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1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是起始作用,为后面《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各种各样的矿物》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励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观察岩石”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学生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
其实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课前让学生收集岩石材料,以便增加课堂岩石标本的数量。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属于探究性观察,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虽然对探究性观察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学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
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展开一系列观察活动,探究岩石各方面的特征,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收集岩石标本过程中,学生容易将水泥块或砖瓦当作岩石而带到课堂上来。这就是我安排辨别岩石这一环节的原因。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辨别岩石——介绍岩石——观察岩石(讨论观察方法、观察、描述)——岩石分类。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常用工具对岩石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小组内各种不同岩石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起“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特征”的初步感性认识。
另外,本课的观察材料也非常重要。事先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岩石(教师不指导),自己也准备常见的岩石标本(凝灰岩、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滑石)和非岩石(砖块、瓦片),以及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放大镜、小刀(也可能钥匙和铁钉),观察记录纸等。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岩石是一种天然的物质;知道每块岩石都有各自己形状、颜色、组成颗粒及纹路等方面的特点;知道有些岩石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分成一类。
(一)科学探究:
1、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岩石的观察活动;根据岩石的不同特征,提出多种岩石分类标准,用标准对岩石分类。
2、通过一块岩石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提高观察方法与技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集、观察岩石的愉悦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各种特征,并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岩石进行分类。
五、教学难点:
能比较地准确描述岩石的颗粒结构和纹路特征。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教材共2页,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开个石头展览会,是对岩石个性特征的观察,重点是对“我的岩石”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观察岩石,并遵循“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第二部分给岩石分类,是第一部分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研究一群岩石的共性特征,给岩石分类要学会根据岩石的某个特点确定分类标准。本课既有让学生对已有岩石认知的了解和交流,更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器官和观察工具观察研究岩石的过程。通过收集岩石、观察岩石、比较岩石、给岩石分类,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水平。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的学习的基础。本课以岩石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对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学生对收集岩石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对岩石细致的观察和切实有效的分类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三、说教法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从教学流程来分析,本课的教学重在对岩石的观察、比较,不断挖掘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潜能,重视学生在对岩石研究过程中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通过多种活动将学生对岩石的零散的发现如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形成自己对岩石的科学概念。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又不适合大步子、粗线条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虽然比较多,但教学期望往往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仍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四、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和特色
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将学生定位于观察者和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直接用三个卡通问号板贴和小布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猜、看、摸、闻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一些常用观察方法的回忆,并期望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便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场景,围绕“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个课题,由浅入深,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观察研究岩石”、“寻宝总动员”和“给岩石分类”,取材简单、结构严谨,逻辑线索清晰。整节课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科学研究习惯为中心,以使用多样的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为主线,通过分类展示板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最终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会利用各种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
本节课我设计的特色是力争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探究岩石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验、游戏、比赛、奖励等,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整节课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六、说授课效果
这节课上完后,听了兄弟地市同行的评价,自我感觉还好。主要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都能采用多种观察方法认真观察岩石,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至始至终是活跃的,发言踊跃,他们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感动了我,也征服了所有的听课老师。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除了较好地完成了我预设的各项教学目标外,在科学兴趣、语言、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诸多心理品质上都有所促进,这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永远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价值。
七、说课后反思
这是我参加安徽省20xx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的一节参赛课,临时抽签,第二天上课,时间紧任务重,赛前虽有准备,也难免有些顾此失彼,课后细细品味,得失尽在其中。
1.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观察成功的保证。我为学生准备的5块岩石,不但从颜色、软硬度、光滑度、成因等方面考虑,而且特别重视各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尽量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观察、便于分类。对于学生收集的岩石,在呈现时间上我也做了一定的考虑,教材上是先观察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以“岩石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岩石,交流自己从小溪边、房前屋后、校园内、公园里收集的岩石,但由于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随意性很大,给学生随后的观察、分类活动都带来了麻烦。我在教学中是先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让学生充分观察研究,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岩石,开“岩石展览会”,最后进行分类。虽然只是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小小的调整,但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在观察工具上,我也做了一些拓展,增加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直尺和铁钉等,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游戏活动——“寻宝总动员”,设计巧妙,为学生从“对岩石观察”到“给岩石分类”过渡架起了桥梁。设计“寻宝总动员”,目的是把“对岩石的观察”和“给岩石分类”贯穿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紧凑、过渡自然,学生的研究活动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岩石进行观察,比一比哪位同学发现的岩石特征多,然后通过全班汇报、交流,把学生零碎的发现组合起来,形成对一种岩石整体的认识,进而扩展为对某几种岩石的整体认识。而“寻宝总动员”既是对前面岩石观察成果的巩固,有利于学生第二次全面运用多种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又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小组研究的岩石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分类,为下一个活动“给岩石分类”做了铺垫和知识上的准备,一举多得、一箭双雕。
