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1
这个月读书会指定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收益良多。以前在工作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一种忽然开朗的感觉。这也印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有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这些年一直潜心帮助问题学生,但未进行系统的思考与分析。王晓春老师将问题生主要分成了五大类:
①行为习惯型问题生:“懒”。
这一类学生突出表现在行为习惯方面,比如违反班级纪律,没有礼貌,马虎,迟到早退,一般没有品德问题,只是爱惹“麻烦”。教育这类学生,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得改正。只需要抓破坏性最大的还有纠正起来容易见效的毛病。逐一进步,不求立竿见影。
习惯问题根源一般在家庭,我和同行老师们一致认为“问题学生一般问题在家”。所以争得家长的配合很重要。
②厌学型问题生:“怠”。
这类学生品德也没多大问题,只是不爱学习,一谈学习就烦。不喜欢听课,不写作业。这类学生不适合用惩罚的办法,尤其是学习惩罚,比如罚抄,只会让学生更厌恶学习。关键是要找到厌学的原因,背景知识问题还是智力问题,基础差还是学习类型不适应(比如喜欢交流型学习,不喜欢被动听讲)。知道原因,才能知道怎么鼓励和给予信心、学习成就感。
③心理型问题生:“怪”。
这类学生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狂躁,攻击性或者忧郁多疑,自残。这类问题比较难处理,因为往往跟家庭和童年经历相关,老师工作要慎重,以防守为主,注意沟通方式和对其他同学的提醒教育。避免太过主动而适得其反。
④品德型问题生:“坏”。
这类学生不是简单的“淘气顽皮”,而是邪气。打架抢劫,偷窃钱财,不少人属于“边缘生”,价值观有问题,一只脚已踏入社会,与不良的社会分子有关。这类学生对老师本人的社会经验和战斗能力要求较高,尽量以稳定班级大局为主,稳住学生,不激化矛盾。当然必要时需给予纪律处分,甚至联合公安等机构。
⑤“好学生”型问题生:“骇”。
这类学生可能具有“双重人格”,“两面派”或者抗挫能力差,突然受刺激而爆发出来,做出极端行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教育好学生关键在于不过分捧高他们,让他们学会接受真实的自我,发现苗头,预防其崩溃,特别是出事后要让他们休息一段时间放松自己。
以上是王老师的研究分类,不仅仅说内容予人启发,更重要的是能让我更清晰的看清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才有可能对症治疗。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润物无声、文火慢炖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都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2
看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后,我领悟到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多看、多思考、多问一问为什么,贴近学生的心灵:
一、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态度: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学生有耐心,就能仔细观察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这样,老师对问题学生的判断才更加准确。如果没有耐心,学生的问题行为只会变得更加的糟糕,并且这也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这可能会导致老师的耐心进一步减少。反过来,如果老师对学生有耐心,会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原因,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处理思路也会变得更清晰,这将促进学生的问题行为的解决。而这结果是老师希望看到的,以后老师对学生也会更有耐心。结合我的经验来看,我觉得,耐心是问题学生教育的态度基础。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噪,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生也多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老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诊疗,前提是教师要冷静。
二、遇到事情多想为什么。
平时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碰到问题,比如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按时完成等等问题时,老是抱怨,怎么办呢?却未曾去思考学生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听,为什么作业不按时完成,就象王老师分析的,不知道不听讲的原因和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怎么能知道对策?好好的反思了下,我想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更深入地去了解学生,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所以,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先思考一下,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三、“只会责备别人,不会反思自己”。
学生的学习问题是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总有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不注意听讲,上课走神,或者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玩些小动作,我们会责备学生不认真听讲,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等等。或向班主任或向家长汇报这种状况,但我们没有很好的去想想学生为什么会出现种种问题呢?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在上课中的课程设计出了问题呢?学生发生状况,教师最应该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而不是埋怨学生,埋怨家长,否则,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提高,工作还会继续碰钉子。
所以在我的意识里面他们就是没有认真听我讲课,我上课的时候也仔细观察了他们,有时候也突然问他我讲了什么,他也能回答出来。原来这些学生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其实他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否在注意听讲,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去分析一下自己的听讲姿态,让他们作一些小的调整。
我想,教育是门科学,所以教育出了问题,我们还是要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解决。这需要我们教师有良好的素质和科学的发展观,要冷静思考客观的处理。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3
r的调查研究、分析推理。比如学生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讲,有很多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对策往往缺乏针对性。
其二:本书中第二个章节细致地对很多常见“症状”归因和给出对应的处理措施。比如严重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不完成作业、马虎等等。其中关于马虎的分析很中肯。这在平时考试之后,学生和老师说非常多。而且往往成了学生自我辩护的武器。马虎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究其原因非常多样。比如心急,这个在生物遗传题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题目需要书写基因型,涉及到多对基因的字母,有的学生会把对应关系弄错,或者随意为某种基因型赋字母。其实在做题时冷静下来,一步步对照地把字母写在对应的符号旁边。然后再往下读题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另一类是害怕。有很多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很多时候家长都认为是这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是学生只善于理解局部知识,不善于理解综合知识。还有一些时候是对一些常考点不熟悉,做题的时候就顾此失彼。也有一种情况是学生的短期记忆强,而长期记忆能力弱,平时考试多是短期记忆,成绩不错。等到期中、期末考试需要长期记忆,而这恰恰不是他的长项,于是出现滑坡。当然也有可能平时做小测验同桌之间做点小弊,一到大考就暴露出来了。当然也有真的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吓的紧张的。当人面临过大的压力时,智力下降。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家长减压。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致分析了。总而言之马虎的现象应该细致地分析其背后的机理,不可小觑。
