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雪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雪国》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一本冗长复杂的名著导读里。我喜欢它的书名——雪国,书名都带着淡淡的忧伤,连故事都是在雪中的悲剧,仿佛天空中飘落的一片雪都有着忧伤的含义。
《雪国》的作者是我崇拜的偶像,这么说也许有些牵强,但他无论是他的启于还是作品都给我的思想带来很大的变化。只要是有关于他的文章甚至是短文我都会绞尽脑计地找到并小心翼翼地阅读,生怕漏下一个字。没有过多的诗歌或是言诗来描述他凄凉而悲伤的一生,但他的文章却可以让人感受到他笔下那哀伤的美,作者的名字叫——川端康成。
故事在一片银白的国家慢慢露出故事的一角,雪国被莹白色的雪花铺满,将一切丑陋伪善掩盖在尘埃之中。岛村在这里邂逅了美丽依人艺伎驹子,两人一见如故,在雪国的日子里岛村有了驹子的陪伴也不显无聊。从传言得知驹子有未婚夫并重病在病由一不叫叶子的少女照料,而驹子为了筹集医药费而做了艺妓。可当岛村询问时,驹子却矢口否认。没过多久,驹子的未婚夫即将离开人世,照料驹子未婚夫的叶子请驹子前去探望,可无论叶子怎么请求,驹子仍是不去,和岛村缓步离开。驹子未婚夫死后,叶子便在大火中自杀身亡。而岛村也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惋惜叶子年轻逝去的生命。
像是一不没有结尾的故事,最后的雪国火花冲天,将苍白的雪染上了火红般的颜色,埋没在雪地里的`是逐渐失去色彩的生命,在茫茫的雪野湮没,融进那片纯白,最终尘埃落定。
川端康成用他含满悲伤的笔墨在纸上写下华丽的篇章,仿佛只要墨汁一点便会在纸上留下艳丽的花。他的故事和他的一样哀伤,幼年失去亲人的痛苦令他的世界观添上了凄凉的色彩。当他以《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否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后的第三年,他却以含煤气管自杀的行为结束了自己才华而忧郁的人生。
没人能理解他这样的行为,可从他的笔墨中仿佛听见他悲怆的叹息声,命运多桀造成了他的才华和精神。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川端康成的话,仿佛是在向世界述说他依旧存在,存在包含着死亡的生中,升华了一切。
《雪国》读后感2
《雪国》写于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
“穿过县界的长长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是本书的开头。作者用几乎吝啬的简洁语句拉开了序幕。我们读者似乎也坐着火车穿过隧道来到了雪国。这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写的是一个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者,每年前往一个北国山村,与当地叫驹子的艺妓之间的感情纠葛和一位萍水相逢的姑娘—叶子。故事发生在纯白洁净的雪国,也终结在这里。
通篇小说的叙事笔调澄澈优美,作者几乎不用过多的时间词,只通过特有的景物变化来暗示四季更替。长鸣的虫声、燃烧的枫叶、飘落的白雪,翻动着书页,似乎也看到时光优美地流逝,让人常常遥想那个美丽的国度。木屐、纸拉门、画着浓妆的艺妓、三弦琴、整洁大方的和服、冬日里冒着热气的温泉,这些种种都是日本最具民族特色的事物。作者似乎有着对日本纯净之美的偏执,把它们浸上艺术的气息,展现出那雪国的自然之美。没有任何尔虞我诈,没有一丝城市的污浊之气,岛国的自然美和社会风俗美融为了一体,完美地衬托了整个故事,营造出一个栖身的净土,也流露出人性最原生态的一面。小说中的人物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
岛村是个富家子弟,研究舞蹈艺术。他是西方文化和日本传统艺术的结合,对于爱情而言,他喜欢驹子,却认为驹子那火一般的激情是徒劳,他被叶子所吸引,但却总给人一种似有似无的感觉,有时让人捉摸不透。而驹子,虽在东京当过艺妓,却想过普通女子的生活,拥有年轻女子所有的细腻情感。她努力练习琴艺,有如同飞雪一般的纯洁心灵,也有火一般的爱情。她的.身姿体态,她的音容笑貌在书中浮现,和那独特的北国雪景给人深深的震撼。叶子像作者在火车上看到的镜子里的幻影一样,悄无声息地给人美的感动,她仅仅着重出现在开头和结尾,如同幻觉一般出现,又像风儿一样消逝,她从二楼跌落下来,那是一段慢镜头,凄美得令人屏息,只留下了一个倔强影子。
看完这不足百页的故事,感到一种唯美,一种华丽的伤感,仿佛这个故事永不会结束,永不会停止。岛村和驹子的感情如同平行线,不会交结,永远这样,一个春去秋来,又是一次。
《雪国》读后感3
其实第一次是看不懂,或许是这么美的雪国演绎的一场无声无息的杯具的缘故吧。尽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迫使我再去看一遍,我不明白人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我不明白一个年轻的艺伎对于一个有妻室儿女的中年男人意味着什么,也许荀子梦幻般的感情在岛村看来只是徒劳一场吧。
