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时间:2023-04-30 09:42: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

  近来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觉得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看了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书中所折射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敬业精神,反思实践的能力都使我深深震撼。他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想尽办法减轻学生负担,他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把教变为学,而印象最深的,便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宽容,尊重,热爱,特别是对所谓的“后进生”的关注,更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老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

  后进生,恐怕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上花费的工夫不小,却收效不大,有些教师干脆最后放弃。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总结出了很多很好地经验。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这些后进生的“第二套”大纲的工作,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对这些阅读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挑选,甚至自己可以选编一些,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为了帮助一个叫费佳的后进生,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并且他还为他搜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概有一百本书和小册子,后来又为他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二百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

  在读的时候我忽然闪出这么个念头:是谁,制造了这些令人烦恼的“后进生”?答案可能是我们大多数教师不愿接受的,但这是个铁的事实:如此令人烦恼,令人头痛的“后进生”,他们的制造者可能恰恰正是我们教师!由于我们一些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对于一些学生教育得不到位,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自尊感”、“进取心”、“对学习的爱”渐渐消逝,对待学习越来越麻木。其结果就是后进的越来越后进,教师也越来越烦恼。在这恶性循环下,美妙的教育过程对于这些“后进生”和“后进生”的老师来说,都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而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后进生的一段话我觉得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处的,现摘录如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所以我认为,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尽量用艺术性的优美的言语打动他们,不能过于偏激,在对“后进生”充满爱心、耐心的同时,更需要一份智慧的思考,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轻言放弃。当我们做到这些后,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都将会盛开教育那欢快、灿烂的花朵,同时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也将会再次在心头一同共享那份教育的温暖。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

  阅读安奈特的这本《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让我想起了很似乎已经淡出我脑海的工作前的设想,也勾起了我工作之后的许许多多成败得失。本书中那些成功或失败的故事中仿佛都有自己的身影,这本书有了让我找回最初梦想的冲动。

  阅读这本书,我觉得当好老师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等两个章节,给予自己做教师应持有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仔细想来,是不是只有具有良好行为态度,具有魅力的教师,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温馨教室”的软件内涵。想想,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很直接很真实,很少有学生想去主动适应老师,只有我们去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这样才有机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如:“关于课堂管理”“实际授课指导”两个章节,给了不少良好的建议,有的建议正如雪中送炭,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知道怎样面对我的新学生,怎样让自己的工作有一些突破。那么拥有这样良好的课堂管理和优秀的实际授课方法,还发愁与学生不够和谐吗?还会没有学生喜欢你吗?师的改变带动生的喜欢,也就构成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如果老师和学生相互不喜欢,关系不和谐,那么我们又何谈教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怎样才能落实了?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班主任所教的科目总是学生最重视的,这里不乏有权威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还是相对来说做了很多工作的,在朝夕相处中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反过来说,如果科任教师不只是在教学,同时也在努力的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之余也能够与学生多多沟通接触,那么她教得也会非常省力。就像今年与我搭班的英语老师陈老师一样。在教学任务之外她常常做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每次我开班会课、家长会她都会给我提一些意见,我们一起共同商量,班级里出现了什么突发事件,她也会第一个站出来……因此,她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一年中进行了两次最美教师评选,我们班级的学生总会选择我们两个人。而且,这个班级的英语也提高了非常多,要知道英语老师从来不会占课拖堂,她紧抓自己的四十分钟课堂效率。这都得益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正如李镇西所说“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

  我们得承认自己的平凡,得承认自己是个会犯错误的凡人,这本书里也一样,有成功的例子又有失败的例子,才会让我有信心读下去,才会让我更加信服。虽然,我不能(或者说每个人都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其中的每一条,但是走到讲台上的平凡的我就得做出一些努力才行,毕竟我是不能魔法棒一挥就能改变一切的,毕竟我们的工作会影响某些人的未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的关系我觉得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就像对待你喜欢的朋友那样。

