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

时间:2024-09-21 13:54: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伊豆的舞女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1

  《伊豆的舞女》讲述了一个孤儿出生的青年学生,在伊豆孤身旅途中,邂逅了一位天真纯洁的年少舞女。但旅途的短暂与阶级的悬殊,都注定了这次邂逅只能是开不了花的偶遇。但正因为这种遗憾,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在当时的日本,艺人是一种非常低贱的职业。茶馆的老婆子就以非常轻蔑的口吻描述他们。而艺人们在经过他村时,也是显得自卑。而这位青年却恰恰相反,他不仅没有看不起他们,还热情地邀请他们吃饭,和他们结伴而行。为了能与他们的距离更近一些,还特意摘下代表学生的学生帽,买了便帽戴。在他们又脏又小又简陋的屋子里,他特没有嫌弃。好像在这位青年看来,阶级差别并没有束缚他的思想,他这种追求平等的精神难能可贵。

  反观我们现今的社会,有些有权有势的人,就认为自己的身份比其他人高一等。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每个人,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我想,作者川端康成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舞女熏子天真无邪且又别具风情。她不但喜爱唱歌跳舞,而且也爱下棋,十分热衷于诗歌文章。她与青年下棋,听青年读书时专注认真的神情还历历在目。这与我们对舞女的固有形象有了大大的转变,也看到了天真、羞涩的舞女形象。然而,舞女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青年的不止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净化的洗涤。

  其中,让我既深刻又震撼的场景是:舞女在公共浴场发觉了远处楼上的青年与哥哥,一阵高兴,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日光下来,踮起脚尖,伸长了身子朝他们打招呼。“我满心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像刷洗过似的。微笑长时间挂在嘴边。”作者这样写到。是啊,十四岁的舞女,对于二十岁的.青年来说,就像是夏日里的冰淇淋,是美好、凉爽的。

  在伊豆的旅途中,舞女和青年从以心交流,互相慰藉,从而使两颗自卑、灰暗的心变得自信、明亮起来。这也是现今社会所缺乏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信任。

  最后的离别,带给我们的是遗憾、忧伤。正是因为这种淡淡的忧伤,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那朵花,永开不败,就像舞女的微笑。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2

  一个青年学生在旅行的途中偶遇了一群流浪艺人并与他们结伴同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我手中的这本薄薄的《伊豆的舞女》,收录的是川端康成的几篇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大概是最负盛名的一篇吧。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与一群流浪艺人结伴而行,并且对其中一位14岁的舞女产生了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如同秋风轻轻吹起了一片树叶。主人公和舞女之间有着淡淡的爱慕之情,但故事并没有像一些爱情故事那样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主人公的不只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净化的洗涤。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点滴,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重叠的山峰,秋日的木叶,流浪艺人轻敲的鼓点,舞女可爱的裙裾,一切都带有很浓郁的日本特色。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不只是优美的情节和细致的语言,文章中给人们所表现的人物或景致,都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淡淡的一点一点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叫人领悟。

  川端先生在小说中布置了一种悲凉的基调,主人公所见的中风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夺去父母性命的三个孤儿,失去儿子、儿媳的孤苦可怜的老奶奶;受人歧视的流浪艺人中落魄潦倒的荣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的荣吉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让但又无奈还是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会风习自己也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等,无不反映出一种悲苦,无奈的情感,这又正与“因孤儿根性而扭曲了性格”、“不堪令人窒息的忧郁而来伊豆旅行”的主人公的寂寞与孤独相呼应。这也许与川端先生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3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先生的著作之一,以前是知道有这本书的,只是未曾拜读。近日忽听得山口百惠所唱的电影主题曲才晓电影早已有存,歌中典雅古朴的韵味,怀旧的叁弦琴,让我对电影有着莫名的期待。

  小说是我在电影后读的,也许是自己不善于形象思维吧,觉得电影是要比塬着好多了,并进这也是川端康成先生早期的作品,电影的拍摄他也参与了其中,多年的积累和历练,自然会多出一份岁月的厚重与成熟。

  “谁知道那些卖艺的会在哪里歇脚呢,哪有客人就会到哪儿去,在那儿歇脚。谁叫她们是卖艺的呢,只有四海为家。”

  舞女们是一群走江湖卖艺的女人,在伊豆的相遇只是应为川岛——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离开孤独的生活一次独自旅行。小舞女该有十七八岁吧,这样一个猜想却是川岛学生式懵懂爱恋的开始。小舞女呢?“我眺望着她雪白的身子,它象一棵小桐树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嗤嗤笑出声来。她还是个孩子呢。”只是身份的差异,舞女像候鸟一样四处瓢泼,川岛却钟要回东京的。

  我是不懂日文的,在读小说时才明白为什麽荣吉要饶了而行,也只是身份的差异:

  “乞丐、巡回表演的艺人禁止入村!”