婀娜的荀子,一个很异常的女人。她很勇敢,能够应对这个注定没有结局的感情故事,能够勇敢应对这段失败的感情里卑微又脆弱的自我。又或许她天真的以为相爱了就能在一齐。在开始,在这样美的雪国我是没有勇气应对她的。心太痛了,在遥远的雪国温泉,荀子梦幻的美丽感情我还是忘不掉。一个爱读小说的,写了数十个本子日记少女,一个对着空旷的山谷寂寞的练习三弦的艺伎,一个为治疗恩人家少爷而从事花柳巷一人工作的`女子,一个不细心爱上有妇之夫上的可怜女子。
小说从头到尾就是很让人心痛,或许杯具就在于这个憧憬感情的女子还要假装无所谓的应对她的情人岛村说她记日记完全是一种徒劳,其实一向以来我是很怕徒劳这个词的,徒劳,这个词真的可怕,可怕到可能会让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放弃自我,甚至会忘记最初的自我。
可是在那个美丽的雪国荀子不仅仅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让人心痛的感情故事之外。她带给了我另一种力量。尽管她不加隐瞒的记录日记,甚至连自我读起来都觉得为难情,但我欣赏与她对生活的这种豪情与真实。毫无保留的把自我写在日记里。那需要一个多大的勇气。尽管她对三弦的执着,只是应对寂寞如许,但我敬佩于她这样驱散孤寂的手段。把自我对于生活与感情的梦幻,寄托于三弦,歌声缭绕在这空旷的雪国里,不为别人只为自我。尽管荀子这么炽热的感情遇到岛村,丝毫没有得到回报。但我感动于她对自我以及感情这个词的尊重。感情本该这么纯粹,爱上了就是爱上了。这只是自我的事。不关乎与于别人。之后真的才恍然大悟。所有在岛村看来的徒劳真的不配说给活的这么认真的荀子,荀子的生活才真正是活给自我看的。他无保留不的记日记只是期望多年以后自我还有那么一段记忆可回忆。她勤奋的练习三弦只是在这重复的生活中寻找另一种欢乐的方式。她对岛村不求回报的爱只是对自我内心尊重与选择。
或许荀子很简单,她并没有抱怨着生活,也没有对这段没有结局的感情感到遗憾。她或许只想对每一个相遇过的人都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多谢。多谢陪她走过的风景,经历的点滴。
《雪国》读后感4
在开往雪国的列车上,岛村听到叶子那悲美的声音,观察到叶子悉心地照拂行男的样子,被映在火车车窗上的叶子,深深吸引了。
岛村此行是为了看望驹子。
驹子是一名艺伎,很洁净,脏衣篓里是叠好的脏衣服。她还会谈三弦琴,家里摆放着二十多本杵家弥七的三弦琴谱,会在雪国的冬天,对着白茫茫的远山,弹奏出清冽的乐曲。
驹子很爱岛村。为了跟岛村见面,驹子每天要换一套新衣服。驹子营业中,偷空就跑到岛村的房间里聊天。驹子岛村提醒驹子,倘若被坏了名声,将不能继续在雪国营生了。驹子不在乎。她说,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营业。
岛村想跟驹子做朋友,灵魂伴侣,不想有身体上的亲密关系。岛村在雪国疗养时,想找艺伎解闷儿,央求驹子帮忙挑选。驹子不情愿地帮忙了。岛村心里想要的是驹子,发乎情止乎礼,把驹子当成了红颜知己。他深深地同情驹子,照顾驹子生意,止于此。
岛村喜欢叶子。他总喜欢向驹子打听叶子的事儿。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落到叶子身上。心神总是被叶子凄美的声音吸引。
行男死后,叶子不知去哪儿,迷茫之际,找到岛村,希望岛村将她带到东京去。岛村拒绝了叶子。甚至认为叶子这一举动简直是疯掉了。岛村怜爱叶子,由同情生出了爱恋,没有升华到责任,止于精神爱恋。
叶子被大火烧死后,像秋天的落叶一样,从二楼坠落的时间里,岛村直勾勾地盯着叶子僵直的身体,浑身痉挛,感到深深的悲痛,悲哀,还有一丝丝侥幸心,希望坠落的不是叶子,是自己看错了。
叶子死后,岛村离开了雪国,并永远不再来了。
驹子和叶子留在了岛村心里。好像小时候看过的风景,凄美的,虚无的',洁净的风景,离开后,成了记忆。每次忆起时,淡淡的凄凉,却不想再见。
岛村回到了妻子身边。岛村爱的是他的细君(妻子的通称)。他一个人在雪国游玩儿的时候,想的是下次可以带妻子一起过来,跟驹子学学三弦琴,聊聊天儿,解解闷儿。岛村在来雪国前,妻子叮嘱他,正是飞蛾产卵的季节,别把衣服挂在衣柜或墙上,会落上飞蛾。岛村每年去一次雪国,给单调的生活加点儿调味料。同时,他希望能带妻子一起去,希望妻子也能快乐。
平淡夫妻间的相濡以沫,没有激情,没想过未来要去向哪儿,俩人都希望给对方一个幸福的当下。
《雪国》读后感5
读《雪国之樱——三口百惠传》很有感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三口百惠在中国家喻户晓,她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血疑》,深入中国观众心灵,她的清纯、淡雅和美丽的本色表演,让我们感受到日本女孩对爱情的纯真和热烈。
三口百惠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她略显忧郁的表情、温柔可亲的小脸及简洁的发型,尽显天使般的清丽之美。她和三浦友和塑造众多爱情经典作品,像《伊豆舞女》、《绝唱》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真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人们的心房。三口百惠在日本受到追捧,连中国老百姓也很喜欢青纯之美的她。