第二种比较有意思的症状分析是关于“同学冲突”的。对于学生的矛盾,应该多谈尊重,少谈爱,因为爱很抽象,人与人之间也很难有无缘无故的爱。学生的多数矛盾不是靠爱,而是靠游戏规则,靠公平,靠分清是非,靠互相尊重,互相让步,靠分析问题来摆平的。而学生冲突中有一种类型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说白了就是有理说不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总是让人误会,着急之处只能动手解决。这里也可以看出,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小训练。对于已经出现这种问题的少年儿童也可以通过坚持每天大声朗读的方法来逐步训练。
还有一种“症状”是严重小说小动,原因之一是听不懂,学不会。少年儿童精力充沛,像一股洪水,一般学生的精力主要流向学习渠道,问题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精力就会向纪律方向流动。这就需要将其精力向其他方向引流,尽量再引回学习。
这本书里最后一个模块的具体案例分析非常有意思,对一个个案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可以看出提问也是需要能力的,可以从许多案例中看出,我们很容易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能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从王老师的持续的诊断中,看出他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中有个案例是一位教师因为说不过学生而头疼,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总有一些学生思维非常快,口才了得。短时间内没办法提高自己辩论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避实击虚。”当然从长远来看,教师也应该多训练自己的辩论能力。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4
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是一本为教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面对作者在书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学生’,会不知不觉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并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讨,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教育,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打开这本书,我们便打开了教育智慧的‘百宝箱’"李镇西老师的话语打开了我兴趣的天窗。
深入读进去,书中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看完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不由地感慨,这也正是我所曾犯过的错误呀。特别是"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和"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这两条,曾是我最迷茫的。于是我迫不急待地读下去,十一种正确思路很快读完,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 " 退三进一 " ,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 " 退三进一 "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 " 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 " ,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我们班有个男生雷益,性格比较反叛,具体表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概括:班主任说什么他都不乐意,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但是这个学生有一个爱好爱踢足球,口才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出黑板报也是个人才,一次班会上,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 " 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在班上那么有才干却没有一个人选你当班干部,你有没有冷静的思考过为什么? " 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点点头,到了后来他自己主动表态,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跟他出来长谈了一次,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及与同学相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论分析,不是抽象谈理论;有案例,但是不单纯讲故事。王老师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从中可以看出王老师对教育的爱正倾注于分析之中。读这本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5
这几天读了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书中对问题生的种类,教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语言幽默,浅显易懂。
在“问题生教育在教师工作中处于什么位置?”中,王老师说:据他多年的观察,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精力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倒挂现象。这既是教育低效率的表现,也是教育低效率的一个原因。
他提到了四个倒挂。一是教师用在管理方面的精力多于用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精力。二是教师的经历相当一部分用在了脱离教学的教育方面。即使在教学方面,教师的主要精力也常常并非用在真正提高备课水平和讲课艺术上,而是用在了教学管理方面,比如催逼作业、分数排队等等。第三个倒挂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本该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多数人身上,然而,许多教师实际上是把重点放在问题生身上了。第四个倒挂是老师面对问题生常常想都不想,上手就管,碰了钉子也不琢磨是怎么回事,只会继续和学生较劲,给家长打电话,这就正好把主要精力放在次要方面了。
通观这四个倒挂,你会发现我们的教育工作科技含量很低,效率很低,是粗放型的。而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真正用在问题生教育上的时间应该反而更少。每天和问题生对着干的老师,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专业水平比较低的,精力倒挂的。王老师说,问题生只是教师工作对象的一小部分,对问题生教育绝不是越重视越好,教师也不该被问题生牵着鼻子走,花费更多的精力。非常值得思考!
在“问题生教育的中策如何实施”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这样一点: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王老师说,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
他的建议和主张是:教师遇到问题生出问题,第一反应最好像科学家见到不明飞行物的照片一样,怀着好奇心问道:“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和研究,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大有好处。
当我们冷静的把问题生当作一个研究对象的时候,我们的反感和厌恶立刻就会减轻,因为你不大可能讨厌你希望了解的东西,好奇心能冲淡厌恶,甚至欲望越强烈,态度就越冷静,科学家都是这样的。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遇到问题生时常常都是考虑怎么办,而不是先问为什么,不去研究这种现象。所以常常是义愤填膺,用管理主义的怎么办去思考问题,这样我们的思路就不对头了,因此也常常出现问题处理不当的情况。
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研究,不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处理,也不能急于去下结论。凡事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多加思考,综合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此书不但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但有激情,更有策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相关文章: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精选10篇)07-14
问题学生帮扶工作计划11-23
员工手册心得04-19
放射诊疗工作总结04-22
问题学生帮扶工作计划2篇11-28
《朗读手册》读后感03-17
员工手册培训心得08-25
教师问题学生辅导总结(精选6篇)10-21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