千百种体会。对我而言,和爸爸共读此书,也读出了别样的味道。
在学术和专业领域,傅雷是神一样的存在,造诣极深。而透过《傅雷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亲和、民主、包容,既有大智慧,又有“凡人”情趣的父亲。例如,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八卦,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傅雷先生的.风范,使我深深感到——都说“父子如兄弟”。
诚如是,傅雷先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以他的造诣成就,对孩子的教育却不是居高临下的“施威”,而是耐心细致的互动“絮叨”。我的爸爸也颇感慨,说作为父母,不可“恃才行凶”,虽然在礼仪辈分上有长幼之别,但在思想上要给孩子更多平等、尊重与倾听。都说“父爱如山”,我倒觉得父爱更应如海。无论父母多么望子成龙,都不宜在孩子学业不佳或身心成长等遇到挫折时焦躁斥责。作为父母,不必“恃爱行凶”,“高山”仰望令儿生畏,孩子期待更多包容、理解、循序引导的“海”之胸怀。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傅雷”,我的爸爸虽然不是傅雷那样的名人,但他对我的培养与期待却是一样的深沉厚重……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4
傅雷家书作为中国文学上的名著,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书信的内容涵盖各个话题,见解独到、点拨精辟,然而我们也知道傅雷夫妇因为无法承受压迫最后双双自尽,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些文人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悲叹。
我读傅雷家书时,从里面看到了这样一个关于傅雷夫妇处理事情的方式:儿子留学海外,傅雷夫妇并没有给儿子寄很多钱,而是希望他到了国外,自己去勤工俭学,去挣自己的生活费。反思我们现代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有着优越条件的,而他们的父母也摈弃了教育的本质,往往给与优厚的条件和经济基础,但孩子遭受溺爱之后,也往往害了孩子。他们无法经受挫折和困难,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很差,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素养,也是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的。
教育是一个深刻的话题,我非常赞赏傅雷夫妇的处事方法,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案例。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5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轻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殊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悄悄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生疏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厉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倦怠地给我写信。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每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6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
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
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7
那橙黄色的封面,是父母倾注的爱。
那句句的问候,是流淌于心间的暖。
那一张张老照片,是被深藏的记忆。
——题记
让时光轮转回上世纪五十年代,年少的傅聪到波兰留学。从此以后,傅聪就生活在父母的日思夜想之中。于是,感情在一封封家书中传递,来往。身为父母那浓烈的思念与期望溢于言表,身为儿子那不懈的努力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
一、教育
我觉得,傅雷先生的教育是成功的。他是一个严父,但又不死板。比如一个令我印象较深刻的故事。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读完,不禁感叹傅聪的才气,更赞同父亲的做法。鼓励孩子走向更宽广的天地,这是一个家长的最可贵之处。虽然我只是一个中学生,但我觉得一个人应当追随自己孩提时代的梦想,在梦想中奋进,并不断在现实生活中探寻。不虚此行,不负韶华。
其实纵览全书,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书信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这一切都时刻感染着我,不禁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学琴生涯。从小我就在钢琴前,演绎着音乐的魅力。当时是挺苦的,但现在想起来弹钢琴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陶冶陶冶情操,品味品味音乐,的确是很美好的'意境。但我就没有像傅雷这样的家长。我当然不是贬低自己的家长,而是钦佩书中的这样一个家庭,像书中的这样一对父母亲。但一切也未必泯灭我对音乐,对钢琴的热爱,还是依然。再次回到书中,傅聪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成为有名的钢琴家,受了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与他严厉的父亲密不可分的。
书信不仅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更是亲情的流露。在那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可以看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二、爱
从书中可以得知,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心灵的安抚。然而,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看到这里,才感到父母与儿子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在这个世界上,“人爱其子,胜于一切。”的道理谁都懂。是的,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都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虽然不是直接的感情,但这种特殊的,传递情感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如孤儿一般的处境里,仍感觉父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当然了,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也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可见亲情的力量是多么得伟大,是多么得强烈!我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感觉亏欠他们的实在很多。感激他们的同时,又联想:“世上任何一个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都是相同的期望也是一样的,我们应当做的,唯有像傅聪一样,努力读书,回报父母,更加要热爱祖国!”