她很有主见,在二十一岁时急流勇退,离开如日中天的事业,她的理想就是当好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希望在家里做丈夫三浦友和背后的幸福女人。她对家庭的渴望来源于她的私生女身份,小时候生活里很少看见父亲,她的母亲只是父亲的一个情人,父亲甚至不愿给她出上高中的学费。虽然母亲很爱她,她的心里始终渴望一个完整、健康、和谐的家。在少女时代,她很幸运,遇见三浦友和那样帅气和感情细腻的恋人,她认为有了那样一个完美的恋人,她一生无悔。
在亿万百惠迷的无限惋惜中,她唱完最后一首歌,把话筒轻轻放在舞台上,飘然离去,留给歌迷一个如诗如画的.天使背影。义无反顾地去做一个好妻子,那时她的选择很坚定,没有丝毫犹豫。她也如愿,三年后有了儿子,每天忙忙碌碌地照料丈夫和孩子。等到她洗尽铅华,步入晚年后,和一般的家庭主妇也并没有什么两样了。有一次她不小心碰伤了身体,打电话给丈夫三浦友和,希望丈夫能尽快回到自己身边,但丈夫只是淡淡的问了两句,并没有返回家。她的爱人并没有如年轻时那般永远爱她,甚至因为孩子的兴趣问题,说谁都不愿意生活在她三口百惠的阴影下。悲伤的她因为家庭对她的冷漠离家出走,还需要去一个牙科大夫那里寻找精神的慰藉。
由三口百惠大半生的经历,再次证明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女人,都不能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我曾经看过世界百部女作家作品,其中一个主题是女人的幸福只能存在自己心里,而不是男人那里。有自己独立的事业,独立的经济基础,独立的朋友,才能给自己的幸福画上温暖的圆圈。
《雪国》读后感6
《雪国》这部书,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倚仗之一。有人说,这本书是历史上最唯美的获奖作品。
作者这样的写作风格与他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在幼年时,父母均因结核病死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一生四处旅行,性格感伤又孤独,这也许是书中主角岛村略颓废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雪国是一个很纯净的地方,终年积雪,看不到任何掩埋在雪下或别的地方的肮脏,即使这样的白净被谁踩了几下,添了几个脚印,也无关痛痒,左右不过一时的凌乱罢了,睡一晚的好觉,这些杂乱又会被落下的雪花重新掩埋,并且看不出任何一丝痕迹。
主人公岛村是一位舞蹈研究者,全书也正是围绕着他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的感情展开,这两个女孩儿是真真正正的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着想要生存,一切却只能如那些簌簌落下的雪花一样,消融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
驹子早年被卖到风尘之地陪酒,后来一位三弦琴师傅收留了她,令她脱离烟花之地,以卖艺为生。可后来三弦琴师傅的儿子得了重病,她不得已再次沦落风尘,以卖身来赚钱治病。尽管这样,她面对生活依然是热情的,学琴、记日记、收集烟,她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致,却依然摆脱不了艺妓的束缚。
而叶子,她努力地学护理、认真地照顾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却依旧去了。她爱她的弟弟,竭尽全力却也未能找到经常与他见面的办法。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最后的下场却是葬身火海,“她的小腿抽搐,苍白的脸燃烧着……”这样的描写,读来便让人痛得窒息。
而岛村,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有妻室儿女,每天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可以为了当年和驹子的一场邂逅,就三次跑到雪国,把雪国当成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地方。家境富裕的他,却对生活抱着这样彻底的悲观态度。
我极少读这种诉说民间疾苦的书,读来略显平淡,也没有过多的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但川端康成的这一本书,读来看似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又能够给读者的内心留下一层淡淡的忧伤,经久不散。
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雪国吧,白得无瑕、美得惊心动魄,却又寒冷彻骨。雪下埋藏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雪国》读后感7