  身份的'差异让我怀疑,这是怎样的恋情呢?

  川岛因薰子的缘故与艺人们相识相知相交,可处处都存在着歧视,她们向路人弯腰致歉,只能住在拥挤的小酒店,每当川岛请她们去自己所在的旅馆玩时,荣吉的岳母总会一打扰川岛学习为由,而其他人也只有默默地离开。唯有的一次却也要付出不小代价。看着薰子玩的如此的开心,也只有纯真的幼稚才会那样的无忧无虑。当川岛读书给薰子听时,却又是该走的时刻了。

  薰子还是个孩子,可她却注定是个舞女,就像她捡起给川岛的手杖一般脆弱,在荣吉的孩子九九之日时川岛选择了离开,塬本是要和薰子出去玩的,但仍发生了变故,这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她们是四处卖艺的女人。那一晚十四岁的薰子看到自己与川岛间不知从何而来深渊般的距离,哭泣的泪水也无法洗净的黑暗。当驶往东京的号角响起时,那挥动的白色手帕再也听不到学生帽的唿喊。

  可爱的小舞女手提大鼓,还会走在雨过天晴的旅途上吗?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4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我甚是喜欢,喜欢那既像爱情又不是爱情的朦胧美。当主人公“谢谢”这句话到嘴边却没说出来时,当“她那种疏远冷淡的神情,使我对她难以开口。她连抬头看我的力气都没有”时,当“我觉得从远方微微的不断传来了鼓声。眼泪无端的扑簌簌落下来”时。朦朦胧胧,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或许这不叫爱情吧,或许是高于爱情的友情吧!殊不知那青春的旋律,曾谱出多少让我们哭笑不得的快乐,也曾谱出多少让我们快乐不也的忧伤。

  受伤的灵魂总是需要风的一丝安慰,相遇或许是某个特定时间里的巧合罢了,而我却把你当成了天使,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生怕你一个生气就不再给我好运,从此消失。

  冷漠的时代啊,我再以感觉不到你的温情,只企盼你的到来,让我感觉不到丝毫的恐惧。在你的双翼下,挽着你结实的手,哪怕是狂风暴雨,粗茶淡饭我也觉得是安全的、快乐的。可是“现实”二字成了生活的代名词,你离我而去,从此,再也感觉的到微雨之街你置身雨中的浪漫情怀了。看着你转身离去的背影,我把眼泪往肚子里咽,我只希望你回头看我一眼,微笑一下,静静的离去。

  你说你喜欢淋雨,因为舒服;我说我也喜欢淋雨,因为别人看不穿我满天的心事。本是手挽手走在绿色的伞下,却想推开对方到雨中寻找各自的世界,寻找初恋的感觉;但你却不知道,你就是我的世界我的初恋,是我美丽的意外我等待的雨天。因为伞太小了,你的衣服湿了,手是冰冷的,你开始赶我回家,我却要你换衣服,可咱两谁也不愿意,我只希望你多陪我一会儿,我只希望自己能陪你走一段路,不管是什么路我都愿意去走,或许是世界容不下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吧,或许是伞下的我太过于平凡吧,或许是“现实”吧,你离我而去。不管什么理由,我没有半句怨言,只希望我对你有所帮助。

  你怀念过昆明三月的樱花吗?那个令人陶醉的季节,总是激起人们对美的逝去的伤感和留恋。风一吹,就像雪一样,美丽极了;那个时候的我对雪特别依恋,曾把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题名为“雪的誓言”,然后放在那个有梦的盒子里。现在盒子装满了化妆品,而那张纸上的字依旧清晰:下辈子我要做一棵树,守候我的天使,从05年到08年,快三年的时间吧!这个誓言,本来就是童话里才有的,现实毕竟是现实,可是懂事的你却跟着我起哄,承认了自己是我的天使,那一刻,真美!那一刻,感动的流泪!

