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1
我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里有一篇《纳谏与止谤》。文中极力赞扬邹忌与齐威王,称他们是贤臣与圣君;并追古思今,提出借鉴与取法的主张,意下是要平民老百姓、下级干部学习邹忌那种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让领导干部学“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的具“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的齐威王。
在名家名篇面前,我是愚者一得,认为这种见解错了。
先从时间上看,齐威王、邹忌跟我们相距千载,作者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4400年后,再读一遍。”虽然是60年,人间已经沧桑几度,更何况千年呢。为什么“委婉而讽”仍然是当前规劝领导最好的方法?为什么邹忌竟应该永远是那些忧国忧民、想对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志的“榜样”?
面对“龙鳞”不可批,“圣听”不得逆的国君,邹忌是“贤臣”,不能不用委婉而讽的方法来规劝。但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每个人都受法律的保护,每个人都有言与行的自由,有话就讲,何必畏畏缩缩学邹忌呢?要下属学邹忌的,恐怕是只有邹忌式的进谏才接受得了的领导,更可能是平时老虎屁股摸不得的角色,哪配得上“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的褒称?而时在今日,想讲话样一来不就等于证明今天的民还只是小小的民,官还是高高在上的官,我们还是有天无法的社会吗?
其实不然,中国正大踏步地从两三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影响中走出,走向民主与法治。民主社会的标志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何况,新中国的'“官”,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的公仆,人民向自己的公仆提出意见,表示不满,又何必察貌辨色,心惊胆战,委婉而讽呢?
如果“谏”的含义在今天就等于“批评”,我想在建设四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的是直谏,而不是讽谏。时间对于四化是极其重要的,而邹忌式的讽谏,慢慢绕圈子,磨嘴皮子,这与现代化的节奏是格格不人的。
今天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意义,我觉得就是认识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善于打比方的臣子和一个能够反省的国君而已。当然,邹忌的委婉而讽的方法,如果不是用来监督公仆,而用来规劝朋友,教育子女,那还是可以借鉴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2
读好文章,好饮醇酒 ,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中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几个月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子化生”,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
对于齐王,文章描写的很少,可是这就足以让我佩服齐王。“善。”这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表现了齐王很自然的接受了邹忌的意见,很果断。后面的3句话就更让我惊讶,他不但不对说他不好的人受罚,还赏赐他们。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还会有愤怒的心理,认为别人怎么能说国君的不是呢?最终,齐王以他的大度,换来了整个国家的成功。还让我们懂得,及时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齐王深知:以德服众优于以暴力统一国家。最后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服,把国家统治的很好。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
读完《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感受到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更感受到齐王的果断,如果你还没看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请你看完我的文章,赶快去看一看吧!去感受一下古作品的魅力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3
近来工作挺忙的,思绪也跟着忙碌起来,甚觉脑子异常兴奋,在夜深人静之时,不觉读书兴发,随心翻阅《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使读了起来,过去多次读过此文,并在上面画了不少圈和杠,但仍未嚼透,现读起来颇有感触,其中体现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例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作者不仅把道理讲得非常透彻,而且学以致用。他使我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读书要读懂别人,首先要读懂自己,只有读懂自己,才能自知之明,也才能真正读懂别人。
从文中得知, 邹忌这个人还真是有点自知之明,自觉不如徐公长得帅,然而,妻妄却说他帅。邹“暮寝而思之”,悟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妄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一番自我省思,则很有自觉性和哲理性,在这一点上自觉不如,往往自以为是的多,自以为非的少,尤其是当人夸己时常常沾沾自喜,说明自己还缺少自知之明,没有真正读懂自己。邹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因妻妄和客人的赞美而昏昏然、飘飘然,而是看到了她们的.动机和偏见。依我看,邹忌真正读懂了自己,正因为这样他才有可能读懂齐王。
邹忌正是从评议闺房琐事入题,顺势向齐王进势,这也正是邹忌的高明之处。邹曰则“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庭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类,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进而使得齐王从邹忌不因他人奉承而不受蒙蔽一事中受到启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后,齐王听了邹忌的劝告,不因权势而堵塞言路,“悬尝纳谏”。
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并没有读懂自己,何以不少人往往因别人的奉承而昏昏然,因上级的表扬而飘飘然。有的人听到一点恭维话便忘乎所以,而听到一点逆耳之言,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对于这些沉醉于阿谀奉承之中的人们,难道不需要用邹忌的哲理启蒙启蒙吗?!在一些公务人员中,有的人真的不如古人,明明知道自己身上的毛病,就是不承认,躲躲闪闪,文过饰非;有的爱吹不爱批,听到一点批评,便火冒三丈;更有甚者,有的仗势欺人,对敢于批评的人穿“小鞋”,甚至打击报复,这种人最终难免要垮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4
邹忌的讽谏真的使齐国焕然一新了吗?或许作者只是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故事似乎在过去和现在都行不通。
齐王遭受如此之深的蒙蔽,难道几次进谏就能有个好的结局呢?屈原不想楚王再昏庸下去,多次进谏,而正是奸臣专权把屈原一逐再逐,最后无奈纵身大江。这是同时期的事实。
苏东坡也想学邹忌,也和屈原一样多次进谏。遭受蒙蔽的大王旁总有奸臣,他所受到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折磨。岳飞不也是因为忠心耿耿,被奸臣暗算,连下十二块金牌把他的愿望断送。这是后来的事实。
现在,邹忌的故事依然难以发生。地沟油,三聚氢铵,染色馒头屡见不鲜。从表面上看起来,政府好像已对这些问题非常重视,而后来层出不穷的“动车事故”、“校车事件”,又该怎么说呢?