《雪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风景如画的北国景色与主人公的内心融为一体,《雪国》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平缓而抒情的,但《雪国》里有一个地方给我的冲击力异常的强,也是我认为整部中篇小说的高潮,便是叶子在一场大火中逝去生命,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叶子的死亡预示着一种幻想的完美人性的破灭,川端康成笔下的叶子是一位善良又洁身自好的女性,其实叶子和驹子在小说里面临着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但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妓,显然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比较,驹子是“实”的,那么叶子便是“虚”的,应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又怎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呢?这只可是是作者比较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所以川端康成对叶子的描述其实并不多,用了一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你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过多的了解,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虚无飘渺的感觉。
驹子是《雪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驹子从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最终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一名艺妓,驹子以其说是为未婚夫沦为艺妓,还不如说是生活的压力,把她一步步的逼上了这条路,如果像叶子那样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驹子渴望“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完美而真正的感情,期望找一个爱自我的丈夫。她对岛村是有一种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在驹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驹子的这种愿望破灭时,最终便是驹子人性的毁灭,驹子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岛村虽然对驹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岛村无法实现驹子的愿望,虽然驹子热烈般的爱着岛村,但岛村最多把驹子当做是朋友罢了,只是他在旅途中无聊消遣的玩伴,在驹子身上展现了对于完美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岛村身上展现出一懒散、懈怠悲哀着生活在虚无中,岛村和驹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完全的不一样的,构成了强烈的比较,也从侧面烘托了驹子身上所具有的完美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运用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文学的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独特意境。
《雪国》读后感8
川端康成的作品总是一种唯美而又充斥着淡淡的哀愁,读来并不觉得压抑,却总是被哀愁所缠绕。
作品讲述的是一位舞蹈研究家岛村几次来到雪国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第一次去雪国,岛村遇到了一个艺伎,作品中,岛村与驹子的交往渐渐地让他们互相感知到了对方,驹子也渐渐对岛村产生了些许的情愫。而驹子终究只是个艺伎,尽管她刻苦学习,读小说,练三弦,但正如岛村所说:“一切都只是徒劳。”
而叶子,在岛村的生命中也只是过客。岛村在前往雪国的列车上见到了照顾着行男的叶子,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吧,当书的最后叶子突然之间死于大火,也让我觉得这个结局有些不可思议,又在情理之中。叶子死后岛村的痛苦是让人感到悲哀的,如果说叶子的死亡使得岛村心中的幻想破灭,那么,她的死也让驹子的爱显得更加徒劳,无力,让人感到悲哀。