  那个时候的愿望总是充满童话色彩,那时曾为《海的'女儿》哭了好几次。曾对灰姑娘羡慕不也,曾因为拇指姑娘的平凡而想到自己的卑微;也曾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自信,得到许多快乐。现在,,放下幻想,告别童话,脱下自卑的外衣;手里更多是关于职场,哲学,资格认证的书,或许生活本该如此。我不觉得累,只希望能听到你的一句“加油”!被你“管着”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自信,那么的好胜。朋友,或许是彼此祝福,彼此帮助;朋友,我只求心里没有障碍:“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臆时,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可’(《先知》)。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5

  听着那首“樱花纷飞时”完成了阅读,怯生生地使人想抚摩下青春的质地。某次不经意地邂逅,那次柔媚地低头,那次无心地贴近,绯红的双颊,不知所措的表情……泛起一阵阵水汽,成了植物生长的养分。

  青色的藤蔓缠绕上世间的繁华,疯狂地肆意扩张,遮盖住稀薄的阳光。

  于是,在这个夜里,身体鲜明的轮廓被消融在黑色中,像躺在地上的热气球,寥落不堪。我们慌乱地寻找明媚的有温度的心房,这时记忆拖着冗长的身体渐渐现身。愈渐明晰了,某人清朗的容颜。

  他们的相逢是在秋天,优雅的山峦,翠色的森林,幽静的低谷……

  背过的书包,住宿的旅馆,舞女随身提着的鼓,青春就这样存在于那些青色的稻田里,弥散开令人痴迷的`气息。直到多年后,他还是忘不了那个有着灼灼容颜的她。

  一个个影象交错,就像班驳的时光投影。

  “伊豆。”他激越地念出这个地名,他记得了,她,一个被淡忘了名字的她。因为曾爱过,也难以忘却那个与之相连的地方。

  他走的时候她是心痛的,眷恋的。在告别的岸边,为之心动的人,毕竟是远了。看着他的背影,因追不上那远去的船,可望而不可及的荒凉在那时的天空里飘荡,凝结成一片潮湿的空气。

  只有青春散落在伊豆的时光里。在青山绿水间永远回荡。人生常行寂寥,我们一路留下过或深或浅的足迹,惟有,彼时的青春,成为了烙印,何其珍贵。

  那时的少年,那时的舞女,没杂质的相视,像是缓慢渗出,宁静流深的温暖泉水,浸泡着我们愈渐冷却的心。纯净若水,这青涩的爱,流转在那些明澈的文字里。恍惚了时光,没有任何声响与要求的爱,却在心海深处有着一座波平浪稳的蔷薇岛屿。而这样没功利的纯色情感,又被多么可悲地封存在青春的日记本里了。

  所以,还是忍不住奢望有份信仰,能让我们看到不死的青春。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6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如同秋风轻轻吹起了一片树叶。主人公和舞女之间有着淡淡的爱慕之情,但故事并没有像一些爱情故事那样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主人公的不只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净化的洗涤。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点滴,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重叠的山峰,秋日的木叶,流浪艺人轻敲的鼓点,舞女可爱的裙裾,一切都带有很浓郁的日本特色。

  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不只是优美的情节和细致的语言,文章中给人们所表现的人物或景致,都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淡淡的一点一点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叫人领悟。

  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艺人们对主人公越来越表现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猎奇又不含轻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们是属于流浪艺人那一种类的人。我这一寻常的好意似乎渗透进他们的心田里”。于是他无意中听到了舞女薰子的赞扬:“是个好人啊!”真挚而坦率的赞扬,是舞女纯洁情感的流露,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心境变得明亮起来。

  在与舞女分别后,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当一个中学生看到他流泪,向他询问时,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问。“‘不,刚刚和人告别。’我非常坦率地说。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满足中静睡。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凉寂寞中,我能体会到忧伤的心灵已经变得平静自然。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7

  唯美的日本文学,唯美的川瑞康成,唯美的《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川瑞康成早期的一个短篇,那淡紫色的哀愁风格鲜明地疯狂滋长着。它讲述了作者与歌女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整个故事像一本水墨连环画,轻松而凝重,又像一壶清茶隽秀而清新淡雅。