为什么邹忌的故事显得如此的荒谬,那么这幕后的黑手究竟是谁?显然,是奸臣,是小人。不妨可以这样想想,齐王即使一直乐于纳谏,那么奸臣和小人不也会“进谏”吗?那么,齐王听了他们的“劝谏”,结果不也是和历史相同吗?进谏得赏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奸臣成为和珅,永远扼制不了黑手的阴谋。
所以,除了进谏得赏之外,邹忌、齐王,齐国的.百姓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首先,要有一套百姓参与的督察机制。也就是有人管奸臣,不只是乐于纳谏的“齐王”。当有一套完整的督察机制开始运转的时候,必然就会有人检举奸臣,“齐王”纳谏便有了一定的作用和效果。
其次,进谏得赏的方案不应该迟续太久,一味的奖赏必然会使百姓为了金钱和利益而疯狂,进谏的效果就会被削弱。如果真要奖赏写什么的话,或许可以奖励一些精神上的财富,比如张贴进谏人名单向大家宣传,允许进谏人参与高层的政务讨论等。如果这样,既使百姓都乐于进谏,又提高了进谏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齐王”需要做到真正的纳谏,政府的努力是达到美好愿望的前提。
最后,大家需要增强防范意识和举报意识。这必定要有精神上的奖励与物质奖励的促进,这便是精神奖励的作用。
由此观之,只有进谏得赏是不行的,邹忌和齐王要做的事情不也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吗?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5
邹忌身高八尺开外,风流倜傥。有一天,他问自己的老婆:"夫人,我和城北的徐公谁漂亮?"老婆说:"老公,您比他漂亮100倍,徐公怎么敢跟你比啊!"
邹忌又问他的小妾:"亲爱的,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更有魅力?"小妾颤颤巍巍地说:"夫君,徐公当然不如你有吸引力了。"
这时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嗨,老王,你倒是说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更英俊潇洒一点呢?""徐公啊!他给你拎鞋都不配。"
第二天,徐公突然到家里来了。那身板,那脸蛋,快赶上了潘安。邹忌这才明白,原来妻、妾和客人是言不由衷啊!
妻子说假话,是因为她爱自己;妾说假话呢,是怕自己;而客人说假话,则是有求于自己。
这样一想,坏了:"我听信了假话倒没什么,可是大王听信了假话,对国家和社稷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损失。"
于是,邹忌赶紧上朝拜见齐王:"您的爱妃们爱您,大臣们怕您,其他诸侯国有求于您,光给您灌迷魂汤,这样您受到的蒙蔽就太多了。"
此时的齐王是齐威王,姓田,刚刚代替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不久,非常能听得进去意见。他大腿一拍,"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赶紧号召大臣、百姓们给自己提意见,当面提意见的大赏;书信提意见的中赏;背后议论,被他听见的小赏。一时间门庭若市,大家纷纷献言献策,在这些好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齐国国力渐渐强盛。
邹忌在历史上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他因为敢于革新而使国家富强;另一方面,随着孙膑等人的崛起,他又有些嫉贤妒能,但在向齐王纳谏这一件事情上,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肯定。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则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国家要富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开拓思维,积极献言献策。国家也应该鼓励我们广开言路,知无不言,言者无罪,不扣帽子,不打板子。
衷心祝愿祖国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6
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邹忌从自己的妻子爱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并发现了问题,向齐王说自身问题并向齐王说这件事及其原因,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并改正,最后战胜于朝堂之上。
是啊!齐王这种自己听别人意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接受吸收别人给自己的建议,这好比在一块石头中剔除无用的杂质一样。我们接受别人意见,就应该改正,在国共内战时期,红军就因为没有听毛泽东的话而导致全军的崩溃。最后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进行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楚汉争霸时,楚霸王是何其威风,有力举千斤的力气,而就是因为不听自己手下谋士的意见,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而他的刘邦呢!他没有霸王的才气,没有霸王带兵的'智谋,他只是因为听取萧何的意见,让韩信带兵,打下了汉朝的万里江山。
我们也应该学习邹忌说话的方式。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不一定逆耳,如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他只是用自己的经历来提示齐王他自己也蒙受骗了,从而使齐王自知受骗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在以后工作时也应该用婉转的话,当自己发现自己上司的错误时,我们用婉转的话提醒自己上司,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而保全了他的面子,会是他对你有好感;如果你直言向你上司提出他的错误,那样可能使你的上司觉得自己丢掉了面子,会记恨你,给你小鞋穿。即使是当前胜利了,以后也可能会报复你,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所以我们要向齐王那样善于接纳别人给自己的建议或者自己的不足;也要学邹忌那样说话的方式,那样我们做事可能会更加地顺利。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使自己不足给“刷”出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使自己更加地充实。我们说话的技巧也可能使我们的命运更加地平坦,不像山那么峻不易攀爬。
最后,我呼吁所有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并且要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们向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要提醒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不损伤他的面子,那样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直接说,那样可能伤了他的自尊,就算他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改。所以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海纳百川,最后使自己成功,我们说话技巧也十分的重要,我们始终要善于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7