在那个终年积雪的地方,发生这样的事,着实让人感到心凉,本以为书中描绘的是凄婉唯美的爱情故事,但读完之后则感到人性的无奈脆弱,与无限的哀愁。
雪国的景是美丽的,而如同这景一般美丽的两个女人却有着那样可悲的结局。在夕阳的'余晖下,她们内心的火种也渐渐熄灭,岛村则像是过路人,仿佛参与其中,又好像仅仅路过。
《雪国》的语言并没有多么充满感染力,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夸张的描写,仅仅是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能将人带入那个境界中。那充满穿透力的笔触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那种淡淡的哀愁便一点一点在心中蔓延开来,川端康成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其实我是同情驹子的,她只不过是一位渴望平淡生活的艺伎,她想要的不过是真正的爱情,她认为岛村就是那个能够实现她愿望的人。但事实总是残酷的,对于她一个艺伎来说,一切只是徒劳,徒劳而已,她所做的那些努力仅仅只是为自己的可悲的一生增添些许的色彩,而这些表面的改变并不能对他的生命造成更本质的变化。
在驹子身上能够看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看出她美好的人性。
《雪国》的意境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但结局总是悲哀的,能够在这种美妙的意境之中表现出淡淡的哀愁,不得不佩服川端康成的文笔:唯美的淡淡的哀愁。
《雪国》读后感9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岛村已经到达了雪国。
回想起自己好长时间的一段忙碌似乎也要停了下来,接下来就要从肢体的忙碌回归到灵魂的活跃中,以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同书籍为伴,为此感到很喜悦,特意在网上买了七本书籍,希望这些书籍带领自己的灵魂走在路上,或许此时的我也在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到达的是另一片国度。
雪国的开篇就将我引到了清洁、寒冷且孤寂氛围里,这样的氛围易于使自己安静下来,头脑开始组织画面,一片白茫茫的雪地。这本书不像一本通俗的读物,读的不是很懂,很难体会人物的心里情结,似乎和以前读过的《百年孤独》很像,虽然不是很懂,但读时心里却特别的安宁,或许读书除了获得思想的'东西外,这种安宁的氛围也是另一种体验。
书中主要讲述了岛村和驹子故事,驹子是岛村到达雪国后认识的一位艺妓,驹子很美,尤其是在这纯洁的雪国内,或许这是一种艺术的结合。一个人到达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当你欣赏美景时突然出现一位美丽的少女,你是否感觉这个女子更美,这时你是否将女子之美融入到自然之美,又将自然之美融入到女子之美,两者的融合构建起更美的艺术品,真是愈来愈美。
岛村有一段时间特别痴迷西方舞蹈,但他从来没有看过,不过他却常常评论,后来他写了这么一段话:描写没有看过的舞蹈,实属无稽之谈,是地地道道的纸上谈兵。可是,那是天堂的诗。虽美其名曰研究,其实是任意想象,不是欣赏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
这种空想是有西方的文字和图片产生的,仿佛憧憬那不曾见过的爱情一样。我感觉这句天堂的诗写的特别贴切,就像学生时代畅想未来,儿时憧憬爱情很像,虽然现在知道那都不是现实,可当时却沉浸过,那些包含了自己的向往和想象,是内心世界最真实最想得到的东西。
很多时候去一个旅游景点,当时并不感觉很美,可不知什么时候当自己偶然想起时,却感觉很美。过往的生活在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体验,可事后在回忆中却发现对它的留恋,因为我们有灵魂活动,只有将现实的美加以升华才能成为天堂的诗。
《雪国》读后感10
读了书之后,感觉总是要写点什么,不然我总有一种感觉:再过几天,或许我连这本书的内容都不记得了,甚至或许一年后的今天我都不知道去年曾读过这本书。
这本书怎么说呢?说实话,我真的没读懂,真的。或许是不喜欢过于单纯的描写,也或许是看惯了大场面大情节的叙述吧,对于这种大部分描述雪国风景而将细腻的情感寄托于景色上的书不是很懂得欣赏吧,总的读下来,就是感觉到一种压抑,既有为自己没读懂这本书这本书所阐释的含义,没有与作者内心共鸣的惋惜,也有对书中驹子最终还是做了艺妓,岛村终归还是没能与驹子表明心意而遗憾吧,总之很多种感觉交杂在一起,感觉再不梳理脑海中的头绪,可能就会陷入思维的混沌或者干脆忘记读过这本书的思想吧,或许这也是我要写这篇读后感的真正想法吧。
不想为这本书到底好在哪作出教科书般的解释,只想单纯地作出自己的看法,给出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想表达的。书中主要就是描绘了岛村来雪国与艺妓驹子厮混的`故事,而之中也牵扯到叶子和行男与叶子的关系,具体的不再详述,也没有那个心情详细叙述,可能需要真正读过的人才能理解吧。岛村来雪国第一次就喜欢上驹子的美貌,而驹子也被岛村的学识所倾倒,但是岛村终究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竟把从来没有看过的西洋舞蹈也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番文章来,因此这种我认为可能有性格上的懦弱,以致无法表达对驹子的爱意,虽然明白驹子也同样深深倾倒于他,可终究是水中映月一场空啊。
