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
这篇文章讲的是:孔子到东方游学时,见到两个小孩子再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大的像车盖,而到中午时则像盘盂那么大,这难道不是远的时候感觉小,而近的时候感觉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感觉凉,而到中午时感觉像是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难道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的?”
这篇课文孔子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的`,虽然大家都说孔子知识渊博,但是也会有分辨不出的时候,正如孔子自己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就像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离开家乡到处寻找名师,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为。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恳求高僧收他为弟子。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便收下了他。两年后,小和尚自认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不想再继续跟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他的师傅辞行,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并没有阻拦,而是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石头,装满为止。高僧问小和尚:“钵子装满了吗?”小和尚回答“满了,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高僧便抓了把芝麻撒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接着又撒进一把芝麻,又晃了晃钵子,又不见了。“钵子满了吗?”高僧又问。小和尚忏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是能装下很多东西。”这时,高僧又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里面倒水。小和尚看杯子满了,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却说:“不要停,继续倒。”结果杯子满了以后,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高僧这时候才让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明白了师父的一片苦心,请求师傅原谅他的无知。
是的,这则故事就像《两小儿辩日》里说的一样,学习是无止境的。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2
孔子东游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在辩斗,孔子问他们为何而在争论。两个小孩对早晨时太阳距离近还是中午时候太阳距离近而争论不休。当他们问孔子这个问题时孔子也没有能给出一个结论。
今天在再仔细的琢磨这个故事的时候,真的感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远不止故事的本身。两个小孩之所以对同一个事物的出不同的结论的原因是他们评价事物的标准不同。一个小孩以视觉上的大小判断太阳距离我们的远近,当然得出早晨距离近因为早晨看起来大,中午距离远因为中午的'时候看到太阳小。一个小孩以冷热判断远近,早晨感觉冷当然太阳距离远,中午是暖当然中午太阳距离近。
先不要追究两个小孩的评价标准是不是合理,或者说结论还不是正确。我们发现两个小孩对同一个事情的评价标准不同结果得到的结果不但不同而且是相反的结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的时候,对同一样的一件事情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在以前不允许大家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人们对同一件事情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说那个时候不尊重人性,应给每个人有自己价值取向,这才尊重人性。今天我们尊重人性,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结果又出现了对同一个事情有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我们大家又抱怨这个社会乱套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又开始抱怨了。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对事情有自己看法这是对的,但是一个社会应该有个共同的评价标准既普世的价值观。当各人的价值观与普世的价值观矛盾的时候要以这个普世的价值观来看待事物,而不应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事物。也可以通过普世的价值观来判断自己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今天社会大发展原有的普世价值观被打破而新的普世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人们就会出现不满的情绪。因此应该加强国民教育尽快的建立新的普世的价值观。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句我们熟知的孔子名言,反映了实事求是,虚心请教的美好品质,也是孔子高尚品德的一个体现点。学习了《两小儿辩日》,孔子的精神更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学识渊博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小儿辩日》中,面对两个孩子争论不休的问题: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人们近,什么时候离人们远,孔子无法判断,因为当时的社会与如今相比科技十分落后,别说是天文望远镜了,连放大镜都没有诞生,根本没有一个人能解答。所以,当时孔子面临两个选择:第一,胡乱说一个可信的结论蒙骗孩子,以至于不用面对当孩子发现自己知识有限受到嘲笑;第二,虚心诚实地坦白自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遭到孩子们嘲笑。可要知道,这件事一旦世人皆知,孔子的一世英名可能不复存在,让人们纷纷议论,嘲笑孔子原来也不是学文十分渊博。而孔子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本。也许仅仅因为一次你的不诚实,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身边一切人的信任,被孤立,被冷落,被讨厌,所以诚实不容小觑。一则故事也让我们都明白了诚实地重要。
在一个课堂上,一位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着祖国的海产。忽然,有个学生请教老师对大小黄鱼的区别。老师一下子哑了,她其实并不知道,却又不敢承认,嘟囔了半天,道:“大的叫大黄鱼,小的叫小黄鱼。”不料,教室一阵哄堂大笑。原来就在书本上也记载着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位地理老师也是碰到学生问这个问题,她也不知道,后经多方面调查,请教内行,终于明白区别在于鳞片大小与尾柄长短。最终,这位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借此教育了学生。
懂便懂,不懂便不懂,这才是明智的智慧的做法,不懂时也不用担心受到嘲讽,只要对不懂的问题去不断探索,如《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孩子竟为太阳不同时间与人们的距离争论不休,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而且都经过仔细观察,有理有据,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言之凿凿。
实事求是,求知探索,这是我从《两小儿辩日》中学到的,这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品质精神,它们会帮助我们在人生路上获得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4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可真是句至理名言。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曾有不少人对自己所作所为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直到今天老师教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我才明白了:;实事求是”的真正含义。
《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议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双方各有根据,坚持已见,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解决,被两个小孩笑话的故事。故事i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万里晴空的一个下午,我和表弟坐在阳台上互相考问对方,爸爸看见了也来凑热闹。这是一道难题挡住了我;闯关;的路径,可心里却想着怎样也不能让表弟看低我。爸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便喝道“不要不懂装懂”。面对爸爸的劝告,我毫不在乎,简直不把这句话当一回事,脸上仍装出嚣张的样子还骄傲地说道:“我才不告诉你呢!”扑哧一声,表弟终于压抑不住心头的欢乐,笑着把这个题得答案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顿时我恍然大悟,为自己刚才不懂装懂的行为而感到羞愧。当然在自己犯错时应鼓起勇气承认错误,我只好红着脸接受批评。然而爸爸却没有批评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儿啊,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你也要多多学学这句话的寓意,做一个值得人们称道的人啊!”