  作为学生的“我”,为了派遣窒息的忧郁,独自去伊豆旅行。在旅途中,与一伙巡回卖艺的人邂逅,她们是舞女薰子,舞女的哥哥、嫂子等。于是,在四天的旅程中“我们”结伴而行,并渐渐建立起了纯真的友谊和信任。特别是“我”和舞女之间产生了纯洁而朦胧的爱情。旅行结束了,“我”站在返航的船头,心中无限惆怅……

  川瑞康成的艺术感敏锐细腻,但《伊豆的舞女》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似乎他的创作全是凭兴致进行的,独特的艺术构想,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和悲哀的意境,使他的小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而那纯洁舞女也成为他作品中纯洁无暇的象征。

  同时,文中那种连贯首尾的伤感凄清和带有印象主义的唯美意境,总能抓住读者。如小说的末尾:“我任泪泉涌动……”,使那与舞女别离的无限惆怅和与舞女交往的往事的甜蜜,被作者用感觉上的清泉含蓄曲折地表现出来,生动新颖。

  《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忘情的故事,邂逅与告别,告别也就是永别,在这整个过程中,什么都未开始却已经结束了,整个故事就像一朵蓓蕾,叫人不忍心又不甘心。不忍心看着这两个年轻人有爱不能表达,有爱不能开放,不甘心眼睁睁地见他们那样分开,刚刚见面就要永别,这个爱情故事跟日本人心爱的樱花一样,蓬勃而短暂,鲜艳的悲壮,也许就因为这样,深受人喜爱。

  《伊豆的舞女》人物塑造的成功也增加了小说的魅力。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舞女的形象,因而在小说中,你可以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她就是为“我”端茶而羞涩的舞女。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8

  一直对和日本有关的事物有着某着抵触情结。下意识去排斥相关的一切。

  去接触,才发现自己的狭隘,是不了解的偏见。

  去接触,才发现其中的一些美好,它们本就存在。

  看《非诚勿扰》,我跟朋友说,我可以因为这个片子喜欢上葛优。我还想说,里面清新淡雅的北海道和人物风情,也让我窥见了属于那个隔水相望邻邦的美丽。

  我说自己是一个包容的人。

  然而,包容不是说到的,包容是去实践,去体验。

  包容,不存在任何事先的偏见,它应该是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去了解,去接触,去挖掘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独到之处。

  用一双婴儿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呈现到眼睛里将是不同凡响的惊人美丽。

  用一颗柔软的心去体悟,落在心坎上的将是无与伦比的美好感觉。

  文字,载着所思所感,更是传递着人世界最美好的人类情感。可以行走世界之前,先去阅读世界。记得老克说,当他越是去到世界更多的地方,越是发现人类的最本质的东西和情感都是一样的。我读川端康成的小说,便体验到了那种于人最本质的纯真和美好。

  一个民族于一个时代,有他独有的.情感标记。川端将它们植入文字。

  《雪国》、《古都》为川端带了诺贝尔奖的荣耀。一种隐忍而美好的人的情感在川端的笔端缓缓流出。风景和人物,一切都给人淡雅而默然温暖的感觉。

  相比这两篇,我更喜欢《伊豆的舞女》,篇幅更加短小,却承载了一点也不少的情感。它在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一幅又一幅美好的图画:

  在幽谷树木葱茏的山林道上,主人公急匆匆行路去追舞女一行,不为什么,也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简单地被吸引罢了。步履匆匆赶上,不好意思倏然放慢速度,只得保持急速超过,直到被招呼才同行。而步于其后的舞女与同伴开始小声地讨论,是心中欢喜的举动罢了。

  那么清新、自然。

  主人公清早坐船要离开舞女一行,在主人公同送行的伴来到船头,本以为不会来的舞女却已早早地等候在了码头。静静地蹲在那里等着,脸上先一天的浓妆艳抹依然在脸上。到主人公坐上船,那个还是孩子大小的舞女什么也不肯说,什么也没说。无言的分别。船驶离,在船上主人公不顾有旁人在,只是眼泪它来了,他便将它流出来了。故事以分离而告终。