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回望,然而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教育,永远影响着我们,甚至更加深远!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8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之初即受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傅雷一生孜孜不倦,在文学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他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父母与儿子的这些家书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在人们的印象里,傅雷先生是一个非常理性而较少只露感情的人,而在给两个孩子的信中,却往往情不自禁地流露着自己的悲欢苦乐。如,开篇的第一封信中有那么一段字:“聪: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有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这是1954年傅聪应波兰政府的邀请,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傅雷全家及亲人们到车站送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第二天晚上,傅雷给傅聪写了这段家书,读来割肚牵肠、感人肺腑。
《傅雷家书》中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如,1955年1月26日的信:“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的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欢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是多少人欢乐而快乐!”又如,1961年4月15日信中:“果然不出所料,你的信告诉我们在十三号收到……妈妈(傅雷的妻子朱梅馥)跟我两人把信念了好几遍,每遍都同样使我们兴致勃勃,欣喜莫名!……你的天赋禀资越来越有所发挥,你是对得起祖国的儿子!”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大音悉声,大爱无痕。”《傅雷家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渗透了一种伟大的、理智的父爱。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
傅雷总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耀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1956年2月29日夜信中,他关于傅聪对于莫扎特作品认识的不断深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艺术方面给儿子讲了情理交融的一课:“……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刻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你活在他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同样再此信中,他提到对艺术乃至人生的态度——“真诚”。“真诚是第一把艺术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比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去爱”。“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会做人。艺术家一定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韧。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较少不完美之处!”
一本《傅雷家书》,可谓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真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9
暑假期间,我对《傅雷家书》进行了粗略的阅读。顾名思义,这批书信,只是父子之间——傅雷与傅聪之间的私人函件。多年之后汇编成册,刊行成书。然而,它们又不是寻常父子之间的闲话家常。而是两位特殊艺术家之间的心灵对话。
这些家书字里行间无不射出傅雷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傅聪对父母的挂念,对祖国的眷恋,对音乐创作之路的不断摸索,一次次成功和失败后的反思。
关于此书,我想从子女的角度稍作探讨。傅聪——无异是当代年轻人的榜样与模范,除了谦虚听教,刻苦钻研,勤于反思外,他还有当代青年所缺失的一个品质:孝。
因为孝,傅聪的聪明才智才会在每天12小时的工作学习压力下,给父母投递回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也正是这些信件,换来了父亲的悉心指导,使得傅陪在生活中更加体会到劳逸结合、正确理财等的重要性,少走弯路,更上一层楼。
对比现在许多子女,手机的通话记录里从来没有家里的电话,在社会上拼搏,总以“忙”为由不愿踏上故乡的`土地,实则愚昧无知!
下面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就当调侃。吃饭的时间就是被父母说教的时候,对此我也深有体会。但前一个星期经过了父母加班,自己在电脑前敲键盘、嚼泡面的那个夜晚。我彻底改变了自身的想法。那时,一阵空虚莫名袭来,自身忽然像云似的无依无靠,这种空落落的心仿佛被掏空一半的感受,数秒后又忽然淡去,如烟雾被吹散。
来之快,令我措手不及;去之快,使我呆若木鸡,这种空虚感,是什么?
静心寻思,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天24小时,占的比例是多少?