的确,对于文化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更多的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虚心求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态度,正确的选择。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5
这几天,我学了《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令我受益匪浅。《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到东方游学,见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近,日中远;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日中近;一个小孩的理由是太阳近大远小;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太阳远凉近热,结果,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文章中的两个小孩大胆质疑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着个问题,他们的大胆质疑的态度,和乐于探索的精神,另我十分佩服。平时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小心写错几个字,有的同学明明看见,却也不敢大胆质疑,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迷信权威,要探求客观真理,不管自己的质疑是否对错,都要去证实要相信自己。
文章中的孔子也令我十分敬佩。孔子对于两个小儿提出的问题,回答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是知也。我们也要在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今后我在学习上也要有独立和创新的精神,不要过于依赖书本和老师,要有自己的见解。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直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题出了疑问。他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学无止境,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去弘扬,因为不懂就是不懂,他实事求是,不虚伪。而不懂装懂的人,只会使自己在泥坑里越陷越深。我们要用正确 的态度去学习,如果有疑问要大胆地提出来,证实自己的观点。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博览群书,让我们的文化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那样。
学了《两小儿辩日》以后,我也要学习孔子坦诚。谦虚。实事求是的精神;也要像文中的两小儿那样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6
列子,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于他,我们是绝对不会陌生的,因为他的作品一直流传一世,对我们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他写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今天我又读了他的作品----《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在途中遇到了两个小孩在街上争吵,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到底在争吵什么?其中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和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的时候却像一个盘子一样小,这正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却很大的道理。”但是另一个小孩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地球较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离地球较近。因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十分凉爽,到了中午却像整个人掉进了锅里一样,这就是近者热而远者凉的道理。两个小孩一直争吵不休,就让孔子这个大思想家作结论,孔子听完之后真的被难住了,但是他并没有谈天扯地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的说了一句:“我不能判断你们谁说的对,你们两个说的都各有各的道理。”
读了这一篇文言文,我被孔子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深深的感动了,看到孔子这种实事求是的朴素精神,我不禁想起生活中一些没有取得孔子那么大的成就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的人,他们并没有像孔子那么大有作为,却自以为是,一旦自己被一些什么困难给难到了,就谈天说地扯面子,他们都是没有做到实事求是的人!你们想想像孔子那样的人都有无法解决的难题,那么那些没有孔子那么大作为的人,他们真的无所不知吗?答案其实不言而喻!
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这就是我读了这篇文言文《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之后得出来的感悟。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7
人类发现的一切,都是由”好奇心“和”探究心“合二为一,才发现的。正是因为有了”探究心“,才有了现在的一切。读了《两小儿辩日》之后,我发现,现在,我们的身边已经没有”探究心“了!
《两小儿辩日》写了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在争辩什么。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读完《两小儿辩日》之后,我感到我们的身边已经没有”探究心“了。像以前的'时候,牛顿因为”好奇心“和”探究心“发现了的吸引力,爱迪生也是因为”好奇心“和”探究心“发明了电灯……但是,我们这一代又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我们没有像《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学习,在我们这个时代,早已经淘汰了争辩,现都是互联网一点,什么信息都瞒不过你的眼睛,更何况查一些资料了。现在,我们应该放弃对电脑的依赖,去亲自实践实践,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了解的认识。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相关文章:
两小儿辩日作文09-28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08-24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01-13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17篇)03-03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02-13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07-20
读《两小儿辩日》有感09-20
[通用]《两小儿辩日》读后感01-20
【通用】读《两小儿辩日》有感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