驹子可以说是比较好或说是乐于追求美的人了,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只要能见到岛村就好,哪怕让岛村带妻子来也好,只要能这样长久地交往下去就好,也不愿寄一份哪怕是妻子看了也无关痛痒的信,她或许内心真正想的就是遇到一个能与她内心相共鸣的人,正像她不愿为多挣一些钱搞坏自己身子一样,钱只要够用就好,趁空溜出宴会也好,来到客栈也罢,都会来到岛村的房间,不论是早上七点钟亦或是夜半三点钟,只要见到他就好了。或许这就是单纯的喜欢吧,像岛村眼里的驹子一样,是个单纯很好的人呐,就像璀璨的银河和雪国洁白的雪一样早已走进了岛村的内心,为之倾倒,超乎了普通旅客的身份和艺妓。
说了这么多,或许每个人读《雪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吧,读一读吧,书内容不多,字数也不长,也希望能与我有相同共鸣的人。
《雪国》读后感11
人活着,终究是一种对生命的关照,而‘美’恰好承载了这份关照的精神气质。
雪国是至美的,洁净的没有一丝杂质,雪国是至哀的,连人的眼神都是冷凄凄的;雪国是至郁的,人生的所有意义都是徒劳的。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白茫茫中究竟有什么呢?弹拨的'弦音,朦胧的山峦,淡淡的倒影,迷恋爱情的驹子,失意沮丧的岛村,孤独里的哀愁,哀愁里的悲叹……
然后这所有的一切,幻化成屋顶上的融雪,从那枯萎了的菊花篱笆上,一声声滴落下来,那种隐忍的悲哀美,连眼泪也束手无策。
人总是只能看清自己的影子,而无法直视自身真实的存在,于是沉浸在虚幻缥缈的梦中,不愿醒来,接着,就通向了一条‘虚无’的路。
‘虚无’不停的发酵,它要求极致的纯洁,可是,除了‘死亡’,所有的极致都是谎言,只有极致的纯洁和死亡的结合才能呼唤出深刻的存在事实,所以叶子必须死亡,以死亡换取极致的纯洁。
《雪国》里多角度地阐述了日式独有的‘闲寂美’
闲寂之美是哀之空漠,悲之忧郁,只能在永恒的孤绝精神中产生,这种孤绝诞生于‘徒劳’,发展于‘失落’,消逝于‘决绝’。
那便是驹子之徒劳,岛村之失落,叶子之决绝,人和美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除非有那样一个节点,二者的血液融合在了一起,痛楚在发酵,神经在张烈,两个个体终于得以圆融,这个节点只能是死亡。
所以,奔溃和热烈的交汇处才是美的临界点,奔溃的边缘才有艺术神圣的光芒。
虚无,是美的结构,而徒然是虚无的回归,所以,为了美,必须忍受生的虚无。美则是极致的损毁,是恶的代言,是善的终结,是虚无的预兆,是一切稍纵即逝、捉摸不定的东西在现世的映现,而这种映现又只能通过悲剧的痛苦来展示。
于是,川端康成先生只能以悲剧看待自己和他颓废的主人公,以俳句式的凄美调子吟唱生存本身的徒劳;
他必须忧郁,以腑肺之思忍受生之痛苦,然后挣扎着走向艺术崩溃的边缘,直到以身殉美,最后成就永恒。不被人理解,是一种骄傲,为了这种骄傲,选择毁灭自己。
叶子优美而近乎悲戚的声音,那是不安和忧伤在蠢蠢欲动,不可说又难解的东西,只能悄无声息地被埋葬在雪国寂寞而悲凄的夜色中……
《雪国》读后感12
雪国这本书是我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看完的,因为我看的这本书是由川端康成的两本书合订的,在我以为才看到一半的时候,故事突然停止了。在没看以前,我去看了书的简介,简介说故事是东京的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伎、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所以我认为书中会出现感天动地的爱情,出现令人心痛的背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岛村对叶子的爱是一直埋在心底的,他甚至只和叶子正式交谈过一次。而驹子却是在雪国一直陪伴他的'女人,驹子起初是一个漂亮纯洁女子,一个让岛村不敢亵渎的女人,所以岛村才会二次来找她,然而第二次岛村来的时候,驹子已经沦为艺妓,每日喝的醉醺醺的,不断接单,特别的忙碌,但是却仍然频繁的来看岛村,哪怕只有几分钟。如果说驹子是深深爱着岛村的,那这也真是个可笑的爱情,一个整日陪伴男人喝酒取乐的艺妓深深的爱上了一个已经有妻室的坐食遗产的男子。
作者唯美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两个美丽的女子,一个是曾经美丽纯洁然后逐渐堕落的驹子,一个是在驹子沦落后代替她撑起岛村心中美好的叶子。然而无论是驹子的纯洁美丽,还是叶子的清新脱俗,都是岛村所得不到的,一个沦落了,一个消逝了,叶子最终在火灾中身亡。川端康成作为亚洲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最后却选择煤气自杀。我认为,川端康成能够发现生活中、自然中的美丽,所以他的文笔是那么的唯美,就连“雪国”这个名字,也给人一种一尘不染的感觉,然而他也看到了无论什么样的美,都无法生存,要么沦落,要么毁灭,这是他所接受不了的。