  试着想一下,在马路上见到一个陌生人的孩子,他正在乱扔垃圾,或者做了其他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那么,这个时候你走上前,像教育你的学生那样教育他,或者和颜悦色的去给一些建议,你能不能想象得出这个孩子的表现呢?我想多半是无效的,弄不好还会被无礼的说成是“多管闲事”。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们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一个人又岂能随随便便的听另一个人的摆布,而且也令人感觉莫名其妙。就是这样的,没有关系的两个人或者关系不好的两个人怎能很好的形成良好的知识传输和接收系统,难以建立情感交流。

  所以,在师生关系上我比较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师生应该成为朋友。所谓师生朋友,不是让我们老师以为的巴结学生,讨好学生,而是指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充满真诚感情的朋友。我们要拿出真诚来对待我们的朋友,才能够在学海之中“达成共识,共同成长”,从积极意义上为良好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之一,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人性。

  在安奈特这本书中的许多建议也有助于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如“贯彻‘你还好吧’策略”、“每天都问候学生”、“采取‘亲近’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最爱’”、“了解每一个学生”等章节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如对待朋友一样;另外“不要带着怒气行事”、“不要把诗人问题带到课堂上”“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对事不对人”教会我们怎样正确的对待我们的朋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朋友而不是一个,书中又建议我们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比实际情况稍微高一点的评价”,用成功来激发更多的成功,给每个学生未来的希望,我们“不求完美,只求进步”,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和鼓励的人性的光辉。

  陶行知说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工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适合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听起来有点理想化了,但是每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都应该试着追求这种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我们不能让教育向“科学”挺进中,却让“人”在教育中失落!

  二、要学会克制自己,让不合理的情绪在课堂以外消化。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懂得“爱的教育”,我们也时刻都在无私的的播撒着爱心,用“爱”来感化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常常觉得某个同学太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怎么也教不会,即使再有耐心也被吞噬了。此刻,我们会做出一些让自己非常后悔,又导致功亏一篑的事情——对学生大发雷霆。往往只要这样一做,无论你是出于好心,还是真实气急了,无论你之前做过多少努力,此时在学生心中就只留下眼前的情景——老师很无礼,老师太过分了,怎么有这样的老师……你很难或者再也走近不了这个学生的内心了。

  李镇西有过这样的教训,我也有过这样的血的教训。那是工作的第一年,是最有工作热情和想法的一年,但是我确实不知道是哪一件事情让这个女学生对我失去了信心,导致他们一起玩的几个同学都对我不理不睬,我一直很困惑,直到临毕业前,因为她不能参加考试退学后,我才松了一口气,通过她的好朋友得知,这个“结”源自于某一次的严厉批评,我觉得很遗憾,我没能在她走之前将这个心结解开,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解开,我永远记得她看我的眼神。

  所以,如果你不想功亏一篑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至于过于激烈或者带有讽刺,学生听得懂也心里明白;批评学生不要声音过于高亢激烈,其实最力的是平和轻柔的声音,高亢只能激发学生的“攻击欲望”;不要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课堂上来,是不是被当成出气筒你心里明白,学生更明白;要让自己常常保持愉快,你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学生也会跟着活跃;要常常让自己跟学生微笑,让微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待后进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让他在你的尊重和鼓励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让他感恩的心成为他持之以恒的动力……

  当你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后,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在这一百零一条建议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条是鼓励教师要如何严厉的惩罚学生的,他在书中时刻建议我们:“保持微笑”“经常向学生表示感谢”“平和青楼的声音最有力量”“对待学生要‘人性化’”“切忌冷嘲热讽”“不要带着怒气形式”“时刻保持镇静”“不要挑起学生的‘攻击欲’”等等。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也同样,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的思想,也从没有有一条提到要如何严厉、激烈的批评才能获得学生的进步。不是他们有意规避了这个问题,而是生气发火真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冷处理,对于学生的一些挑衅要学会随机应变,或者装作没看出来挑衅,当做正常事件处理,学会打太极,学会以柔克刚,学会化骨绵掌,让挑刺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磨平棱角,让懂事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成为你的忠实拥护者,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效更水到渠成的开展。