  那样简单、美好。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9

  看了不少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读了不少婉尔缠绵的言情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这篇《伊豆的舞女》,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蜜语甜言,甚至通篇的对话中都未出现一个“爱”字,但两个少年之间却都有着一份好感,并默默地爱着对方,这就是《伊豆的舞女》带给我们的一切,很简单却又很动人。

  每次看完《伊豆的舞女》,我都会有一份不同的感动,都会被两个少年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眼神,一句对白所感动,“一篇读不厌的文章,一个看不厌的故事。”这是我每次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唯一不变的评价。

  有时,在我读完《伊豆的舞女》之后舞女挥动着白色的东西的.画面总会一次次浮现在眼前。而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总会有流泪的冲动。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个离别的镜头印象最为深刻。那白色的东西是什么?是白色的手绢?或是纱巾?算是定情信物,却有仿佛不是。两个懵懂的少年,一份懵懂的爱情,两个人都明白自己爱慕着对方,却又都不知道对方的心思,于是,为了不让对方尴尬,双方都忍着不说……

  也许,沉默的爱情才是最纯洁,最伟大的爱情罢。

  有人可能以为这不过是场没有结果的、温柔的邂逅,但我坚信川端康成笔下的这位歌女送走的是滚滚红尘之中最美的爱情。而滚滚红尘,有多么累,又有多么艰辛!是的,世上没有太多的奇迹,我不知道作者为歌女创造的那个结局,却能推测出世人为歌女创造的那个结局。终于,泪还是流下来了。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10

  穿上木屐踏青,寻她在伊豆半岛。

  温泉水雾袅袅,心灵却不再阻隔。

  在世间受苦的人们啊,愿你们不再孤单??

  ——题记

  川端康成曾在《伊豆之旅》一书中这样描写的伊豆风貌的——“世人说:伊豆是诗人之国。/一位历史学家说: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我在这里添上一句:伊豆是南国的雏型。也可以说,伊豆是有山有水的风景画廊。整个伊豆半岛是一个大公园、一个大游览胜地。也就是说,伊豆本岛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恩惠,富有变换无穷的美。”

  伊豆半岛的确是一副透着日本传统气息的“风景画廊”——紧接着太平洋的天城山雄伟巍峨,茂密的杉林、青翠的竹丛间浸透着清凉的薄雾;无数的溪涧以鲜明的轮廓贯穿其间,星星点点的石楠花之中是古色古香的名刹和热气弥漫的露天温泉浴场;黄昏的城镇中,木制的一间间温泉旅店在此静静的等待。在如此浪漫惬意的地方,为了那一个寂寞旅途里的邂逅埋下了伏笔;当然还有为早已封闭了心灵,扭曲了人格的主人公的改变做足了铺垫。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如同秋风轻轻吹起了一片树叶。主人公和舞女之间有着淡淡的爱慕之情,但故事并没有像一些爱情故事那样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主人公的不只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净化的洗涤。川端康成先生向来是否定自我的,常常把自己看作是无意义的存在,并为此而苦恼、忧愁和哀伤。然而就是在这种悲情之中幻化出了一种悲哀美。一旦与舞女邂逅,获得舞女的好意与信赖,彼此进行一种纯粹的感情交流,从孤寂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他仿佛获得了解救,一瞬间忘却了自己的非存在的感觉。可以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怀着自身的悲哀来注释女主人公舞女阿薰的命运,而舞女对“我”的体贴入微使“我”感到一种“不寻常的好意”,特别是当舞女与同伴议论“我”是个好人的话落进“我”的耳朵里时,“我”感到自己确确实实的存在。这却是川端康成先生自己所渴望的和希冀的。

  川端先生在小说中布置了一种悲凉的基调,主人公所见的中风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夺去父母性命的三个孤儿,失去儿子、儿媳的孤苦可怜的老奶奶;受人歧视的流浪艺人中落魄潦倒的荣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的荣吉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让但又无奈还是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会风习自己也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等,无不反映出一种悲苦,无奈的情感,这又正与“因孤儿根性而扭曲了性格”、“不堪令人窒息的忧郁而来伊豆旅行”的主人公的寂寞与孤独相呼应。这也许与川端先生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自幼就双亲相继逝去,这仿佛一把枷锁,从他的童年时代起就锁住了追逐自由和幸福的心灵。然而就是这种在没有女性的家庭中滋生的'对女性的敏感以及在缺少母爱的环境中培养的对女性的泛爱,使川端深锁的心灵的孤舍,被舞女一句甜甜的赞美打开了,他经年累月的忧伤,在舞女天真烂漫的笑声中飘散殆尽??我觉得这种转变正是深深震撼我的地方。 在这种转变之后,是川端康成对于生活窘困的人们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这又回到了文中川端康成对于旅店老人、流浪艺人、矿工等人的描写和“我”对他们的态度。