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向往美的,但是也许我们对美不那么敏感,所以它沦落了就沦落了,最多浪费一汪泪水,然后我们更加坚强了,这就是所谓的适应生活吧!我们不能像川端康成一样,在看到美的虚无之后,变得悲观。但是同样不能变得麻木,变成摧残美的帮凶。就算美不能存在于现实,也应该时刻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唯有心中有美,才能发现生活中那处处的美丽。
《雪国》读后感13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了东京的一位西洋舞蹈评论家岛村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驹子,并被她吸引,后来又两次来到雪国与她相会。在他第二次来到雪国时,在电车上又看见了美少女叶子,并心生恋慕。因此,他们三人构成了微妙的情感关系。最后,小说以叶子的意外死亡而告终。
这部小说主要在写岛村与两个女人的情感,但是在我读完后,发现这本小说所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那种男女间的情感,而是一些别的东西。
整部小说中,然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幻,但是又是那么真实,“虚无”与“徒劳”贯穿了整部小说:岛村对真实的渴望与追求,到最后变为一场空,只得以虚幻来定义现实;艺妓驹子憧憬着自己美好的与未来,她为岛村送行连行男病危了也没有去看,这一切却得不到回报,只是“美丽的`徒劳”罢了。这也是一方面的表现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状况。
至于叶子,可以说这个人物是“不存在”的,她的出现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在结尾处的那场火灾,叶子意外的丢掉了生命,如果照常理来说,岛村应该是会像驹子那样悲痛,但是他没有,反而是得到了精神上的顿悟,驹子与叶子的离开,更是让人感受到人生如梦的虚无感。
这部小说大多是对话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仅有那种唯美的体现,又同时为人物的心理或是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做了暗示。就比如说在叶子逝世的那场火灾,作者将其描写成诗一样的画面,就意在叶子的超凡脱俗,在这种意境下,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渴望。
如果光这么说,也许还是不够,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日本的另一部名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它主要是以物写哀情的,而在这部小说中,也有相似的地方。《源氏物语》是写于日本还在封建制度相对和平的时代,而《雪国》则是写于日本在大肆侵略的时代背景下,小说中的思想感情与之结合不难看出作者反对战争,但是,小说中关于战乱只字未提,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反映了在那个社会日本平民对美好生活追求却总遥不可及的徒劳,以及有甚者沉浸在那种虚无的幻想的状态,这也是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脱离了“正轨”,在虚幻中表达情感,营造出了脱离了现实的境界,反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最好的批判与诠释。
《雪国》读后感14
暑假,我认真地读完了沈石溪著的《雪国狼王》这本书,书中一共讲了八个故事,我不禁被书中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的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次震撼。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且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是《雪国狼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只狼狗叫巴尔托,它是狼和狗结合的孩子,它从小生活在狼群,凭借自己的勇敢当上了狼王,当它妈妈要回归雪橇犬的队伍时,它放弃了王位跟随母亲来到人类生活。在1925年1月罗摩镇流行了一次白喉瘟疫。为了给人治好这种病,病人只能尽快注射血清才有救。有血清的地方在巴尔托所住的小镇,从它家到罗摩镇要一千多公里。巴尔托接受了运血清的任务。途中,巴尔托的脚掌裂开了一道道血口,一步一个血印在暴风雪中前行,这时一群狼来帮助巴尔托到达了目的地,救助了近百个孩子的生命。在纽约的中央公园里,还特地为它立起了一尊拉着雪橇的狼狗的精美铜像。