早上我去上学,父母去上班,早出晚归。夜晚,我埋头于作业堆,父母各有手头的工作。似乎在一起的时刻,只有晚餐,但似乎我们在餐桌上呆久一点就不耐烦呢。
引用傅雷一句话:一个人往往对在乎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自己得这种愚蠢,而不去改正。
从今天起,给我一餐饭的时间,让我去诠释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0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在读《傅雷家书》这本书之前,我从网上了解到傅雷的一个儿子傅聪是钢琴大师,另一个儿子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我不禁感叹:两个如此厉害的人那么他们的家长必须也很厉害。可是,厉害的家长不必须教育出厉害的儿子,而需要很多品质才行。例如要负责,有耐心,并且在教育的同时还要付出很多,比如说时间,体力,脑力等等,而傅雷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
事实上,不仅仅是傅雷,所有的父亲哪个不期望自我的孩子好呢也许一些人会常常被父母唠叨,自我十分十分的烦躁,还在想如果父母不再唠叨该多好。那你就错了。父母做的一切还不是为了我们自我吗人生是我们自我的`事,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费时间费力的帮你管你教导你,你还不必须孝敬他,他也不能得到什么利益他们为什么要做这种费力却不被你理解的事情难道他们还不是为了我们自我吗为了让我们的未来更完美,只要看着这些,就足够了。他们并不期望你长大后报答他,孝敬他,只要能在一个地方默默地看着你发展的更好就足够了,甚至他们都担心老了以后会成为你的累赘。如果说孩子是为父母活着,那说明孩子错了,如果说父母是为孩子活着,我想这句话必须是对的。
我们之所以存在,是父母的力量在支撑。就算你做了什么错事,世界上任何人都抛弃你,父母永远都会等着你,等你转身,等你回头。
所以,从今日开始,不要做了错事责怪父母,不要让父母为你做完一切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和父母顶嘴,不要大声对父母说话,父母的年纪大了,不要在他说话时提出他的错误,不要埋怨父母没有给你好的一切,因为父母给你的一切就已经是他们的一切。从今日开始,做一个好孩子。还不晚。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傅雷家书》。早就听说《傅雷家书》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读完以后果然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一向没能亲阅。原以为,傅雷家书,是反映战场上的儿子,写给母亲的书信。近日得读,才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写给儿子的金十二年来的书信。从儿子离开自我,出国进修,儿子恋爱,成家、学业上的彷徨,与国与家该进的职责,与父与子该把我的原则,淋漓尽致,溢于言表。
细读之后,我想,这不仅仅是弗雷先生留给儿女的肺腑之言,也是普天下父母想给儿女的肺腑之言,只是有的父母木那,有的父母不善言辞。关注儿女的成长,像朋友一样与孩子聊天,是为人父母的天伦之乐。
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此书中,汪先生列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从思想观念出发,到细节造成的差距,忽视细节的代价,由细节的本质到细节的积累。深入浅出,清清楚楚,淋漓尽致的'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观念,从做人,做事,做管理,到处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
书已读完,但其中的一个个的重要事例常常浮现于脑海之中:加加林的一个看似微小的动作——脱鞋穿袜走入飞船,表现了他的个人修养和素质,成就了太空飞行的第一人。一位优秀的青年却由于一个简历的失误,失去了一个极佳的工作的机会,药厂厂长的一口痰结束了一次外商合作的机会。“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深地明白:教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进取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所以我时刻提醒自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书育人,异常是应对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异常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更应当注意自我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也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从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来看,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我,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花大力气做,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比如备课中的问题设计,问什么问题?怎样问?何时问?甚至问题的遣词造句都要进行慎重的研究和选择,争取使每个问题都问得有价值,有针对性。另外。教师也要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教师应时刻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我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最终,教师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教育管理学生。仅有了解自我教育的对象,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等细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问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作为一教师,虽然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但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点肤浅的想法。作者所强调的注重细节的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明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
教书育人的工作决不能等同于工厂制造产品,产品坏了能够报废,而针对人的教育如果失败了,损失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目光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首先关注的应是身边小事,学生成长的环节就是由这些小事构成的,学生发展的任何事都要求教师用心对待,千万不可小视之。