  在天城岭的茶馆中,虽然主人公作为一名学生,自己本身并不富裕,但是对于老伴身患中风的老太“我”非常尊敬他们,赶路之时还多给了她些碎钱。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艺人们对主人公越来越表现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猎奇又不含轻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们是属于流浪艺人那一种类的人。我这一寻常的好意似乎渗透进他们的心田里”。在

  与舞女分别后,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当一个中学生看到他流泪,向他询问时,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问。“‘不,刚刚和人告别。’我非常坦率地说。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满足中静睡。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凉寂寞中,我能体会到忧伤的心灵已经变得平静自然。

  总之,《伊豆的舞女》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的社会平等意识,拓展社会的生活面,使作品增添时代和社会的色彩。同时处处可见的日本传统文化气息也表现出川端先生是非常热爱自己本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简洁的情节拼接,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性间的真爱,并让自己世俗的心灵能在这一旅途中得到净化。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11

  拾起《伊豆的舞女》这本书,樱花一样纯美的封面就如同它的介绍一般——“世界上最美丽的初恋”。这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合集,前半本是他自传性的经历,后半本则写了许多生活化的故事,其中包括这篇《伊豆的舞女》。

  作者在里面描写的每个人物好像都是善良的,那山间驻留时遇见的老妇,那南伊豆温泉时碰到的.纸商人,那一路陪伴主人公的荣吉、千代子、百代子以及与主人公互吐情愫的熏子,那在最后临行时遇见的矿工们和在船上邻座的准备去东京赶考的少年。当然还有主人公自己。作者在篇幅不多的文章中,有详有略的叙述了自己在这一短途旅行中遇见的各色人。他们经历着各自的生活,从事着各自的职业。但总是能看到的共性:他们都是那么平易近人,古朴的民风伴着温厚的民俗。让人从始至终心里都是温暖的。

  川端康成的文字影像感极强,笔触尤为细腻,我有种错觉是在看纸上的电影,阅读中脑海里总是不停浮现出一帧帧的图画。最美丽的事物往往充满着遗憾,少年与舞女这段初恋之所以美丽,也是因为它的透明与破碎。黑暗的隧道,冰冷的雨滴,通往伊豆的出口微微透出了亮光……流淌在这些字里行间的暧昧,然而爱就在唇边,却没有人能够说出口,甚至连眼角眉梢的欢欣也要妥善隐藏。少年的爱情,带着没来由的恐惧与踌躇,没有钱,即便舍不下那诚挚的舞女,终究轻言离开了。舞女的爱情,赤诚而纯粹,但她只是居无定所的卖艺人,也许就要在生活的逼迫之下失去贞洁,永远也不敢奢望那个少年的爱。

  合上书页,淡淡的哀愁萦绕心间,沉浸在故事带来的无力感之中。川端康成的文字如同一杯香茗,读后唇齿之间留有淡淡的香气。那美的感觉正像书中的少年所言:“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12

  一个青年学生在旅行的途中偶遇了一群流浪艺人并与他们结伴同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这里想谈谈作者对舞女形象的塑造。

  “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里一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舞女,没有言语,只是呆立不动的低着头,但给我的印象却是美极了。(发型古雅而又奇特,把那鹅蛋型脸旁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正是美极)。

  “是在夏天吧?我回头问了一句。”“舞女有点慌张地小声回答:冬天也。。”“舞女脸颊绯红,非常认真得轻轻点了点头。”这是第一次与“我”对话,与一个陌生的男人对话,让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感到慌张,羞涩,进而满脸绯红,写出了一个少女羞怯的心理

