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无衣》阅读练习及答案
《无衣》阅读练习及答案1
五、古代诗歌阅读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采用了《诗经》常见的重章迭咏的结构形式,各章基本上相同,而只换了几个字。但又不是单纯重复。而是递进式的复沓。
B.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问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C.重章叠唱既突出了音韵和谐之美,又起到了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
D.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联系全诗。作者以普通士兵的口吻,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
15.
(1)D
(2)全诗以普通士卒自问自答的口吻,表现了士卒们豪爽、乐观、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同仇敌忾、勇敢无畏的爱国热情。
【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错误。全诗的语言质朴无华,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普通士卒自问自答的口吻。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们那种摩拳擦掌、积极奋战的高昂的战斗热情,而每章的末句那“同仇”“偕作”等语,则由共同对敌的仇恨,写到共同奋起、同赴战场,正表现出一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全诗感情激荡,气势非凡,极像一首战士进行曲,它激昂高歌,表现出—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无衣》阅读练习及答案2
(一)(共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5。《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什么?
16。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1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②歌手任贤齐的名字就是出自《论语》“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家齐而后国治,_______。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_______。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
⑥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⑦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⑧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答案】15。 《无衣》使用了赋和重章叠唱的手法。本诗没有使用比喻,而是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在重章叠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16。本诗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表明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表明他们共同行动,同生共死;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本诗表达了战士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同生共死、共御外侮。
17。【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2)。就有道而正焉
(3)。见贤思齐焉
(4)。国治而后天下平
(5)。始于足下
(6)。海上明月共潮生
(7)。天生我材必有用
(8)。此情可待成追忆
(9)。塞上长城空自许
(10)。出师一表真名世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慎”“焉”“生”“材”“塞”“世”。
【《无衣》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油污衣诗》阅读练习及答案整理08-26
《隐身衣》阅读答案02-24
《社戏》阅读练习及答案02-24
《秋山》阅读练习及答案01-12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03-25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05-16
《棋魂》阅读练习及答案01-08
《故乡》阅读练习及答案06-24
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阅读练习及答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