古文很多名篇,以前读书的时候接触过,但是说真的,应试教育阶段的读书,都是水过鸭背的,因为不是为自己真正的需要所读的。譬如这篇《邹忌齐王纳谏》,只记得这是以前读过的,但是讲什么,其中给人启迪的是什么,却毫无印象。今天中午午睡前翻开床上的《古文观止》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惊为天文”之感,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这么好的文章,为何之前毫无所感?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先以生活小事“比美”问答开篇,引人入胜。继而写邹忌因小悟大,体察出一番政治道理:越是居高位者所受蒙蔽越深,并以此讽谏齐威王。齐威王接受邹忌的意见,悬赏纳谏,最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
邹忌最令我敬佩的是他的察。《弟子规》里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闻誉恐,闻过欣”呢,谁不是“闻过怒,闻誉乐”呢,谁都喜欢听好话呀!文中,当邹忌把一个问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抛给他的妻子、小妾和远方来的客人时,这三者都说徐公不如邹忌(“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按道理,一般的人听了三者的评价之后,应该对自己的相貌有信心了吧。可是,当邹忌真正见到徐公后,发现自己其实不如徐公,他思考后得出一个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我,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能有这样一份自察,有这样一份清醒已经很不容易了,能难得可贵的.是邹忌把自己体察出来的道理进谏给威王。什么是忠臣?这就是忠臣,唯有忠心耿耿为国家着想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行动力。
最让我佩服的还有威王的这份从谏如流的心胸和英明。当邹忌由己及国推理出“宫妇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求于王”,判断出“王之蔽甚矣”(受到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威王听从了邹忌之言,下令奖励进谏者,结果一开始进谏者门庭若市,但是一年之后,有人即使想规劝都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想想看,这样的国家,还不强大吗?所以,齐国“战胜于朝廷”,不需要用武力去征服,别的诸侯国都来朝拜齐国。
这个故事,其实对我们现在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的。一间学校也好,一个市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上级领导如果没有像威王这样的纳谏心态,肯定是治理不好的。同样,身为子民,如果发现问题,而不敢于去说,去提意见,也是不称职的。教育,就要多培养这样的人,这才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8
谁不爱听别人对自己赞赏的话?有些话语是出自说话者对你真实地欣赏,也有些纯粹只是好听的话罢了,却也能使你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
翻开《战国策》,打开历史的长河,我的心落在了一篇名叫《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文里去了。古文的大意是这样的:
邹忌身高八尺以上(184公分),容貌俊秀。一次他穿戴整齐,在照镜子。他问他的妻妾和朋友:“是我美还是城北的徐公美?”他们都说是邹忌比徐公美,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住在城北。过了几日,徐公拜访邹忌,邹忌仔细端详徐公,自觉不如。等徐公走后,他再照镜子,觉得相差甚远。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情。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妻妾、朋友偏说徐公不及他美?思考良久,邹忌终于恍然大悟:“妻子说我美,是因为他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她害怕我,朋友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向齐王请见,告诉齐王昨日发生的事情,并劝谏齐王要分清是非,不要被赞扬的好话所蒙蔽双眼。
看完这篇古文,我沉思良久,突然发觉生活中,我看到了,得到了多少这样“赞扬”的话。回想起来,才知道大多数都是哄我开心罢了。
有一次闲来无事,仿照古文写了一篇,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发到了网上。大部分网友都说写得好,甚至还有一个网友说写的比古人写的还好。这句话使我差点没有飘上天花板。竟就认为我是骆宾王第二。可当我将我的“大作”和古文在一起对比时,我低下了头。我的文章怎能和古人的文章相提并论呢?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我这才明白。网友们看我是个小孩子,哄哄我就是了。
有一次,爸爸的上司请客,我也跟着去了。一桌子人,爸爸的上司像一颗明珠般夺目,包括他的孙女。客人的目光没有不在爸爸上司和他孙女的身上的。有的客人说他的孙女漂亮、可爱,即使她不怎么漂亮、可爱。有人说他的孙女声音甜美,即使她的声音不怎么甜美。
有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但是,那些好听顺耳的假言假语,又有什么用呢?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能够看得透吗?忠言逆耳与假言假语你愿听那种呢?真话,你听得到多少呢?
所以,当别人赞美你时,你需要一双能辨别是非的眼睛,使你能认清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相关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06-17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01-07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阅读答案11-28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07-01
《十五从军征》《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01-13
关于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阅读及答案05-27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优选03-25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5篇10-08
读《邹忌讽齐王》有感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