  “她刚在我的`面前跪下来,脸就臊红了,手不停的颤抖。茶碗虽没落下,茶却洒了一地。”这是少女与我近距离的接触,因羞涩而脸红,因胆怯而手颤抖,写出了舞女柔媚而羞涩的表情。也许舞女对我有感觉了,亦如阿妈说的“这孩子有恋情了。”

  “我一开始朗读,她就立即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里显出了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至此,舞女薰子天真柔美的形象,很快的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她笑起来象一朵花”,多天真无邪的舞女啊!单纯得让“我”感动,于是乎瞬间打消了曾经“既然如此,就让那位舞女到我的房间里吧。”的邪念。

  “我”的离开,使得对“我”有着朦胧恋情的舞女有着几分失落,一味的低头望着运河入海处,一声不响,对“我”的说话,只顾点头,没说一句话,不知道是想留下“我”,还是要跟“我”走,让读者回味无穷。

  “直到船儿远去,舞女才开始挥舞她手中白色的东西”,“我”走了,带走了对舞女的思念。文章最后没有写舞女的表情,我想此刻的她定是眼中噙满泪珠亦或是泪流满面。“白色”,其实是纯洁的象征,象征他们的爱情纯洁,美丽,如天空中的白云,如春日的雨点。至此,一个活灵灵的腼腆的舞女形象就展现在读者眼前。

  “我”与舞女的邂逅,犹如春日的天空中两朵浮云相遇时,洒落的一场春雨,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13

  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我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次读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会。特别是那可爱的,清纯的舞女形象总是在眼前,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班的“我”,独自一人去伊豆旅行,在途中追随一群流浪艺人,与之 结伴而行,与一个只有十四岁的舞女的一场美丽邂逅,两人间发生的朦胧的似恋非恋的爱情故事。

  舞女,只是男人的玩偶,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给人的感觉总是轻浮的,妩媚的,甚或是卑微的,社会对她们有轻蔑之感。(茶馆老太婆说:哪有固定的住处哟,哪儿有客人就住在哪儿呗。),然而川端康成笔下的舞女却是清纯的,羞涩的,如三月的一缕春风,夹带着花的芳香,缭绕在我的心里,让我回味无穷。

  这里想谈谈作者对舞女形象的塑造。

  “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里一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舞女,没有言语,只是呆立不动的低着头,但给我的印象却是美极了。(发型古雅而又奇特,把那鹅蛋型脸旁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正是美极)。

  “是在夏天吧?我回头问了一句。”“舞女有点慌张地小声回答:冬也”“舞女脸颊绯红,非常认真得轻轻点了点头。”这是第一次与“我”对话,与一个陌生的男人对话,让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感到慌张,羞涩,进而满脸绯红,写出了一个少女羞怯的心理她刚在我的面前跪下来,脸就臊红了,手不停的颤抖。茶碗虽没落下,茶却洒了一地。”这是少女与我近距离的接触,因羞涩而脸红,因胆怯而手颤抖,写出了舞女柔媚而羞涩的表情。也许舞女对我有感觉了,亦如阿妈说的“这孩子有恋情了。”

  “我一开始朗读,她就立即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里显出了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至此,舞女薰子天真柔美的形象,很快的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她笑起来象一朵花”,多天真无邪的舞女啊!单纯得让“我”感动,于是乎瞬间打消了曾经“既然如此,就让那位舞女到我的房间里吧。”的邪念.

  “我”的离开,使得对“我”有着朦胧恋情的.舞女有着几分失落,一味的低头望着

  运河入海处,一声不响,对“我”的说话,只顾点头,没说一句话,不知道是想留下“我”,还是要跟“我”走,让读者回味无穷。

  “直到船儿远去,舞女才开始挥舞她手中白色的东西”,“我”走了,带走了对舞女的思念。文章最后没有写舞女的表情,我想此刻的她定是眼中噙满泪珠亦或是泪流满面。“白色”,其实是纯洁的象征,象征他们的爱情纯洁,美丽,如天空中的白云,如春日的雨点。至此,一个活灵灵的腼腆的舞女形象就展现在读者眼前。

  “ 我”与舞女的邂逅,犹如春日的天空中两朵浮云相遇时,洒落的一场春雨,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14

  比较近又想看日本文学了,于是就在网上找川端康成的小说来看。看回《伊豆的舞女》后,发觉自身仍然喜欢这部作品。《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短短几十页,却牵引了多少读者的心!