3.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非常必要。在进行“观察岩石”的活动之前,为了能使学生从更多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特征,我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当我们面对一块陌生的岩石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观察研究它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如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同时为学生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打下了基础。
4.课堂教学机智不够,影响了学生观察的深度和广度。由于这是一节参赛课,从功利的角度,我比较重视节奏的`紧凑和时间的把握,从事后的“录像”中可以看到,我在一些教学细节上处理得比较粗糙,课的发展虽然比较顺畅和有趣,但结果只是简单地演习了一个由“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从整理“实录”的过程中,我非常吃惊学生观察的细致和思维发展的活跃。不得不承认,这个班的学生实在是太优秀了,他们只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描述培养,就能非常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的各方面特征,表达能力也令我赞叹不已。特别是学生对岩石放到水里产生气泡的研究,气泡究竟是岩石里的还是水里本身就有的,这个问题具有很高的观察训练价值!而我在课堂中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点加以引导,所以造成学生观察面的浅显,非常可惜。再如学生提出可用“放大镜帮助观察研究岩石”,我及时给予肯定,一带而过,如果我再追问:“你打算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什么?”,相信这个班的学生会很自然地把观察重点转移到岩石的纹路或颗粒上来,那样这节课的观察就有深度了。关注课堂细节将是我今后教学中一个值得不断深究的课题。
5.注重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但对岩石进行有序观察要求不够。针对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讨论提出许多观察方法(用眼看岩石上的颜色、花纹、形状、大小、有没有气孔,用手摸岩石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掂一掂岩石的轻重,用鼻子闻一闻岩石的气味,用耳朵听一听敲打等),由于我没有强调观察要有顺序,所以当学生自己实际观察时,有的学生在等工具、有的在水里洗岩石,造成一定的时间浪费和混乱,学生汇报时,就出现了说不清、说不全的现象。有听课老师建议:可以在学生说完观察方法后补充问一问“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这样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认识到观察顺序的重要性,然后再按预定的顺序观察、汇报。这样在分组交流观察记录时,会节省较多的交流时间,而且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时,学生会说得有条理且全面、准确。这个建议是否可行和必要,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进行尝试和研究。
6.给岩石分类的难点还需进一步突破。对于教材安排的“给岩石分类”活动,我有一些想法。给岩石分类活动是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自己手中的岩石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我们分类的方法也不同。通常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想到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颜色、手感(粗糙光滑度)、透明度、气味、花纹、轻重、厚度、硬度、大小、出处、密度等,粗略看来都可以进行分类,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有些分类方法其实比较勉强,如大小、厚度、轻重这些分类,不是非常合理,即使你能分出来,也没有什么价值,对于轻重要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比性,我们在课堂中如何体现这种科学性?可以说有些分类标准虽然从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结果学生根本无法操作,在这节课中,我都没能圆满解决,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许有这样的分类经历也就足够了。记得在教参中有这么一句话: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我想在尽可能多的标准里,有必要尽可能的做到分类方法的科学性。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3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同学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同学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是起始作用,为后面《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各种各样的矿物》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沛的准备。
本课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励同学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时指导同学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征。然后让同学自身选择一种规范给这些岩石分类。“观察岩石”目的在于让同学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同学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同学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同学充沛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同学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
其实同学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同学越不容易发生关注,同学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妙,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课前让同学收集岩石资料,以便增加课堂岩石标本的数量。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同学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属于探究性观察,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同学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同学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虽然对探究性观察在三年级下册局部单元同学才有所涉和,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
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同学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示应给予充沛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身的教学行为对同学发生积极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同学展开一系列观察活动,探究岩石各方面的'特征,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收集岩石标本过程中,同学容易将水泥块或砖瓦当作岩石而带到课堂上来。这就是我布置区分岩石这一环节的原因。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局部:区分岩石——介绍岩石——观察岩石(讨论观察方法、观察、描述)——岩石分类。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同学运用多种感官和常用工具对岩石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小组内各种不同岩石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起“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特征”的初步感性认识。
另外,本课的观察资料也非常重要。事先我让同学自身准备各种岩石(教师不指导),自身也准备常见的岩石标本(凝灰岩、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滑石)和非岩石(砖块、瓦片),以和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放大镜、小刀(也可能钥匙和铁钉),观察记录纸等。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岩石是一种天然的物质;知道每块岩石都有各自身形状、颜色、组成颗粒和纹路等方面的特点;知道有些岩石可以根据一定的规范可以分成一类。
科学探究:
1、同学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岩石的观察活动;根据岩石的不同特征,提出多种岩石分类规范,用规范对岩石分类。
2、通过一块岩石的观察活动,让同学经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提高观察方法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搜集、观察岩石的愉悦情感,激发同学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各种特征,并选择一定的规范对各种岩石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比较地准确描述岩石的颗粒结构和纹路特征。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4
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时间:20xx0518
地点:
执教:
设计基本思路:
一、说说你的岩石的来历,分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讨论观察的方法,顺序。
二、学生活动:观察岩石并记录。
汇报结果:观察方法、观察结果
三、给岩石分类
制定分类标准,各组选两种方法分类。
汇报结果
四、科学家是如何分类的。
考拉观点:
一、四下的观察课应如何定位?应有怎样的目标、要求?
首先不再是为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面进行观察活动,因为这应在三年级时完成了的。所以讨论的不再是观察的方法,内容上也不再是颜色、形状、气味、大小…..等,而应是目的.更明确,测重更清楚的定向观察。即为了完成某一目标的观察,就象在接下来的课中要上的一样,为研究岩石的形成而观察,为研究岩石的成分而进行观察。换句话说,这个内容完全可以整合到后面的课中。
二、关于分类。
分类在前面也学过了,所以为分类而分类,自由地制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学习分类的方法时是有效的,在此单元再上,同样显得重复。
同样对岩石的分类,应根据其本质特征分类更为有效,如果仍是停留在大小、形状等方面则显得意义不大。可以从颗粒、成分、形成、硬度等方面进行分类,当然最好是与相应的内容学习相结合。
总之,这一课的内容作为单元的第一课,在当前课时如此紧的情况下,显得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可着情处理。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常见岩石》说课稿02-25
各种各样的树说课稿07-05
各种各样的鱼说课稿04-19
《各种各样的车》说课稿12-21
小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盖子》说课稿09-30
奇形怪状的岩石作文09-21
岩石上的小蝌蚪作文06-25
一颗岩石作文09-23
岩石上的小蝌蚪作文3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