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合而成,茂密森林适于千百颗树连接而成,骄傲的成绩更是由无数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我生命中的细节,在过程中完善及细节之美,仅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进入另外一个春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2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之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母亲的温柔体贴,父亲的严肃慈爱,都与生活环环相扣。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都说家风,家教贯穿一生,每个家庭的独特家风家教都创造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亲的一言一语都在影响着自己。所有人的身上都影影淡淡的存在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风的传承啊!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3
平凡的语言,琐碎的事,无声的教诲,浓浓的爱,从《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妇给傅聪傅敏爱的教诲,也看到了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应有的那份爱的教诲。
首先,爱是成长中无微不至的关爱。
从孩子走后第二天就忍不住思念而开始提笔嘘寒问暖到夫妻间对孩子们童年桩桩小事的循环回忆,从专业上一个曲子,一个旋律的"自我陶醉",对每笔生活费开支的'"琐碎罗列"指导,我们都可以看出,傅雷夫妇对自己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份关爱是在生活上的,也是在学业和精神上的。反观我们同学们的现状,留守儿童居多,爷爷奶奶能给的仅是生活上的照料,教师仅能给则更多的是学业上的教育,而我们的孩子们更是缺少了父母在生活和精神心灵上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其次,爱是成长中长情的陪伴。
《傅雷家家书》中,傅雷夫妇并未因傅聪远洋留学导致空间距离上无法时时陪伴,就缺席了自己孩子的人生成长,相反,他们采取了更具有爱心的陪伴——心灵陪伴。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己孩子的专业,傅雷竟能就其中的一乐曲,一乐,一字节发表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即都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关爱,更是对孩子在深处迷茫中的一种指导。反观现实,学校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有多少能做到不缺席自己孩子的人生成长呢?
最后,爱是成长中的互相理解。
傅雷夫妇让我们看到父母与子女之间,并非是你尊我卑,你令我从的关系,而是你说我听,你心我知的朋友关系。在家书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你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朋友"等言语,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孩子面对困难时,傅雷夫妇并不是直接出面代孩子战胜困难,而是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自己去勇敢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他们给孩子解释人生的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勇敢面对,需要自己努力拼搏。而在这样的教育下,傅雷的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在自己深陷迷茫、困难时,父母并非"出手相救",而是理解自己的父母是为让自己更好、更快成长的良苦用心。互相理解,才能互相融合,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关爱、陪伴、理解,这是傅雷夫妇对自己孩子的爱,更是我们每位家长,每位教育者应对自己孩子、学生的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4
市场麦曾经评价过傅雷的《家书》:是艺术学徒的好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苦心造纸、苦心教学的文章。
《傅雷家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儿子交流。我清楚地记得,是傅雷指出他的儿子傅聪说话太直白,在他的生活中不够成熟。他说我自己也经常制造这些矛盾,希望大家分享一下。傅雷和儿子平等地交流和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语气。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傅雷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问题,让儿子更好的接受建议。由此可见,傅雷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傅雷,他在孩子抑郁的时候给了建议。他建议儿子因为抑郁症要冷静,保持心理平衡。他要时刻保持冷静,客观分析,竞争。虽然我们的父亲在我们抑郁的时候会给我们同样的建议,但大多数父亲都是从长辈的角度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像傅雷那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够心平气和,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孩子沟通,有多少父亲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所以我觉得傅雷作为一个父亲,不仅可以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可以让人们虚心接受。
傅雷在与孩子的通信中并没有直接说明他有多爱孩子,但从他对孩子的劝诫,以及对孩子的忠告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爱从未减少。我觉得傅雷是群众心中的阴影。他们对孩子的爱不会被直接暴露,反而会被刺耳的话语和严格的要求所取代。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难道不是父爱吗?
父爱伟大无私。
父爱温暖而深沉。
父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的心得07-04
傅雷家书心得12-27
《傅雷家书》心得01-14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6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1-16
傅雷家书的作文03-03
《傅雷家书》作文03-04
傅雷家书作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