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一次次被震撼,居然动物可以这么奋不顾身,投入这一场抢救生命的大军之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舍命救人的场景,感天动地,这是动物们至情至性的本能与反应,他们真挚美好的情感一次次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被这书中巴尔托及狼群所做的一幕震撼着。在我的眼里,狼就是凶狠,残忍,冷血,忘恩负义的代名词。可是这个故事却颠覆了长久以来,狼在我心中的形象,它们也有如人类的情感,它们坚强勇敢,它们听从主人的召唤,全心全意为主人服务,不惜一切代价。就像故事中的忠实的巴尔托,其实动物身上的情感更加让人为之动容。
读着《狼王的故事》我感到紧张刺激,在寓意深刻的`故事中,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在巴尔托和狼群的交流中体会到了温情,在它争夺狼王的角斗中看到了无畏和勇猛的气概,在它奋不顾身拼死完成救援任务的行动中凸显了动物勇敢和忠贞的精神。
掩卷沉思:如果让我是去完成任务,我会怎么做?我都不敢想这个问题,这是多么令人汗颜的假设啊!我还不如动物。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困难,我却不具备像巴尔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看完沈石溪的《雪国狼王》,我感受到动物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动物对人类表现出的是自发的、纯朴的感情,而我们也可以从它们那里感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我们只有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认真对待、全力以赴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巴尔托是屹立在我心目中的一尊精美的铜像。
《雪国》读后感15
看完了川端康成的《雪国》,懂得了两个字:徒劳。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有很多种歌,有很多种酒,又有很多种人,他们穿着不一样的衣服,在同一个时间点下干着不一样的事情,挂着不一样的表情,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活着。残忍的事情就是在共同中产生的,高贵,卑微,都有一个共同地修饰对象——活着。
雪是一个忠实的读者,读着无关紧要的人生,还自带滤镜,渲染凄凉的效果。下了雪之后是最安静的,情绪起伏所带来的呢喃无法藏匿,这大概就是雪国这个被雪覆盖的地方显得格外饱满和真实的缘故。不管是驹子、岛村还是叶子,都是笔尖下可以触摸的真实角色。书中的每一处写景,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虚幻的真实,仿佛文字已经失掉了原本单纯的架构,而是由无边蔓延开来的景色构成的了,这就是写景的力量,美到已经在纸上种出了树,下起了雪,开出了花。而通过如此精彩的景色勾画,人物的悲喜,是把泪给落到了字眼里,感情在字里行间跌宕着,悲戚着。而贯穿始终的压抑气氛,把悲剧的图景,一览无余地慢慢展开。
“短小的窒息美”,是我对这本书的总结。人在窒息前,总是会经历痛苦的挣扎,痛苦本来是可以引起同情的,但是任何感情在窒息的那一刻都是徒劳的。雪国就是一个在时间线上延长的窒息过程。
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有着一个叫驹子的姑娘,第一次碰见岛村时坚定地表示不会做艺伎但是由于要给行男付医药费而做了艺妓伎,行男却是即将去世的.一个人,而驹子也喜欢上了岛村,岛村对驹子有一种朦胧的感情,他更喜欢叶子,最后叶子在火灾中死了,驹子也疯了,只留下了从东京到雪国的岛村在雪中惆怅。
这难道不是窒息?人生艰难,活着和死着所连接的是徒劳二字,这是多么的悲哀!岛村在漫无目的地度假,用毫无意义的悲悯看着这个乡村里面的喜怒哀乐;驹子在毫无目的的过活,她的感情就像是无处倾泻的洪水,咆哮着悲戚的人生;叶子也是,对命运的船舵没有任何掌控力。都在挣扎,但都没有错过奔赴黑暗深渊的那一条路,都在死亡啊!
徒劳啊!有多少徒劳的人,又有多少徒劳的事。
有些人,就是那么的悲哀。虽然作者满怀同情,但是还是避免不了悲剧。或许,川端康成认为自己也是个徒劳呢?一个徒劳的故事帮助一些人回答了“人要往哪去”的哲学命题。
我们都在努力地活着——
不为什么,为了走完这一生。
【 《雪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雪国》心得04-03
《雪国》读后感09-01
雪国读后感02-25
川端康成雪国读后感03-24
《雪国》读书心得09-07
雪国读书心得02-10
雪国读书心得02-19
读《雪国》有感03-26
《雪国》读后感14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