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30 07:24: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文包诗,是苏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头、文是诗身;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从《咏华山》到《游子吟》,从《每逢佳节倍思亲》到《李广射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化对古诗意境的领悟,提高了古诗鉴赏能力,同时增强了语言感受力。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更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朗读这句,既可以品诗,在诗中对应“故人”、“黄鹤楼”、“烟花三月”,人、地、时尽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柳絮翻飞,是烟是雾;繁花乱眼,似云似锦,正是阳春三月春意最浓时。在此情此景下,年轻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别同是风流潇洒的孟浩然,别情也如诗如画。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是李、孟两人友情的见证地,这里曾多次留下他们多次愉快的交往。黄鹤楼本身也是传说中的仙人飞天之处。“俯临长江,飞檐凌空”,又使它无形中添了一分仙气。在分别时刻渐渐逼近时,他们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千言万语寄托于眼前仙景,眷恋之情跃然纸上。诗中虽找不出可对应之处,然,这正是作者的高妙。景、人、情尽显,为理解古诗营造了一个十分好的意境,读来是那么地亲切自然,触境生情。

  最终别离时,李、孟的对话更可见李白的敬仰与惜别之情。孟浩然则把此情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友。东下扬州,孟浩然去的是繁华都市。李白虽觉难舍,却也十分向往,向往扬州,更向往孟浩然,向往他的人品、向往他的学识、向往能与他在一起,这在他的《赠孟浩然》一诗中可见一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这一对偶极具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似乎“杨柳”、“沙鸥”也随着李白的心所动。友人“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一充满诗意的细节,把李白的无限向往之情描摹得细腻、逼真。“伫立”、“凝视”,直至白帆消失在天尽头,天尽头还有什么呢?“唯见长江天际流”,只有这浩浩荡荡的春水啊,载着李白的向往,流向远方。这绵绵而去的长江水,也象征着李、孟友情永世不绝。

  诗人目送孤帆远影,心潮如江水般汹涌起伏,一首充满向往、富有诗意的送别诗呼之即出,便有了千古流传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与诗衔接得不露一丝痕迹。美文、名诗融为一体,既品诗,又赏文,这恐怕就是文包诗的魅力所在吧!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鹤楼送别作文07-10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05-19

黄鹤楼送别作文3篇07-10

送别同事的句子11-27

易水送别作文06-24

送别优秀作文03-03

送别的作文03-03

送别的句子03-15

送别朋友的句子05-14

送别的作文02-2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