  作品写了作为高中生的“我”到伊豆去旅行,途中偶遇到一家流浪的艺人,便结伴而行。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舞女便是这家流浪的艺人中一员。舞女名叫薰子,一个十四岁的艺妓,天真烂漫,纯真可爱。她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而优美,对男主人公“我”更是表现出一种温馨的情意,使男主人公内心萌发了一缕缕的真情,以至于主人公“我”对她感到惊奇,并渐渐地产生了邪念,进而由迷惑她的肉体美,到感觉她的心灵美。

  日本作品感情很是细腻,简简单单的几句,读来却韵味无穷,川端康成在这方面运用的如鱼得水,不得不让人佩服。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品的基调始终处于一种淡淡的忧伤美,飘渺的虚幻美之中。无论是对旅途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主人公和舞女之间的感情的描写,甚至是生活美、人情美的描写,都是处于一种经验之中。小说中所描写出来的环境,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川端康成的作品,可以感染读者的不只是优美的情节和美的言语,而且文章中所表现的人物或景物,都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淡淡地浮现在读者眼前,叫人回味。就好像川端康成先生把主人公们的第一次见面,少男和少女朦胧而惆怅的情怀写到了,把少年人的情窦初开写的暧昧、灼热而煎迫,这种日系美意境的冷抒情,澄澈如水的诗意语言平添了淡淡的回味。主人公“我”对于舞女薰子似恋非恋的朦胧之情,不能够用成年男子的粗俗情欲来形容,那是一种甜蜜而又烦忧的感觉,既不了解该怎样把握,也不想眼睁睁地让幸福溜走,于是幸福着,也烦忧着。

  准确地说这是一篇忘情的故事。邂逅和告别,而告别也便是永别,这中间是一个情窦初开和自持自省的过程,什么都木有开始就结束了,就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蓓蕾。这个爱情故事就像日本人心爱的樱花一样,蓬勃而短暂,鲜艳而凄美,正如文章中所说的一样,“轮船开出下田的.海面,伊豆半岛南端渐渐在后方消失,我一直凭倚着栏杆,一心一意地眺望着海面上的大岛。我认为跟舞女的离别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船舱的灯光熄灭了。船上载运的生鱼和潮水的气味愈来愈浓。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暖着我,我听任泪水向下流。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开心。”瞬间相识,瞬间离别,我们了解萍聚没有结局,于是哭过、伤心过,还是要笑着回忆,回忆那短暂的幸福。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15

  伊豆的舞女,对我来说是一个像约定的存在。上初中的时候,同学借给我一本言情小说,具体叫什么名字,甚至什么内容我都已经记不明了。那时候很多家长是不准自己的孩子看这样的书籍的,当父亲和我谈及我看了一半放在桌子上的书时,是这么说的“看一看《伊豆的舞女》吧”

  转眼十数年,不爱阅读的我终于读完父亲推荐给15岁女儿的书。这时候的我已经被岁月磨得感受不到那种初恋的朦胧了。令我更有感触的,反而是不那么被人津津乐道的篇章。《十六岁日记》弥留的老人,《招魂祭一景》坠马的一刹那,《空房子》的为生计女人,《水晶幻想》几近变态的丈夫。当然,也有《伊豆的舞女》的卑微。

  我曾经和朋友笑道:“我去了那么多地方,就中国女性地位最高,尤其是我们成都”。我没有去过日本,也没了解过他的历史,我从来不沉浸在书的悲哀里,只是一遍遍的感叹着,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可以不卑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这是我坚持阅读的第五个月,发现了些坏习惯。首先,读书之前的必要知识是需要了解得,比如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背景,可笑的是我读到第三篇了,才发现这是一本短篇小说合集。其次,我发现川端的作品,是需要慢慢读的,哪怕是小说(之前总有小说可以很快读完的想法)。很多描写,慢慢读也是一种享受,丰富自己的辞藻。

  我希望,有一天,我看到美景,可以念出一句诗来,而不是“我靠,真美”。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相关文章:

读《伊豆的舞女》有感04-09

伊豆的舞女读书心得02-27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02-16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03-29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03-04

伊豆舞女读后感03-25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9篇02-20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2篇03-09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8篇)04-2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