  仔细看看这一百零一条建议,其实当初工作的时候都是这么想的,但是面对不可预知又千变万化的情况,我们的初衷在不断被改变,阅读这本书,从中找回自己最想要的自己的形象,让那些不知不觉中成长出来的不该有的东西克制下去,做一个健康的老师,做一个愉快的老师,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做一个有效的老师,让自己的学生和自己一样能够健康的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只要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就会让儿童越聪明,让他们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他们的分析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

  我们先来看一下,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劳动是什么?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一年年积累的事实更有力地证明,这里面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有一点,我是非常赞赏与认同的,那就是"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灵手巧是互通的。结合目前我们学校的实际,我认为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苏氏的观点。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玩",这里的玩是和苏氏的"劳动"是相通的。

  在我所任教的家政课中,在带领学生学习一个新的菜品时,往往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动手能力好的学生完成的较快,动手能力差的总是落在最后。就拿我教的凉拌三鲜来说,聪明的同学听完教师的讲解,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而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就是手把手地教,也是糊涂。因此,我主动联系班主任,在家长来校接学生的时候,与家长沟通,放假在家让家长配合,适当放手让孩子回家也试着练习做一些基础菜品,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多动手玩耍。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活动,它的各个步骤和操作之间都有依存性,而且它要求高度的注意力、精神专注和动脑筋思考。这些动手的过程其实脑力也是在劳动的。

  会玩的孩子聪明,因为他们反应敏捷,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因此,劳动(有意义的'玩)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玩耍(劳动)还要和阅读结合起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读书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强调的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回想到自己的课堂,有关这方面的训练较少。当学生在学习新知遇到困难时,与其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口干舌燥的说,我们不妨让学生放下刀磨一磨(动手操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劳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不就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吗?我们教师应时刻留意,给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让劳动在学生的指尖上生花。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4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

  承接着孩子的火星,这沉甸甸的分量和责任也提醒着自己,我也是带着追求做一位好老师的愿望来工作的,我和学生的愿望火星在学校相逢,这成了我努力想做到的:在专业上可持续发展。如果把工作生涯比作一篇高影响力的论文,那么过去的一年多教师经历则是开头的序和引言,而《给教师的建议》恰恰是质量很高的一篇参考文献,所以我得好好引用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方法。

  关于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修养。一页页的读完,一点点地在体会心理学知识的身影。如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提高阅读水平;利用多种记忆技巧提高学习方法;利用能力发展观让兴趣与挑战同在,提高后进生成绩。这些理论深入浅出的渗透到实践中,指导和启发着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膜拜学习,迁移到课堂实践中。

  关于时间分配和阅读:每个阶段关注的点不同,想法也不同,在教四年级学生时间管理的课堂中,也引发了自己对时间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阅读二字点出了平衡时间的关键。整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建议就是:阅读。

  教师如何备好课上好课,阅读。你想上好一节课,不能仅仅是把这一节课要讲的东西罗列出来,或者绞尽脑汁去想课堂上的串词,这样的课上起来看似很好,实际上往往会忽略学生的需要,忽略学生的课堂状态。好的教师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的脑力劳动。为了教好自己任教的.学科要充分学习关于此学科的知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要讲的问题会游刃有余的多。学生甚至是后进生如何学习和阅读?对于一般学生,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边读边思考,边记边思考。对于后进生更是这样,要给他们提供单独的题或书籍,让他们逐渐体会阅读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阅读书目,自己收藏一定的书籍。此外,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德育教育也离不开阅读。

  关于自我教育:作为教学新手,一直在反思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小学生对所有的老师都崇拜,而初中以后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受欢迎的老师要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公正亲切有个性等等,对照下来任重而道远。不过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每一位老师都有我要学习的财富,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学习,我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教育,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这篇工作论文的最精华部分还是在操作方法和设计,这些还需要在课堂时间中磨练,我会在这一百条建议的指导下继续努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假期刚好看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有幸拜读,感觉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一个字“忙”。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