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思远人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远人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远人阅读答案1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文
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注释
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红叶:枫叶。
③旋:便。
④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人。
⑤弹:挥洒。
⑥别来:分别以来。
⑦情:指相思之情。
⑧红笺:红色的供题诗写信之用的精美纸张。
阅读试题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3.前人称赏此词写得奇妙,请结合此词下片简要分析它的奇妙处。(4分)
答:词中先写泪珠弹滴,衬写相思情苦;而以泪研墨,已属异态,以泪和墨作书,更是奇想;不说红笺因泪水湿褪颜色,却说是情深而使红笺无色,则尤见巧思。
赏析:
《思远人》为闺中念远之词。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飞云、归鸿两句云来雁去,不见来信。写企盼之苦。下阕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泪弹不尽而滴入研中旋研墨,细节生动而新颖。最后三句最是传神之笔。红笺无色,则此信红格因伤心而黯然失色。象征暗示,将和泪研墨的深情惨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明白如话,似拙实巧。
思远人阅读答案2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景与情的角度思考。开头写景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写出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给下文留下了铺展的余地。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 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用意尤其深厚。第二问:“渐”字宛转、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黏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主人公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思远人阅读答案3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3、(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思远人阅读答案4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除: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案:查究
C.今一旦赞人如此事 赞:赞同
D.卿可数诣王思远 诣:拜访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不出,火且尽
D.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④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3分)
(2)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3分)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4分)
参考答案
9,C(辅助,帮助) 10,B(因为,A,才,副词/竟然,副词; C,况且,表递进连词/将要,副词; D,如果,表假设关系连词/你,代词) 11,A(③竟陵王子良推荐 ⑥王思远过分爱干净) 12,C(没有跟从兄长一起做尚书令)
13,(1)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王思远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注:辟见礼遇等重要词语译错一处扣1分,共3分, (2)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注:辅政不之任迁等的翻译,注意特殊句式的调整,错一处扣1分,共3分, (3)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注:一句 1分,共4分,
附译文:
王思远,是琅笽临沂人,尚书令王晏的堂弟,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
建元初年,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长兄王思玄死,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暠之,王思远和顾暠之很友好,暠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
建武年间,王思远迁任吏部郎,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
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他对王晏说: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别人做这种事情,他也许可以权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如果现在自杀,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王晏没有采纳,王晏后来当上骠骑将军时,集会本家子弟,对思远之兄思微说:隆昌末年,阿戎劝我自裁,我如果听他的话,岂有今日,思远立即接道:像我所预见的那种后果,还在后头呢!后来王晏事败,思远因此没受连累,
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衣服桌椅之类,极其素净,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虽然如此,此人走后,他还要让二个仆人用苕帚反复清扫那人的坐处,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
永元二年(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
思远人阅读答案5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易错点拨】作用不能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三、四句旨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在文笔上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思远人阅读答案6
思远人晏几道阅读答案及赏析
原文: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字词解释:
1.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牌名,上下阕,五十一字,仄韵。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选自《小山词》。
2.红叶:枫叶。
3.黄花:菊花。
4.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
5.就砚旋研墨:眼泪滴到砚中,就用它来研墨。
6.别来:别后。
7.红笺:女子写情书的信纸,是红色的。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翻译: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阅读答案:
试题:
1.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创作背景:无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赏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个人资料:
晏几道(1038年—11),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思远人阅读答案7
思远人
张籍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者,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野桥”“春水”烘托分别的场景,虽显凄清,却无黯然销魂之感。
B.颔联中运用叠字,既写出分别时间之久,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无限感慨。
C.颈联通过写路途遥远和没有信使往来的现实,传递出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D.整首诗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在构思上看似寻常,但其实却颇具匠心。
2、请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妙处。
答
1、B.“对生命无常的无限感慨”有误。应是通过人与草的对比,表现年华易逝的感伤以及对远人的`思念之情。
2、①尾联通过“杨柳”“秋蝉”这些典型的意象,寓情于景,充分渲染了离别的伤感。②全诗以景起笔,尾联以景结情,首尾呼应,含蓄而蕴藉。③尾联侧重实写眼前之景,与首联做到了虚实结合,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思远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竹思》阅读答案02-02
杜牧《秋霁寄远》阅读答案12-20
望江南·闲梦远阅读答案01-27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06-07
《读书使人优美》阅读答案11-07
《金星人的挫折》阅读答案07-23
《鲁人窃糟》阅读答案11-06
秋叶阅读答案《秋叶》阅读答案04-02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答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